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卻試問 幾時把癡心斷

關燈
集逍遙派三大高手的神功,又在靈鹫宮石壁上領悟了上乘武技,如何能敵得住吐蕃國師的絕世神通?” 虛竹說罷,向着佛像五體投地,稽首禮拜,說道:“弟子無明障重,塵垢不除,一遇外魔,便即把持不定,連犯葷戒、酒戒、殺戒、淫戒,背棄本門,學練旁門外道的武功,又招緻四位姑娘入寺,敗壞本寺清譽,罪大惡極,罰不勝罰,隻求我佛慈悲,方丈慈悲。

    ”他越想越難過,不禁痛哭失聲。

     梅劍和菊劍同時哼的一聲,要想說話,勸他不必再做什麼和尚了。

    玄慚、玄淨二僧立即伸手,隔衣袖扣住了二女脈門。

    二女無可奈何,話到口邊複又縮回,向兩個老僧狠狠白了一眼,心中暗罵:“死和尚,臭賊秃!” 玄慈沉吟良久,說道:“衆位師兄、師弟,虛竹此番遭遇,委實大異尋常,事關本寺數百年清譽,本座一人也不便擅自做主,要請衆位共同斟酌。

    ” 玄生大聲道:“啟禀方丈,虛竹過失雖大,功勞也是不小。

    若不是他在危急之際出手鎮住那番僧,本寺在武林中怎還有立足餘地?那番僧叫咱們各自散了,去托庇于清涼、普渡諸寺,或去投靠他吐蕃的喇嘛寺廟。

    這等奇恥大辱,全仗虛竹一人挽救。

    看來本寺數中該有此劫,中因少林寺多答善功,福緣深厚,才有虛竹這等奇特因緣,讓本寺渡過此劫。

    依小僧之見,命他忏悔前非,以消罪業,然後在達摩院中精研武技,此後不得出寺,不得過問外務,也就是了。

    ”進達摩院研技,是少林僧一項尊崇之極的職司,必須武功到了極高境界,方能入院。

    玄字輩二十餘高僧中,得進達摩院的也隻十一二人而已,玄生自己便尚未得進。

    他倡議虛竹進達摩院,非但不是懲罰,反而是大大的獎賞了。

     達摩院首座本是玄難大師,現由玄因大師替代,他一時躊躇難決,不置可否。

     戒律院首座玄寂說道:“依他武功造詣,這達摩院原也去得。

    但他所學者乃旁門武功,少林達摩院中,可否容得這旁門高手?玄生師弟,可曾細思過此節沒有?” 此言一出,群僧便均覺玄生之議頗為不妥。

    玄生道:“以師兄之見,那便如何?” 玄寂道:“唔,這個嘛,我實在也打不定主意。

    虛竹有功有過,有功當獎,有過當罰。

    這四個姑娘來到本寺,喬裝為僧,并非出于虛竹授意,咱們坦誠向鸠摩智、神山諸位說明真相,也就是了。

    他們信也罷,不信也罷,咱們無愧于心,也不必理會旁人妄自猜測,那倒不在話下。

    但虛竹犯戒累累,背棄本門,另學旁門武功,少林寺中,隻怕再也容不了他。

    ”他這麼說,竟是要驅逐虛竹出寺。

    “破門出教”是佛教最重的懲罰。

    群僧一聽,盡皆相顧駭然。

     玄寂又道:“虛竹仗着武功,連犯諸般戒律,本當廢去他的武功,這才逐出山門。

    但他原練的武功早已為人化去。

    他目下身上所負功夫并非學自本門,咱們自也無權廢去。

    ” 虛竹垂淚求道:“方丈,衆位師伯祖、師叔祖,請瞧在我佛面上,慈悲開恩,讓弟子有一條改過自新之路。

    不論何種責罰,弟子都甘心領受,就是别把弟子趕出寺去。

    ”語聲嗚咽,說得甚是誠懇。

     衆老僧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拿不定主意,聽虛竹如此說,确是悔悟之意甚誠。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門廣大,普渡衆生,于窮兇極惡、執迷不悟之人,尚且要千方百計地點化于他,何況于這個迷途知返、自幼出家的本寺弟子,豈可絕了他向善之路?少林寺屬于禅宗,向來講究“頓悟”,呵佛罵祖尚自不忌,本不如律宗等宗斤斤于嚴守戒律。

