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往事如煙
關燈
小
中
大
地方本來就極是荒涼,沒有人蹤也還罷了,但這李渡鎮本來卻是個街道整齊,市面不小的城鎮,此刻卻靜悄悄的連雞犬之聲都聽不見,這才令人覺得分外陰森可怖,宛如走入了鬼域。
俞佩玉一個人行走在街道上,瞧着兩旁門窗緊閉的店鋪,瞧着店鋪前随風搖蕩的招牌,心裡不覺也有些寒意,走了許久,突見前面樹林中人影閃動,俞佩玉隻道那些人便藏在林間,立刻大步趕了過去。
誰知這一片桑林中,石頭上、樹陰下,竟都密密地坐滿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不知有多少個,原來俞放鶴竟将這小鎮上的居民,全都趕來這裡了。
隻見這些人一個個俱是滿臉驚恐之色,這麼多人坐在一齊,竟連一個人說話的聲音都沒有,就連還在懷抱中的嬰兒,也都被大人用棉被緊緊包着,不讓啼哭之聲發出來,人人都似乎覺得将有大禍臨頭。
俞佩玉歎了一口氣,暗道:“那姓俞的沽名釣譽,将這許多人全都趕來這裡,自然說是因為怕傷及無辜,但這些安分良民,又有幾個曾遇見過這件事……” 樹林裡的人,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在瞧着他,目光中既是驚懼,又是厭惡,像是在對他說:“你們這些人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何要來打擾我們的安甯?” 俞佩玉卻不敢瞧他們,垂首走了過去,突見兩條勁裝大漢,自當中蹿出,擋住了他的去路。
其中一人抱拳道:“朋友是哪裡來的?來幹什麼?” 這兩人方才并未到那李家渡去,所以也不認得俞佩玉,但俞佩玉瞧見他們身上的裝束,已知道他們必是那“姓俞的”的直屬部下,心裡隻覺怒氣上沖,但此時此地,也隻得勉強忍住,冷冷道:“在下是來送信的,煩兩位帶路如何?” 那人竟咧嘴一笑,道:“盟主早已知道有人會來送信了,所以才要我兩人在這裡等着,盟主的神機妙算,朋友你佩不佩服。
” 俞佩玉道:“哼。
” 那人瞪了他一眼,臉色也沉了下來,道:“你既是送信的,就跟我來吧,若非盟主早有吩咐……哼。
” 俞佩玉見他如此模樣,反而不生氣了,暗道:“那姓俞的手下若盡是這種蠢才,那倒當真值得可喜可賀。
” 轉過這樹林,前面有座道觀,這李渡鎮上,大多居民都姓李,這道觀裡供奉的太上老君也姓李,他們自命為老君後代,所以将這道觀建築得分外宏偉,規模竟比若幹大城裡的道觀佛寺還要大得多。
此刻道觀裡也是靜悄悄的,兩扇黑漆大門,隻開了一線,門前槐樹參天,竟是多年的古樹。
那兩人到了門口,回頭道:“你在這裡等着,咱們進去為你通報,可不許随意走動,知道麼?” 若是别人見到如此無禮的人,說不定早已給他們兩個大耳光了,但俞佩玉卻隻是淡淡一笑,道:“如此就多謝兩位了。
” 那兩人又瞪了他一眼,才冷笑着走了進去。
隻聽門裡隐約傳出他們的語聲,道:“盟主将對方說得那麼厲害,但我瞧這送信的,簡直像個唱花旦的,隻可惜臉上多了條刀疤。
” 俞佩玉非但不生氣,反而笑得更是愉快。
少年人血氣方剛,心高志傲,最怕的就是受人冷淡,被人輕賤,俞佩玉本來又何嘗不是如此。
但此刻他曆經艱險,飽經憂患,卻生怕别人看重了他,别人越是瞧他不起,覺得他沒用,他心裡反而越是歡喜,隻因他知道惟有這樣的人,才不會遭人陷害,受人歧視,他年紀雖然輕,學到的事已太多了。
