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向來癡

關燈
啪的一聲,翻過軟鞭,卷着崔百泉手中的金算盤,鞭子一揚,兩件兵刃同時脫手飛向右側湖中。

    眼見兩件兵刃便要沉入湖底,哪知鸠摩智手上勁力使得恰到好處,軟鞭鞭梢翻了過來,剛好纏住一根垂在湖面的柳枝,柳枝柔軟,一升一沉,不住搖動。

    金算盤款款拍着水面,點成一圈圈漣漪。

     鸠摩智雙手合十,說道:“有勞兩位大駕,便請引路。

    ”崔過二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鸠摩智道:“兩位倘若不願引路,便請示知燕子塢參合莊的途徑,由小僧覓路自去,那也不妨。

    ”崔過二人見他武功如此高強,而神态卻又謙和之極,都覺翻臉也不是,不翻臉也不是。

     便在此時,隻聽得欸乃聲響,湖面綠波上漂來一葉小舟,一個綠杉少女手執雙槳,緩緩劃水而來,口中唱着小曲。

    段譽聽那曲子是:“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

    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歌聲嬌柔無邪,歡悅動心。

     段譽在大理時誦讀前人詩詞文章,于江南風物早就深為傾倒,此刻一聽此曲,不由得心魂俱醉。

    隻見那少女一雙纖手皓膚如玉,映着綠波,便如透明一般。

    崔百泉和過彥之雖大敵當前,也不禁轉頭向她瞧了兩眼。

     隻鸠摩智視若不見,聽如不聞,說道:“兩位既不肯見告參合莊的所在,這就告辭。

    ” 這時那少女劃着小舟,已近岸邊,聽到鸠摩智的話,接口道:“這位大師父要去參合莊,阿有啥事體?”說話聲音極甜極清,令人一聽之下,說不出的舒适。

    這少女約莫十六七歲年紀,滿臉都是溫柔,全身盡是秀氣。

     段譽心道:“想不到江南女子,一美至斯。

    ”其實這少女也非極美,比之木婉清尚有不如,但八分容貌,加上十二分的溫雅,便不遜于十分人才的美女。

     鸠摩智道:“小僧欲到參合莊去,小娘子能指點途徑麼?”那少女微笑道:“參合莊的名字,外邊人勿會曉得,大師父從啥地方聽來?”鸠摩智道:“小僧是慕容先生方外至交,特來老友墓前一祭,以踐昔日之約。

    并盼得識慕容公子清範。

    ”那少女沉吟道:“介末真正弗巧哉!慕容公子剛剛日前出仔門,大師父早來得幾日末,介就碰着公子哉。

    ”鸠摩智道:“與公子緣悭一面,叫人好生惆怅,但小僧從吐蕃國萬裡迢迢來到中土,願在慕容先生墓前一拜,以完當年心願。

    ”那少女道:“大師父是慕容老爺的好朋友,先請去用一杯清茶,我再給你傳報,你講好口伐?”鸠摩智道:“小娘子是公子府上何人?該當如何稱呼才是?” 那少女嫣然一笑,道:“啊唷,我是服侍公子撫琴吹笛的小丫頭,叫做阿碧。

    你勿要大娘子、小娘子的介客氣,叫我阿碧好哉!”她一口蘇州土白,本來不易聽懂,但她是武林世家的侍婢,想是平素官話聽得多了,說話中盡量加上了些官話,鸠摩智與段譽等尚可勉強明白。

