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俠之大者

關燈
”諸将一齊躬身道:“請四大王賜示。

    ”忽必烈朗聲道:“這百夫長向郭靖跪拜,誇說郭靖厲害,動搖軍心,是否當斬?但他奮勇先登,力戰至最後一人,豈非當賞?”諸将盡皆拜伏。

     但這麼一來,蒙古兵軍心已沮。

    忽必烈知道今日即使再拚力攻城,也是徒遭損折,決然讨不了好去,眼見城下蒙古積屍數千,盡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士,心中不忿,然見襄陽城牆堅固,守備嚴密,确是無隙可乘,不禁歎了口氣,傳令退軍四十裡。

     左右兩名衛士互視一眼,齊道:“小人為四大王分憂,也折一折南蠻的銳氣。

    ”翻身上馬,馳到城下,拉動鐵弓,兩枝狼牙雕翎急向郭靖射去。

     這二人騎術既精,箭法又準,正是馬奔如風,箭去似電。

    城上城下剛發得一聲喊,飛箭已及郭靖胸口小腹。

    眼見他無法閃避,卻見郭靖雙手向内一攏,兩手各已抓着一枝羽箭,跟着搭上鐵胎硬弓,拉弦發箭,箭去勁急,向下射出。

    兩名蒙古衛士尚未回馬轉身,突然箭到,透胸而過,兩人倒撞下馬。

    城頭宋軍喝采如雷,擂起戰鼓助威。

     忽必烈悶悶不樂,領軍北退。

    大軍行出數裡,楊過道:“王爺不須煩惱,小人這便進城去取郭靖性命。

    ”忽必烈搖頭道:“那郭靖智勇兼全,果然名不虛傳,今日一見,更覺此事棘手之極。

    ”楊過道:“小人在郭靖家中住過數年,又曾為他出力,他對我決無防範之心。

    常言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忽必烈道:“适才攻城之時,你站在我身旁,隻怕他在城頭已然瞧見。

    ”楊過道:“小人已防到此着,攻城之時,與龍姑娘均以大帽遮眉、皮裘圍頸,他決計認不出來。

    ”忽必烈道:“既是如此,盼你立此大功,封賞之約,決不食言。

    ” 楊過随口道謝一聲,正要轉身與小龍女一齊辭出,卻見金輪國師、潇湘子、尹克西諸人臉上均有異色,心念一動:“這些人均怕我此去刺死郭靖,得了蒙古第一勇士的封号,定要從中阻撓。

    ”向忽必烈道:“王爺,小人去刺郭靖,乃是為報私仇,兼之要以他的首級去換救命丹藥,如能托王爺之福,大事得成,那蒙古第一勇士的封号卻萬萬不敢領受。

    ”忽必烈問道:“這卻為何?”楊過道:“小人武功遠不及在座諸位,如何敢稱第一勇士?王爺須得應允此事,小人方敢動身。

    ” 忽必烈見他言辭誠懇,确是真情,又見旁人神情,已猜到他心意,說道:“既是如此,人各有志,我也不便勉強。

    ”國師等聽忽必烈如此說,果然均有欣慰之色。

     楊過圈轉馬頭,與小龍女并騎向襄陽馳去,在途中摔去了大帽皮裘,回複漢人打扮,到得城下時天已向晚,見城門緊閉,城頭一隊隊兵卒手執火把,來去巡邏。

    楊過大聲叫道:“我姓楊名過,特來拜見郭靖郭大爺。

    ”城上守将聽得呼聲,見他隻有一名女子相從,當即向郭靖禀報。

     過不片時,兩個青年走上城頭,向下一望,一人叫道:“原來是楊大哥,隻你們兩位嗎?”楊過見是武氏兄弟,心想:“郭靖害我父親,不知武氏兄弟的父親曾否在旁相助?”說道:“武大哥,武二哥,郭伯伯在不在城裡?”武修文道:“在的,楊大哥請進來罷。