    今日若無外人在場,衆僧眼見他真心忏悔,決不緻将他破門逐出。

    但眼前之事,吐蕃大輪寺、中土清涼、普渡等諸大寺也各有高僧在座,若對虛竹責罰不嚴,天下勢必都道少林派護短,但重門戶,不論是非,隻講武功,不管戒律。

    這等說法流傳出外,卻也是将少林寺的清譽毀了。

     便在此時,一位老僧在兩名弟子攙扶之下,從後殿緩步走了出來,正是玄渡。

    他被鸠摩智指力所傷,回入僧房休息,關心大殿上雙方争鬥的結局,派遣弟子不斷回報,待聽得鸠摩智已落敗退開,群僧質訊虛竹,大有見罰之意,當即扶傷又到大雄寶殿,說道:“方丈,我這條老命是虛竹救的。

    我有一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 玄渡年紀較長,品德素為合寺所敬。

    玄慈方丈忙道:“師兄請坐,慢慢地說,别牽動了傷處。

    ” 玄渡道:“救我一命不算什麼。

    可是眼前有六件大事,尚未辦妥,若留虛竹在寺,大有助益,倘若将他逐了出去,那……那……那可難了。

    ” 玄寂道:“師兄所說六件大事,第一件是指鸠摩智未退;第二件,是神山上人指摘本寺放任弟子喬峰為非作惡;那第三件,是丐幫新任幫主莊聚賢欲為武林盟主。

    其餘三件,師兄何指?” 玄渡長歎一聲,道:“玄悲、玄苦、玄痛、玄難四位師弟的性命。

    ”他一提到四僧,衆僧一齊合十念佛:“我佛慈悲!” 衆僧初時認定玄苦為喬峰所殺,其後派出高手探查,消了喬峰的嫌疑,至于真兇是誰,卻一時難知;玄痛、玄難為丁春秋所害,大仇迄未得報;而殺害玄悲大師的兇手究竟是誰,也是全無端倪。

    大家隻知玄悲是胸口中了“大韋陀杵”而死,“大韋陀杵”乃少林七十二門絕技之一,正是玄悲苦練了數十年的功夫。

    以前均以為是姑蘇慕容氏“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下毒手,後來慧方、慧鏡等述說與鄧百川、公冶乾等人結交的經過,均覺慕容氏門下諸人也均非奸險之輩,且曾與少林僧聯手對付丁春秋,可說是敵忾同仇。

    适才又看到鸠摩智的身手,他既能使諸般少林絕技,則這一招“大韋陀杵”是他所擊固有可能,就算另有旁人,也不為奇。

    四位高僧分别死在三個極強對頭手下,因此玄渡說是三件大事。

     玄慈說道:“老衲忝為本寺方丈,于此六件大事,無一件能善為料理,委實汗顔無地。

    可是虛竹身上功夫,全是逍遙派的武學,難道……難道少林寺的大事……” 他說到這裡,言語已難以為繼,但群僧都明白他的意思:虛竹武功雖高,卻全是别派旁門功夫,即使他能出手将這六件大事都料理了,有識之士也均知少林派是因人成事,非依靠逍遙派武功不可,不免為少林派門戶之羞;就算大家掩飾得好,旁人不知,但這些有道高僧,豈能作自欺欺人的行徑? 隔了半晌,玄渡問道:“以方丈之見,卻是如何?” 玄慈道:“阿彌陀佛!我輩接承列祖列宗的衣缽,今日遭逢極大難關,以老衲之見,當依正道行事,甯為玉碎,不作瓦全。

