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關燈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學有三種。

    若有勤修。

    不空無果必至究竟。

    能得甘露。

    能證涅槃。

    雲何為三。

    一者增上戒學。

    二者增上心學。

    三者增上慧學。

    何等名為增上戒學。

    謂諸刍。

    尊重屍羅戒為增上。

    不重等持定非增上。

    不重般若慧非增上。

    彼於少小所學戒中。

    微有所犯即能出離。

    所以者何。

    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不深慚愧。

    定能随順清淨梵行。

    定能成辦清淨梵行。

    於諸學處。

    能住屍羅。

    能住所學。

    彼人定能永盡三結。

    證預流果。

    得無堕法。

    定趣菩提。

    極於七返人天往來。

    盡諸苦際。

    如是名為增上戒學。

    何等名為增上心學。

    謂諸刍。

    尊重屍羅戒為增上。

    尊重等持定為增上。

    不重般若慧非增上。

    彼於少小所學戒中。

    微有所犯即能出離。

    所以者何。

    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

    不深慚愧。

    定能随順清淨梵行。

    定能成辦清淨梵行。

    於諸學處。

    能住等持。

    能住所學。

    彼定能盡五下分結。

    證不還果。

    得不還法。

    當受化生。

    於彼世間。

    當般涅槃。

    如是名為增上心學。

    何等名為增上慧學。

    謂諸刍。

    尊重屍羅戒為增上。

    尊重等持定為增上。

    尊重般若慧為增上。

    彼於少小所學戒中。

    微有所犯即能出離。

    所以者何。

    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

    不深慚愧。

    定能随順清淨梵行。

    定能成辦清淨梵行。

    於諸學處。

    能住般若。

    能住所學。

    彼人定能永盡諸漏。

    得真無漏。

    心善解脫。

    慧善解脫。

    於現法中。

    具足安祝自證通慧。

    能自了知。

    我生已荊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如是名為增上慧學。

    若有於此所說三學勤修學者,我說必定不空無果。

    必至究竟。

    能得甘露。

    能證涅槃。

    如是名為學有三種。

    若有勤修不空無果。

    必至究竟。

    能得甘露。

    能得涅槃。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勤修增上戒,住戒住所學。

    能永盡三結,定證預流果。

    勤修增上心,住定住所學。

    能盡五下結,定證不還果。

     勤修增上慧,住慧住所學。

    能盡一切結,定證無生果。

    三學不唐捐,必證第一義。

    故尊重三學,達法性無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學有三種。

    若少分修得少分果。

    若圓滿修得圓滿果。

    雲何為三。

    一者增上戒學。

    二者增上心學。

    三者增上慧學。

    何等名為增上戒學。

    謂諸刍。

    尊重屍羅戒為增上。

    不重等持定非增上。

    不重般若慧非增上。

    彼於少小所學戒中。

    微有所犯即能出離。

    所以者何。

    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

    不深慚愧。

    定能随順清淨梵行。

    定能成辦清淨梵行。

    於諸學處。

    能住屍羅。

    能住所學。

    彼人定能永盡三結。

    證預流果。

    得無堕法。

    定趣菩提。

    極於七返人天往來。

    盡諸苦際。

    或複有能令其欲界貪恚微保證一來果。

    一來此間。

    盡諸苦際。

    如是名為增上戒學。

    何等名為增上心學。

    謂諸刍。

    尊重屍羅戒為增上。

    尊重等持定為增上。

    不重般若慧非增上。

    彼於少小所學戒中。

    微有所犯即能出離。

    所以者何。

    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刺學處。

    不深慚愧。

    定能随順清淨梵行。

    定能成辦清淨梵行。

    於諸學處。

    能住等持。

    能住所學。

    彼定能盡五下分結。

    證不還果。

    得不還法。

    當受化生。

    於彼世間。

    當般涅槃。

    如是名為增上心學。

    何等名為增上慧學。

    謂諸刍。

    尊重屍羅戒為增上。

    尊重等持定為增上。

    尊重般若慧為增上。

    彼於少小所學戒中。

    微有所犯即能出離。

    所以者何。

    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

    不深慚愧。

    定能随順清淨梵行。

    定能成辦清淨梵行。

    於諸學處。

    能住般若。

    能住所學。

    彼人定能永盡諸漏。

    得真無漏。

    心善解脫。

    慧善解脫。

    於現法中。

    具足安祝自證通慧。

    能自了知。

    我生已荊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如是名為增上慧學。

    如是名為學有三種。

    若少分修得少分果。

    若圓滿修得圓滿果。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多住尊重戒,名於少分修。

    常精進熾然,便得少分果。

    多住尊重定,名於少分修。

    常精進熾然,亦得少分果。

     多住尊重慧,名於圓滿修。

    常精進熾然,便得圓滿果。

    少分圓滿修,各得同類果。

    知如是勝劣,應舍分修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學有三種。

    若正修習。

    令諸有情成下中上賢聖差别。

    雲何為三。

    一者增上戒學。

    二者增上心學。

    三者增上慧學。

    何等名為增上戒學。

    謂諸刍。

    尊重屍羅戒為增上。

    不重等持定非增上。

    不重般若慧非增上。

    彼於少小所學戒中。

    微有所犯即能出離。

    所以者何。

    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

    不深慚愧。

    定能随順清淨梵行。

    定能成辦清淨梵行。

    於諸學處。

    能住屍羅。

    能住所學。

    彼人定能。

    永盡三結。

    證預流果。

    得無堕法。

    定趣菩提。

    極於七返人天往來。

    或成家家。

    或一來果。

    或成一間。

    如是名為增上戒學。

    何等名為增上心學。

    謂諸刍。

    尊重屍羅戒為增上。

    尊重等持定為增上。

    不重般若慧非增上。

    彼於少小所學戒中。

    微有所犯即能出離。

    所以者何。

    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

    不深慚愧。

    定能随順清淨梵行。

    定能成辦清淨梵行。

    於諸學處。

    能住等持。

    能住所學。

    彼定能盡五下分結。

    證不還果。

    得不還法。

    當受化生。

    於彼世間。

    當般涅槃。

    或成中般。

    或成生般。

    或有行般。

    或無行般。

    或成上流。

    趣色究竟。

    或趣非想非非想處。

    而般涅槃。

    如是名為增上心學。

    何等名為增上慧學。

    謂諸刍。

    尊重屍羅戒為增上。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