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旗】 毛明安【一旗】 鄂爾多斯【六旗雍正九年增設一旗】 歸化城土默特【二旗乾隆二十一年增設一旗二十三年裁】
八旗遊牧察哈爾【東至克什克騰界西至歸化城土默特界南至太仆寺牧厰及山西邊界北至蘇尼特及四子部落界袤延千有餘裡 國初定為八旗】
新藩蒙古喀爾喀四部八十二旗【東至黑龍江界西至阿勒坦山伊犂東北路界南至内紮薩克界北至俄羅斯界延袤八千餘裡康熙二十八年歸附三十年編審旗分定為後部東部西部共三十七旗後遞增設四十五旗又設賽因諾顔部共四部合八十二旗】後部土謝圖汗【初轄旗十有七康熙三十二年至雍正十年增設二十一旗尋分二十旗屬於賽因諾顔部乾隆元年以後複增二旗共為二十旗】
東部車臣汗【初轄旗十有二康熙三十五年至乾隆二十二年遞增設十一旗今為二十三旗】
西部紮薩克圖汗【初轄旗八康熙三十三年至乾隆二十二年遞增設九旗今為十有七旗】
賽因諾顔部【雍正十年於土謝圖汗部内分轄二十旗别為一部乾隆元年以後複增二旗共為二十二旗】
蒙古青海四部二十九旗【東至甘肅河州界西至西藏界南至四川界北至甘肅安西州界延袤二千餘裡康熙三十六年歸附受封雍正元年誘衆犯邊大兵讨平之編審旗分定為四部二十八旗後增設一旗共四部二十九旗】
厄魯特部【初二十旗乾隆十一年增設一旗】 喀爾喀部【一旗】 土爾古特部【四旗】 回特部【三旗】
賀蘭山厄魯特【駐賀蘭山隂一旗康熙三十八年受封又有喀爾喀河厄魯特二旗達拉爾河厄魯特一旗皆康熙三十八年受封乾隆二十六年遷屬喀爾喀之賽因諾顔部管轄其駐牧即在賽因諾顔部内】
西藏【東至四川界西至大沙海南至雲南界北至青海及回部界延袤六千餘裡其地有四曰衛曰藏曰喀木曰阿裡共轄六十餘城互市在四川西徼打箭爐之地 國初崇德七年番僧遣使歸誠順治十年受封其國稱圖伯特即唐古忒最尊者曰逹賴喇嘛班禅喇嘛代喇嘛理事者曰第巴又有汗則青海蒙古部長為之康熙三十二年有第巴潛通厄魯特為亂拉藏汗誅之 诏遣使安撫其地五十三年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興師侵藏滅壞喇嘛戕拉藏汗 诏遣大兵讨平之此後不複設汗雍正五年噶蔔倫阿爾布巴等構亂後藏噶蔔倫頗羅鼐走避以聞遣兵進剿阿爾布巴等伏誅頗羅鼐由台吉封多羅貝勒總理衛藏噶蔔倫事務乾隆四年晉封多羅郡王子珠爾默特納木紮勒嗣尋隂謀叛逆駐藏都統傅清左都禦史拉布敦誅之十六年設噶蔔倫四岱贲五第巴三堪布一分理藏務均受駐藏大臣及逹賴喇嘛統轄】
衛地【居諸藏之中亦名中藏】 藏地【在衛西南】 喀木地【在衛東南】阿裡地【在藏地極西】
新疆伊犂【東至喀爾喀界西至藩部哈薩克界南至天山回部界北至俄羅斯界延袤萬餘裡舊為準噶爾部乾隆二十年大兵進讨二十四鄂拓克二十一昂吉九集賽争先迎降伊犂平阿睦爾?納尋叛二十二年分南北路進讨平之伊犂複定設立伊犂将軍統轄天山南北諸路及參贊大臣辦事大臣等員設立駐防屯田兵丁分東南路西北路二境其東南之烏魯木齊已新設迪化州隸於甘肅省】
伊犂東南路 伊犂西北路 庫爾喀喇烏蘇塔爾巴哈台
回部【東至甘肅省安西州界西至蔥嶺南至沙海接西藏界北至天山接伊犂界延袤萬餘裡初羁屬於準噶爾乾隆二十年伊犂平始内附二十一年逆回波羅泥都霍集占以諸城叛大兵讨平之二十四年回部悉定仍立回部伯克等官設駐劄大臣侍衛等官以統轄之其哈密及辟展吐魯番二城舊先歸附以俱系回人并紀於回部中】
哈密【康熙三十五年歸附受封】 辟展 吐魯番【二城雍正四年率衆内附移駐内地之肅州安西州境乾隆二十四年以西域底定仍歸故土】 喀喇沙爾【乾隆二十一年内附二十三年叛附逆回尋讨平之】 庫車【乾隆二十三年定】 沙雅爾【乾隆二十三年定】 賽喇木 拜 阿克蘇【三城為逆回霍集占舊部地乾隆二十三年大兵進讨逆回遁走庫車諸伯克以城降】 烏什【乾隆二十三年定】 喀什噶爾【為逆回波羅泥都舊部乾隆二十四年逆回遁其舊伯克以城降】葉爾羌【乾隆二十四年大兵進讨逆回二酋由葉爾羌踰山遁旋授首其舊伯克以城】
【降】 和阗【乾隆二十三年定】
皇朝通志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