過了半晌,隻聽門裡輕輕咳嗽了一聲,道:“送信的在哪裡?” 俞佩玉知道這正如台上名角唱的戲還未出場前,先報個信,讓台下觀衆留意,否則他明知送信的就在門外,還用得着問麼?當下也整了整衣衫,道:“就在這裡。
” 這一問一答都是多此一舉,當真妙不可言,但若缺少這麼樣一番做作,這場戲看來就好像不夠隆重似的。
但問也問過了,答也答過了,門裡面竟還是沒有人走出來,俞佩玉等了半晌,縱然沉得住氣,也忍不住道:“送信的就在這裡……送信的就在這裡。
” 他将這句話又說了兩遍,聲音一次比一次說得響亮,但門裡仍是靜悄悄的,全無回應。
俞佩玉又等了半晌,忽然笑道:“閣下明知有人送信而來,為何置之不理?難道閣下不願意接這封信麼?在下實在猜不透閣下是何用意。
” 門裡自然還是沒有人聲。
俞佩玉緩緩接道:“但在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送信而來,好歹也得要将信送到的……” 嘴裡說着話,人已徑自推門而入。
院子裡濃蔭滿地,亦是悄無人迹,就連方才将俞佩玉帶來的兩條大漢,此刻都不知到哪裡去了。
俞佩玉目不斜視,穿過院子,走上大殿。
大殿裡香煙缭繞,神龛裡太上老君垂眉劍目,寶像莊嚴,但大殿中央的一隻青銅香爐,卻已被人移到旁邊。
這香爐高達一丈開外,看來縱有霸王舉鼎之力,也難将之移動分毫,若有十來個力大如牛的人,或可将之移動,但銅鼎一共隻有三條腿,别的地方根本滑不留手,若是十來個人一齊來搬,根本沒有着力之處。
俞佩玉實在猜不透這銅鼎是被誰移開的,是如何移開的,隻見銅鼎被移去後,大殿中央,已擺上了十二張紅木交椅。
但椅子上卻連一個人也沒有,走到這裡,俞佩玉再也不能往前走了。
他心裡也已恍然大悟:“原來他們也知道那病人會借複信之由,來刺探他們的虛實,所以一個個都避不見面,但是那俞某人和林瘦鵑等人,本已用不着再掩飾行藏,不願露面的,隻怕就是那厲害的幫手了。
” 這幫手究竟是誰?為何如此神秘?他難道怕那病人知道他來了?那病人知道他來了難道就會逃走? 俞佩玉也不覺動了好奇之心,眼珠子一轉,突然向中間那張空的紅木椅子長長一揖,道:“在下俞佩玉特來拜見盟主。
” 他神情恭恭敬敬,好像那俞放鶴此刻就真的坐在椅子上似的,俞放鶴若不願失去盟主身份,還能不現身麼? 過了半晌,果然聽得俞放鶴的語聲從後面傳了出來,帶笑道:“老夫實未想到送信的竟是俞公子,失迎失迎。
” 這話說得倒客氣,但話猶未了,旁邊已另有一人大聲道:“你就是來替鳳三送信的?” 俞佩玉直到此刻,才知道那病人的名字叫“鳳三”,隻覺這語聲又快又急,可見說話的人性情十分急躁。
性情急躁的人,功夫大多練不好,但這人卻偏偏是功力深厚,每個字都如銅鐘大鼓,震得人耳朵發麻。
俞佩玉用不着見到他的人,已知道這人武功之高,竟是自己平生未見,竟真的比十三大門派的掌門人都高出一籌。
他心裡正自驚異,那人已等不及了,怒道:“問你的話,你怎不快說。
” 俞佩玉道:“不錯,在下正是為鳳老前輩送信……” 那人厲聲道:“你是鳳三的什麼人?” 俞佩玉道:“在下與鳳老前輩非親非故,隻不過……” 那人怒吼道:“非親非故,為何要替他送信?你吃飽飯沒事做了麼?” 俞佩玉每次話未說完,就被這人打斷,心裡不禁暗暗苦笑:“此人性子這麼急,火氣這麼大,卻不知他這一身武功是怎麼練成的?” 要知練武一途,絕無捷徑,想要有一分功夫,便得花一分力氣。
這人功力如此深湛,也不知要花多少苦功才練得成,瞧他這種火爆性子,卻不知是怎樣熬過來的。
