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關燈
為此義利。

    應當親近。

    如是名為略有三種補特伽羅。

    應當親近。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親劣為慈悲,親等為相益。

    親勝為已德,圓滿或堅持。

    親下士德劣,親中士德中。

    親上士德勝,故應親上士。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應於其身住不淨觀。

    應於其息住随息念。

    應於諸行住無常觀。

    苦無我觀。

    若能於身住不淨觀。

    便於淨界。

    當斷貪欲。

    若能於息住随息念。

    便能斷外尋思障品。

    若能於行住無常觀。

    苦無我觀。

    便於諸有能斷有愛。

    斷有愛故。

    便於世間。

    無所執受。

    無執受故。

    便無怖畏。

    無怖畏故。

    便自内證究竟涅槃。

    證涅槃已便自了知。

    我生已荊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於身觀不淨,於息住随念。

    觀諸行無常,及與苦無我。

    達諸行性空,得最勝寂靜。

    愛盡無執受,證究竟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諸有情身。

    常為三種勇健怨賊随逐切害。

    雲何為三。

    一者衰老勇健怨賊。

    二者疾病勇健怨賊。

    三者無常勇健怨賊。

    如是三種勇健怨賊。

    常随切害諸有情身。

    有情身中。

    略有三法。

    一者壽命。

    二者暖氣。

    三者心識。

    如是三法。

    遠離身時。

    名為死沒。

    臭穢屍海棄在冢間。

    無所複用。

    所以者何。

    是身虛僞。

    諸法合成。

    其中勝者,謂壽暖識。

    而此諸法。

    依因緣生。

    無常無強。

    無堅無力。

    迅速滅壞。

    老病死賊。

    常随不舍。

    而諸愚夫。

    無明所覆。

    寶愛耽著。

    無厭舍心。

    我聖弟子。

    能於如是假合成身。

    如實知見。

    多諸過患。

    便於一切内外身中。

    能深厭背。

    深厭背故。

    能離貪欲。

    離貪欲故。

    便得解脫。

    得解脫已,便自了知。

    我生已荊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一切有情身,三怨賊随害。

    所謂老病死,曾無暫舍時。

    衆法合成身,虛僞無堅實。

    若舍壽暖識,棄之於冢間。

     愚夫無所知,常寶愛耽著。

    賢聖有智見,厭之逾糞坑。

    修無漏聖道,斷三賊因緣。

    證常樂涅槃,永解脫三賊。

     世間有智者,當深厭自身。

    求常樂涅槃,精勤勿放逸。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諸福業事。

    略有三種。

    應修應習。

    應多修習。

    雲何為三。

    一者施福業事。

    二者戒福業事。

    三者修福業事。

    何等名為施福業事。

    謂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能施種種飲食餚膳香鬘衣服車乘卧具堂宇室宅燈燭庭燎諸資生具。

    如是名為施福業事。

    何等名為戒福業事。

    謂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能離殺生。

    究竟圓滿。

    無犯清淨。

    離不與齲究竟圓滿。

    無犯清淨。

    離欲邪行。

    究竟圓滿。

    無犯清淨。

    離虛诳語。

    究竟圓滿。

    無犯清淨。

    離飲諸酒生放逸處。

    究竟圓滿。

    無犯清淨。

    如是名為戒福業事。

    雲何名為修福業事。

    謂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修慈俱心。

    遍滿一方。

    具足安祝如是第二第三第四。

    上下方維。

    一切世界。

    悉皆遍滿。

    具足安祝令慈俱心廣大無量。

    無怨無害。

    遍滿而祝修悲俱心。

    遍滿一方。

    具足安祝如是第二第三第四。

    上下方維。

    一切世界。

    悉皆遍滿。

    具足安祝令悲俱心廣大無量。

    無怨無害。

    遍滿而祝修喜俱心。

    遍滿一方。

    具足安祝如是第二第三第四。

    上下方維。

    一切世界。

    悉皆遍滿。

    具足安祝令喜俱心廣大無量。

    無怨無害。

    遍滿而祝修舍俱心。

    遍滿一方。

    具足安祝如是第二第三第四。

    上下方維。

    一切世界。

    悉皆遍滿。

    具足安祝令舍俱心廣大無量。

    無怨無害。

    遍滿而祝如是名為修福業事。

    於此所說三福業事。

    應修應習。

    應多修習。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有三法應修,應習多修習。

    能得三種樂,所謂施戒修。

    修施感多财,修戒得長壽。

    修慈悲喜舍,當生清淨天。

     世間有智人,欲求殊勝樂。

    應修此三福,定當得無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世間最勝。

    略有三種。

    雲何為三。

    一於一切施設有情。

    無足二足。

    四足多足。

    有色無色。

    有想無想。

    及與非想非非想中。

    佛為最勝。

    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若於佛所。

    起淨信心。

    於諸信中。

    最為第一。

    如是淨信。

    所感果報。

    於天人中。

    最為第一。

    二於一切施設法門。

    世出世間。

    為無為等。

    諸法門中。

    涅槃最勝。

    諸離憍慢。

    息諸渴愛。

    滅阿賴耶。

    斷諸徑路。

    愛盡離欲。

    寂靜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