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教單于折箭 六軍辟易 奮英雄怒

關燈
,否則當可向他們請教,轉頭問曉蕾道:“曉蕾妹子,你可曾聽公主說起過這門功夫嗎?” 曉蕾道:“公主娘娘跟驸馬爺談到他們先輩時,我在旁也聽到一些。

    公主的祖母叫李秋水,天山童姥是她的大師姊,她二師哥叫無崖子。

    童姥會得‘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傳了一些給師弟,卻不肯傳給師妹。

    師姊妹二人因此結成大仇,打了一場大架……”梅劍搶着道:“錯了,錯了!”蘭劍道:“師姊妹結了大仇,那是對的。

    ”竹劍道:“卻不是因為童姥不肯傳功。

    ”菊劍道:“而是因為師姊妹兩人都愛上了無崖子,争風喝醋,豈有不打一場大架的?”曉蕾道:“我也知道的,不過這話說起來難聽……”四女齊道:“難聽好聽,是真話就要說。

    ” 王語嫣聽說童姥和李秋水直到八九十歲,仍然容顔不老,便求着段譽,一定要去那“不老長春谷”瞧瞧。

    段譽次晨召集華赫艮、範骅、巴天石、朱丹臣、傅思歸等人,攜同王語嫣、木婉清、鐘靈、曉蕾、靈鹫四姝,再率領護駕兵馬,向北而去。

     巴天石獨行趕先,在前探道,傍晚時分回報,查得“不老長春谷”便在前面數百裡外,但澗深林密、高峰擋道,外人萬難入谷。

     一行人沿着山道,越行越高,道路也越來越險峻陡峭,到後來馬匹已不能走。

    各人下馬步行,道路險陡,要攀藤拉索方可上行。

    有大半兵卒已然喘氣為艱,頭痛如裂,範骅便命他們就地等候。

    又攀上一個多時辰,來到一處高高的台地。

    段譽問道:“語嫣、曉蕾,你們還支持得住嗎?”王語嫣和曉蕾點了點頭。

     行到天色向晚,來到一條深澗之前,地形橫空斷絕,更無前進道路,若再向前,隻有下入深谷,但也未必能越過谷底而攀上對岸。

    各人正沒做理會處,前面左首突然轉出兩個人來。

    隻見這兩人短打結束,一人手持一根極長竹竿,竿頭有張小網,另一人肩頭荷着一張竹子長梯,有十來丈長。

     巴天石會說當地土語,上前探問,說了好一會,回來禀報:“皇上,這兩人是在高山峭壁上采集金絲燕燕窩的,是本地怒族人。

    他們世居于此,說道要去傳說中的‘不老長春谷’,還得上山二百多裡,今天走不到了。

    明天山路更險,就算是他們山裡人,也不敢去。

    他們說前面大樹上寫得有些字,但他們不識得,叫我們可以去瞧瞧。

    臣賞了他們十兩銀子相酬,請他們去把前面大樹上的字描下來看看。

    ” 各人便在山道邊坐下休息,梅劍等燒水煮粥,采了些樹菌草菌,放在粥裡,隻煮得香氣撲鼻。

    菊劍說怕菌有毒,要給皇上試食,搶着先吃。

    巴天石道:“這些猴頭菇、牛肚菌我都識得,不會有毒的。

    ”梅劍笑道:“菊妹肚子餓了,搶着吃粥,倒不是怕皇上哥哥中毒。

    ”菊劍道:“我肚子餓,周身無力,便是中毒,要吃一碗香菇粥來解毒。

    ” 衆人嘻嘻哈哈地吃着粥,大贊甘香。

    兩個采燕客也描了文字回來。

    他們照着大樹幹上所刻文字,在一張新剝下來的大樹皮反面,用炭條繪了圖形,彎彎曲曲的有不少字形。

    巴天石識得是當地納西族人的象形文字。

    原來納西人創制象形文字,已曆時甚久,比漢人的象形文字更早,隻不過内容簡單,不适于表達較為細緻繁複的意思。

