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草木殘生顱鑄鐵
關燈
小
中
大
淚唾液,無意中一瞥,忽見書頁上的彎彎曲曲的文字之間,竟現出一行漢字:“摩伽陀國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經。
”這些字他也識不周全,又見漢字旁有個外國僧人圖形。
這僧人姿式奇特,腦袋從胯下穿過,伸了出來,雙手抓着兩隻腳。
他也沒心緒去留神書上的古怪姿勢,隻覺癢得幾乎氣也透不過來了,撲在地下,亂撕身上衣衫,将上衣和褲子撕得片片粉碎,将肌膚往地面上猛力摩擦,擦得片刻,皮膚中便滲出血來。
他亂滾亂擦,突然一不小心,腦袋竟從雙腿間穿過。
他頭上套了鐵罩,急切間縮不回來,伸手想去相助,右手自然而然地抓住了右腳。
這時他已累得筋疲力盡,一時沒法動彈,隻得喘過一口氣,見那本書攤在眼前,書中所繪的那外國僧人,姿勢竟然便與自己目前有點兒相似,既感驚異,又覺好笑。
更奇怪的是,做了這個姿勢後,身上麻癢之感雖一般無二,透氣卻順暢得多了。
當下也不急于要将腦袋從胯下縮回來,便這麼伏在地下,索性依照圖中僧人姿勢,連左手也去握住了左腳,下颚抵地。
這麼一來,姿勢已與圖中的僧人無異,透氣更加舒服了。
如此伏着,雙眼與那書更加接近,再向那僧人看去,見他身上畫了許多極小的紅色箭頭。
他這般伏着,甚是疲累,便放手站起。
隻一站起,立時又癢得透不過氣來,忙又将腦袋從雙腿間鑽過去,雙手握足,下颚抵地。
隻做了這古怪姿勢,透氣便即順暢。
他不敢再動,過了好一會,又去看那圖中蜷發虬髯的僧人,以及他身上畫着的那些小箭頭,心中自然而然的随着箭頭所指去存想,隻覺右臂上的奇癢似乎化作一線暖氣,自喉頭而胸腹,繞了幾個彎,自雙肩而頭頂,再轉胸口而至小腹,慢慢的消失。
看着僧人身上的小箭頭,接連這麼想了幾次,每次都有一條暖氣通入小腹,而臂上的奇癢便稍有減輕。
他驚奇之下,也不暇去想其中原因,隻這般照做,做到三十餘次時,臂上已僅餘微癢,再做十餘次,手指、手掌、手臂各處已全無異感。
他将腦袋從胯下縮出來,伸掌看去,手上的黑氣竟已全部退盡,他欣喜之下,突然驚呼:“啊喲,不好!蜈蚣的劇毒都給我搬入肚裡了!”但這時奇癢既止,便算有什麼後患,也顧不得了,又想:“這本書上本來明明有字沒圖,怎地忽然文字不見了,卻多了個古怪的和尚?我無意之間,居然做出跟這和尚一般的姿勢?這和尚定是菩薩,來救我性命的。
”當下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向圖中怪僧磕頭,鐵罩撞地,當當有聲。
他自不知書中圖形,是用天竺一種藥草浸水繪成,濕時方顯,幹即隐沒,是以阿朱與箫峰都沒見到。
圖中姿勢與運功線路,已非原書《易筋經》,而是天竺一門極神異的瑜伽術,傳自摩伽陀國,叫做《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經》,與《易筋經》并不相幹。
少林上代高僧按照書上梵文顯字練成易筋經神功,卻與隐字所載的神足經全無幹系。
遊坦之奇癢難當之時,涕淚橫流,恰好落上書頁,顯出了神足經圖形。
