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次。

    來向行者,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青色骨人。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

    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淤泥色骨人。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濁水色骨人。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

    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赤色骨人。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

    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紅色骨人。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

    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膿血塗身骨人。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

    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黃色骨人。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

    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綠色骨人。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

    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紫色骨人。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

    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複有那利瘡色骨人。

    於諸節間。

    二節流出十六色。

    諸惡雜膿。

    行行相次。

    來向行者,滿閻浮提。

    漸漸廣大。

    乃至東方。

    滿娑婆世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此想成時。

    行者驚怖。

    見諸夜叉。

    欲來啖己。

    爾時複當見諸骨人。

    節節火起。

    焰焰相次。

    遍滿娑婆世界。

    複見骨人頂上。

    湧出諸水。

    如頗梨幢。

    複見骨人頭上。

    一切衆火。

    化為石山。

    是時諸龍。

    耳出諸風。

    吹火動山。

    是時諸山。

    旋住空中。

    如窯家輪。

    而無分閡。

    見此事已,極大驚怖。

    以驚怖故。

    有一億鬼。

    擔山吐火。

    形狀各異。

    來至其所。

     佛告阿難。

    若有比丘。

    正念安住。

    修不放逸。

    見此事時。

    當教諸法空無我觀。

    出定之時,亦當勸進令至智者所。

    問甚深空義。

    聞空義已,應當自觀我身者依因父母不淨和合。

    筋纏血塗。

    三十六物。

    污露不淨屬諸業緣。

    從無明起。

    今觀此身無一可愛。

    如朽敗物作是思惟。

    時諸骨人。

    皆來逼己。

    當伸右手。

    以指彈諸骨人。

    而作是念。

    如此骨人。

    從虛妄想強分别現。

    我身亦爾。

    從四大生。

    六入村落。

    所共居止。

    何況諸骨。

    從虛妄出。

    作是念時。

    諸白骨人。

    碎散如塵。

    積聚在地。

    如白雪山。

    衆多雜色骨人。

    有一大虺。

    忽然吞食。

    於白雪山上。

    有一白玉人。

    身體端嚴。

    高三十六由旬。

    頸赤如火。

    眼有白光。

    時諸白水并頗梨幢。

    悉皆自然入白玉人頂。

    龍鬼蛇虺。

    猕猴師子狸貓之屬。

    悉皆驚走。

    畏大火故。

    尋樹上下。

    身諸毛孔。

    九十九蛇。

    悉在樹上。

    爾時毒龍。

    宛轉繞樹。

    複見黑象在樹下立。

    見此事時。

    應當深心六時忏悔。

    不樂多語。

    在空閑處。

    思諸法空。

    諸法空中無地無水。

    亦無風火。

    色是颠倒從幻法生。

    受是因緣。

    從諸業生。

    想為颠倒。

    是不住法。

    識為不見。

    屬諸業緣。

    生貪愛種。

    如是種種。

    谛觀此身。

    地大者從空見有。

    空見亦空。

    雲何為堅想地。

    如是推析。

    何者是地。

    作是觀已,名觀外地。

    一一谛觀。

    地大無主。

    作是想時。

    見白骨山。

    複更碎壞,猶如微塵。

    唯骨人在於微塵間。

    有諸白光。

    共相連持於白光間。

    複生種種四色光明。

    於光明間。

    複起猛火。

    燒諸夜叉。

    時諸夜叉。

    為火所逼。

    悉走上樹。

    未至樹上。

    黑象踏蹴。

    夜叉出火。

    燒黑象腳。

    黑象是時,作聲鳴吼。

    如師子吼音。

    演說若空無常無我。

    亦說此身是敗壞法。

    不久當滅。

    黑象說已,與夜叉戰。

    夜叉以大鐵叉刺黑象心。

    黑象複吼。

    一房地動。

    是時大樹。

    根莖枝葉。

    一時動搖。

    龍亦吐火。

    欲燒此樹。

    諸蛇驚張。

    各申九十九頭。

    以救此樹。

    是時夜叉。

    複更驚起。

    手執大石。

    欲擲黑象。

    黑象即前。

    以鼻受石。

    擲置樹上。