     巴天石沉思一會,拔出短匕,在石子旁的泥地裡劃了幾個漢字: “神書已随逍遙去, 此谷惟餘長春泉。

    ” 巴天石說道:“這些字說得很稀奇古怪,大緻就是這個意思。

    好像是說,不老長春谷裡本來有部神奇的書,教人怎樣長生不老,現今這部神書給一個叫什麼‘逍遙子’的人拿去了,谷裡隻留下令人飲了可長葆青春的一道泉水。

    那兩個采燕客說,谷裡偶然會有人拉着大松樹上的長藤,蕩出谷來,但出來之後就回不去了。

    出來的人臉白唇紅,年輕美貌得很,不過在谷外住不了幾天,黑發就轉雪白、背駝身縮、滿臉皺紋,幾天之内就似乎老了一百歲,再過幾天就死了。

    因此外面的人說谷裡有妖怪,誰都不敢進去。

    兩個采燕客良心很好,盡力勸我們回頭,不要再過去了。

    ” 段譽聽巴天石說得鄭重,便道:“咱們今晚且在這裡露宿一宵,等天亮了再說。

    ”曉蕾鋪開攜來的毛氈,讓段譽在樹下休息。

    各人或坐或卧,有的就此睡去。

     次日清晨,兩名采燕客又好心來勸,說道:“在谷裡住久了固然能長葆青春,但出谷便死,谷裡妖異多端。

    那部神書據說給人拿了去,各位便去谷裡,也找不着長生不老的秘訣。

    ”巴天石謝了他們二十兩銀子,采燕客拜謝而去。

     王語嫣道:“樹上所寫的那位逍遙子,是否便是天山童姥的師父?”曉蕾道:“是的。

    公主、驸馬爺都算是逍遙派的。

    ”王語嫣道:“我曾聽媽說,她小時候跟着外公、外婆住在一個石洞裡……”段譽道:“那是無量玉洞,我倒知道在哪裡。

    那兒有個挺美的玉像,跟嫣妹你一模一樣。

    ” 王語嫣眼中神采閃爍,向段譽道:“那部神書,定是讓外公的師祖帶到無量玉洞去了。

    你帶我們去瞧瞧那玉像,好不好?”衆人知她這麼說,其實是想去找那部神書。

     梅劍道:“就是真有這部神書,我也不練。

    蘭竹菊三個好妹子,倘若都變成了老婆婆,我還是這麼個小姑娘,那成什麼樣子?”菊劍道:“對!這才叫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你們大家都是老婆婆,都來拍拍我的頭,贊我一句小妹妹,有什麼味兒?” 段譽笑道:“生老病死,人人都要經曆。

    佛祖佛法無邊,依然會老,會入滅圓寂,我輩凡人,怎能長生不死?” 王語嫣仍不住求懇。

    段譽也想再去瞧瞧“神仙姊姊”,便答允了她。

     王語嫣大喜,仰望遠處的“不老長春谷”,想像自己得葆玉容,永遠駐顔不老。

     段譽先派巴天石率同梅蘭竹菊四姝,向無量洞洞主辛雙清商酌。

    四姝原是童姥侍女,是辛雙清的上司,一說之下,辛雙清立即率領本門弟子,迎迓段譽一行。

    辛雙清說道,她自接掌無量洞後,奉了靈鹫宮号令,曾去玉壁洞打掃整理,一切物件不敢移動半分,玉壁上的彩色劍光偶爾顯現,但仙人舞劍的影子卻始終未曾出現。

    這些時候來大加整頓,入洞的道路已比先前易走的多。

    她道:“段公子要再去瞻拜玉像,屬下引路。

    ”她不稱段譽為“陛下”,而叫他“段公子”,意思說你雖是大理國君,但我們不奉世俗帝皇官府的号令,隻因你是靈鹫宮主人的結義兄弟“段公子”,你說要去“瞻拜玉像”,我們才引你前往。

     次日早晨,辛雙清及無量洞諸弟子,引着段譽、華赫艮、範骅、巴天石、朱丹臣、王語嫣、木婉清、鐘靈、曉蕾、梅蘭竹菊四姝等一行向西而行,過漾備江、勝備河,攀過了幾處高山峻嶺,漸近瀾滄江。