神足經本是練功時化解外來魔頭的一門妙法,乃天竺國古代高人所創的瑜伽秘術,因此圖中所繪,也是天竺僧人。
遊坦之突然做出這姿勢來,亦非偶然巧合,食嗌則咳,飽極則嘔,原是人之天性。
他在奇癢難當之時,以頭抵地,本出自然,不足為異,隻是他涕淚剛好流上書頁,那倒确是巧合了。
他呆了一陣,疲累已極,便躺在地下睡着了。
第二日一早,阿紫匆匆進殿,見到他赤身露體、蜷曲在地的古怪模樣,“啊”的一聲叫了出來,說道:“你幹什麼?怎麼你還沒死?”遊坦之一驚,說道:“小人……小人還沒死!”暗暗神傷:“原來她隻道我已早死了。
” 阿紫道:“你沒死那也好!快穿好衣服,跟我再出去捉毒蟲。
”遊坦之道:“是!”等阿紫出殿,去向契丹兵另讨一身衣服。
契丹兵見郡主對他青眼有加,便撿了一身幹淨衣服給他換上。
阿紫帶了遊坦之來到荒僻之外,仍以神木王鼎誘捕毒蟲,以雞血養過,再吮吸遊坦之身上血液,然後用以練功。
第二次吸血的是一隻青色蜘蛛,第三次則是一隻大蠍子。
遊坦之每次依照書上圖形,化解蟲毒。
阿紫當年在星宿海偷看師父練此神功,每次都見到有一具屍首,均是本門弟子奉師命去擄掠來的附近鄉民。
料來遊坦之中毒後必死無疑,但見他居然不死,不禁暗暗稱異。
如此不斷捕蟲練功,三個月下來,南京城外周圍十餘裡中毒物越來越少,為香氣引來的毒蟲大都細小孱弱,不中阿紫之意。
兩人出去捕蟲時,便離城漸遠。
這一日來到城西三十餘裡之外,木鼎中燒起香料,直等了一個多時辰,才聽得草叢中瑟瑟聲響,有什麼蛇蟲過來。
阿紫叫道:“伏低!”遊坦之便即伏下身來,隻聽得響聲大作,頗異尋常。
異聲中夾雜着一股中人欲嘔的腥臭,遊坦之屏息不動,隻見長草分開,一條白身黑章的大蟒蛇蜿蜒遊至,蟒頭作三角形,頭頂上高高生了一個凹凹凸凸的肉瘤。
北方蛇蟲本少,這蟒蛇如此異狀,更屬罕見。
蟒蛇遊近木鼎,繞鼎團團轉動,這蟒蛇身長二丈,粗逾手臂,決計鑽不進木鼎,但它聞到香料及木鼎的氣息,一顆巨頭不住用力去撞木鼎。
阿紫沒想到竟會招來這樣一件龐然大物,心下害怕,悄悄爬到遊坦之身邊,低聲道:“怎麼辦?要是蟒蛇将木鼎撞壞了,豈不糟糕?” 遊坦之乍聽到她如此軟語商量的口吻,當真是受寵若驚,登時勇氣大增,說道:“不要緊,我去将蛇趕開!”站起身來,大踏步走向蟒蛇。
那蛇聽到聲息,立時盤曲成團,昂起了頭,伸出血紅的舌頭,嘶嘶作聲,隻待撲出。
遊坦之見了這等威勢,倒也不敢貿然上前。
便在此時,忽覺得一陣寒風襲體,隻見西北角上一條火線燒了過來,頃刻間便燒到了面前。
一到近處,看得清楚,原來不是火線,卻是草叢中有什麼東西爬過來,青草遇到,立變枯焦,同時寒氣越來越盛。
他退後了幾步,隻見草叢枯焦的黃線移向木鼎,卻是一條蠶蟲。
這蠶蟲純白如玉,微帶青色,比尋常蠶兒大了一倍有餘,便似一條蚯蚓,身子透明如水晶。
那蟒蛇本來氣勢洶洶,這時卻似乎怕得要命,盡力将一顆三角大頭縮到身子下面藏了起來。
那水晶蠶兒迅速異常地爬上蟒蛇身子,從尾部一路向上爬行,便如一條熾熱的炭火一般,在蟒蛇的脊梁上燒出了一條焦線,爬到蛇頭之時,蛇皮崩開,蟒蛇的長身從中分裂為二。
那蠶兒鑽入蟒蛇頭旁的毒囊,吮吸毒液,頃刻間身子便脹大了不少,遠遠瞧去,就像是一個水晶瓶中裝滿了青紫色的液汁。
