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教單于折箭 六軍辟易 奮英雄怒

關燈
到得王府,耶律洪基不命蕭峰相見,下令禦營都指揮使扣押。

    那都指揮使心想蕭大王天生神力,尋常監牢如何監他得住?心生一計,命人取過最大最重的鐵鍊鐵铐,鎖了他手腳,口中不住道歉,将他囚在一隻大鐵籠中。

    這隻大鐵籠,便是當年阿紫玩獅時囚禁猛獅之用,籠子的每根鋼條都粗大結實。

     鐵籠之外,又派一百名禦營親兵,各執長矛,一層層地圍了四圈,蕭峰在鐵籠中如有異動,衆親兵便能将長矛刺入籠中,任他力氣再大,也沒法在刹那之間崩脫鐵鎖鐵铐,破籠而出。

    王府之外,更有一隊親兵嚴密守衛。

    耶律洪基将原來駐守南京的将士都調出了南京城,以防他們忠于蕭峰,作亂圖救。

     蕭峰靠在鐵籠的欄杆上,咬牙忍受腹中之痛,也無餘暇多想。

    直過了十二個時辰,到第二日晚間,數次小便之後,毒藥的藥性慢慢消失,劇痛才減。

    蕭峰力氣漸複,但處此情境,卻又如何能脫困?他想煩惱也是無益,這一生再兇險的危難也經曆過不少,難道我蕭峰一世豪傑,就真會困死于鐵籠?好在衆親兵敬他英雄,看守雖絕不松懈,但好酒好飯管待,禮數不缺。

    蕭峰放杯痛飲,數日後鐵籠旁酒壇堆積。

     耶律洪基始終不傳他相見,卻派了幾名能言善辯之士來好言相勸,說皇上寬洪大度,顧念昔日情義,不忍加刑,要蕭峰悔罪求饒。

    蕭峰對這些說客全不理會,自管自地斟酒而飲。

     如此過了月餘,那四名說客竟毫不厭煩,每日裡不住搬弄陳腔濫調,翻來複去地說個不停,說什麼“皇上待蕭大王恩德如山,你隻有聽皇上的話,才有生路”,什麼“皇上神武,明見萬裡之外,遠矚百代之後,聖天子宸斷是萬萬不會錯,你務須遵照皇上所指的路走”等等等等。

    這些說客顯然明知決計勸不轉蕭峰,卻仍無窮無盡地喋喋不休。

     一日蕭峰猛地起疑:“皇上又不是糊塗人,怎會如此婆婆媽媽地派人前來勸我?其中定有蹊跷!”沉思半晌,突然想起:“是了,皇上正在調兵遣将,準備大舉南征,卻派了些不相幹的人将我穩住在這裡。