俞佩玉心裡雖驚奇,嘴裡卻不敢怠慢,微笑道:“送信輕而易舉,于己無損,于人有利,在下何樂而不為?” 那人“哼”了一聲,道:“信在哪裡?” 俞佩玉道:“鳳老前輩要在下帶的是口信。
” 那人道:“口信?他難道連筆都提不動了麼?” 說到這裡,忽然大笑起來,笑聲更是響亮得可怕,整個大殿都充滿了他的笑聲,神幔都被震得簌簌而動。
俞佩玉更覺駭然,等到笑聲漸逝,才沉聲道:“鳳老前輩令在下轉告各位,就說今夜子時,他必定在那邊恭候各位的大駕,盼各位準時赴約……” 那人又大怒道:“他盼我們準時赴約?難道他還怕老夫不敢去了麼?” 俞佩玉道:“鳳老前輩的意思,隻不過是……” 那人怒吼道:“他的意思你怎會知道?你是什麼東西……你信已送到,還不快滾,小心老夫打扁你的腦袋。
” 俞佩玉淡淡一笑,道:“既是如此,在下就告退了。
” 這些人竟對他毫無為難,他本該覺得很輕松愉快才是,但此刻他心情卻是說不出的沉重。
隻因他明雖為了送信而來,其實卻另有兩個目的,其中一個是為了那病人,還有一個是為了自己。
他不但想替那病人探出此間的虛實,還想找着紅蓮花,将此中曲折說出來,他不願紅蓮花也來蹦這渾水。
但現在他既未探出此間的虛實,也未見到紅蓮花,其勢又萬萬無法再留下來,簡直等于白走了這一趟。
院子落葉未掃,秋意漸濃。
俞佩玉踏着落葉,正在暗中歎息,突聽“嗖”的一聲,劍光如匹練般刺出,直刺他後背。
這一劍來得好快,猝然間令人無法閃避。
但俞佩玉心情雖沉重,時時刻刻仍未忘了戒備提防,此刻身形驟轉,雙手已各各畫出個圈子。
這正是那病人方才傳授給他的妙着,他驟然使出,也不知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但聞“啪”的一聲,那柄劍到了他掌風所畫的圈子裡,竟突然一折兩斷,他手掌并未觸及劍身
俞佩玉一個人行走在街道上,瞧着兩旁門窗緊閉的店鋪,瞧着店鋪前随風搖蕩的招牌,心裡不覺也有些寒意,走了許久,突見前面樹林中人影閃動,俞佩玉隻道那些人便藏在林間,立刻大步趕了過去。
誰知這一片桑林中,石頭上、樹陰下,竟都密密地坐滿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不知有多少個,原來俞放鶴竟将這小鎮上的居民,全都趕來這裡了。
隻見這些人一個個俱是滿臉驚恐之色,這麼多人坐在一齊,竟連一個人說話的聲音都沒有,就連還在懷抱中的嬰兒,也都被大人用棉被緊緊包着,不讓啼哭之聲發出來,人人都似乎覺得将有大禍臨頭。
俞佩玉歎了一口氣,暗道:“那姓俞的沽名釣譽,将這許多人全都趕來這裡,自然說是因為怕傷及無辜,但這些安分良民,又有幾個曾遇見過這件事……” 樹林裡的人,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在瞧着他,目光中既是驚懼,又是厭惡,像是在對他說:“你們這些人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何要來打擾我們的安甯?” 俞佩玉卻不敢瞧他們,垂首走了過去,突見兩條勁裝大漢,自當中蹿出,擋住了他的去路。
其中一人抱拳道:“朋友是哪裡來的?來幹什麼?” 這兩人方才并未到那李家渡去,所以也不認得俞佩玉,但俞佩玉瞧見他們身上的裝束,已知道他們必是那“姓俞的”的直屬部下,心裡隻覺怒氣上沖,但此時此地,也隻得勉強忍住,冷冷道:“在下是來送信的,煩兩位帶路如何?” 那人竟咧嘴一笑,道:“盟主早已知道有人會來送信了,所以才要我兩人在這裡等着,盟主的神機妙算,朋友你佩不佩服。