阿紫又驚又喜,低聲道:“這條蠶兒好厲害,看來是毒物中的大王了。
”遊坦之卻暗自憂急:“如此劇毒的蠶蟲倘若來吸我的血,這一次可性命難保了。
” 那蠶兒繞着木鼎遊了一圈,向鼎上爬去,所經之處,鼎上也刻下了一條焦痕。
蠶兒似通靈一般,在鼎上爬了一圈,似乎知道如鑽入鼎中,有死無生,竟不似其餘毒物一般鑽入鼎中,又從鼎上爬下,向西北而去。
阿紫又興奮又焦急,叫道:“快追,快追!”取出錦緞罩在鼎上,抱起木鼎,向蠶兒追了下去。
遊坦之跟随其後,沿着焦痕追趕。
這蠶兒雖是小蟲,竟爬行如風,一眨眼間便爬出了數丈,好在所過之處有焦痕留下,不緻失了蹤迹。
兩人片刻間追出了三四裡地,忽聽得前面水聲淙淙,來到一條溪旁。
焦痕到了溪邊,便即消失,再看對岸,也無蠶蟲爬行過的痕迹,顯然蠶兒掉入了溪水,給沖下去了。
阿紫頓足埋怨:“你也不追得快些,這時候卻又到哪裡找去?我不管,你非給我捉回來不可!”遊坦之心下惶惑,東找西尋,卻哪裡尋得着? 兩人尋了一個多時辰,天色暗了下來,阿紫既感疲倦,又沒了耐心,怒道:“說什麼也得給我捉了來,否則不用再來見我。
”說着轉身離去,徑自回城。
遊坦之好生焦急,隻得沿溪向下遊尋去,尋出七八裡地,暮色蒼茫之中,突然在對岸草從中又見到了焦線。
遊坦之大喜,沖口而出地叫道:“姑娘,姑娘,我找到了!”但阿紫早已去遠。
遊坦之涉水而過,循着焦線追去,隻見焦線直通向前面山坳。
他鼓氣疾奔,山頭盡處,赫然是一座構築宏偉的大廟。
他快步奔近,見廟前匾額寫着“憫忠寺”三個大字。
不暇細看廟宇,順着焦線追去。
那焦線繞過廟旁,通向廟後。
但聽得廟中鐘磬木魚及誦經之聲此起彼伏,群僧正做功課。
他頭上戴了鐵罩,自慚形穢,深恐給寺僧見到,于是沿着牆腳悄悄而行,見焦線通過了一大片泥地,來到廟後一座菜園之中。
他心下甚喜,料想菜園中不會有什麼人,隻盼蠶兒在吃菜,便可将之捉了來,走到菜園的籬笆之外,聽得園中有人在大聲叱罵,他立即停步。
隻聽那人罵道:“你怎地如此不守規矩,獨個兒偷偷出去玩耍?害得老子擔心了半天,生怕你從此不回來了。
老子從昆侖山巅萬裡迢迢地将你帶來,你太也不知好歹,不懂老子對待你一片苦心。
這樣下去,你還有什麼出息?将來自毀前途,誰也不會來可憐你!”那人語氣雖甚惱怒,卻頗有期望憐惜之意,似是父兄教誨頑劣的子弟。
遊坦之尋思:“他說什麼從昆侖山巅萬裡迢迢地将他帶來,多半是師父或是長輩,不是父親。
”悄悄掩到籬笆之旁,見說話的人是個和尚。
這和尚肥胖已極,身材卻又極矮,尤其凸了個大肚子,便如是有了八九個月身孕的婦女一般,宛然是個大肉球,手指地下,兀自申斥不休。
遊坦之向地下望去,又驚又喜,那矮胖和尚所申斥的,正是那條透明的大蠶。
這大肚和尚的長相已是甚奇,而他居然以這等口吻向那條蠶兒說話,更是匪夷所思。
那蠶兒在地下急速遊動,似要逃走一般。
隻是一碰到一道無形的牆壁,便即轉頭。
遊坦之凝神看去,見地下畫着一個黃色圓圈,那蠶兒左沖右突,始終無法越出圈子,當即省悟:“這圓圈是用藥物畫的,這藥物是那蠶兒的克星。
” 那大肚和尚罵了一陣,從懷中掏出一物,大啃起來,卻是個煮熟了的羊頭,他吃得津津有味,從柱上摘下一個葫蘆,拔開塞子,仰起脖子,咕噜咕噜地喝個不休。