    隻盼時日久了,讓我眼見反抗無益,我終于屈服,接旨南征。

    ”再一思索,已明其理:“皇上自逞英雄,定要我口服心服,他親自提兵南下,取了大宋江山,然後到我面前來誇耀一番。

    他生恐我性子剛強,一怒之下,絕食自盡,是以派了這些猥瑣小人來對我胡說八道。

    ” 他早将一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既無計脫身,也就沒放在心上。

    他雖不願督軍南征,卻也不是以天下之憂而憂的仁人志士,想到耶律洪基決意發兵,大劫無可挽回,除了長歎一聲、痛飲十碗之外,也就不去多想了。

     又過一月有餘,隻聽那四名說客兀自絮絮不已,蕭峰突然問道:“咱們契丹大軍,已渡過黃河了嗎?”四名說客愕然相顧,默然半晌。

    一名說客道:“蕭大王此言甚是,咱們大軍克日便發,黃河雖未渡過,卻也是指顧間的事。

    ”蕭峰點頭道:“原來大軍尚未出發,不知哪一天是黃道吉日?”四名說客互使眼色。

    一個道:“咱們是小吏下僚,不得與聞軍情。

    ”另一個道:“隻須蕭大王回心轉意,皇上便會親自來與大王商議軍國大計。

    ” 蕭峰哼了一聲,便不再問,心想:“皇上若勢如破竹,取了大宋,便會解我去汴梁相見。

    但如敗軍而歸,沒面目見我,第一個要殺的人便是我。

    到底我盼他取了大宋呢,還是盼他敗陣?嘿嘿,蕭峰啊蕭峰,隻怕你自己也不易回答吧!” 次日黃昏時分,四名說客又搖搖擺擺地進來。

    看守蕭峰的衆親兵老是聽着他們的陳腔濫調,早就膩了。

    見四人來到,不禁皺了眉頭,走開幾步。

    兩個多月來蕭峰全無掙紮脫逃之意,監視他的官兵已遠不如先前那般戒慎提防。

     第一名說客咳嗽一聲,說道:“蕭大王,皇上有旨,要你接旨,你若拒不奉命,那便罪大惡極。

    ”這些話蕭峰也不知聽過幾百遍了,可是這一次聽得這人說話的聲音有些古怪,似是害了喉病,不禁向他瞧了一眼,一看之下,登時大奇。

     隻見這說客擠眉弄眼,臉上做出種種怪樣,蕭峰定睛看時,見此人相貌與先前不同,再凝神細瞧,不由得又驚又喜,見這人稀稀落落的胡子都是黏上去的,臉上搽了一片淡墨,黑黝黝的甚是難看,但焦黃胡子下透出來的,卻是櫻口端鼻的俏麗之态,正是阿紫。

    隻聽她壓低嗓子含含糊糊地道:“皇上的話,永不會錯,你隻須遵照皇上的話做,定有你好處。

    喏,這是咱們大遼皇帝的聖谕,你恭恭敬敬地讀上幾遍吧。

    ”說着從大袖中取出一張紙來,對着蕭峰。

     其時天色已漸昏暗,幾名親兵正在點亮大廳四周的燈籠燭光。

    蕭峰借着燭光,向紙上瞧去,見上面寫着八個細細的漢字:“大援已到,今晚脫險。

    ”蕭峰哼的一聲,搖了搖頭。

    阿紫說道:“咱們這次發兵,軍馬可真不少,士強馬壯,自然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你休得擔憂。

    ”蕭峰道:“我就是為了不願多傷生靈,皇上才将我囚禁。

    ”阿紫道:“要打勝仗,靠的是神機妙算,豈在多所殺傷。

    ” 蕭峰向另外三名說客瞧去時,見那三人或搖折扇,或舉大袖,遮遮掩掩的,不以面目示人,自是阿紫約來的幫手了。

    蕭峰歎了口氣,道:“你們一番好意,我也甚是感激,不過敵人防守嚴密,攻城掠地,殊無把握……” 話猶未了,忽聽得幾名親兵大叫:“毒蛇!毒蛇!哪裡來的這許多蛇!”隻見廳門、窗格之中,無數毒蛇湧進,昂首吐舌,蜿蜒而來,廳中登時大亂。

    蕭峰心中一動:“瞧這些毒蛇的陣勢,倒似是我丐幫兄弟親在指揮一般!” 衆親兵提起長矛、腰刀,紛紛拍打。

    親兵管帶叫道:“伺候蕭大王的衆親兵不得移動一步,違令者斬!”這管帶極是機警,見群蛇來得怪異,隻怕一亂之下,蕭峰趁機脫逃。

    圍在鐵籠外的衆親兵果然屹立不動,以長矛矛尖對準了籠中蕭峰,但各人的目光卻不免斜過去瞧那些毒蛇,蛇兒遊得近了,自是提起長矛拍打。

     正亂間,忽聽得王府後面一陣喧嘩:“走水啦,快救火啊,快來救火!”那管帶喝道:“凱虎兒,去向指揮使大人請示,是否移走蕭大王!”凱虎兒是名百夫長,應聲轉身,正要奔出,忽聽有人在廳口厲聲喝道:“莫中了奸細的調虎離山之計,若有人劫獄,先将蕭峰一矛刺死。

