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佛告阿難。

    汝今至心受持此四大觀法。

    慎勿忘失。

    為未來世一切衆生當廣演說。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作此觀時。

    以學觀空故。

    身虛心勞。

    應服酥及諸補藥。

    於深禅定。

    應作補想觀。

    補想觀者,先自觀身。

    使皮皮相裹,猶如芭蕉。

    然後安心。

    自開頂上想。

    複當勸進。

    釋梵護世諸天。

    使持金瓶盛天藥。

    釋提桓因在左。

    護世諸天在右。

    持天藥灌頂。

    舉身盈滿。

    晝夜六時。

    恒作此想。

    若出定時。

    求諸補藥。

    食好飲食。

    恒坐安隐。

    快樂倍常。

    修是補身。

    經三月已,然後更念其馀境界。

    禅定力故。

    諸天歡喜。

    時釋提桓因。

    為說甚深空無我法。

    贊歎行者,頭面敬禮。

    以服天藥故。

    出定之時,顔色和悅。

    身體潤澤。

    如膏油塗。

    見此事者,名第十六四大觀竟。

     佛告阿難。

    此想成已,複當更教系念住意。

    令觀外色。

    一切色者,從何處生。

    作此觀時。

    見外五色。

    如五色光。

    圍繞己身。

    此想現時。

    自觀身胸。

    胸骨漸漸明淨如頗梨鏡。

    明顯可愛。

    複見外色。

    一一衆色。

    明如日光得此觀時。

    四方自然生四黑象。

    黑象大吼。

    踏衆色滅。

    如是衆色在地者滅。

    於虛空中。

    玄黃可愛。

    倍複過常。

    爾時大象。

    以鼻繞樹。

    四象四邊。

    樂拔此樹。

    不能傾動。

    複有四象。

    以鼻繞樹。

    亦不能動。

    爾時行者,見此事已,出定之時,應於靜處。

    若在冢間。

    若在樹下。

    若阿練若處。

    覆身令密。

    應當靜寂更求好藥。

    以補己身。

    如上修習補身藥法。

    複經三月。

    一心精進。

    如救頭然。

    心不放逸。

    於所受戒。

    不起犯心。

    晝夜六時。

    忏悔諸罪。

    複更思惟身無我空。

    如前境界。

    一一谛觀。

    極令明了。

    此想成時。

    胸骨漸明,猶如神珠。

    内外映徹。

    心内毒蛇。

    複更踴身。

    騰住空中。

    口中有火。

    欲吸摩尼珠。

    了不能得。

    如前失舍。

    自撲於地。

    身心迷悶。

    望見四方。

    爾時諸象。

    複更奔競。

    來至樹所。

    時諸夜叉羅刹惡獸諸龍蛇等。

    俱時吐毒。

    與黑象戰。

    爾時黑象。

    以鼻繞樹。

    聲吼而挽。

    象挽樹時。

    諸龍夜叉。

    吐毒前戰。

    不肯休息。

    爾時地下。

    有一師子。

    兩眼明顯。

    似如金剛。

    忽然踴出。

    與諸龍戰。

    爾時諸龍。

    踴住空中。

    象故挽樹。

    終不休息。

    地漸漸動。

    是時行者,地動之時,當觀此地。

    從空而有。

    非堅實法。

    如此地者,如乾闼婆城。

    如野馬行。

    從虛妄出。

    何緣而動。

    作是思惟時。

    自分己身。

    胸骨乃至面骨。

    漸漸明淨。

    見諸世間一切所有。

    皆悉明了。

    得此觀時。

    如執明鏡自觀面像。

    行者爾時,見諸身外一切衆色。

    及諸不淨。

    亦見身内一切不淨。

    此想成時。

    名第十七身念處觀。

    佛告阿難。

    汝好受持此身念處灌頂章句。

    慎勿忘失。

    開甘露法門。

    為未來世一切衆生。

    當廣演說。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佛告阿難。

    此想成已,複當更教系念思惟谛觀面骨。

    自見面骨。

    如白玉鏡。

    内外俱淨。

    淨如明鏡。

    漸漸廣大。

    見舉身骨。

    白如頗梨鏡。

    内外俱淨。

    一切衆色。

    皆於中現。

    須臾見身。

    如白玉人。

    複見澄清。