遊坦之聞到酒香,知道葫蘆裡裝的是酒,心想:“原來是個酒肉和尚。
看來這條蠶兒是他所養,而且他極之寶愛,卻怎麼去盜了來?” 正尋思間,忽聽得菜園彼端有人叫道:“慧淨,慧淨!”那大肚和尚一聽,吃了一驚,忙将羊頭和酒葫蘆在稻草堆中一塞。
隻聽那人又叫:“慧淨,慧淨,你不去做晚課,躲到哪裡去啦?”那大肚和尚搶起腳邊的一柄鋤頭,手忙腳亂地便在菜畦裡鋤菜,應道:“我在鋤菜哪。
”那人走了過來,是個中年和尚,冷冰冰地道:“晨課晚課,人人要做!什麼時候不好鋤菜,卻在晚課時分來鋤?快去,快去!做完晚課,再來鋤菜好了。
在憫忠寺挂單,就得守憫忠寺的規矩。
難道你少林寺就沒廟規家法嗎?”那大肚和尚慧淨應道:“是!” 放下鋤頭,跟着他去了,不敢回頭瞧那蠶兒。
遊坦之心道:“這大肚和尚原來是少林寺的。
少林和尚個個身有武功,我偷他蠶兒,可得加倍小心。
”等二人走遠,聽四下靜悄悄的,便從籬笆中鑽了進去,見那蠶兒兀自在黃圈中迅速遊走,心想:“卻如何捉它?”呆了半晌,主意忽生,從草堆中摸了那葫蘆出來,一搖還有半葫蘆酒,他拔開木塞,喝了幾口,将殘酒倒入菜畦,将葫蘆口慢慢移向黃線繪成的圓圈。
葫蘆口一伸入圈内,那蠶兒嗤的一聲,鑽入了葫蘆。
遊坦之大喜,忙将木塞塞住葫蘆口子,雙手捧着葫蘆,鑽出籬笆,三腳兩步地自原路逃回。
離憫忠寺不過數十丈,便覺葫蘆冷得出奇,直比冰塊更冷。
他将葫蘆從右手交到左手,又從左手交到右手,當真奇寒徹骨,實在拿捏不住。
無法可施,将葫蘆頂在頭上,這一來可更加不得了,冷氣傳上鐵罩,隻凍得他腦袋疼痛難當。
他情急智生,解下腰帶,縛在葫蘆腰裡,提在手中,腰帶不會傳冷,方能提着。
但冷氣還是從葫蘆上冒出來,片刻之間,葫蘆外便結了一層白霜。
”這些字他也識不周全,又見漢字旁有個外國僧人圖形。
這僧人姿式奇特,腦袋從胯下穿過,伸了出來,雙手抓着兩隻腳。
他也沒心緒去留神書上的古怪姿勢,隻覺癢得幾乎氣也透不過來了,撲在地下,亂撕身上衣衫,将上衣和褲子撕得片片粉碎,将肌膚往地面上猛力摩擦,擦得片刻,皮膚中便滲出血來。
他亂滾亂擦,突然一不小心,腦袋竟從雙腿間穿過。
他頭上套了鐵罩,急切間縮不回來,伸手想去相助,右手自然而然地抓住了右腳。
這時他已累得筋疲力盡,一時沒法動彈,隻得喘過一口氣,見那本書攤在眼前,書中所繪的那外國僧人,姿勢竟然便與自己目前有點兒相似,既感驚異,又覺好笑。
更奇怪的是,做了這個姿勢後,身上麻癢之感雖一般無二,透氣卻順暢得多了。
當下也不急于要将腦袋從胯下縮回來,便這麼伏在地下,索性依照圖中僧人姿勢,連左手也去握住了左腳,下颚抵地。
這麼一來,姿勢已與圖中的僧人無異,透氣更加舒服了。
如此伏着,雙眼與那書更加接近,再向那僧人看去,見他身上畫了許多極小的紅色箭頭。
他這般伏着,甚是疲累,便放手站起。
隻一站起,立時又癢得透不過氣來,忙又将腦袋從雙腿間鑽過去,雙手握足,下颚抵地。
隻做了這古怪姿勢,透氣便即順暢。
他不敢再動,過了好一會,又去看那圖中蜷發虬髯的僧人,以及他身上畫着的那些小箭頭,心中自然而然的随着箭頭所指去存想,隻覺右臂上的奇癢似乎化作一線暖氣,自喉頭而胸腹,繞了幾個彎,自雙肩而頭頂,再轉胸口而至小腹,慢慢的消失。