    ”正是禦營都指揮使。

    他手提長刀,威風凜凜地站在廳口。

     突然青影一閃,有人将一條青色小蛇擲向他面門。

    那指揮使舉刀去格,嗤嗤之聲不絕,有人射出暗器,大廳中燭火全滅,登時漆黑一團。

    那指揮指“啊”的一聲大叫,身中暗器,向後便倒。

     阿紫從袖中取出寶刀,伸進鐵籠,喀喀喀幾聲,砍斷了蕭峰鐵鐐上的鐵鍊。

    蕭峰心想:“這獸籠的鋼欄極粗極堅,隻怕再鋒利的寶刀也難砍斬。

    ”便在此時,忽覺腳下的土地突然陷下。

    阿紫在鐵籠外低聲道:“從地道逃走!”跟着蕭峰雙足為地底下伸上來的一雙手握住,向下一拉,身子已給扯下,卻原來大理國的鑽地能手華赫艮到了。

    他以十餘日的工夫,打了一條地道,通到蕭峰的鐵籠之下。

     華赫艮拉着蕭峰,從地道内倒爬出去,爬行之速,便如在地面行走,頃刻間爬出百餘丈,扶着蕭峰站起,從洞中鑽出。

    隻見洞口三個人滿臉喜色地爬上來,竟是段譽、範骅和巴天石。

    段譽叫道:“大哥!”撲上抱住蕭峰。

     蕭峰哈哈一笑,道:“久聞華司徒神技,今日親試,佩服,佩服。

    ” 華赫艮喜道:“得蒙蕭大王金口一贊,實是小人生平第一榮華!” 此處離南院大王府未遠,四下裡都是遼兵喧嘩叫喊之聲。

    但聽得有人吹着号角,騎馬從屋外馳過,大聲叫道:“敵人攻打東門,禦營親兵駐守原地,不得擅離!”範骅道:“蕭大王,咱們從西門沖出去!”蕭峰點頭道:“好!阿紫她們脫險沒有?” 範骅尚未回答,阿紫的聲音從地洞口傳了過來:“姊夫,你居然還惦記着我。