    ”命兵卒打開城門,放下吊橋,讓楊過與小龍女入城。

     二武引着二人來到一座大屋之前。

    郭靖滿臉堆歡,搶出門來,向小龍女一揖為禮,拉着楊過的手笑道:“過兒,你們來得正好。

    鞑子攻城正急,兩位一到,我平添臂助,真乃滿城百姓之福。

    ”小龍女是楊過之師,郭靖對她以平輩之禮相敬,客客氣氣的讓着進屋,對楊過則十分親熱。

     楊過左手讓他握着,想起此人乃殺父大仇,居然這般假惺惺作态,恨不得拔出劍來立時刺死了他,但忌憚他武功,不敢貿然動手,臉上強露笑容,說道:“郭伯伯安好。

    ”他滿腔憤恨,沒跪下磕頭。

    郭靖豁達大度,于此細節也沒留心。

     到得廳上,楊過要入内拜見黃蓉。

    郭靖笑道:“你郭伯母即将臨盆,這幾天身子不适,日後再見罷。

    ”楊過暗喜:“黃蓉智計過人,我隻擔心給她看出破綻,此人抱恙,真是天助我成功。

    ” 說話之間,中軍進來禀道:“呂大帥請郭大爺赴宴,慶賀今日大勝鞑子。

    ”郭靖道:“你回禀大帥,多謝賜宴。

    我有遠客光臨,不能奉陪了。

    ”中軍見楊過年紀甚輕,并無特異之處,不知郭靖何以對他如此看重,為了陪伴這個少年,竟推卻元帥的慶功宴,不由得滿心奇怪,回去禀知呂文煥。

     郭靖在内堂自設家常酒宴,為小龍女與楊過接風,由朱子柳、魯有腳、武氏兄弟、郭芙諸人相陪。

    朱子柳向楊過連聲稱謝,說虧得他從霍都取得解藥,治了他身上之毒。

    楊過淡淡一笑,謙遜幾句。

    武式兄弟佯作不聞。

     郭芙見了他卻神情淡漠,叫了聲:“楊大哥。

    ”郭靖責道:“芙兒,先前你為金輪國師所擒,若不是楊大哥舍命相救,你自己失陷不用說,連你媽媽也要身遭大難,怎不好好謝過了楊大哥?”郭芙站起身來,說道:“多謝楊大哥日前相救。

    ”楊過道:“大家自己人,何必言謝?”郭芙一言不發的坐下。

    酒席之間,隻見她雙眉微蹙,似有滿腹心事,武氏兄弟也似心神不屬。

    魯有腳與朱子柳卻興高采烈,滔滔不絕的縱談日間大勝鞑子之事。

     席散時已是初更,郭靖命女兒陪小龍女入内安寝,自己拉楊過同榻而眠。

    小龍女入内時向楊過望了一眼,神色之間,深情款款,關念無限,似囑他務須小心。

    楊過隻怕露出心事,将頭轉過,竟是不敢與她正面互視。

     郭靖攜着楊過的手同到自己卧室,贊他力敵金輪國師,在酒樓上與亂石陣中兩次救了黃蓉、郭芙和武氏兄弟,随後問他别來的經曆。

    楊過生怕言多有失,于遇見程英、陸無雙、傻姑、黃藥師等情由一概不提,隻道:“侄兒受傷後在一個荒谷中養傷,後來遇到師父,便同來相助郭伯伯。

    ” 郭靖一面解衣就寝,一面說道:“過兒,眼前強虜壓境,大宋天下當真是危如累卵。

    襄陽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隻怕我大宋千萬百姓便盡為蒙古人的奴隸了。

    我親眼見過蒙古人殘殺異族的慘狀,當真令人血為之沸。

    ”楊過聽到這裡,想起途中蒙古兵将施虐行暴諸般可怖可恨的情景,也不禁咬得牙關格格作聲,滿腔憤怒。

     郭靖又道:“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隻是俠之小者。

    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

    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

    你聰明智能過我十倍,将來成就定然遠勝于我,這是不消說的。

    隻盼你心頭牢牢記着‘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 這一番話誠摯懇切,楊過隻聽得聳然動容,見郭靖神色莊嚴,雖知他是自己殺父之仇,卻也不禁肅然起敬,答道:“郭伯伯,你死之後,我必會記得你今晚這一番話。

    ” 郭靖那想得到他今夜要行刺自己,伸手撫了撫他頭,說道:“是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國家若亡,你郭伯伯是性命難保了。

    聽說忽必烈善于用兵,今日退軍,自必再來,這數日中定有一場大厮殺。

    咱們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

    時候不早,咱們睡罷。

    ” 楊過應道:“是。

    ”當即解衣就寝,将從絕情谷中帶出來的那柄匕首藏在貼肉之處,心想:“我待你睡熟之後,在被窩中給你一刀,你武功便再強百倍,又豈能躲避?” 郭靖日間惡戰,大耗心力,着枕即便熟睡。

    楊過卻滿腹心事,那裡睡得着?他卧在裡床,與郭靖兩頭睡卧,但聽得郭靖鼻息調勻,一呼一吸,相隔極久,暗自佩服他内功深厚。

    良久,耳聽得四下裡一片沉靜,隻遠遠傳來守軍的刁鬥之聲,輕輕坐起,從衣内摸出匕首,心想:“我将他刺死之後,再去刺殺黃蓉,諒她一個待産孕婦,濟得甚事?大事一成,即可與姑姑同赴絕情谷取那半枚丹藥了。

    此後我和她隐居古墓,享盡人間清福,管他這天下是大宋的還是蒙古的?” 想到此處,極是得意,忽聽得隔鄰一個孩子大聲啼哭起來,接着有母親撫慰之聲,孩子漸漸止啼入睡。

    楊過心頭一震,猛地記起日前在大路上所見,一名蒙古武士用長矛挑破嬰兒肚皮,高舉半空為戲,那嬰兒尚未死絕,兀自慘叫,心想:“我此刻刺殺郭靖,原是一舉手之事。

    但他一死,襄陽難守,這城中成千成萬嬰兒,豈非盡讓蒙古兵卒殘殺為樂?我為了報一己之仇,卻害了無數百姓姓命,豈非大大不該?” 轉念又想:“我如不殺他,裘千尺如何肯将那半枚絕情丹給我?我若死了,姑姑也決不能活。

