第三十五回 三枚金針

關燈
們五人。

    嶽父沒來,國師是蒙古國師,自不會和尼摩星為敵,一燈大師輕易不開殺戒,因此我猜不是外公,便是恩師了。

    二妹,你說助你的是誰?” 郭襄自青玉簪打出、尼摩星倒斃之後,立即回頭,背後卻寂無人影,她心中一直在默誦“别怕,用暗器打他”這句話,隻覺話聲好熟,難道竟是楊過?但一想到楊過,心中便說:“決不是他!隻因我盼望是他,将别人聲音也聽作了他。

    ”耶律齊相詢之下,她兀自出神,竟沒聽見。

     郭芙見妹子雙頰紅暈,眼波流動,神情有些特異,生怕她适才吃了驚吓,拉住她手道:“二妹,你怎麼了?”郭襄身子一顫,滿臉羞得通紅,說道:“沒什麼。

    ”郭芙愠道:“姊夫問你剛才是誰出手救你,你沒聽見麼?”郭襄道:“啊,是誰幫我打死這惡人麼?自然是他!除了他還有誰能有這樣大本領?”郭芙道:“他?他是誰?是你說的那個大英雄麼?”郭襄心中怦怦亂跳,忙道:“不,不!我說的是魯老伯的鬼魂。

    ” 郭芙呸的一聲,摔脫她手,将信将疑,心想鬼神無憑,難道魯有腳真會陰魂不散,但若不是鬼魂,怎地舉手殺人,自己明明在側,卻瞧不見半點影蹤? 耶律齊手持尼摩星的兩根鐵杖,歎道:“這等功力,委實令人欽服。

    ”郭芙、郭襄凝神看時,但見每根鐵杖正中嵌着一枚金絲芙蓉镯,宛似匠人鑲配的一般。

    這金絲細镯乃用黃金絲、白金絲打成芙蓉花葉之形,金銀絲纖細,手藝工巧,但為人罡氣内力一激,竟能将尼摩星一對粗重的鐵杖撞得脫手飛出,無怪耶律齊為之心悅誠服。

     郭芙道:“咱們拿去給媽媽瞧瞧,到底是誰,媽一猜便知。

    ” 兩名丐幫弟子一負屍體,一持雙杖,随着耶律齊和郭氏姊妹回入城中。

    郭靖和黃蓉聽郭芙述說經過,回想适才險事,不由得暗暗心驚。

     郭襄隻道自己這番胡鬧,又要挨爹娘一番重責,但郭靖心喜女兒厚道重義,反而溫言安慰了她幾句。

    黃蓉見丈夫不怒,更将小女兒摟在懷裡疼她,看到尼摩星的屍身和雙杖之時,沉吟半晌,向郭靖道:“靖哥哥,你說是誰?”郭靖搖頭道:“這股内力純以剛猛為主,以我所知,自來隻有兩人。

    ”黃蓉微微颔首,道:“可是恩師七公早已逝世,又不是你自己。

    ”她細問羊太傅廟中動手的經過,始終猜想不透。

     待郭芙、郭襄姊妹分别回房休息,黃蓉道:“靖哥哥,咱們二小姐心中有事瞞着咱們,你知道麼?”郭靖奇道:“瞞什麼?”黃蓉道:“自從她北上送英雄帖回來,常獨個兒呆呆出神,今晚的神氣更加古怪。

    ”郭靖道:“她受了驚吓,自會心神不定。

    ” 黃蓉道:“不是的。

    她一會子羞澀腼腆,一會子又口角含笑,那決不是驚吓,她心中實是說不出的歡喜。

    ”郭靖道:“小孩兒家忽得高人援手,自會乍驚乍喜,那也不足為奇。

    ”黃蓉微微一笑,心道:“這種女孩兒家的情懷,你年輕時尚且不懂,到得老來,更知道些什麼?”夫妻倆轉過話題,商量布陣禦敵的方略,蒙古勢大,實無抗禦善策,又商量次日英雄大宴中如何迎接賓客、安排席次,這才各自安寝。

     黃蓉躺在床中,念着郭襄的神情,難以入睡,尋思:“這女孩兒生下來當日便遭劫難,我總擔心她一生中難免會有折磨,差幸十六年來平安而過,難道此刻卻有變故降到她身上麼?”再想到強敵壓境,來日大難,合城百姓都面臨災禍,若能及早知道些端倪,也可提防,而這女孩兒偏生性兒古怪,她不願說的事,從小便決不肯說,不論父母如何誘導責罵,她總是小臉兒脹得通紅,絕不會吐露半句,令得父母又好氣,又好笑。

