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隐群萌,則為行喜。

    說以幻事令諸黎庶逮得滅則為行護。

    複次鈎鎖。

    信解衆生界空,則為行慈。

    信解法界衆生之界無作非不作,則為行信解了知諸群萌界無著無脫,則為行喜。

    信解了知黎庶之界來無所來,則為行護。

    複次鈎一切衆生無有吾我亦不恐怖,則為行慈。

    一切衆生悉為澹泊亦不畏懅,則為行悲。

    一切法法界平等亦不懷懼,則為行喜。

    信解分别一切佛土無盡之國,則為行護。

    複次鈎鎖。

    無害相則謂為慈。

    無等倫相則謂為悲。

    無有二相則謂為喜。

    無有名無所著相則謂為護。

    複次鎖。

    無所住慈不為大慈。

    無所住悲不為大悲。

    彼何謂不為大慈,猶如聲聞發是念言:令諸生皆獲安隐。

    是聲聞慈不為大慈。

    何謂大慈。

    假使等心於群萌類。

    而皆度脫衆惱之患。

    是大慈。

    彼何謂悲不為大悲。

    黎庶之類生在五趣。

    愍傷哀之。

    於生死中而欲拔濟。

    是謂為悲為大悲。

    何謂大悲。

    見於五趣生死蒸庶。

    所生之處而行愍哀。

    自舍身安救護五趣。

    便能濟衆生之界。

    尋時建立於平等道。

    是謂大悲。

    是故鈎鎖。

    當作斯觀。

    聲聞有慈不為大慈。

    亦有悲不為大悲。

    是故鈎鎖。

    若有菩薩當具足行大慈大悲。

    溥首說是語時。

    八千天人皆發無正真道意。

    俱共歎言:唯然世尊,我等亦當奉修此行。

    如今向者溥首所說,百千天人逮得三昧。

    八千菩薩得不起法忍。

    於是鈎鎖菩薩白佛言:如來願說。

    百福之相作何功德。

    而佛尊成斯相乎。

    時佛告曰:譬如鈎鎖。

    江河沙等諸佛世界悉共合集。

    滿中衆生功德具足。

    為輪王一身之德。

    是諸衆生所有功德皆如轉輪聖王。

    悉共同合。

    為天帝釋一身之福。

    複有别江河沙等諸佛世界。

    一切衆生使其福德具足成就如天帝釋。

    悉複合集此衆生福如帝釋福。

    乃及於一梵天福。

    複有别異江河沙等諸佛世界衆生之類。

    其福各各譬如梵天悉備具足。

    是衆生其福各各等如梵天。

    合集此福以為成一聲聞之福。

    複有别異江河沙等諸佛世界。

    衆生類。

    各各功德如聲聞者,悉合此福令具足備。

    爾乃合為一緣覺福。

    複有别異江河沙等諸佛界一切衆生。

    其福如緣覺者悉備具足。

    爾乃合為一菩薩福。

    菩薩之福則過於彼不可稱限。

    使逮得等集衆德三昧定者,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衆生。

    悉令逮得等集衆德三昧定者,合於此衆生三昧之德。

    以為一無罣礙祠無瑕之慧無想著慧。

    是故鈎鎖。

    如是比慧所可祠祀。

    悉合集而為法祠。

    撰合斯福乃為如來一大人相。

    如是比類三十二相。

    各各若茲乃成如來具身相。

    一切衆生不能思議。

    是故名曰不可思議如來之身百福之相。

    佛說此百福功德大人相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

    其大光明普照世界而雨天花。

    百千伎樂不鼓自鳴。

    諸天世人。

    怪曾有踴躍欣喜。

    各各叉手為佛作禮。

    舉聲而歎俱白佛言:若族姓女其發無上正真道意。

    為善利無極之慶。

    乃當逮得如是之比百福之相。

    悉具足備,則為超過釋梵四王一切聲聞及諸覺。

    唯然世尊,其有聞此等集衆德三昧。

    快哉快哉。

    為得菩薩利。

    若得聞名其德難及。

    何其人聞信樂奉行。

    假使有人持是三昧所遊之處,則為擁護其土衆生。

    令此經典所遊之處。

    其土地佛所建立。

    假使世尊江河沙等諸佛世界。

    滿其中火當入中過。

    求聞是法聞是經者,歸大安。

    世尊告曰:如是如是,天子。

    誠如所雲假使有人聞是三昧。

    而不信樂不能聞受。

    魔所固。

    其有菩薩不得逮聞是三昧者,亦不受持諷誦說者,吾不名之為聞多智。

    天子白佛唯佛世尊,如來聖旨建立此法。

    令於後世遍得宣布。

    爾時世尊放眉間相及髻相光。

    其光普無量無邊諸佛世界。

    尋其光明自然出聲。

    而歎頌曰:如來已為建立斯法。

     爾時世尊告賢者阿難。

    今吾不久當般泥洌馀有三月。

    佛語阿難。

    已為勸助吾囑累汝此經典。

    汝當受持為諸衆會廣分别說。

    若有人及菩薩學持三昧,則為其人佛不滅度法不滅所以者何。

    其有阿難受行其法,則為見佛。

    若為衆會講論說者,此為護法。

    時賢者阿難。

    出而白佛言:唯然世尊,願住一劫複過一劫。

    多所愍傷多所哀念。

    多所安隐天上世間。

    世告曰:阿難。

    且止莫憂勿愁。

    向者吾不說乎。

    具足是法者佛則永存。

    亦複不離諸佛世尊,以者何。

    不當以色觀如來也。

    亦非相好。

    若睹此法則為見佛。

    佛說如是,鈎鎖菩薩。

    溥首薩。

    離垢威菩薩。

    及諸菩薩。

    賢者阿難。

    及大聲聞一切衆會。

    諸天龍神乾沓和世人阿須倫莫不歡喜稽首作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