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他覺得根本是不合理的、違反常識的、甚至是絕對不可能的(尤三姐因柳湘蓮不肯娶她,便會橫劍自殺嗎?),他覺得小說這樣寫十分“不通”,小說中人物的表現是“莫名其妙”,書中人物完全可以采取一種更明智、更合理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對于楊過的性格沖動、憑一時意氣而“胡作非為”,很多人不能理解,尤其是理智極強的自然科學家。
他們覺得,楊過初出場時像韋小寶,到後來像蕭峰,性格在書中變化很大。
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到三十幾歲的中年人,性格一定會變,那并不稀奇。
問題是理智人不理解熱情人,這是世上許多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
理智人不理解楊過、蕭峰、段譽……他們覺得楊過不該想殺郭靖,蕭峰不該自殺,段譽不該苦戀王語嫣,葉二娘不該對玄慈方丈一往情深,李莫愁這樣美貌聰明,又何必對陸展元念念不忘?黃蓉不該猜疑楊過,殷離“不識張郎是張郎”太不科學…… 有人覺得,楊過懷疑郭靖是殺父仇人,應該以理智态度冷靜查明,不該一時沖動想殺他報仇、又一時沖動救他性命。
如果楊過是福爾摩斯,或是英國偵探小說家克麗絲蒂筆下的白羅或瑪波小姐,又如是包公、況鐘或彭公、狄公,當然他會頭腦冷靜地搜集證據,詢問證人(例如程英、黃藥師),然而他是性格沖動的楊過。
性格沖動和聰明絕頂毫不矛盾,隻有某些不喜歡藝術的科學家才會以為兩者矛盾。
藝術家中身兼二者的實在太多了。
一個人如果不聰明、又不熱情,決做不成藝術家。
屈原、司馬遷、李白、李義山、杜牧、李後主、李清照、蘇東坡、曹雪芹、龔自珍、巴金、徐悲鴻……這些大藝術家難道不是既聰明、又熱情嗎?每位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大概都可從他們身世之中,找到一些不合理的行為(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
一生生活絕對合理的人,恐怕也成不了大科學家)。
純從理智的觀點來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都是不成立的。
哈姆雷特早該一劍殺了叔王為父王報仇,不該優柔寡斷、躊躇不決。
奧賽羅應該追究依阿果的诽謗,證明妻子苔茲狄夢娜的清白,不該扼死妻子。
馬克白不該野心勃勃地弑國王而篡位。
李爾王稍稍頭腦清楚一點,就該知道女兒在欺騙他。
有些“現代化”的“聰明”讀者覺得楊過很蠢,不該苦等小龍女十六年,應當先娶公孫綠萼,得到嶽母給他半粒絕情丹解了身上情花之毒,再娶程英、陸無雙兩個美女,最後與郭襄訂情,然後到絕情谷去,握着郭襄的小手,坐在石上,瞧瞧小龍女有沒有來,她如不來,再娶郭襄也就心安理得。
(這樣,楊過變成了“聰明的”韋小寶!) 黃蓉懷疑楊過對小郭襄這樣大張旗鼓地祝壽,是為了騙得她的芳心,令她一生一世受苦,用以向郭家報仇。
不是的,黃蓉又不懂楊過了。
郭襄這樣可愛的一個小妹妹,秀美豪邁,善解人意,聰明伶俐,楊過心中早就真的喜歡她了,給她三枚金針,就是說:“不論你叫我做什麼,我都答允!就是要我為你死了也可以!”大張旗鼓地為一個小姑娘做生日,是熱情而沖動的年輕人的狂妄行為,老成持重的理智中年人當然不幹。
外國有個年輕人為了向他的愛人表示情意,租了架飛機,在空中寫大字“我愛你”,楊過這種狂氣,有幾分相似。
他苦等小龍女十六年,郁積無可發洩,他替郭襄做生日,有點向小龍女大叫的意思:“小龍女,我等了你十六年,你還不來,我在給别個可愛小姑娘做生日了!”旁人要恥笑,楊過怕什麼?他怎麼會怕?他又不是你! 讀偵探小說,要理智地讀,推想犯罪者的心理,從偵探的角度,追尋線索,設想各種可能的情景,再用證據去證實或推翻設想。
