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年
禦筆谕旨又三十六年
禦制淳化軒記冠於卷端
禦刻四體書七佛偈【乾隆三十八年】
【臣】等謹按
禦刻七佛偈分
國書正書西番蒙古四體書上繪七佛像
禦刻蘭亭八柱帖【乾隆四十四年】
【臣】等謹按
禦刻蘭亭八柱帖内前三冊為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模本四冊為柳公權書蘭亭詩五冊為戲鴻堂刻柳公權書蘭亭詩六冊為
禦勅于敏中補柳公權書蘭亭詩七冊為董其昌仿柳
公權書蘭亭詩八冊為
禦臨董其昌仿柳公權書蘭亭詩卷首
禦題五言排律一首卷中
禦題七言絶六首七言律四首
禦跋四又于敏中恭和
禦制元韻七言律一首
禦刻趙孟堅落水蘭亭帖【乾隆四十七年】
【臣】等謹按趙孟堅所藏蘭亭帖即定武石刻也有姜夔趙孟頫跋落水始末見孟堅自跋
禦題山隂真面四大字
禦制七絶四首末有和珅等恭和作
欽定快雪堂帖【馮铨原本】
【臣】等謹按快雪堂帖五卷故臣馮铨原刻後歸閩中黃氏督臣楊景素購進内顔真卿鹿脯帖蘇轼書三種米芾書三種原本木刻奉
旨重易以石并
禦書快雪堂記一篇
禦題七律二首帖石嵌快雪堂兩廊原刻木版并弆堂
中
右
禦刻曆代法帖
欽定夢墨樓帖【陳奕禧書】
【臣】等謹按夢墨樓帖十卷陳奕禧書大小真行備載雍正十二年奉
旨模勒上石
禦制落葉詩帖【乾隆七年張照奉 勅正書】
【臣】等謹按
禦制落葉詩七律六首張照奉
勅書羣臣和者自鄂爾泰以下凡二十三人并刻於後禦制柳絮詩帖【乾隆八年張照奉 勅行書】
【臣】等謹按
禦制柳絮詩七律五首張照奉
勅書羣臣和者自鄂爾泰以下凡十六人并刻於後欽定天瓶齋法帖【張照書乾隆二十二年奉 旨模勒上石】
【臣】等謹按天瓶齋帖十卷張照書前三卷皆奉
勅書及恭録
禦制詩文四卷至八卷恭刻
禦筆墨蘭并
禦題一則及雜臨各帖九十兩卷則其自書也
欽定時晴齋帖【汪由敦書乾隆二十三年奉 旨模勒上石】
【臣】等謹按時晴齋帖汪由敦書前二卷奉
勅書三卷恭錄
禦制詩文四五六卷雜臨各帖七卷以下皆其自書禦制盛京賦四體書
【臣】等謹按
禦制盛京賦真草隸篆四體書帖真書為勵宗萬草書為梁詩正隸書為張若霭篆書為汪由敦冊高二寸許筆細如發
禦刻萬福集成贊【乾隆三十六年】
【臣】等謹按萬福集成贊彭元瑞恭集聖教序字綴輯成文恭進奉
旨以内府珍弆舊拓本鈎摹上石
禦制七佛塔碑記【乾隆四十二年 國書正書蒙古托忒四體書其正書為于敏中奉
敕書】
右
禦刻臣工書
乾清宮宴集栢梁體詩帖【乾隆四年禦制序行書】
【臣】等謹按
乾清宮宴集聨句諸臣自顯親王衍福等以下凡九十
九人
禦制序文并書其聨句詩則梁詩正奉
勅書也
元宵聨句【乾隆八年自張廷玉以下凡十六人五言排律梁詩正奉 敕正書】
燈夕錫宴聯句【乾隆八年自鄂爾泰以下凡十二人七言排律梁詩正奉 勅正書】澄海樓聯句【乾隆八年梁詩正張照扈從 巡幸盛京聯句五言排律梁詩正奉 勅正
書】
重華宮賜宴聯句【乾隆十年自張廷玉以下凡十二人五言排律梁詩正奉 勅正書】重華宮聯句【乾隆十一年自莊親王允祿以下凡十八人七言排律梁詩正奉 勅正書】流杯亭聯句【乾隆十一年自張廷玉以下凡四十五人五言排律梁詩正奉 勅正書】惇叙殿賜宴宗室栢梁體聯句【乾隆十一年自和碩康親王以下凡一百三人
七言排律莊親王允祿奉 勅正書】
爆竹聯句【乾隆十二年自張廷玉以下凡十六人五言排律梁詩正奉 勅正書】
燈夕錫宴聯句【乾隆十五年自傳恒等以下凡二十人七言排律梁詩正奉 勅正書】趙州栢林寺殿壁觀唐吳道子畫水聯句【乾隆十五年梁詩正彭啟
豐劉綸扈從 巡幸聯句五言古梁詩正奉 勅正書】
上元行幄觀燈賜宴聨句【乾隆十六年梁詩正汪由敦錢陳羣扈從 南巡聯句
七言排律梁詩正奉 勅正書】
雪獅聯句【乾隆十七年自史贻直以下凡十五人七言排律汪由敦奉 勅正書】
新正詠雪聯句【乾隆十八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人五言古汪由敦奉 勅正書】氷燈聯句【乾隆十九年自傅恒以下凡十六人錢汝誠奉 勅正書】
山莊燈夕賜宴聯句【乾隆十九年自傅恒以下凡十二人七言排律王際華奉 勅正
書】
再登澄海樓聨句【乾隆十九年汪由敦劉綸扈從廵幸 盛京聯句五言古劉綸奉
勅正書】
鳌山聯句【乾隆二十年自傅恒以下凡十六人七言排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