    路途頗為曲折崎岖,好在無量洞諸人熟悉地勢道路,傍晚時分,在一個小鎮上歇宿。

    次晨又行,過得中午,無量洞領路弟子報道:“這裡離無量玉壁已不到二十裡路。

    ” 從高峰下降湖畔,全是懸崖峭壁,無量洞已吊有長條鐵鍊,給人滑下攀上之用。

    衆人趕到大瀑布旁清水湖畔時,天已全黑。

    段譽回想當日從峭壁失足掉落此處時的驚險情狀,幸得不死,方有今日,于是下令衆人在湖畔歇宿一晚。

     段譽走到木婉清身邊,說道:“婉妹,那日我從山峰上掉下,幸得給一株大松樹擋了一擋,才跌在此地,後來便來向你借黑玫瑰了。

    ”木婉清道:“可惜了一匹好馬,卻識得了一個壞哥哥!”段譽道:“一段木頭,名譽極壞!”木婉清想起當日之事,忍不住噗哧一笑,柔情忽起,道:“哥哥,其實這是上天安排,你也不是真壞,你心裡還是待我挺好的。

    ”段譽道:“我是第一個看到你面貌的男子,果然花容月貌,全沒大麻子。

    我倆從此永不分開,那也很好!” 次晨段譽剛起身,四姝即來向他禀報,說王語嫣已迫不及待,一早便搶進石洞中去了。

    段譽料知她急于找尋“不老長春功”的秘笈,當下帶同衆人走入石洞。

    他仍記得路徑,進洞之後,先來到那個滿壁銅鏡的後室,心想:“這石室是李秋水住過的。

    ”出了石室,走過一排長長石級,便見到“神仙姊姊”的玉像。

    這玉像仍與初見時一般模樣,身上淡黃綢衫微微顫動,一雙黑寶石雕成的眼珠瑩然生光,眼中神色似是情意深摯,又似黯然神傷。

     這時曉蕾、鐘靈、四姝等都已搶到玉像身前,七張八嘴地說道:“這是王姑娘的玉像!”“是誰雕了王姑娘的玉像在這裡?”“真好看,比王姑娘本人還美得多呢!” 段譽再次見到玉像,霎時之間,心中一片冰涼,登時明白:“以前我一見語嫣便為她着迷,整個心都給她綁住了,完全不能自主。

    人家取笑也罷,譏刺也罷,我絲毫不覺羞愧。

    語嫣對我不理不睬,視若無睹,我也全然不以為意。

    之所以如此自輕自賤,隻因我把她當做了山洞中的‘神仙姊姊’,竟令我昏昏沉沉、糊裡糊塗,做了一隻不知羞恥的癞蛤蟆。

    那并不是語嫣有什麼魔力迷住了我,全是我自己心生‘心魔’,迷住了自己。

    ” 隻聽得月洞門外鄰室中腳步聲響,有人沖了進來,正是王語嫣。

     衆女兀自在議論玉像,一人道:“隻有這玉像才能真正永葆青春,再過十年也不會老了半分,但王姑娘到了那時候,卻已滿頭白發了。

    ”王語嫣聽了,心中微微有氣,一瞥眼間,從壁上懸着的銅鏡中見到了自己的容貌。

    此時怒氣正熾,平時溫雅可親的形相一時盡失,與妩媚可喜的玉像相比,更是相去甚遠。

     王語嫣心道:“長春功的秘訣多半藏在玉像中!”随手便将玉像一推。

     砰嘭聲響,玉像倒地,像首登時破裂,一半頭臉掉落地下,衣衫也即碎開。

    四姝驚叫逃開,曉蕾叫道:“王姑娘!”王語嫣搶到玉像之旁,見玉像頭頸中空,便伸手到空處掏摸,隻摸到一把玉石碎片,還有些零碎頭發,當是無崖子制像時所遺留。

     段譽勸道:“隻怕當真并沒不老長春功。

    即使是不老長春功中的人,也不過壽命較長、身體較健朗而已。

    道家說生死,曰‘齊天地’、‘坐忘’,隻是叫人看開一點。

    佛家視生為苦,老死為必不可免。

    釋迦牟尼教訓衆弟子:‘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離别、求不得、五陰熾盛,乃有憂悲大苦惱聚,此苦之聚。