” 俞佩玉道:“哼。
” 那人瞪了他一眼,臉色也沉了下來,道:“你既是送信的,就跟我來吧,若非盟主早有吩咐……哼。
” 俞佩玉見他如此模樣,反而不生氣了,暗道:“那姓俞的手下若盡是這種蠢才,那倒當真值得可喜可賀。
” 轉過這樹林,前面有座道觀,這李渡鎮上,大多居民都姓李,這道觀裡供奉的太上老君也姓李,他們自命為老君後代,所以将這道觀建築得分外宏偉,規模竟比若幹大城裡的道觀佛寺還要大得多。
此刻道觀裡也是靜悄悄的,兩扇黑漆大門,隻開了一線,門前槐樹參天,竟是多年的古樹。
那兩人到了門口,回頭道:“你在這裡等着,咱們進去為你通報,可不許随意走動,知道麼?” 若是别人見到如此無禮的人,說不定早已給他們兩個大耳光了,但俞佩玉卻隻是淡淡一笑,道:“如此就多謝兩位了。
” 那兩人又瞪了他一眼,才冷笑着走了進去。
隻聽門裡隐約傳出他們的語聲,道:“盟主将對方說得那麼厲害,但我瞧這送信的,簡直像個唱花旦的,隻可惜臉上多了條刀疤。
” 俞佩玉非但不生氣,反而笑得更是愉快。
少年人血氣方剛,心高志傲,最怕的就是受人冷淡,被人輕賤,俞佩玉本來又何嘗不是如此。
但此刻他曆經艱險,飽經憂患,卻生怕别人看重了他,别人越是瞧他不起,覺得他沒用,他心裡反而越是歡喜,隻因他知道惟有這樣的人,才不會遭人陷害,受人歧視,他年紀雖然輕,學到的事已太多了。
過了半晌,隻聽門裡輕輕咳嗽了一聲,道:“送信的在哪裡?” 俞佩玉知道這正如台上名角唱的戲還未出場前,先報個信,讓台下觀衆留意,否則他明知送信的就在門外,還用得着問麼?當下也整了整衣衫,道:“就在這裡。
” 這一問一答都是多此一舉,當真妙不可言,但若缺少這麼樣一番做作,這場戲看來就好像不夠隆重似的。
但問也問過了,答也答過了,門裡面竟還是沒有人走出來,俞佩玉等了半晌,縱然沉得住氣,也忍不住道:“送信的就在這裡……送信的就在這裡。
” 他将這句話又說了兩遍,聲音一次比一次說得響亮,但門裡仍是靜悄悄的,全無回應。
俞佩玉又等了半晌,忽然笑道:“閣下明知有人送信而來,為何置之不理?難道閣下不願意接這封信麼?在下實在猜不透閣下是何用意。
” 門裡自然還是沒有人聲。
俞佩玉緩緩接道:“但在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送信而來,好歹也得要将信送到的……” 嘴裡說着話,人已徑自推門而入。
院子裡濃蔭滿地,亦是悄無人迹,就連方才将俞佩玉帶來的兩條大漢,此刻都不知到哪裡去了。
俞佩玉目不斜視,穿過院子,走上大殿。
大殿裡香煙缭繞,神龛裡太上老君垂眉劍目,寶像莊嚴,但大殿中央的一隻青銅香爐,卻已被人移到旁邊。
這香爐高達一丈開外,看來縱有霸王舉鼎之力,也難将之移動分毫,若有十來個力大如牛的人,或可将之移動,但銅鼎一共隻有三條腿,别的地方根本滑不留手,若是十來個人一齊來搬,根本沒有着力之處。
俞佩玉實在猜不透這銅鼎是被誰移開的,是如何移開的,隻見銅鼎被移去後,大殿中央,已擺上了十二張紅木交椅。
但椅子上卻連一個人也沒有,走到這裡,俞佩玉再也不能往前走了。
他心裡也已恍然大悟:“原來他們也知道那病人會借複信之由,來刺探他們的虛實,所以一個個都避不見面,但是那俞某人和林瘦鵑等人,本已用不着再掩飾行藏,不願露面的,隻怕就是那厲害的幫手了。