    倘若大夥盡心竭力,得保少林令譽,那是我佛慈悲,列祖列宗的遺蔭;設若魔盛道衰,老衲與衆位師兄弟以命護教,以身殉寺,卻也問心無愧,不違我教的止理。

    少林寺數百年來造福天下不淺,善緣深厚,就算一時受挫,也決不緻一敗塗地,永無興複之日。

    ”這番話說得平平和和,卻正氣凜然。

     群僧一齊躬身說道:“方丈高見,願遵法旨。

    ” 玄慈向玄寂道:“師弟,請你執行本寺戒律。

    ”玄寂道:“是!”轉頭向知客僧侶道:“有請吐蕃國師與衆位高僧。

    ”知客僧侶躬身答應,分頭去請。

     玄渡、玄生等暗暗歎息,雖有維護虛竹之意,但方丈所言,乃以大義為重,不能以一時的權宜利害,毀了本寺戒律清譽。

    各人都已十分明白,倘若赦免虛竹的罪過,那是雖勝亦敗,但如秉公執法,則雖敗猶榮。

    方丈已說到了“以命護教,以身殉寺”的話,那是破釜沉舟,不存任何僥幸之想,虛竹如何受罰,反不怎麼重要了。

     虛竹也知此事已難挽回,哭泣求告,都是枉然,心想:“人人都以本寺清譽為重,我是自作自受,決不可在外人之前顯露畏縮乞憐之态,叫人小觑了少林寺的和尚。

    ” 過不多時,鸠摩智、神山、觀心等客寺高僧來到大殿。

    鐘聲響起,慧字輩、虛字輩、空字輩群僧又列隊而入,站立兩廂。

     玄慈合十說道:“吐蕃國國師、列位師兄請了。

    少林寺虛字輩弟子虛竹,身犯殺戒、淫戒、葷戒、酒戒四大戒律,私學旁門别派武功,擅自出任旁門掌門人。

    少林寺戒律院首座玄寂,便即依律懲處,不得寬貸。

    ” 鸠摩智和神山等一聽之下,倒也大出意料之外,眼見梅蘭竹菊四女喬裝為僧,隻道虛竹膽大妄為,私自在寺中窩藏少女,所犯者不過淫戒而已,豈知方丈所宣布的罪狀尚過于此。

     普渡寺道清大師中年出家,于人情世故十分通達,兼之性情慈祥,素喜與人為善,說道:“方丈師兄,這四位姑娘眉鎖腰直、頸細背挺,顯是守身如玉的處女,适才向國師出手,使的更是童貞功劍法,咱們學武之人一見便知。

    虛竹小師兄行為不檢,容或有之,‘淫戒’二字,卻是言重了。

    ” 玄慈道:“多謝師兄點明。

    虛竹所犯淫戒,非指此四女而言。

    虛竹投入别派,作了天山缥缈峰靈鹫宮的主人,此四女是靈鹫宮舊主的侍婢,私入本寺,意在奉侍新主,虛竹事先确實并不得知。

    少林寺疏于防範,好生慚愧,倒不以此見罪于他。

    ” 童姥武功雖高,但從不履足中土,隻是和邊疆海外諸洞、諸島的旁門異士打交道,因此“靈鹫宮”之名,群僧都是首次聽到。

    鸠摩智在吐蕃國曾聽人說起過,卻也不明底細。

     道清大師道:“既然如此,外人不便多所置喙了。

    ”鸠摩智和神山上人對少林寺本來不懷善意,但見玄慈一秉至公,毫不護短,虛竹所犯戒律外人本來不知,他卻當衆宣示,心下也不禁欽佩。

     玄寂走上一步,朗聲問道:“虛竹,方丈所指罪業,你都承認麼?有何辯解?”虛竹道:“弟子承認,罪重孽大,無可辯解,甘領師叔祖責罰。

    ” 群僧心下悚然,眼望玄寂,聽他宣布如何處罰。

     玄寂朗聲說道:“虛竹擅犯殺、淫、葷、酒四大戒律,殺戒尤重,罰當衆重打一百棍。

    虛竹,你心服嗎?”虛竹聽說隻罰打他一百棍子,衡之自己所犯四大戒律,實在一點也不算重,忙道:“多謝師叔祖慈悲,虛竹心服。

    ”玄寂又道:“你未得掌門方丈和受業師父許可,擅學旁門武藝,罰你廢去全身少林派武功,自今而後,不得再為少林派弟子。

    你心服嗎?” 虛竹心中一酸,情知此事已無可挽救,道:“弟子該死,師叔祖罰得甚是公正。

    ” 别派群僧适才見他和鸠摩智激鬥,以“韋陀掌”和“羅漢拳”少林武功大顯神威,誰都不知虛竹的真正武功,其實已不是少林一派。

    鸠摩智自稱一身兼七十二門絕技,實則所通者不過二十三門絕技表面招式而已,真正的少林派内功他所知極少。

    虛竹和他相鬥時所使的小無相功,他自然是懂的,但北冥真氣、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高深武功,他卻也以為是少林派功夫,聽得玄寂說要廢去他的少林派武功,不由得大喜,心想:“你們自毀長城,去了我的心腹之患,那真再好也沒有了。

    ”觀心、覺賢、道清等高僧心中卻連呼:“可惜,可惜!” 玄寂又道:“你既為逍遙派掌門人,為缥缈峰靈鹫宮的主人,便當出教還俗,或者改入道教,如仍皈依我佛,當為在家居士。

    從今而後,你不再是少林寺僧侶了。

    如此處置,你心服麼?” 虛竹無爹無娘,童嬰入寺,自幼在少林寺長大,于佛法要旨雖領悟不多,但少林寺是他在這世上唯一的安身立命之地,一旦被逐出寺,不由得悲從中來,淚如雨下,伏地而哭,哽咽道:“少林寺自方丈大師以次,諸位師伯祖、師叔祖,諸位師伯、師叔以及恩師,人人對弟子恩義深重,弟子不肖,有負衆位教誨。