    當下鸠摩智恭恭敬敬地道:“不敢!”(按:阿碧的吳語,書中隻能略具韻味而已,倘若全部寫成蘇白,讀者固然不懂,鸠摩智和段譽加二要弄勿清爽哉。

    ) 阿碧道:“我是到城裡來買玫瑰粽子糖的,這粽子糖嘛,下趟再買也勿要緊。

    這裡去燕子塢琴韻小築,都是水路,倘若這幾位通統要去,我劃船相送,好口伐?”她每問一句“好口伐”,都是殷勤探詢,軟語商量,叫人難以拒卻。

     鸠摩智道:“如此有勞了。

    ”攜着段譽的手,輕輕躍上小舟。

    那小舟隻略沉少許,卻絕無半分搖晃。

    阿碧向鸠摩智和段譽微微一笑,似乎是說:“真好本事!” 過彥之低聲道:“師叔,咋辦?”他二人是來找慕容氏報仇的,但弄得如此狼狽,實在好不尴尬。

     阿碧微笑道:“兩位大爺來啊來到蘇州哉,倘若無不啥要緊事體,介末請到敞處喝杯清茶,吃點點心。

    勿要看這隻船小,再坐幾個人也勿會沉格。

    ”她輕輕劃動小舟,來到柳樹之下,伸出纖手收起了算盤和軟鞭,随手撥弄算珠,铮铮有聲。

     段譽隻聽得幾下,喜道:“姑娘,你彈的是《采桑子》麼?”原來她随手撥動算珠,輕重疾徐,自成節奏,居然便是兩句清脆靈動的《采桑子》。

    阿碧嫣然一笑,道:“公子,你精通音律,也來彈一曲麼?”段譽見她天真爛漫,和藹可親,笑道:“我可不會彈算盤。

    ”轉頭向崔百泉道:“霍先生,人家把你的算盤打得這麼好聽。

    ” 崔百泉澀然一笑,道:“不錯,不錯。

    姑娘真是雅人,我這件最俗氣的家生,到了姑娘手裡,就變成了一件樂器。

    ”阿碧道:“啊喲,真正對勿起,這是霍大爺的麼?這算盤打造得真考究。

    你屋裡一定交關之有銅錢,連算盤也用金子做。

    霍大爺,還仔撥你。

    ”她左手拿着算盤,伸長手臂。

    崔百泉人在岸上,沒法拿到,他也真舍不得這個片刻不離身的老朋友,輕輕一縱,上了船頭,伸手接過算盤,側頭向鸠摩智瞪了一眼。

    鸠摩智臉上始終慈和含笑,全無愠色。

     阿碧左手拿着軟鞭鞭梢提高了,右手五指在鞭上一勒而下,她手指甲上帶着銅套,指甲觸到軟鞭一節節上凸起的棱角,登時發出叮、玲、咚、珑幾下清亮聲音。

    一條鬥過大江南北、黑道白道英豪的兵刃,到了她一雙潔白柔嫩的手中,竟又成了一件動人心靈的樂器。

     段譽叫道:“妙極,妙極!姑娘,你就彈它一曲。

    ”阿碧向着過彥之道:“這軟鞭是這位大爺的了?我亂七八糟地拿來玩弄,忒也無禮了。

    大爺,你也上船來吧,等一歇我撥你吃藕粉。

    ”過彥之心切師仇,對姑蘇慕容一家恨之切骨,但見這個小姑娘語笑嫣然,天真爛漫,他雖滿腔恨毒,卻也難以向她發作,心想:“她引我到莊上去,那是再好不過,好歹也得先殺他幾個人給恩師報仇。

    ”當下點了點頭,躍上了船。

     阿碧好好地卷攏軟鞭,交給過彥之,木槳一扳,小舟便向西滑去。

     崔百泉和過彥之交換了幾個眼色,都想:“今日深入虎穴,不知生死如何。

    慕容氏出手毒辣之極,這個小姑娘柔和溫雅,看來不假,但焉知不是慕容氏驕敵之計?先叫咱們去了防範之心,他便可趁機下手。

    ” 舟行湖上,幾個轉折,便轉入了一座大湖之中,極目望去,但見煙波浩渺,遠水接天。

    過彥之暗暗心驚:“這大湖想必就是太湖了。

    我和崔師叔都不會水性,這小妮子隻須将船一翻,咱二人便沉入湖中喂了魚鼈,還說什麼替師父報仇?”崔百泉也想到了此節,他年輕時曾在河南洛水中劃過船,尋思如能把木槳拿在手中,這小姑娘便想弄翻船,也沒這麼容易,便道:“姑娘,我來幫你劃船,你隻須指點方向便是。

    ”阿碧笑道:“啊喲,介末不敢當。

    我家公子倘若曉得仔,定規要罵我怠慢了客人。

    ”崔百泉見她不肯,疑心更甚,笑道:“實不相瞞,我們是想聽聽姑娘在軟鞭上彈曲的絕技。

    我們是粗人,這位段公子卻是琴棋書畫,樣樣都精的。

    ” 阿碧向段譽瞧了一眼,笑道:“我彈着好白相,又算啥絕技了?段公子這樣風雅,聽仔笑啊笑煞快哉,我勿來!” 崔百泉從過彥之手中取過軟鞭,交在她手裡,道:“你彈,你彈!”一面就接過了她手中的木槳。