看着僧人身上的小箭頭,接連這麼想了幾次,每次都有一條暖氣通入小腹,而臂上的奇癢便稍有減輕。
他驚奇之下,也不暇去想其中原因,隻這般照做,做到三十餘次時,臂上已僅餘微癢,再做十餘次,手指、手掌、手臂各處已全無異感。
他将腦袋從胯下縮出來,伸掌看去,手上的黑氣竟已全部退盡,他欣喜之下,突然驚呼:“啊喲,不好!蜈蚣的劇毒都給我搬入肚裡了!”但這時奇癢既止,便算有什麼後患,也顧不得了,又想:“這本書上本來明明有字沒圖,怎地忽然文字不見了,卻多了個古怪的和尚?我無意之間,居然做出跟這和尚一般的姿勢?這和尚定是菩薩,來救我性命的。
”當下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向圖中怪僧磕頭,鐵罩撞地,當當有聲。
他自不知書中圖形,是用天竺一種藥草浸水繪成,濕時方顯,幹即隐沒,是以阿朱與箫峰都沒見到。
圖中姿勢與運功線路,已非原書《易筋經》,而是天竺一門極神異的瑜伽術,傳自摩伽陀國,叫做《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經》,與《易筋經》并不相幹。
少林上代高僧按照書上梵文顯字練成易筋經神功,卻與隐字所載的神足經全無幹系。
遊坦之奇癢難當之時,涕淚橫流,恰好落上書頁,顯出了神足經圖形。
神足經本是練功時化解外來魔頭的一門妙法,乃天竺國古代高人所創的瑜伽秘術,因此圖中所繪,也是天竺僧人。
遊坦之突然做出這姿勢來,亦非偶然巧合,食嗌則咳,飽極則嘔,原是人之天性。
他在奇癢難當之時,以頭抵地,本出自然,不足為異,隻是他涕淚剛好流上書頁,那倒确是巧合了。
他呆了一陣,疲累已極,便躺在地下睡着了。
第二日一早,阿紫匆匆進殿,見到他赤身露體、蜷曲在地的古怪模樣,“啊”的一聲叫了出來,說道:“你幹什麼?怎麼你還沒死?”遊坦之一驚,說道:“小人……小人還沒死!”暗暗神傷:“原來她隻道我已早死了。
” 阿紫道:“你沒死那也好!快穿好衣服,跟我再出去捉毒蟲。
”遊坦之道:“是!”等阿紫出殿,去向契丹兵另讨一身衣服。
契丹兵見郡主對他青眼有加,便撿了一身幹淨衣服給他換上。
阿紫帶了遊坦之來到荒僻之外,仍以神木王鼎誘捕毒蟲,以雞血養過,再吮吸遊坦之身上血液,然後用以練功。
第二次吸血的是一隻青色蜘蛛,第三次則是一隻大蠍子。
遊坦之每次依照書上圖形,化解蟲毒。
阿紫當年在星宿海偷看師父練此神功,每次都見到有一具屍首,均是本門弟子奉師命去擄掠來的附近鄉民。
料來遊坦之中毒後必死無疑,但見他居然不死,不禁暗暗稱異。
如此不斷捕蟲練功,三個月下來,南京城外周圍十餘裡中毒物越來越少,為香氣引來的毒蟲大都細小孱弱,不中阿紫之意。
兩人出去捕蟲時,便離城漸遠。
這一日來到城西三十餘裡之外,木鼎中燒起香料,直等了一個多時辰,才聽得草叢中瑟瑟聲響,有什麼蛇蟲過來。
阿紫叫道:“伏低!”遊坦之便即伏下身來,隻聽得響聲大作,頗異尋常。
異聲中夾雜着一股中人欲嘔的腥臭,遊坦之屏息不動,隻見長草分開,一條白身黑章的大蟒蛇蜿蜒遊至,蟒頭作三角形,頭頂上高高生了一個凹凹凸凸的肉瘤。
北方蛇蟲本少,這蟒蛇如此異狀,更屬罕見。