     黃蓉越想越放心不下,悄悄起身,來到城邊,令看守城門的軍士開城,徑往城南的羊太傅廟來。

    時當四鼓,鬥轉星沉,明月為烏雲所掩。

    黃蓉手持一根青竹短杆,展開輕功,奔上岘山,離羊太傅廟尚有數十丈,忽聽得“堕淚碑”畔有說話之聲。

    黃蓉伏低身子,悄悄移近,離碑數丈,躲在一株大樹之後,不再近前。

     隻聽一人說道:“孫三哥,恩公叫咱們在堕淚碑後相候,這碑為什麼起這麼一個别扭名字?可挺不吉利的。

    ”那姓孫的道:“恩公生平似乎有件大不稱心之事,因此見到什麼斷腸、憂愁、堕淚的名稱,便容易挂在心上。

    ”先一人道:“以恩公這等本領,天下本該再也沒什麼難事了,可是我見到他的眼神,聽他說話的語氣,似乎心中老是有什麼事不開心。

    這‘堕淚碑’三字,恐怕是他自己取的名兒。

    ” 那姓孫的道:“那倒不是。

    我曾聽說鼓兒書的先生說道:三國時襄陽屬于魏晉,守将羊祜功勞很大,官封太傅,保境安民,恩澤很厚。

    他平日喜到這岘山遊玩,去世之後,百姓記着他的惠愛,在這岘山上起了這座羊太傅廟,立碑紀德。

    衆百姓見到此碑,想起他生平的好處,往往失聲痛哭,因此這碑稱為‘堕淚碑’。

    陳六弟,一個人做到羊太傅這般,那當真是大丈夫了。

    ”那姓陳的道:“恩公行俠仗義,五湖四海之間,不知有多少人受過他的好處。

    要是他在襄陽做官,說不定比羊太傅還要好。

    ” 姓孫的微微一笑,說道:“襄陽郭大俠既保境安民,又行俠仗義,那是身兼羊太傅和咱們恩公兩人的長處了。

    ”黃蓉聽他們稱贊自己丈夫,不禁暗自得意,又想:“不知他們說的恩公是誰?難道便是暗中相助襄兒的那人麼?” 隻聽那姓孫的又道:“咱哥兒倆從前和恩公作對,後來反蒙他救了性命,恩公這待敵如友的心腸,倒可比得上羊祜羊太傅。

    說《三國》故事的那先生還道:羊祜守襄陽之時,和他對抗的是東吳大将陸遜的兒子陸抗。

    羊祜派兵到東吳境内打仗,割了百姓的稻谷作軍糧,一定賠錢給東吳百姓。

    陸抗生病,羊祜送藥給他,陸抗毫不疑心的便服食了。

    部将勸他小心,他說:‘豈有酖人羊叔子哉?’服藥後果然病便好了。

    羊叔子就是羊祜。

    因他人品高尚,敵人也敬重他。

    羊祜死時,連東吳守邊的将士都大哭數天。

    這般以德服人,那才叫英雄呢。

    ” 姓陳的摸着碑石,連聲歎息,悠然神往,過了半晌,說道:“恩公叫咱們到此處相會,想來也是為了仰慕羊太傅的為人了?”姓孫的道:“我曾聽恩公說,羊祜生平有一句話,最是說到了他心坎兒中。

    ”姓陳的忙問:“什麼話呀?你慢慢說,我得用心記一記。

    連恩公也佩服,這句話定然非同小可。

    ” 那姓孫的道:“當年陸抗死後,吳主無道,羊祜上表請伐東吳,既可救了東吳百姓,又乘此統一天下,卻為朝廷中奸臣所阻,因此羊祜歎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

    ’恩公所稱賞的便是這句話了。

    ” 那姓陳的沒料到竟隻這麼一句話,頗有點失望,咕哝了兩句,突然大聲道:“孫三哥,羊祜,羊祜,這名字跟恩公不是音同……”那姓孫的喝道:“禁聲!有人來了。

    ” 黃蓉微微一驚,果聽得山腰間有人奔跑之聲,她心想:“與‘羊祜’音同字不同,難道竟是‘楊過’?不,決計不會,過兒的武功便有進境,也決計不緻到此出神入化的地步。

    這人想說的不會是‘音同字不同’。

    ” 過不多時,隻聽上山那人輕拍三下手掌,那姓孫的也擊掌三聲為應。

    那人走到堕淚碑前,說道:“孫陳兩位老弟,恩公叫你們不必等他了,這裡有兩張恩公的名帖,請兩位立即送去。

    孫三弟這張送去河南信陽軍趙老爵爺處,陳六弟這張交常德府烏鴉山聾啞頭陀,便說請他們兩位務須于十天之内趕到此處聚會。

    ”孫陳兩人恭恭敬敬的答應了,接過名帖,藏入懷内。

     這幾句話一入黃蓉耳内,更令她大為驚詫,信陽軍趙老爵爺乃宋朝宗室後裔,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和十八路齊眉棒是家傳絕技,他是襲爵的清貴,向不與江湖武人混迹。