” 這幫手究竟是誰?為何如此神秘?他難道怕那病人知道他來了?那病人知道他來了難道就會逃走? 俞佩玉也不覺動了好奇之心,眼珠子一轉,突然向中間那張空的紅木椅子長長一揖,道:“在下俞佩玉特來拜見盟主。
” 他神情恭恭敬敬,好像那俞放鶴此刻就真的坐在椅子上似的,俞放鶴若不願失去盟主身份,還能不現身麼? 過了半晌,果然聽得俞放鶴的語聲從後面傳了出來,帶笑道:“老夫實未想到送信的竟是俞公子,失迎失迎。
” 這話說得倒客氣,但話猶未了,旁邊已另有一人大聲道:“你就是來替鳳三送信的?” 俞佩玉直到此刻,才知道那病人的名字叫“鳳三”,隻覺這語聲又快又急,可見說話的人性情十分急躁。
性情急躁的人,功夫大多練不好,但這人卻偏偏是功力深厚,每個字都如銅鐘大鼓,震得人耳朵發麻。
俞佩玉用不着見到他的人,已知道這人武功之高,竟是自己平生未見,竟真的比十三大門派的掌門人都高出一籌。
他心裡正自驚異,那人已等不及了,怒道:“問你的話,你怎不快說。
” 俞佩玉道:“不錯,在下正是為鳳老前輩送信……” 那人厲聲道:“你是鳳三的什麼人?” 俞佩玉道:“在下與鳳老前輩非親非故,隻不過……” 那人怒吼道:“非親非故,為何要替他送信?你吃飽飯沒事做了麼?” 俞佩玉每次話未說完,就被這人打斷,心裡不禁暗暗苦笑:“此人性子這麼急,火氣這麼大,卻不知他這一身武功是怎麼練成的?” 要知練武一途,絕無捷徑,想要有一分功夫,便得花一分力氣。
這人功力如此深湛,也不知要花多少苦功才練得成,瞧他這種火爆性子,卻不知是怎樣熬過來的。
俞佩玉心裡雖驚奇,嘴裡卻不敢怠慢,微笑道:“送信輕而易舉,于己無損,于人有利,在下何樂而不為?” 那人“哼”了一聲,道:“信在哪裡?” 俞佩玉道:“鳳老前輩要在下帶的是口信。
” 那人道:“口信?他難道連筆都提不動了麼?” 說到這裡,忽然大笑起來,笑聲更是響亮得可怕,整個大殿都充滿了他的笑聲,神幔都被震得簌簌而動。
俞佩玉更覺駭然,等到笑聲漸逝,才沉聲道:“鳳老前輩令在下轉告各位,就說今夜子時,他必定在那邊恭候各位的大駕,盼各位準時赴約……” 那人又大怒道:“他盼我們準時赴約?難道他還怕老夫不敢去了麼?” 俞佩玉道:“鳳老前輩的意思,隻不過是……” 那人怒吼道:“他的意思你怎會知道?你是什麼東西……你信已送到,還不快滾,小心老夫打扁你的腦袋。
” 俞佩玉淡淡一笑,道:“既是如此,在下就告退了。
” 這些人竟對他毫無為難,他本該覺得很輕松愉快才是,但此刻他心情卻是說不出的沉重。
隻因他明雖為了送信而來,其實卻另有兩個目的,其中一個是為了那病人,還有一個是為了自己。
他不但想替那病人探出此間的虛實,還想找着紅蓮花,将此中曲折說出來,他不願紅蓮花也來蹦這渾水。
但現在他既未探出此間的虛實,也未見到紅蓮花,其勢又萬萬無法再留下來,簡直等于白走了這一趟。
院子落葉未掃,秋意漸濃。
俞佩玉踏着落葉,正在暗中歎息,突聽“嗖”的一聲,劍光如匹練般刺出,直刺他後背。
這一劍來得好快,猝然間令人無法閃避。
但俞佩玉心情雖沉重,時時刻刻仍未忘了戒備提防,此刻身形驟轉,雙手已各各畫出個圈子。
這正是那病人方才傳授給他的妙着,他驟然使出,也不知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但聞“啪”的一聲,那柄劍到了他掌風所畫的圈子裡,竟突然一折兩斷,他手掌并未觸及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