蟒蛇遊近木鼎,繞鼎團團轉動,這蟒蛇身長二丈,粗逾手臂,決計鑽不進木鼎,但它聞到香料及木鼎的氣息,一顆巨頭不住用力去撞木鼎。
阿紫沒想到竟會招來這樣一件龐然大物,心下害怕,悄悄爬到遊坦之身邊,低聲道:“怎麼辦?要是蟒蛇将木鼎撞壞了,豈不糟糕?” 遊坦之乍聽到她如此軟語商量的口吻,當真是受寵若驚,登時勇氣大增,說道:“不要緊,我去将蛇趕開!”站起身來,大踏步走向蟒蛇。
那蛇聽到聲息,立時盤曲成團,昂起了頭,伸出血紅的舌頭,嘶嘶作聲,隻待撲出。
遊坦之見了這等威勢,倒也不敢貿然上前。
便在此時,忽覺得一陣寒風襲體,隻見西北角上一條火線燒了過來,頃刻間便燒到了面前。
一到近處,看得清楚,原來不是火線,卻是草叢中有什麼東西爬過來,青草遇到,立變枯焦,同時寒氣越來越盛。
他退後了幾步,隻見草叢枯焦的黃線移向木鼎,卻是一條蠶蟲。
這蠶蟲純白如玉,微帶青色,比尋常蠶兒大了一倍有餘,便似一條蚯蚓,身子透明如水晶。
那蟒蛇本來氣勢洶洶,這時卻似乎怕得要命,盡力将一顆三角大頭縮到身子下面藏了起來。
那水晶蠶兒迅速異常地爬上蟒蛇身子,從尾部一路向上爬行,便如一條熾熱的炭火一般,在蟒蛇的脊梁上燒出了一條焦線,爬到蛇頭之時,蛇皮崩開,蟒蛇的長身從中分裂為二。
那蠶兒鑽入蟒蛇頭旁的毒囊,吮吸毒液,頃刻間身子便脹大了不少,遠遠瞧去,就像是一個水晶瓶中裝滿了青紫色的液汁。
阿紫又驚又喜,低聲道:“這條蠶兒好厲害,看來是毒物中的大王了。
”遊坦之卻暗自憂急:“如此劇毒的蠶蟲倘若來吸我的血,這一次可性命難保了。
” 那蠶兒繞着木鼎遊了一圈,向鼎上爬去,所經之處,鼎上也刻下了一條焦痕。
蠶兒似通靈一般,在鼎上爬了一圈,似乎知道如鑽入鼎中,有死無生,竟不似其餘毒物一般鑽入鼎中,又從鼎上爬下,向西北而去。
阿紫又興奮又焦急,叫道:“快追,快追!”取出錦緞罩在鼎上,抱起木鼎,向蠶兒追了下去。
遊坦之跟随其後,沿着焦痕追趕。
這蠶兒雖是小蟲,竟爬行如風,一眨眼間便爬出了數丈,好在所過之處有焦痕留下,不緻失了蹤迹。
兩人片刻間追出了三四裡地,忽聽得前面水聲淙淙,來到一條溪旁。
焦痕到了溪邊,便即消失,再看對岸,也無蠶蟲爬行過的痕迹,顯然蠶兒掉入了溪水,給沖下去了。
阿紫頓足埋怨:“你也不追得快些,這時候卻又到哪裡找去?我不管,你非給我捉回來不可!”遊坦之心下惶惑,東找西尋,卻哪裡尋得着? 兩人尋了一個多時辰,天色暗了下來,阿紫既感疲倦,又沒了耐心,怒道:“說什麼也得給我捉了來,否則不用再來見我。
”說着轉身離去,徑自回城。
遊坦之好生焦急,隻得沿溪向下遊尋去,尋出七八裡地,暮色蒼茫之中,突然在對岸草從中又見到了焦線。
遊坦之大喜,沖口而出地叫道:“姑娘,姑娘,我找到了!”但阿紫早已去遠。
遊坦之涉水而過,循着焦線追去,隻見焦線直通向前面山坳。
他鼓氣疾奔,山頭盡處,赫然是一座構築宏偉的大廟。
他快步奔近,見廟前匾額寫着“憫忠寺”三個大字。
不暇細看廟宇,順着焦線追去。
那焦線繞過廟旁,通向廟後。
但聽得廟中鐘磬木魚及誦經之聲此起彼伏,群僧正做功課。
他頭上戴了鐵罩,自慚形穢,深恐給寺僧見到,于是沿着牆腳悄悄而行,見焦線通過了一大片泥地,來到廟後一座菜園之中。
