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上丈夫。
諸聖弟子。
正證如是心解脫者,若他罵詈诃責輕弄毀辱等時。
不由此緣發生種種不忍不信害恨等心。
所以者何。
以能照見他罵詈等。
於彼有罪。
於已無損。
諸聖弟子。
正證如是心解脫者,若他贊美恭敬禮拜供養等時。
不由此緣發生種種歡喜踴躍悅豫等心。
所以者何。
以能照見他贊美等。
於彼有福。
於己無益。
若能如是,名於世法得心平等。
無慼無欣。
安隐自在。
是故汝等。
應如是學。
我當雲何依住屍羅修奢摩他毗缽舍那。
汝等刍。
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依住淨屍羅,修無罪止觀。
密護根及意,證甘露涅槃。
修止令心調,心調離貪欲。
離欲證解脫,證解脫心平。
修觀令慧明,慧明滅癡闇。
滅闇證解脫,證解心平等。
故汝等刍,精進勿放逸。
常依住屍羅,修無罪止觀。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修學勝利。
於如來所。
修行梵行。
慧為上首。
解脫堅固。
念最尊勝。
若有成就。
修學勝利。
於如來所。
修行梵行。
慧為上首。
解脫堅固。
念最尊勝。
彼終不為味著色貪纏擾其心。
亦複不為味著聲香味觸法貪纏擾其心。
心不為貪所纏擾故。
無随味著色相貌識。
無随味著聲香味觸法相貌識。
於二果中。
随證一果。
謂於現法。
證有馀依般涅槃界。
或不還果。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修學勝利人,依佛修梵行。
慧為其上首,及懈脫堅牢。
念最居尊勝,二果随證一。
謂現法涅槃,及永不還果。
由慧為上首,貪不擾其心。
無随色等緣,相貌所生識。
學勝利圓滿,生勝定上慧。
盡生老死邊,證有馀依界。
故汝等刍,應勤修戒定。
生微妙勝慧,盡生老病死。
住我法律中,能無放逸者,定壞魔軍力,永盡衆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一切世間。
惡不善法。
皆以無明。
為其前導。
而得生長。
以無慚愧。
為其後助。
而不損減。
所以者何。
諸趣有生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
一切皆用無明為根。
而得生長。
既生長已,依之複能生起一切惡不善法。
惡法既生由無慚愧。
都無悔變。
無悔變故。
而不損減。
一切世間。
善清淨法。
皆以慧明。
為其前導。
而得生長。
以慚與愧。
為其後助。
而不損減。
所以者何。
明處其前。
慚愧為後。
能永斷滅。
諸趣有生生老病死。
能超一切。
愁歎憂苦熱惱等法。
能觸如理。
能得甘露。
能證涅槃。
是故汝等。
應如是學。
我當雲何。
永斷無明。
發起慧明。
永斷一切。
諸趣有生生老病死。
永超一切。
愁歎憂苦熱惱等法。
觸於如理。
得於甘露。
證於涅槃。
汝等刍。
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此世及後生,生老病死等。
貪愛等煩惱,皆無明為根。
無明為大愚,令久處生死。
此世與他世,高下趣往還。
最初有無明,最後無慚愧。
生長諸惡法,堕衆惡趣中。
故應勤精進,離貪愛愚癡。
發起智慧明,斷生死苦本。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憐愍世間出興於世。
為欲永斷除舍二法。
轉於賢聖無上法輪。
一切世間。
所有沙門。
或婆羅門天魔梵等。
曾未有能如法轉者,雲何二法。
一者無明。
二者有愛。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憐愍世間出興於世。
皆為永斷。
除舍此二。
轉於賢聖無上法輪。
廣說乃至曾未有能如法轉者,若能永斷除舍一切所有無明及諸有愛。
令其永荊無有遺馀。
便能永斷一切煩惱諸雜染法。
是則名為出諸坑塹。
越諸垣牆。
破諸關鍵摧伊師迦。
是真賢聖。
是正法幢。
是大沙門。
是婆羅門。
是真聰慧。
是真沐裕是真智者,是真調順至調順地。
名世福田。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無上正等覺,商主世間尊。
大雄大丈夫,拔衆毒箭者,哀愍諸世間,為斷除二法。
謂無明有愛,轉無上法輪。
是苦是苦因,是衆苦永滅。
是八支聖道,趣滅苦涅槃。
智者聞斯法,信解等堅牢。
達諸法正真,斷無明有愛。
無明有愛除,諸雜染皆滅。
至善調順地,名世良福田。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有二苦事。
最為難忍。
一剃須發。
二常乞求。
所以者何。
世間怨嫌。
興咒詛者,作是願言:願彼貧窮。
剃除須發。
服故弊衣。
手持瓦器。
從家至家。
行乞自活。
諸有淨信善男子等。
受持此法。
而出家者,非為王賊債主怖畏之所逼切。
非恐不活。
而舍居家。
但為超度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
但為滅除純大苦蘊。
我諸弟子。
求如是事。
正信出家。
為利自他。
受持此法。
或有如是,而出家已,未經幾時,則便寬慢。
放逸懈擔下劣精進。
亡失正念。
無有正知。
心亂不定。
縱任諸根。
多欲貪著。
心懷瞋忿。
愚鈍無知。
耽染諸欲。
虛妄思惟。
毀諸禁戒。
實非沙門。
自稱沙門。
實非梵行。
自稱梵行。
内朽順流。
如穢蝸螺貝音狗行。
覆藏己惡。
詐現自善。