    ”聲音中充滿了喜悅。

    喀喇一響,便從地洞中鑽上,颏下兀自黏着胡子,滿頭滿臉都是泥土灰塵,污穢之極。

    但蕭峰眼中瞧來,自從認識她以來,實以此刻最美。

    她拔出寶刀,要給蕭峰削去铐鐐。

    但铐鐐貼肉鎖住,刀鋒稍歪,便會傷到皮肉,不易切削,她将寶刀交給段譽道:“哥哥,你來削。

    ”段譽接過寶刀,内力到處,切鐵铐如削敗木。

     這時地洞中又鑽上來三人,一是鐘靈,一是木婉清,第三個是丐幫的一名八袋弟子,是弄蛇能手,适才大廳上群蛇亂竄,便是他鬧的玄虛。

    這人見蕭峰安然無恙,喜極流涕,道:“幫主,你老人家……” 蕭峰久已沒聽到有人稱他為“幫主”,見到這丐幫弟子的神情,心下也自傷感,說道:“這可難為你了。

    ”他一言嘉獎,那八袋弟子又感激,又覺榮耀,淚水直落下來。

     範骅道:“大理國人馬已在東門動手,咱們乘亂走吧!蕭大王最好别出手,以免給人認了出來。

    ”蕭峰道:“甚是!”九人從大門中沖出。

    蕭峰回頭望去,原來那是一座殘敗的瓦屋,外觀半點也不起眼。

    阿紫以契丹話大叫:“走水啦!走水啦!”範骅、華赫艮等學着她的聲音,跟着大叫。

    範骅、巴天石等眼見街上沒遼兵,便到處縱火,霎時間燒起了七八個火頭。

     九人徑向西奔。

    段譽等早已換上契丹人裝束,這時城中已亂成一團,倒沒人注目,有時聽到大隊契丹騎兵追來,九人便在陰暗的屋角一躲。

    奔出十餘條街,隻聽得北方号角響起,人聲喧嘩,大叫:“不好了,敵兵攻破北門,皇上給敵人擄了去啦!” 蕭峰吃了一驚,停步道:“遼帝被擒麼?三弟,遼帝是我結義兄長,他雖對我不仁,我卻不能對他不義,萬萬不可傷他……”阿紫笑道:“姊夫放心,這是靈鹫宮屬下三十六洞洞主、七十島島主,我教了他們這幾句契丹話,叫他們背得熟了,這時候來大叫大嚷,大放謠言,擾亂人心。

    南京城中駐有重兵,皇帝又有萬餘親兵保護,怎擒得了他?”蕭峰又驚又喜,道:“二弟的屬下也都來了麼?” 阿紫道:“豈但小和尚的屬下而已,小和尚自己來了,連小和尚的老婆也來了。

    ”蕭峰問道:“什麼小和尚的老婆?”阿紫笑道:“姊夫你不知道,虛竹子的老婆,便是西夏國公主,隻不過她的臉始終用面幕遮着,除了小和尚一人之外,誰也不讓瞧。

    我問小和尚:‘你老婆美不美?’小和尚總笑而不言。

    ” 蕭峰在外奔逃之際,忽然聞此奇事,不禁頗為虛竹慶幸,向段譽瞧了一眼。

    段譽笑道:“大哥不須多慮,小弟毫不介懷,二哥也不算失信。

    這件事說來話長,咱們慢慢再說。

    ” 說話之間,衆人又奔了一段路,見前面廣場上一座高台大火燒得甚旺,台前旗杆上兩面大旗也都着火焚燒。

    蕭峰知這廣場是南京城中的大校場,乃遼兵操練之用,不知何時搭了這座高台,自己竟然不知。

     巴天石對段譽道:“陛下,燒了遼帝的點将台、帥字旗,于遼軍大大不吉,耶律洪基伐宋之行,隻怕要另打主意了。

    ”段譽點頭道:“正是。

    ” 蕭峰聽他口稱“陛下”,而段譽點了點頭,心中又是一奇,道:“三弟,你……你做了皇帝嗎?”段譽黯然道:“先父不幸中道崩殂,皇伯父避位為僧,在天龍寺出家,命小弟接位。

    小弟無德無能,居此大位,實在慚愧得緊。

    ” 蕭峰驚道:“啊喲,伯父去世了?三弟!你是大理國一國之主,如何可以身入險地,為了我而幹冒奇險?若有絲毫損傷,我……我……如何對得起大理全國軍民?” 段譽嘻嘻一笑,說道:“大理乃僻處南疆的一個小國,這‘皇帝’二字,更是僭号。

    小弟糊裡糊塗,望之不似人君,怎有半點皇帝的味道?給人叫一聲‘陛下’,委實慚愧。

    咱倆情逾骨肉,豈有大哥遭厄,小弟不來與大哥有難同當之理?” 範骅道:“蕭大王這次苦谏遼帝,勸止伐宋。

    敝國上下,無不同感大德。

    遼帝倘若取得大宋,第二步自然來取大理。

    敝國兵微将寡,如何擋得住契丹精兵?蕭大王救大宋便是救大理,大理縱然以傾國之力為大王效力,也屬理所當然。

    ” 蕭峰道:“我是個一勇之夫,不忍兩國攻戰,多傷人命,豈敢自居什麼功勞?” 正說之間,忽見南城火光沖天而起,一群群百姓拖男帶女,夾在兵馬間湧了過來,都道:“南朝少林寺的和尚連同無數好漢,攻破南門。