他心下甚喜,料想菜園中不會有什麼人,隻盼蠶兒在吃菜,便可将之捉了來,走到菜園的籬笆之外,聽得園中有人在大聲叱罵,他立即停步。
隻聽那人罵道:“你怎地如此不守規矩,獨個兒偷偷出去玩耍?害得老子擔心了半天,生怕你從此不回來了。
老子從昆侖山巅萬裡迢迢地将你帶來,你太也不知好歹,不懂老子對待你一片苦心。
這樣下去,你還有什麼出息?将來自毀前途,誰也不會來可憐你!”那人語氣雖甚惱怒,卻頗有期望憐惜之意,似是父兄教誨頑劣的子弟。
遊坦之尋思:“他說什麼從昆侖山巅萬裡迢迢地将他帶來,多半是師父或是長輩,不是父親。
”悄悄掩到籬笆之旁,見說話的人是個和尚。
這和尚肥胖已極,身材卻又極矮,尤其凸了個大肚子,便如是有了八九個月身孕的婦女一般,宛然是個大肉球,手指地下,兀自申斥不休。
遊坦之向地下望去,又驚又喜,那矮胖和尚所申斥的,正是那條透明的大蠶。
這大肚和尚的長相已是甚奇,而他居然以這等口吻向那條蠶兒說話,更是匪夷所思。
那蠶兒在地下急速遊動,似要逃走一般。
隻是一碰到一道無形的牆壁,便即轉頭。
遊坦之凝神看去,見地下畫着一個黃色圓圈,那蠶兒左沖右突,始終無法越出圈子,當即省悟:“這圓圈是用藥物畫的,這藥物是那蠶兒的克星。
” 那大肚和尚罵了一陣,從懷中掏出一物,大啃起來,卻是個煮熟了的羊頭,他吃得津津有味,從柱上摘下一個葫蘆,拔開塞子,仰起脖子,咕噜咕噜地喝個不休。
遊坦之聞到酒香,知道葫蘆裡裝的是酒,心想:“原來是個酒肉和尚。
看來這條蠶兒是他所養,而且他極之寶愛,卻怎麼去盜了來?” 正尋思間,忽聽得菜園彼端有人叫道:“慧淨,慧淨!”那大肚和尚一聽,吃了一驚,忙将羊頭和酒葫蘆在稻草堆中一塞。
隻聽那人又叫:“慧淨,慧淨,你不去做晚課,躲到哪裡去啦?”那大肚和尚搶起腳邊的一柄鋤頭,手忙腳亂地便在菜畦裡鋤菜,應道:“我在鋤菜哪。
”那人走了過來,是個中年和尚,冷冰冰地道:“晨課晚課,人人要做!什麼時候不好鋤菜,卻在晚課時分來鋤?快去,快去!做完晚課,再來鋤菜好了。
在憫忠寺挂單,就得守憫忠寺的規矩。
難道你少林寺就沒廟規家法嗎?”那大肚和尚慧淨應道:“是!” 放下鋤頭,跟着他去了,不敢回頭瞧那蠶兒。
遊坦之心道:“這大肚和尚原來是少林寺的。
少林和尚個個身有武功,我偷他蠶兒,可得加倍小心。
”等二人走遠,聽四下靜悄悄的,便從籬笆中鑽了進去,見那蠶兒兀自在黃圈中迅速遊走,心想:“卻如何捉它?”呆了半晌,主意忽生,從草堆中摸了那葫蘆出來,一搖還有半葫蘆酒,他拔開木塞,喝了幾口,将殘酒倒入菜畦,将葫蘆口慢慢移向黃線繪成的圓圈。
葫蘆口一伸入圈内,那蠶兒嗤的一聲,鑽入了葫蘆。
遊坦之大喜,忙将木塞塞住葫蘆口子,雙手捧着葫蘆,鑽出籬笆,三腳兩步地自原路逃回。
離憫忠寺不過數十丈,便覺葫蘆冷得出奇,直比冰塊更冷。
他将葫蘆從右手交到左手,又從左手交到右手,當真奇寒徹骨,實在拿捏不住。
無法可施,将葫蘆頂在頭上,這一來可更加不得了,冷氣傳上鐵罩,隻凍得他腦袋疼痛難當。
他情急智生,解下腰帶,縛在葫蘆腰裡,提在手中,腰帶不會傳冷,方能提着。
但冷氣還是從葫蘆上冒出來,片刻之間,葫蘆外便結了一層白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