    阿碧笑道:“好吧,你的金算盤再借撥我一息。

    ”崔百泉心下暗感危懼:“她要将我們兩件兵刃都收了去,莫非有甚陰謀?”事到其間,已不便拒卻,隻得将金算盤遞給她。

    阿碧将算盤放在身前的船闆上,左手握住軟鞭短柄,左足輕踏鞭頭,将軟鞭拉得直了,右手五指飛轉輪彈,軟鞭登時發出丁咚之聲,雖無琵琶的繁複清亮,爽朗卻有過之。

     阿碧五指彈抹之際,尚有餘暇騰出手指在金算盤上撥弄,算盤珠的铮铮聲夾在軟鞭的玎玎聲中,更增清韻。

    便在此時,隻見兩隻燕子從船頭掠過,向西疾飄而去。

    段譽心想:“慕容氏所在之處叫做燕子塢,想必燕子很多了。

    ” 隻聽得阿碧漫聲唱道:“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雙飛燕。

    鳳凰巢穩許為鄰,潇湘煙瞑來何晚?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畫梁輕拂歌塵轉。

    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

    ” 段譽聽她歌聲唱到柔曼之處,不由得回腸蕩氣,心想:“我若終生僻處南疆,如何得能聆此仙樂?‘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

    慕容公子有婢如此,自是非常人物。

    ” 阿碧一曲既罷,将算盤和軟鞭還了給崔過二人,笑道:“唱得不好,客人勿要見笑。

    霍大爺,你劃船倒劃得蠻好,請向左邊小港中劃進去,就是了!” 崔百泉見她交還兵刃,登感寬心,當下依言将小舟劃入一處小港,但見水面上鋪滿了荷葉,若不是她指點,決不知荷葉間竟有通路。

    崔百泉劃了一會兒,阿碧又指示水路:“從這裡劃過去。

    ”這邊水面上也全是荷葉,清波之中,綠葉翠蓋,清麗非凡。

     阿碧從船艙旁拿了幾塊糖藕,分給衆人。

    段譽一雙手雖能動彈,但穴道被點之後全無半分力氣,勉強拈起一塊糖藕,見那糖藕微微透明,略沾糖霜和玫瑰花瓣,送入嘴中,甘香爽脆,清甜非凡,笑道:“這糖藕的滋味清而不膩,便和姑娘唱的小曲一般。

    ”阿碧臉上微微一紅,笑道:“拿我的歌兒來比糖藕,今朝倒是第一趟聽到,多謝公子啦!” 荷塘尚未過完,阿碧又指引小舟從一叢蘆葦和茭白中穿了過去。

    這麼一來,連鸠摩智也起了戒心,暗暗記憶小舟的來路,以備回出時不緻迷路,可是一眼望去,滿湖荷葉、浮萍、蘆葦、茭白,全都一模一樣,兼之荷葉、浮萍在水面飄浮,随時一陣風來,便即變幻百端,就算此刻記得清清楚楚,霎時間局面便全然不同。

    鸠摩智和崔百泉、過彥之三人不斷注視阿碧雙目,都想從她眼光之中,瞧出她尋路的法子和指标。

    但她隻是漫不經意地撥水,随口指引,似乎這許許多多縱橫交錯、棋盤一般的水道,便如她手掌中的掌紋一般明白,生而知之,不須辨認。

     如此曲曲折折地劃了兩個多時辰,未牌時分,遙遙望見遠處綠柳叢中,露出一角飛檐。

    阿碧道:“到啦!霍大爺,多謝你幫我劃了半日船。

    ”崔百泉苦笑道:“隻要有糖藕可吃,清歌可聽,我便這麼劃他十年八年船,那也不累。

    ”阿碧拍手笑道:“你要聽歌吃藕,介末交關便當?在這湖裡一輩子勿出去好哉!” 崔百泉聽到她說“在這湖裡一輩子勿出去”,不由得矍然心驚,斜着一雙小眼向她端詳了一會,但見她笑吟吟的似乎全無機心,心下略寬,卻也不能就此放心。