    ”他對小龍女相愛之忱,世間無事可及,不由得把心橫了:“罷了,罷了,管他什麼襄陽城百姓,什麼大宋江山?我受苦之時,除了姑姑之外,有誰真心憐我?世人從不愛我,我又何必去愛世人?”當下舉起匕首,勁力透于右臂,将匕首尖對準了郭靖胸口。

     室中燭火早滅,但楊過暗中視物,亦能隐約可見,匕首将要刺落之際,向郭靖臉上瞧去,見他臉色慈和,意定神閑,睡得極是酣暢,自己少年時郭靖的種種愛護之情,猛地裡湧上心來:桃花島上他如何親切相待、如何千裡迢迢的送自己赴終南山學藝、如何要将獨生女兒許配于己,不由得心想:“郭伯伯一生正直,光明磊落,實是個忠厚長者,以他為人,實不能害我父親。

    莫非傻姑神智不清,胡說八道?我曾和程英小師妹三擊掌為誓,下手殺郭靖之前,定須三思,想得清清楚楚。

    我當真已想清楚了嗎?我這一刀刺了下去,倘若錯殺了好人,那可是萬死莫贖了。

    且慢,這事須得探問一下清楚再說。

    ” 于是慢慢收回匕首,将自遇到郭靖夫婦以來的往事,一件件在心頭琢磨尋思。

    他記起黃蓉對自己時時神色不善,有好幾次他夫婦正在談論什麼,一見到自己便即轉過話題,他夫婦有件要緊事情瞞過了自己,那是決計無疑的,又想:“郭伯母收我為徒,何以隻教我讀書,不肯傳我半點武藝?郭伯伯待我這麼好,難道不是因為害了我父親,心中自咎難安,待我好一些,就算補過?可是他如真的害死我父,又怎能對我毫不提防,與我共榻而眠,任由我一刀刺死了他?”眼望帳頂,思湧如潮,煩躁難安。

     郭靖内功極高,雖在睡夢之中,仍察覺楊過呼吸急促有異,當即睜眼醒轉,問道:“過兒,怎麼了?睡不着麼?”楊過微微一顫,道:“沒什麼。

    ”郭靖笑道:“你如不慣和人同榻,我便在桌上睡。

    ”楊過忙道:“不,不要緊。

    ”郭靖道:“好,那就快睡罷。

    學武之人,最須講究收攝心神。

    ”楊過應道:“是。

    ” 隔了半刻,楊過終于忍耐不住,說道:“郭伯伯,那一年你送我到重陽宮學藝,在終南山腳下一座寺廟中,我曾問過你一句話。

    ”郭靖道:“怎麼?”楊過道:“那時你大怒拍碑,以緻惹起全真教衆道的誤會,你可還記得我問的那句話麼?”郭靖回想片刻,說道:“是了,那日你問我,你爹爹是怎樣去世的。

    ”楊過擡高頭,瞪視着他,道:“不,我是問你,到底誰害死了我爹爹。

    ”郭靖道:“你怎知你爹爹是給人害死的?”楊過嘶啞嗓子道:“難道我爹爹是好好死的麼?” 郭靖默然不語,過了半晌,長長歎口氣,說道:“他确死得不幸,可是沒誰害死他,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

    ”楊過坐起身,心情激動異常,道:“你騙我!世上怎能有自己害死自己之事?便算我爹爹自殺而死,也有迫死他之人。

    ” 郭靖心中難過,流下淚來,緩緩的道:“過兒,你祖父和我父是異性骨肉,你父和我也曾義結金蘭。

    你父如是冤死,我豈能不給他報仇?” 楊過身子發顫,沖口想說:“是你自己害死他的,你怎能給他報仇?”但知這句話一出口,郭靖定然提防,再要行刺便大大不易,點了點頭,默然不語。

     郭靖道:“你爹爹之事曲折原委甚多,非一言可盡。

    當年你問起之時,年紀尚幼,未能明白内中情由,因是我沒跟你說。

    現下你已經長大,是非黑白辨得清清楚楚,待打退鞑子,我從頭說給你聽罷。

    ”說罷又着枕安睡。

     楊過素知他說一是一,從無虛語,聽了這番話,卻又半信半疑起來,心中暗罵:“楊過,楊過,你平素行事一往無前,果敢勇決,何以今日卻猥猥崽崽?難道是内心害怕他武功厲害麼?今夜遷延遊移,失了良機,明日若教黃蓉瞧出破綻,隻怕連姑姑都死無葬身之地了。

    ”一想起小龍女,精神又為之一振,伸手撫摸懷内匕首,刀鋒貼肉,都熨得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