讀武俠小說(《鹿鼎記》是例外),要熱情洋溢地讀,跟随熱情、正直而沖動的角色,了解他做熱情的事,做正直的、不違自己良心的事,不自私自利,不要老是計算是不是有好處、有利益,應當時常想着應該還是不應該? 二〇〇三年一月九日
對于楊過的性格沖動、憑一時意氣而“胡作非為”,很多人不能理解,尤其是理智極強的自然科學家。
他們覺得,楊過初出場時像韋小寶,到後來像蕭峰,性格在書中變化很大。
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到三十幾歲的中年人,性格一定會變,那并不稀奇。
問題是理智人不理解熱情人,這是世上許多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
理智人不理解楊過、蕭峰、段譽……他們覺得楊過不該想殺郭靖,蕭峰不該自殺,段譽不該苦戀王語嫣,葉二娘不該對玄慈方丈一往情深,李莫愁這樣美貌聰明,又何必對陸展元念念不忘?黃蓉不該猜疑楊過,殷離“不識張郎是張郎”太不科學…… 有人覺得,楊過懷疑郭靖是殺父仇人,應該以理智态度冷靜查明,不該一時沖動想殺他報仇、又一時沖動救他性命。
如果楊過是福爾摩斯,或是英國偵探小說家克麗絲蒂筆下的白羅或瑪波小姐,又如是包公、況鐘或彭公、狄公,當然他會頭腦冷靜地搜集證據,詢問證人(例如程英、黃藥師),然而他是性格沖動的楊過。
性格沖動和聰明絕頂毫不矛盾,隻有某些不喜歡藝術的科學家才會以為兩者矛盾。
藝術家中身兼二者的實在太多了。
一個人如果不聰明、又不熱情,決做不成藝術家。
屈原、司馬遷、李白、李義山、杜牧、李後主、李清照、蘇東坡、曹雪芹、龔自珍、巴金、徐悲鴻……這些大藝術家難道不是既聰明、又熱情嗎?每位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大概都可從他們身世之中,找到一些不合理的行為(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
一生生活絕對合理的人,恐怕也成不了大科學家)。
純從理智的觀點來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都是不成立的。
哈姆雷特早該一劍殺了叔王為父王報仇,不該優柔寡斷、躊躇不決。
奧賽羅應該追究依阿果的诽謗,證明妻子苔茲狄夢娜的清白,不該扼死妻子。
馬克白不該野心勃勃地弑國王而篡位。
李爾王稍稍頭腦清楚一點,就該知道女兒在欺騙他。
有些“現代化”的“聰明”讀者覺得楊過很蠢,不該苦等小龍女十六年,應當先娶公孫綠萼,得到嶽母給他半粒絕情丹解了身上情花之毒,再娶程英、陸無雙兩個美女,最後與郭襄訂情,然後到絕情谷去,握着郭襄的小手,坐在石上,瞧瞧小龍女有沒有來,她如不來,再娶郭襄也就心安理得。
(這樣,楊過變成了“聰明的”韋小寶!) 黃蓉懷疑楊過對小郭襄這樣大張旗鼓地祝壽,是為了騙得她的芳心,令她一生一世受苦,用以向郭家報仇。
不是的,黃蓉又不懂楊過了。
郭襄這樣可愛的一個小妹妹,秀美豪邁,善解人意,聰明伶俐,楊過心中早就真的喜歡她了,給她三枚金針,就是說:“不論你叫我做什麼,我都答允!就是要我為你死了也可以!”大張旗鼓地為一個小姑娘做生日,是熱情而沖動的年輕人的狂妄行為,老成持重的理智中年人當然不幹。
外國有個年輕人為了向他的愛人表示情意,租了架飛機,在空中寫大字“我愛你”,楊過這種狂氣,有幾分相似。
他苦等小龍女十六年,郁積無可發洩,他替郭襄做生日,有點向小龍女大叫的意思:“小龍女,我等了你十六年,你還不來,我在給别個可愛小姑娘做生日了!”旁人要恥笑,楊過怕什麼?他怎麼會怕?他又不是你! 讀偵探小說,要理智地讀,推想犯罪者的心理,從偵探的角度,追尋線索,設想各種可能的情景,再用證據去證實或推翻設想。
讀武俠小說(《鹿鼎記》是例外),要熱情洋溢地讀,跟随熱情、正直而沖動的角色,了解他做熱情的事,做正直的、不違自己良心的事,不自私自利,不要老是計算是不是有好處、有利益,應當時常想着應該還是不應該? 二〇〇三年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