    須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非我。

    ’嫣妹,人的色身是無常的,今天美妙無比,明天就衰敗了,這大苦人人都免不了!” 隻聽王語嫣叫道:“我不要無常……”掩面向外奔出。

     段譽見玉像頭部破碎,左眼的黑寶石掉出,留下了一個空洞,本來插在鬓邊的明珠玉钗已現黃色,身上衣衫破裂,“神仙姊姊”無複昔日的尊貴豐采。

    段譽不由得歎了口氣,心道:“不但人的美色無常,連玉像也不能長葆美滿。

    ” 段譽自在大理國登基為君,除一場天花瘟疫外,國泰民安,四境清平;他聽從伯父本塵大師及拈花寺黃眉大師的建議,免除了大理通國的鹽稅。

    他開寬道路,廣征車船,大舉從四川輸入岩鹽,又在大理西北探得兩處鹽井,每年産鹽甚豐,通國百姓食鹽無稅,供應豐足,還有餘鹽輸到吐蕃,換取牛羊奶油。

    全國百姓大悅,都說段譽是個為民造福的好皇帝。

     這日春光骀蕩,大理通國正在慶祝“三月街”節日,大理各族百姓,擺夷(當時名稱。

    現改名為“白族”,白與“擺”音近,且白族人民皮膚白皙,去掉含有輕侮之義的“夷”字)、苗族、藏族、漢族、傈僳、夷族(現改名“彜”族)、回族、泰族、納西、阿昌、普米、怒族、蒙古、布朗等族男女老少,個個穿得花花綠綠,在大理街上載歌載舞,飲酒贈花,歡樂無極。

     段譽在宮中先去向皇伯母、皇太妃等敬酒後,和木婉清、鐘靈等幾個郡主歡宴,随即帶同巴天石、朱丹臣,以及木婉清、鐘靈等,向北出巡,來到善巨郡、謀統府一帶。

    木婉清問道:“譽哥,你這一路向北,是去接王姑娘麼?”段譽道:“王姑娘已回蘇州去啦,這時候定是跟她表哥在一起。

    ”鐘靈道:“那你到這兒來幹嗎?”段譽道:“跟你們一起踏青散心啊!” 衆人随意縱馬而行,在野外用餐,心意甚暢。

    放眼望去,但見綠草如茵,路旁垂柳依依,和暖的微風徐徐吹拂,當真醉人如酒,微有醺醺之意。

    段譽低吟:“長記綠羅裙,處處憶芳草!”鐘靈道:“哥哥,你想念王姑娘麼?”段譽道:“有一些,不全部是!”他心中所想,除了王語嫣外,更有太湖中的阿碧。

    這一望無際的綠野,恰如太湖的春水碧波、阿碧的綠色羅裙。

     又玩了半日,眼見天色将黑,段譽吩咐回宮,衆人撥轉馬頭向南行,經過一處樹林,附近有不少人家。

    忽聽得林中有個孩童聲音叫道:“陛下,陛下,我已拜了你,怎麼還不給我糖吃?” 衆人一聽,都感奇怪:“怎地有人認得陛下?”走向樹林去看時,隻聽得林中有人說道:“你們要說:‘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才有糖吃。

    ” 這語音十分熟悉,正是慕容複。

     段譽等人吃了一驚,隐身樹後,向聲音來處看去,隻見慕容複坐在一座土墳之上,頭戴高高的紙冠,神色俨然。

     七八名鄉下小兒跪在墳前,亂七八糟地嚷道:“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面亂叫,一面跪拜,有的則伸出手來,叫道:“給我糖,給我糕餅!” 慕容複道:“衆愛卿平身,朕既興複大燕,身登大寶,人人皆有封賞。

    ”墳邊垂首站着兩個女子,卻是王語嫣和阿碧。

    王語嫣衣衫華麗,兩頰輕搽胭脂。

    阿碧身穿淺綠色衣衫,明豔的臉上頗有凄楚憔悴之色,她從一隻籃中取出糖果糕餅,分給衆小兒,說道:“大家好乖,明天再來玩,又有糖果糕餅吃!”語音嗚咽,一滴滴淚水落入竹藍之中。

     衆小兒拍手歡呼而去,都道:“明天又來!” 段譽知慕容複神志已亂,富貴夢越做越深,不禁凄然。

    又見王語嫣和阿碧随着慕容複,顯得無聊落拓,憐惜之念大起,隻盼招呼她兩人和慕容複同去大理,妥為安頓,卻見阿碧與王語嫣瞧着慕容複的眼色中柔情無限,而慕容複也是一副志得意滿之态,心中登時一凜:“各有各的緣法,慕容兄與語嫣、阿碧如此,我覺得他們可憐,其實他們心中,焉知不是心滿意足?他們去了大理,心中未必高興,我又何必多事?”當下在柳樹後遠遠站着,瞧着王語嫣和阿碧,心中一酸,不自禁地熱淚盈眶。