    ”又有人道:“南院大王蕭峰作亂,降了宋朝,已将大遼皇帝殺了。

    ”更有幾名契丹人咬牙切齒地道:“這蕭峰叛國投敵,咱們恨不得咬他的肉來吞入肚裡。

    ”一人慌慌張張地問道:“萬歲爺真給蕭峰這奸賊害死了麼?”另一人道:“怎麼不真?我親眼見到蕭峰騎了匹白馬,沖到萬歲身前,一槍便在萬歲爺胸口刺了個窟窿。

    ”另一個老者道:“蕭峰這狗賊為什麼恁地沒良心?他到底是咱們契丹人,還是漢人?”一個漢子道:“聽說他是假扮契丹人的南朝蠻子,這狗賊奸惡得緊,真連禽獸也不如!” 阿紫聽得這些人怒罵蕭峰,怒從心起,舉起馬鞭,便向身旁那契丹人抽去。

    蕭峰舉手一擋,格開鞭子,搖了搖頭,低聲道:“且由得他們說去。

    ”又問:“真的有少林寺衆高僧到來麼?” 那八袋弟子道:“好叫幫主得知:段姑娘從南京出來,便遇到本幫吳長老,說起幫主為了大宋江山與千萬百姓,力谏遼帝侵宋,以緻為遼國所囚。

    吳長老不信,說幫主既是遼人,豈有心向大宋之理?當下潛入南京親自打聽,才知段姑娘所言不虛。

    吳長老當即傳出本幫‘青竹令’,将幫主的大仁大義遍告中原各路英雄。

    中原武林為幫主的仁義所感,由少林寺高僧帶頭,一起援救幫主來了。

    ” 蕭峰想起當日在聚賢莊上與中原群雄為敵,殺了不少英雄好漢,今日中原群雄卻來相救自己,心下又難過,又感激。

     阿紫道:“丐幫衆化子四下送信,消息傳得還不快嗎?啊喲,不好,可惜,可惜!”段譽問道:“可惜什麼?”阿紫道:“我那座神木王鼎,在大廳中點了香引蛇,匆匆忙忙地忘了帶出來。

    ”段譽笑道:“這種旁門左道的東西,忘了就忘了,帶在身邊幹什麼?”阿紫道:“哼,什麼旁門左道?沒這件寶貝,那許多毒蛇便不會進來得這麼快,我姊夫也沒這麼容易脫身啦。

    ” 說話間,隻聽得乒乒乓乓,兵刃相交之聲不絕,火光中見無數遼兵正互相格鬥。

    蕭峰奇道:“咦,怎麼自己人……”段譽道:“大哥,頭頸中縛了塊白巾的是咱們的人。

    ”阿紫取過一塊白布,遞給蕭峰,道:“你系上吧!” 蕭峰一瞥間,見衆遼兵難分敵我,不知去殺誰好。

    亂砍亂殺之際,往往真遼兵自相殘殺。

    那些頸縛白巾的假遼兵,卻一刀一槍都招呼在遼國的兵将身上。

    蕭峰眼見遼人一個個血肉橫飛,屍橫就地,拿着白布,不禁雙手發顫,心中有個聲音在大嚷:“我是契丹人,不是漢人!我是契丹人,不是漢人!”這塊白布說什麼也系不到自己頸中。