或就種種惡
諸聖弟子。
正證如是心解脫者,若他罵詈诃責輕弄毀辱等時。
不由此緣發生種種不忍不信害恨等心。
所以者何。
以能照見他罵詈等。
於彼有罪。
於已無損。
諸聖弟子。
正證如是心解脫者,若他贊美恭敬禮拜供養等時。
不由此緣發生種種歡喜踴躍悅豫等心。
所以者何。
以能照見他贊美等。
於彼有福。
於己無益。
若能如是,名於世法得心平等。
無慼無欣。
安隐自在。
是故汝等。
應如是學。
我當雲何依住屍羅修奢摩他毗缽舍那。
汝等刍。
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依住淨屍羅,修無罪止觀。
密護根及意,證甘露涅槃。
修止令心調,心調離貪欲。
離欲證解脫,證解脫心平。
修觀令慧明,慧明滅癡闇。
滅闇證解脫,證解心平等。
故汝等刍,精進勿放逸。
常依住屍羅,修無罪止觀。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修學勝利。
於如來所。
修行梵行。
慧為上首。
解脫堅固。
念最尊勝。
若有成就。
修學勝利。
於如來所。
修行梵行。
慧為上首。
解脫堅固。
念最尊勝。
彼終不為味著色貪纏擾其心。
亦複不為味著聲香味觸法貪纏擾其心。
心不為貪所纏擾故。
無随味著色相貌識。
無随味著聲香味觸法相貌識。
於二果中。
随證一果。
謂於現法。
證有馀依般涅槃界。
或不還果。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修學勝利人,依佛修梵行。
慧為其上首,及懈脫堅牢。
念最居尊勝,二果随證一。
謂現法涅槃,及永不還果。
由慧為上首,貪不擾其心。
無随色等緣,相貌所生識。
學勝利圓滿,生勝定上慧。
盡生老死邊,證有馀依界。
故汝等刍,應勤修戒定。
生微妙勝慧,盡生老病死。
住我法律中,能無放逸者,定壞魔軍力,永盡衆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一切世間。
惡不善法。
皆以無明。
為其前導。
而得生長。
以無慚愧。
為其後助。
而不損減。
所以者何。
諸趣有生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
一切皆用無明為根。
而得生長。
既生長已,依之複能生起一切惡不善法。
惡法既生由無慚愧。
都無悔變。
無悔變故。
而不損減。
一切世間。
善清淨法。
皆以慧明。
為其前導。
而得生長。
以慚與愧。
為其後助。
而不損減。
所以者何。
明處其前。
慚愧為後。
能永斷滅。
諸趣有生生老病死。
能超一切。
愁歎憂苦熱惱等法。
能觸如理。
能得甘露。
能證涅槃。
是故汝等。
應如是學。
我當雲何。
永斷無明。
發起慧明。
永斷一切。
諸趣有生生老病死。
永超一切。
愁歎憂苦熱惱等法。
觸於如理。
得於甘露。
證於涅槃。
汝等刍。
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此世及後生,生老病死等。
貪愛等煩惱,皆無明為根。
無明為大愚,令久處生死。
此世與他世,高下趣往還。
最初有無明,最後無慚愧。
生長諸惡法,堕衆惡趣中。
故應勤精進,離貪愛愚癡。
發起智慧明,斷生死苦本。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憐愍世間出興於世。
為欲永斷除舍二法。
轉於賢聖無上法輪。
一切世間。
所有沙門。
或婆羅門天魔梵等。
曾未有能如法轉者,雲何二法。
一者無明。
二者有愛。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憐愍世間出興於世。
皆為永斷。
除舍此二。
轉於賢聖無上法輪。
廣說乃至曾未有能如法轉者,若能永斷除舍一切所有無明及諸有愛。
令其永荊無有遺馀。
便能永斷一切煩惱諸雜染法。
是則名為出諸坑塹。
越諸垣牆。
破諸關鍵摧伊師迦。
是真賢聖。
是正法幢。
是大沙門。
是婆羅門。
是真聰慧。
是真沐裕是真智者,是真調順至調順地。
名世福田。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無上正等覺,商主世間尊。
大雄大丈夫,拔衆毒箭者,哀愍諸世間,為斷除二法。
謂無明有愛,轉無上法輪。
是苦是苦因,是衆苦永滅。
是八支聖道,趣滅苦涅槃。
智者聞斯法,信解等堅牢。
達諸法正真,斷無明有愛。
無明有愛除,諸雜染皆滅。
至善調順地,名世良福田。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有二苦事。
最為難忍。
一剃須發。
二常乞求。
所以者何。
世間怨嫌。
興咒詛者,作是願言:願彼貧窮。
剃除須發。
服故弊衣。
手持瓦器。
從家至家。
行乞自活。
諸有淨信善男子等。
受持此法。
而出家者,非為王賊債主怖畏之所逼切。
非恐不活。
而舍居家。
但為超度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
但為滅除純大苦蘊。
我諸弟子。
求如是事。
正信出家。
為利自他。
受持此法。
或有如是,而出家已,未經幾時,則便寬慢。
放逸懈擔下劣精進。
亡失正念。
無有正知。
心亂不定。
縱任諸根。
多欲貪著。
心懷瞋忿。
愚鈍無知。
耽染諸欲。
虛妄思惟。
毀諸禁戒。
實非沙門。
自稱沙門。
實非梵行。
自稱梵行。
内朽順流。
如穢蝸螺貝音狗行。
覆藏己惡。
詐現自善。
或就種種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