    如毗琉璃。

    表裡俱空。

    一切衆色。

    皆於中現。

    複見己身。

    如白銀人。

    唯薄皮在。

    皮極微薄。

    薄於天劫貝。

    内外映徹。

    複見己身。

    如閻浮檀那金人。

    内外俱空。

    複見己身。

    如金剛人。

    見此地時。

    黑象倍多。

    以鼻繞樹。

    盡己身力。

    不能令動。

    爾時衆象。

    吼聲震烈。

    驚動大地。

    大地動時。

    有金剛山。

    從下方地出。

    住行者前。

    爾時行者,見已四邊。

    有金剛山。

    複見前地,猶如金剛。

    複見諸龍。

    尋樹上下。

    吐金剛珠。

    樹遂堅固。

    象不能動。

    唯五色水。

    從樹上出。

    仰流樹枝。

    從於樹端。

    下流葉間。

    乃至樹莖亦流。

    金剛山間。

    布散彌漫。

    滿於大地。

    金剛地下。

    乃至金剛山。

    此五色水。

    放五色光。

    或上或下。

    遊行無常。

    爾時黑象。

    從金剛山出。

    欲吸此水。

    諸龍吐毒。

    與大象戰。

    爾時諸蛇。

    入龍耳中,并力作勢。

    共黑象戰。

    爾時黑象。

    盡力蹴掣。

    亦無奈何。

    見此事時。

    諸水光明。

    皆作伎樂。

    或有變化。

    狀如天女。

    歌詠作伎。

    甚可愛樂。

    此女端正。

    天上人間。

    無有比類。

    其所作樂。

    及妙音聲。

    忉利天上。

    亦無此比。

    如是化女。

    作諸技術。

    數億千萬。

    不可具說。

    見此事時。

    慎勿随著。

    應當系心念前不淨。

    出定之時,應詣智者問甚深空義。

    爾時智者,應為行者,說無我空。

    爾時行者,複應系念如前。

    自觀身骨。

    自見胸骨。

    明淨可愛。

    一切不淨。

    皆於中現。

    見此事已,當自思惟。

    如我今者,發是我耶。

    骨是我耶。

    爪是我耶。

    齒是我耶。

    色是我耶。

    受是我耶。

    想是我耶。

    識是我耶。

    一一谛觀。

    無明是我耶。

    行是我耶。

    識是我耶。

    名色是我耶。

    六入是我耶。

    觸是我耶。

    受是我耶。

    愛是我耶。

    取是我耶。

    有是我耶。

    生是我耶。

    老死是我耶。

    若死是我者,諸蟲唼食。

    散滅壞時。

    我是何處。

    若生是我者,念念不住。

    於此生中。

    無常住想。

    當知此生亦非是我。

    若頭是我。

    頭骨八段。

    解解各異。

    腦中生蟲。

    觀此頭中。

    而實無我。

    若眼是我。

    眼中無實。

    地與水合。

    假火為明。

    假風動轉。

    散滅壞時。

    烏鵲等鳥。

    皆來食之。

    瘭蛆諸蟲。

    所共唼食。

    谛觀此眼。

    若心是我。

    風力所轉。

    無暫停時。

    亦有六龍。

    舉此心中。

    有無量毒。

    心為根本推此諸毒。

    及與心性。

    皆從空有。

    妄想名我。

    如是諸法。

    地水火風。

    色香味觸。

    及十二緣。

    一一谛推。

    何處有我。

    觀身無我。

    雲何有我所。

    我所者為青色是我。

    黃色是我。

    赤色是我。

    白色是我。

    黑色是我。

    此五色者,從可愛有。

    随縛著生。

    欲水所染。

    從老死河生。

    從恩愛賊起。

    從癡惑見。

    如此衆色。

    實非是我。

    惑著衆生。

    橫言是我。

    虛見衆生。

    複稱我所。

    一切如幻。

    何處有我。

    於幻法中。

    豈有我所。

    作是思惟時。

    自見身骨。

    明淨可愛。

    一切世間。

    所希見事。

    皆於中現。

    複見己身。

    如毗琉璃人。

    内外俱空。

    如人戴琉璃幢。

    仰看空中。

    一切皆見。

    爾時行者,於自身内及與身外。

    以觀空故。

    學無我法。

    自見己身。