     便在此時,軋軋聲響,兩扇厚重的城門緩緩開了。

    段譽和範骅擁着蕭峰,一沖而出。

    城門外火把照耀,無數丐幫幫衆牽了馬匹等候,眼見蕭峰沖出,登時歡聲如雷:“喬幫主!喬幫主!”火光燭天,呼聲動地。

     隻見兩條火龍分向左右移動,一乘馬在其間直馳而前,馬上一個老丐雙手高舉頭頂,端着那根丐幫幫主的信物打狗棒,正是吳長老。

    他馳到蕭峰身前,滾鞍下馬,跪在地上,說道:“吳長風受衆兄弟之托,将本幫打狗棒歸還幫主。

    我們實在糊塗該死,豬油蒙了心,冤枉好人,累得幫主受了無窮困苦。

    大夥兒豬狗不如,隻盼幫主大人不記小人過,念着我們是一群沒爹沒娘的孤兒,重來做本幫之主。

    大夥兒受了奸人煽惑,說幫主是契丹胡狗,真該死之極,大夥兒已将那奸徒全冠清亂刀分屍,為幫主出氣。

    ”說着将打狗棒遞向蕭峰。

     蕭峰心中一酸,說道:“吳長老,在下确是契丹人。

    多承各位重義,在下感激不盡,幫主之位,卻萬萬不能當。

    ”說着伸手扶起吳長風。

     吳長風臉色迷惘,抓頭搔耳,說道:“你……你又說是契丹人?你……你定然不肯做幫主,喬幫主,我們大夥兒都認錯賠罪啦!你瞧開些吧,别再見怪了!” 但聽得城内鼓聲響起,有大隊遼兵便要沖出。

    段譽叫道:“吳長老,咱們快走,遼兵勢大,一結成了陣勢,可抵擋不住。

    ” 蕭峰也知丐幫和中原群雄所以一時占得上風,隻不過攻了個對方個措手不及,倘若真和遼兵硬鬥,千百名江湖漢子,如何能是數萬遼國精銳之師的敵手?何況這一仗打起來,雙方死傷均重,大違自己本願,便道:“吳長老,幫主之事,慢慢再說不遲。

    你快傳令,命衆兄弟向西退走。

    ” 吳長老道:“是!”傳下号令,丐幫幫衆後隊作前隊,向西疾馳。

    不久虛竹子率領着靈鹫宮屬下諸女,以及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異士,殺将過來與衆人會合。

    奔出數裡後,大理國的衆武士在傅思歸、朱丹臣等人率領下也趕到了。

    但少林群僧和中原群豪卻始終未到。

    隐隐聽得南京城中殺聲大起。

     蕭峰道:“少林派和中原豪傑在城中給截住了,咱們稍待片刻。

    ”過了半晌,城中喊殺聲越來越響。

    段譽道:“大哥在此稍待,我去接應他們出來。

    ”領着大理衆武士,回向南京城。

     其時天色漸明,蕭峰心下憂慮,不知中原群豪能否脫險,但聽得殺聲大振,大理國衆武士回沖,過了良久,始終不見群豪脫險來聚。

     丐幫一名探子飛馬來報:“數千名鐵甲遼兵堵住了西門,大理國武士沖不進去,中原群豪也沖不出來。

    ”虛竹右手一招,叫道:“咱們靈鹫宮去打個接應。

    ”領着兩千餘名三山五嶽的好漢、靈鹫九部諸女,沖回來路。

     蕭峰騎在馬上,遙向東望,但見南京城中濃煙處處,東一個火頭,西一個火頭,不知已亂成怎麼一副樣子。

    等了半個時辰,又有一名探子來報:“大理段皇爺和靈鹫宮虛竹子先生殺開一條血路,已沖進城中去了。

    ” 以往遇有戰鬥,蕭峰必定身先士卒,這一次他卻遠離戰陣,空自焦急關心,甚為不耐,說道:“我去瞧瞧!”阿紫、木婉清、鐘靈三女齊勸:“遼人隻欲得你而甘心,千萬不可去冒險。

    ”蕭峰道:“不妨!”縱馬而前,丐幫幫衆随後跟來。

     到得南京城西門外,隻見城牆下、城牆頭、護城河兩岸伏着數百名死屍,有些是遼國兵将,也有不少是段譽和虛竹二人的下屬。

    城門将閉未閉,兩名島主手揮大刀守在城門邊,正猛砍沖過來的遼兵,不許關閉城門。

     忽聽得南首、北首蹄聲大作,蕭峰驚道:“不好,大隊遼兵分從南北包抄,咱們可别困在這裡。

    ”搶過一柄鐵槍折斷了,飛身躍起,槍頭在城牆上一戳,借力反躍,槍頭又在城牆上一戳,幾下縱躍,上了城頭,向城内望去時,隻見西城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