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二十四
地理略【一】
疆域【一】
【臣】等謹按鄭樵通志地理略首列水道一門次載曆代封畛蓋以水道系鄭樵所創撰曆代封畛則悉仍通典原文而唐以後不與焉故其先後之序如此竊惟疆域建置為一代之定制宜列於卷首水道亘古不易其所由殊者實因州縣之異名是府州縣應列為經水道應附為緯今纂
皇朝疆域四卷叙於地理略之首而水道次之恭惟我聖朝輿圖式廓疆理無外自
國初定制以來省會之建設府州廳縣之創置裁并因時立法宏綱钜維逹於海宇茲謹條載現在經制凡為
國初所厘定至今不改者不複加注其自康熙年間以來增建移屬之蹟逐一詳注於各州縣之下以資參考至若
聖蹟龍飛
興京鼎建俄朶裡城為發祥重地吉林黑龍江為統轄要區則謹遵
皇輿表成式載於
盛京篇中各蒙古藩屬翊戴
天家世守勿替自
國初附屬之内紮薩克為舊藩康熙間撫順之喀爾喀雍正間底定之青海厄魯特為新藩既已建官分屬久隸職司我
皇上聖武丕昭蕩平伊犂回部二萬餘裡平定兩金川革心歸化若巴勒庫勒烏魯木齊已設鎮西府迪化州隸於甘肅省金川亦設美諾廳阿爾古廳隸於四川省其天山南北伊犂諸路回部諸城分土開屯授職制貢不異赤縣黃圖是用稽考冊籍列
於直省之後并遵
欽定一統志條例依次甄載大矣哉東踰瀛海西越流沙北超絶漠南迄南荒版圖燦而職守彰碁布星陳羣汪翔乎
德化越考黃帝方制萬國虞夏疊建州域成周列服職
方未有若我
朝之中外一家廣輪四逹者至於鄭志所述漢十三部唐十五道又豈可提衡而并論也欤
京師順天府領京縣二州五縣十有七 大興【京縣】宛平【京縣】 通州 昌平州 涿州 霸州 薊州良鄉 固安 永清 東安 香河 三河
武清 寶坻 順義 密雲 懷柔 房山 文安 大城 保定 平谷 甯河【雍正元年設】
盛京奉天府【順治十四年設】領州二縣六 承德【附郭康熙三年設】遼陽州【天命九年建都於此号曰 東京十年由此徙都 盛京又於此設遼海衛順】
【治十年改遼陽府附府為遼陽縣十四年罷府以縣屬奉天府康熙三年升為州】 複州【雍正十二年設】 海城【天命十年設海州順治十年改海城縣】 蓋平【天命十年設蓋州康熙三年改蓋平縣】 甯海【天命十年設金州雍正十二年改甯海縣】 開原【康熙三年設】 鐵嶺【天命十年設鐵嶺衛康熙三年設縣】
錦州府【康熙四年設】領州二縣二 錦縣【附郭天命十年設錦州康熙元年改錦縣屬奉天府四年於縣設錦州府以縣為附郭治】 甯遠州【康熙三年設屬廣甯府四年屬錦州府】 義州【雍正十二年設】 廣甯【康熙三年設廣甯府廣甯縣四年罷府以縣屬錦州府】
興京【在 盛京東南三百裡 國初 肇祖築城以居 太祖高皇帝龍興於此崇德八年升為興京】
俄朶裡城【在 興京東一千三百裡 本朝遠祖建都於此實萬萬世發祥重地】甯古塔将軍境【駐吉林烏喇城在 盛京東北八百一十八裡】
黑龍江将軍境【駐齊齊哈爾城在 盛京東北一千七百餘裡】
直隸省兼管順天府所屬府十直隸州六
保定府省會領州二縣十五 清苑【附郭】 祁州安州 滿城 安肅 定興 新城 唐 博野望都【初名慶都乾隆十一年改】 容城 完 蠡 雄 束
鹿 高陽 新安
永平府領州一縣六 盧龍【附郭】 灤州 遷安撫甯 昌黎 樂亭 臨榆【初為山海衛乾隆二年置縣】河間府領州一縣十 河間【附郭】 景州 獻 阜城 肅甯 任邱 交河 甯津 吳橋 故城東光
天津府【初為天津衛雍正二年改直隸州九年升府】領州一縣六 天津【附郭雍正九年設】 滄州【初屬河間府雍正三年升直隸州領南皮鹽山慶雲三縣九年改屬府】 青 靜海【二縣初屬河間府雍正二年屬州九年屬府】 南皮 鹽山 慶雲【三縣初屬河間府雍正三年隸滄州九年屬府】
正定府領州一縣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