    石至樹上。

    狀似刀山。

    是夜叉奮身大踴。

    身諸毛孔。

    出諸毒龍。

    龍有四頭。

    吐諸煙焰。

    甚可怖畏。

    此想成時。

    自見己身。

    身内心處。

    深如坑井井中有蛇吐毒上下。

    現於井上。

    有摩尼珠。

    以十四絲系懸在虛空時彼毒蛇。

    仰口吸珠。

    了不能得。

    失舍躄地。

    迷悶無知。

    是時口火還入頂中。

    行者若見此事。

    當起忏悔。

    乞適意食調和四大。

    極令安隐。

    當坐密屋無鳥雀聲處。

    佛告阿難。

    若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得此觀者名得地大觀當勤系念。

    慎莫放逸若修不放逸。

    行疾於流水。

    當得頂法。

    雖複賴惰已舍三塗惡道之處。

    舍身他世。

    生兜率天。

    值遇彌勒。

    為說苦空無常等法。

    豁然意解。

    成阿那含果。

    佛告阿難。

    汝今谛受地大觀法慎勿忘失。

    為未來世一切衆生敷演廣說。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得此觀者,名第十四地大觀竟。

    亦名分别四大相貌。

    複名見五陰粗相。

    有智慧者,亦能自知結使多少。

    四念處中。

    名身念處唯見身外。

    未見身内。

    身念處境界四分之中。

    此是最初。

    得此觀者,身心悅樂。

    少於诤訟。

     佛告阿難。

    此想成已,次當更觀身外火。

    從因緣有。

    有緣則起。

    緣離則滅。

    如此衆火來無所從來去無所至。

    恍忽變滅。

    終不暫停。

    作是思惟時。

    外火即滅。

    更不複現。

    複當思惟。

    外諸水等。

    江河池流。

    皆是龍力變化所成我今雲何橫見此水。

    此諸水等。

    來無所從來。

    去無所至作是思惟時。

    外水不現。

    複當起念。

    此風者與虛空合諸龍鳴吼。

    假因緣有如此想者,亦不在内。

    亦不在外。

    不在中間。

    颠倒心故。

    橫見此事。

    作是思惟時。

    外風不起。

    複當更系念思惟身内脊骨。

    見身内骨。

    白如珂雪。

    一一節間。

    三十六物。

    穢惡不淨。

    皆於中現。

    或見身皮,猶如皮囊。

    盛諸不淨。

    無量瘭疽。

    百千癰疾。

    悉在其中。

    諸膿流出。

    滴滴不絕。

    當在骨人頭上。

    極可厭患。

    或見身内。

    五藏悉皆走入於大腸中大腸膖脹。

    爛潰難堪。

    爾時行者,以定力故。

    出定入定。

    見一切人及與己身。

    同不淨聚。

    見諸女人。

    身如蟲狗。

    穢惡不淨。

    自然當得不貪色想。

    佛告阿難。

    此想成時。

    名第十四觀外四大亦名漸解學觀空。

    佛告阿難。

    汝持佛語。

    慎勿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告阿難。

    此想成已,複當更教系念。

    谛觀身内地大。

    身内地大者,骨齒爪發腸胃腹肝心肺。

    諸堅實物。

    悉是地大。

    精氣所成。

    外地無常。

    所以知之。

    譬如大地。

    二日出時。

    大地焦枯。

    三日出時。

    江河池沼。

    悉皆枯竭。

    四日出時。

    大海三分減二。

    五日出時。

    大海枯盡。

    六日出時。

    大地焰起。

    七日出時。

    大地然盡。

    外地猶爾。

    勢不支久。

    況身内地。

    當複堅牢。

    爾時行者,應自思惟。

    今我此身。

    發是我耶。

    爪是我耶。

    骨是我耶。

    身諸五藏。

    為是我耶。

    如是谛觀身諸支節。

    都無有我。

    自觀諸骨。

    一一谛觀。

    此骨者,從何處生。

    父母和合。

    赤白精時。

    如乳時。

    如泡時。

    如是歌羅邏時。

    如安浮陀時。

    如是諸時。

    何處有骨。

    當知此骨本無今有。

    已有還無。

    此骨者,同虛空相。

    外地無常。

    内地亦爾。

    作是思惟時。

    谛觀己身。

    一切諸骨。

    自然破散,猶如微塵。

    入定觀骨。

    但見骨處。

    不見骨相。

    出定見身。

    如前無異。

    複當更觀身内諸火。

    從外火有。

    外火無常。

    無有暫停。

    我今身火。

    何由久熱。

    作是觀時。

    觀諸骨上。

    一切火光。

    悉滅不現。

    複當更觀身内諸水。

    我此諸水。

    因外水有。

    外水無常。

    勢不支久。

    内水亦爾。

    假緣而有。

    何處有水及不淨聚。

    外風無常。

    勢不支久。

    從因緣生。

    還從緣滅。

    今我身内所有諸風。

    假僞合成。

    強為機關。

    何處有風。

    從妄想起。

    是颠倒見。

    作是思惟時。

    不見身内。

    諸龍耳中。

    所有諸風。

    悉滅不現。

    如是種種谛自思惟。

    何處有人及地水火風。

    觀此地是敗壞法。

    觀此火猶如幻。

    又觀此風。

    從颠倒起。

    觀此水從虛妄想現。

    作是觀時。

    行者見身,猶如芭蕉。

    中無堅實。

    或自見心。

    如水上泡。

    聞諸外聲,猶如谷聲。

    作是觀時。

    見諸骨上。

    一切火光。

    見白光水。

    見諸龍風。

    悉在一處。

    觀身靜寂。

    不識身相。

    身心安隐。

    恬怕悅樂。

    如此境界。

    名第十五四大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