    烏鴉山聾啞頭陀則是三湘武林名宿,武功甚強,隻因又聾又啞,就此絕少與外人交往。

    這次襄陽英雄大宴,郭靖與黃蓉明知這二人束身隐居,決計不會出山,但敬重他們名望,仍送了英雄帖去,果然兩人回了書信,婉言辭謝。

    難道這什麼“恩公”真有這般天大面子,單憑一紙名帖,便能呼召這兩位山林隐逸高士于十天之内趕到? 黃蓉心念一轉,深有所憂:“英雄大宴明日便開,這人召聚江湖高手來到襄陽,有何圖謀?莫非是相助蒙古,不利于我麼?”但想趙老爵爺和聾啞頭陀雖性子孤僻,卻決非奸邪之徒,那“恩公”倘若便是暗助襄兒殺死尼摩星的,正是我輩中人。

     她正自沉吟,隻聽那三人又低聲說了幾句,因隔得遠了,聽不明白,但聽得那姓陳的道:“……恩公從不差遣咱們幹什麼事,這一回務必……大大的風光熱鬧……掙個面子……咱們的禮物……”其餘的話便聽不見了。

    那姓孫的大聲道:“好,咱們這便動身。

    你放心,決計誤不了恩公的事。

    ”說着三人便快步下山。

     黃蓉于那“恩公”是什麼來曆當真想不到絲毫頭緒,卻又不願打草驚蛇,擒住那三人來逼問。

    待三人去遠,走進廟内,前後察看了一遍,不見有何異狀,料來因敵軍逼年,廟内的火工廟祝均已逃入城中,是以阒無一人。

    出廟回城時,天色已然微明。

     将近西門外的岔路,迎面忽見兩騎快馬急沖而來,黃蓉閃身讓在路邊,見馬上乘的是兩個精壯漢子。

    兩乘馬奔到岔路處,一個馬頭轉向西北,另一個轉向西南,便要分道而行。

    隻聽一個漢子道:“你記得跟張大胯子說,江夏吹打的,唱戲的,做傀儡戲的,全叫他自己帶來,别忘了帶挂燈結彩的巧匠。

    ”另一個笑道:“你别盡叮囑我,你叫的川菜大師傅倘若遲了一天,就算恩公饒了你,大夥兒全得跟你過不去。

    ”那人笑道:“嘿,那還差得了?遲到一天,割下我的腦袋來切豬頭肉。

    ”兩人說着一抱拳,分道縱馬而去。

     黃蓉緩緩入城,心下嘀咕:“早聽說張大胯子是江夏一霸,交結官府,手段豪闊,附近山寨豪客都賣他面子,怎地這‘恩公’一句話便能叫得他來?他們大張旗鼓,到底要幹什麼?”突然間心頭一凜,叫道:“是了,是了!必定如此。

    ” 她回到府中,問郭靖道:“靖哥哥,咱們可是漏送了一張帖子?”郭靖奇道:“怎地漏送了帖子,咱們反複查了幾遍,不會有遺漏的啊。

    ”黃蓉道:“我也這麼想。

    咱們生恐得罪了那一位好漢,便是沒多大名望的腳色,以及明知決不會來的數十位洗手退隐的名宿,也都早送了英雄帖去。

    可是今日所見,明明是一位大有來頭的人物心中不憤,也要在襄陽城中來辦個英雄大宴,跟咱們鬥上一鬥。

    ” 郭靖喜道:“這位英雄跟咱們志趣相同,當真再好也沒有了。

    咱們便推他作盟主,由他率領群豪,共抗蒙古,咱夫妻一齊聽他号令便是。

    ”黃蓉秀眉微蹙,說道:“但瞧此人的作為,又不似為抗敵禦侮而來。

    他發了名帖去邀信陽趙老爵爺、烏鴉山聾啞頭陀、江夏張大胯子等一幹人前來。

    ”郭靖又驚又喜,拍案而起,說道:“此人如能将趙老爵爺、聾啞頭陀等高人邀到,襄陽城中聲勢大壯。

    蓉兒,這樣的人物,咱們定當好好交上一交。

    ” 黃蓉沉吟未言,知賓的弟子報道江南太湖衆寨主到來。

    郭靖、黃蓉迎了出去。

    當日各路豪傑紛紛趕到,黃蓉應對接客,忙得不亦樂乎,對昨晚所見所聞,一時不暇細想。

     翌日便是英雄大宴,群英聚會,共開了四百來桌,襄陽統領三軍的安撫使呂文煥、守城大将王堅等向各路英雄敬酒。

    筵席間衆人說起蒙古殘暴,殺我百姓,奪我大宋江山,無不扼腕憤慨,決意與之一拼。

    當晚便推舉郭靖為會盟的盟主,人人歃血為盟,誓死抗敵。

     郭襄那日在羊太傅廟中與姊姊鬧了别扭,說過不去參加英雄大宴,果然賭氣不出,獨個兒在房中自斟自飲,對服侍她的丫鬟道:“大姊去赴英雄大宴,我一個人舒舒服服的吃酒,未必便不及她快活。

    ”郭靖、黃蓉關懷禦敵大計,這時那裡還顧得到這女孩兒在使小性兒?郭靖壓根兒便沒知悉。

    黃蓉略加查問,知她性情古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