    ” 道清大師忍不住又來說情,說道:“方丈師兄、玄寂師兄,依老衲看來,這位小佛兄迷途知返,大有悔改之意,何不給他一條自新之路?” 玄慈道:“師兄指點得是。

    但佛門廣大,何處不可容身?虛竹,咱們罰你破門出寺,卻非對你心存惡念,斷你皈依我佛之路。

    天下莊嚴寶刹,何止千千萬萬。

    倘若你有皈依三寶之念,還俗後仍可再求剃度。

    盼你另投名寺,拜高僧為師,發宏誓願,清淨身心,早證正覺。

    就算不再出家為僧,在家的居士隻須勤修六度萬行,一般也可證道,為大菩薩成佛。

    ”說到後來,言語慈和懇切,甚有殷勤勸誡之意。

     虛竹更是悲切,行禮道:“方丈師伯祖教誨,弟子不敢忘記。

    ” 玄寂又道:“慧輪聽者。

    ”慧輪走上幾步,合十跪下。

    玄寂道:“慧輪,你身為虛竹的業師,平日惰于教誨,三毒六根之害,未能詳予指點,緻成今日之禍。

    罰你受杖三十棍,入戒律院面壁忏悔三年。

    你可心服麼?”慧輪顫聲道:“弟子……弟子心服。

    ” 虛竹說道:“師伯祖,弟子願代師父領受三十杖責。

    ” 玄寂點了點頭,道:“既是如此,虛竹共受杖責一百三十棍。

    掌刑弟子,取棍侍候。

    此刻虛竹尚為少林僧人,加刑不得輕縱。

    出寺之後,虛竹即為别派掌門,與本寺再無瓜葛,本派上下,須加禮敬。

    ” 四名掌刑弟子領命而出,不久回入大殿,手中各執一條檀木棍。

     玄寂正要傳令用刑,突然一名僧人匆匆入殿,手中持了一大疊名帖,雙手高舉,交給玄慈,說道:“啟禀方丈,河朔群雄拜山。

    ” 玄慈一看名帖,共有三十餘張,列名的都是北方一帶成名的英雄豪傑,突然于此刻同時趕到,料得與丐幫之事有關。

    隻聽得寺外話聲不絕,群豪已到門口。

    玄慈說道:“玄生師弟,請出門迎接。

    ”又道:“列位師兄,嘉賓光臨,本派清理門戶之事,隻好暫緩一步再行,以免怠慢了遠客。

    ”當即站起,走到大殿檐下。

     過不多時,便見數十位豪傑在玄生及知客僧陪同下,來到大殿之前。

     玄慈、玄寂、玄生等雖是勤修佛法的高僧,究是武學好手,遇到武林中的同道,都有惺惺相惜的親近之意,這時突見這許多成名的英豪到來,雖正當清理門戶之際,心頭十分沉重,也不禁精神為之一振。

    少林群僧在外行道,結交方外朋友甚多,所來的英豪之中,頗有不少是玄字輩、慧字輩僧侶的至交。

    各人執手相見,歡然道故,迎入殿中,與鸠摩智、神山等人引見。

    神山、觀心等威名素著,群豪若非舊識,也均仰慕已久。

     玄慈正欲問起來意,知客僧又進來禀報,說道山東、淮南有數十位武林人物前來拜山。

     玄慚出去迎進殿來。

    一條黑漢子大聲說道:“丐幫莊幫主邀咱們來瞧熱鬧,他自己還沒到麼?”一個陰聲細氣的聲音說道:“老兄你急什麼?既然來了,要瞧熱鬧,還少得了你一份麼?當然咱們小角色先上場,正角兒慢慢再出台。

    ” 玄慈朗聲說道:“諸位不約而同地降臨敝寺,少林寺至感榮幸。

    隻不過招待不周,還請原諒則個。

    ”群豪都道:“好說,好說,方丈不必客氣。

    ” 這時和少林僧交好的豪客,早已說知來寺原委,各人都接到丐幫幫主莊聚賢的英雄帖,說道少林寺和丐幫向來并峙中原,現莊聚賢新任丐幫幫主,意欲立一位中原的武林盟主,并定下若幹規章,以便同道一緻遵守,定十一月初十親赴少林寺,與玄慈方丈商酌。

    各人出示英雄帖,帖上注明這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