     阿碧接過木槳,将船直向柳陰中劃去,到得鄰近,隻見一座松樹枝架成的木梯,垂下來通向水面。

    阿碧将小船系上樹枝,忽聽得柳枝上一隻小鳥“莎莎都莎,莎莎都莎”地叫了起來,聲音清脆。

    阿碧模仿鳥鳴,也叫了幾下,回頭笑道:“請上岸吧!” 衆人逐一跨上岸去,見疏疏落落四五座房舍,建造在一個不知是小島還是半島之上。

    房舍小巧玲珑,頗為精雅。

    小舍匾額上寫着“琴韻”兩字,筆緻頗為潇灑。

    鸠摩智道:“此間便是燕子塢參合莊麼?”阿碧搖頭道:“不。

    這是公子起給我住的,小小地方,實在不能接待貴客。

    不過這位大師父說要去拜祭慕容老爺的墓,我可做不了主,隻好請幾位在這裡等一等,我去問問阿朱姊姊。

    ” 鸠摩智一聽,心頭有氣,臉色微微一沉。

    他是吐蕃國護國法王,身份何等尊崇?别說在吐蕃國大受國主禮敬,即是來到大宋、大理、遼國、西夏的朝廷之中,各國君主也必待以貴賓之禮,何況他又是慕容先生的知交舊友,這番親來祭墓,慕容公子事前不知,未能相迎,那也罷了,可是這下人不請他到正廳客舍隆重接待,卻将他帶到一個小婢的别院,實在太也氣人。

    但他見阿碧天真爛漫,語笑盈盈,并無半分輕慢之意,心想:“這小丫頭什麼也不懂,我何必跟她一般見識。

    ”想到此節,便即心平氣和。

     崔百泉問道:“你阿朱姊姊是誰?”阿碧笑道:“阿朱就是阿朱,伊隻比我大一個月,介末就擺起阿姊架子來哉。

    我叫伊阿姊,介末叫做呒不法子,啥人叫伊大我一個月呢?你用勿着叫伊阿姊,你倘若叫伊阿姊末,伊越發要得意哩。

    ”她咭咭咯咯地說着,語聲清柔,若奏管弦,将四人引進屋去。

     到得廳上,阿碧請各人就座,便有男仆奉上清茶糕點。

    段譽端起茶碗,撲鼻一陣清香,揭開蓋碗,隻見淡綠茶水中飄浮着一粒粒深碧的茶葉,便像一顆顆小珠,生滿纖細絨毛。

    段譽從未見過,喝了一口,隻覺滿嘴清香,舌底生津。

    鸠摩智和崔、過二人見茶葉古怪,茶水泛綠,都不敢喝。

    這圓珠狀茶葉是太湖附近山峰的特産,後世稱為“碧螺春”,其時還未有這雅緻名稱,本地人叫做“吓煞人香”,以極言其香。

    鸠摩智向在西域和吐蕃山地居住,喝慣了苦澀的黑色茶磚,見到這等碧綠有毛的茶葉,不免疑心有毒。

     四色點心是玫瑰綠豆糕、茯苓軟糕、翡翠甜餅、藕粉火腿餃,形狀精雅,每件糕點都似不是做來吃的,而是用來玩賞一般。

     段譽贊道:“這些點心如此精緻,味道定是絕美的了,可是叫人又怎舍得張口去吃?”阿碧微笑道:“公子隻管吃好哉,我們還有。

    ”段譽吃一件贊一件,大快平生。

    鸠摩智和崔過二人卻仍不敢食用。

    段譽心下起疑:“這鸠摩智自稱是慕容博的好友,如何他也處處嚴加提防?而慕容莊上接待他的禮數,似乎也不大對勁。

    ” 鸠摩智的耐心也真了得,等了半天,待段譽将茶水和四樣糕點都嘗了個遍,贊了個夠,才道:“如此便請姑娘去通知你的阿朱姊姊。

    ” 阿碧笑道:“阿朱的莊子離這裡有四九水路,今朝來不及去哉,四位在這裡住一晚,明朝一早,我送四位去‘聽香水榭’。

    ”崔百泉問道:“什麼四九水路?”阿碧道:“一九是九裡,二九十八裡,四九就是三十六裡。

    你撥撥算盤就算出來哉。

    ”原來江南一帶,說到路程距離,總是一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