    兩足如琉璃筒。

    亦見下方。

    一切世間所希見事。

    此想成時。

    行者前地。

    明淨可愛。

    如毗琉璃。

    極為映徹。

    持戒具者,見地清淨如梵王宮。

    威儀不具。

    雖見淨地,猶如水精。

    此想成時。

    有無量百千無數夜叉羅刹。

    皆從地出。

    手執白羊角龜甲白石。

    打金剛山。

    複有諸鬼。

    手執鐵槌。

    打金剛山。

    是時山上。

    有五鬼神。

    千頭千手。

    手執千劍。

    與羅刹戰。

    毒蛇毒龍。

    皆悉吐毒。

    圍繞此山。

    複有諸女。

    作犮歌詠。

    作諸變動。

    護助此山。

    若見此事。

    當一心觀。

    諸女現時。

    當觀此女,猶如畫瓶中盛臭處不淨之器。

    從虛妄出。

    來無所因。

    去亦無處。

    如此相貌。

    是我宿世惡業罪緣故見此女。

    此女人者,是我妄想。

    無數世時。

    貪愛因緣。

    從虛妄見。

    應當至心觀無我法。

    我身無我。

    他身亦然。

    今此所見。

    屬諸因緣。

    我不願求。

    我觀此身。

    無常敗壞。

    亦無我所。

    何處有人及與衆生。

    作此思惟已,一心谛觀空無我法。

    觀無我時。

    上方琉璃地際。

    有四大鬼神。

    自然來至。

    負金剛山。

    時諸夜叉羅刹。

    亦助此鬼。

    破金剛山。

    時金剛山。

    漸漸頹毀。

    經於多時。

    泓然都盡。

    唯金剛地在。

    爾時諸象。

    及諸惡鬼,并力挽樹。

    樹堅難動。

    見此事已,複更歡喜。

    忏悔諸罪。

    忏悔罪已,如前系念。

    觀琉璃人。

    琉璃地上。

    於四方面。

    生四蓮華。

    其華金色。

    亦有千葉。

    金剛為台。

    有一金像。

    結加趺坐。

    身相具足。

    光明無缺。

    在於東方。

    南西北方。

    亦複如是,複自見琉璃身。

    益更明淨。

    内外洞徹。

    無諸障礙。

    身内身外。

    滿中化佛。

    是諸化佛。

    各放光明。

    其光微妙。

    如億千日。

    顯赫端嚴。

    遍滿一切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化佛。

    一一化佛。

    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随形好。

    一一相好。

    各放千光。

    其光明盛。

    如和合百千日月。

    一一光間。

    有無數佛。

    如是漸漸。

    複更增廣。

    數不可知。

    一一焰間。

    複更倍有無數化佛。

    是諸化佛。

    回旋宛轉。

    入琉璃人身中。

    爾時自見己身。

    如七寶山。

    高顯可觀。

    複更嚴顯。

    如雜寶須彌山。

    山映顯在金剛地上。

    時金剛地。

    複更明顯。

    如焰摩天紫绀摩尼珠。

    身轉複明淨。

    如無數諸佛光明。

    化成寶台。

    亦入琉璃人頂。

    複見前地。

    在鐵圍山。

    滿中諸佛。

    結加趺坐。

    處蓮華台地及虛空。

    中間無缺。

    一一化佛。

    身滿世界。

    是諸化佛。

    不相妨礙。

    複見鐵圍諸山。

    淨如琉璃。

    無障礙想。

    見閻浮提。

    山河石壁。

    樹木荊棘。

    一切悉是諸妙化佛。

    心漸廣大。

    見三千大千世界。

    虛空及地。

    一切悉是微妙佛像。

    是時行者,但觀無我。

    慎勿起心随逐佛像。

    複當思惟。

    我聞佛說。

    諸佛如來。

    有二種身。

    一者生身。

    二者法身。

    今我所見。

    既非法身。

    又非生身。

    是假想見。

    從虛妄起。

    諸佛不來。

    我亦不去。

    雲何此處。

    忽生佛像。

    說是語時。

    但當自觀己身無我。

    慎勿随逐諸化佛像。

    複當谛觀。

    今我此身。

    前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