    王語嫣一擡頭,忽然見到朱丹臣。

    朱丹臣向她搖了搖手,王語嫣會意,便不出聲招呼,斜眼看去,見到了柳樹後的段譽,便向着他走上兩步。

    阿碧見王語嫣舉動有異,順眼也看到了段譽。

    三人一時心中都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又都走近了幾步。

    段譽輕聲叫道:“嫣妹!阿碧小妹子!”王語嫣和阿碧也叫了聲:“哥哥!”二女見段譽流淚,情不自禁,珠淚紛紛自面頰落下。

     三人相對片刻,揮手道别,各自轉身。

     王語嫣和阿碧轉過身來,見慕容複适才受衆孩童朝拜,臉上依然容光煥發,二女抹了抹眼淚,微笑着向他走去。

     段譽一衆人悄悄退了開去。

    但見慕容複在土墳上南面而坐,口中兀自喃喃不休。

     段譽回到宮中,召集高泰明、華赫艮、範骅、巴天石、朱丹臣等人商議,猜測慕容複何以從蘇州遠來大理。

    華赫艮道:“陛下,以臣看來,慕容複一心隻想複國為君,所謀不成,已神志混亂。

    ”巴天石道:“臣和華大哥想法相同。

    慕容複自稱皇帝,若在大宋境内,給人發覺了,便是滿門抄斬的大罪。

    王姑娘擔心他出事,又勸他不醒,便帶他到大理來,托庇于陛下宇下。

    ” 範骅點頭道:“正是。

    鄧百川、公冶乾、風波惡已離他而去,料他也做不出什麼事來。

    陛下寬宏大量,不加理會便是,要不臣派人将他驅逐出境。

    ”段譽搖頭道:“驅逐倒也不必。

    我瞧語嫣和阿碧的景況也不甚好。

    朱四哥,明兒請你去庫房支五千兩銀子,悄悄去送了給她們。

    以後如有所需,可不斷适當支助。

    但别說我知道此事。

    ”朱丹臣領命前去辦理。

     段譽為君,清靜無為,境内太平。

    後來他禀告伯父本塵大師,将自己身世秘密對華赫艮、巴天石等親信說了,立木婉清為貴妃、鐘靈為賢妃、曉蕾為淑妃。

    華赫艮等以這是皇帝身世機密,盡皆守口如瓶。

    段譽征得梅蘭竹菊四姝首肯,并獲得虛竹夫婦認可,将她們分别許配于高泰明、華赫艮、巴天石等人之子。

     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号“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号,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于其子段正興。

    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

    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後,也避位為僧,傳位于其子。

    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鐘靈、曉蕾,還是别位嫔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全書完) 注:英國近代小說家詹姆士·希爾登(JamesHilton)最出名的小說是《失落的地平線(LostHorizon)》,拍成電影後中文譯名“香格裡拉”(Shangri-La),這部小說的名字也常譯作《香格裡拉》。

    該書于一九三三年出版。

    小說叙述一個英國領事在印度革命時乘小型飛機撤退,飛機遭騎劫,越過喜馬拉雅山而在西藏山區降落。

    同機另有三人,劫機者跌死。

    四乘客避入峭壁上一座名為香格裡拉的喇嘛廟,該廟中喇嘛大都已二百餘歲。

    英國領事與廟中侍候茶水的中國少女相戀。

    該少女其實已近九十歲,但仍為少女容顔。

    後來廟中住持老喇嘛以三百餘歲高齡逝世,領事與少女偕行下山。

    下山數天後,少女即回複八九十歲之容顔,不久去世。

    小說中描寫香格裡拉空氣清新,景色美麗,居民心态平靜,與世無争,得道喇嘛傳以打坐修煉之法,遂能駐顔長壽。

    新加坡酒店集團開設酒店,即以“香格裡拉”為名,其連鎖酒店分設香港、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地,表示旅客入住,如臨仙境,為五星級之優良酒店。

     一九九九年雲南麗江舉行首屆中國名人“炎黃杯”圍棋賽,作者金庸為發起人之一(其餘四位發起人是陳祖德、聶衛平、林海峰、沈君山四位先生),承邀前往麗江木王府參加開局禮。

    其後前赴麗江之北玉龍雪山參觀,據當地友人告知,更往稍北之劍川、鶴慶等地,鄰近西藏高原,即為傳說中之“香格裡拉”,據說當地草木清華,山水有仙風靈氣,食物不受污染,有益健康,居民往往長壽,容色長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