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形體
關燈
小
中
大
浮 芤 滑 實 ? 緊 洪
八裡脈【右手三部寸關尺受之屬隂 脈經此七表八裡之脈皆客邪之脈非主位之脈】微 沈 緩 濇 遲 伏 濡 弱
竒經八脈【竒異也此八脈與十二經脈不相拘制别道而行與正經異故曰竒經一説竒音基】陽維脈 隂維脈 陽蹻脈 隂蹻脈 沖脈 督脈 任脈 帶脈
九道脈【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藏故立九道脈以應天地隂陽之數也】
一長【幹 大腸】二短【坤脾】三虛【離心】四促【坎腎】五結【兌肺】六代【中土】七牢【震肝】八勁【艮 小腸】九細【防膽】
天星十二穴【昔馬丹陽眞人按周身穴道以治病】
三裡 内庭 曲池 合谷 委中 承山 太沖昆侖 環跳 陽陵 通裡 列缺
六氣【素問】
太陽寒水 太隂濕土 少陽相火 少隂君火陽明燥金 厥隂風木
六疾【天有六氣淫則生疾】
隂淫寒疾 陽淫熱疾 風淫末疾【四支】雨淫腹疾晦淫惑疾 明淫心疾
四氣天人所同【繁露】
喜氣為暖而當春 怒氣為清而當秋 樂氣為太陽而當夏 哀氣為太隂而當冬
四時疠疾【周禮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
春有痟首疾 夏有癢疥疾 秋有瘧寒疾 冬有上疾
四瘍【瘍醫掌祝藥劀殺之齊】
腫瘍 潰瘍 金瘍 折瘍
病四在【史謂受病之處】
在腠理【湯熨所及】在血脈【鍼灸所及】在腸胃【酒醪所及】在骨髓【藥所不及】
四經【唐六典尚藥奉禦掌和禦藥及診之事凡合藥宜用】
一君 二臣 三佐 四使
三性七情
三性謂溫 寒 熱 七情謂有相刑者 有相須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惡者 有相殺者 【阙一】
醫四難
自用不仕醫 将身不謹 骨節不彊 好逸惡勞
養生五難【有一于此養生為難】
喜怒 聲色 滋味 神浮 精散
病六不治【史扁鵲?謂難療也】
驕恣不論理 輕身重财 衣食不适 藏氣不定形羸不能服藥 信巫不信醫
治目六物【範患目就張湛求方湛告之以此】
損讀書 減思慮 專内視 簡外觀 朝晚起夜早眠
攝生四要【張南軒語】
少思以養神 少欲以養精 少勞以養力 少言以養氣
四氣【素問四氣調神論】
春夜卧早起【廣步于庭】夏夜卧早起【無厭于日】秋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冬早卧早起【必待日光】
厯聖異表【合誠圖】
伏羲龍身牛首渠肩達腋山準日角奯【豁】目珠□【髯】駿毫翁巤【列】龍唇齒長九尺一寸望之廣視之專神農長八尺七寸?身牛頭龍顔大唇懷成钤戴
玉理 黃帝身逾九尺附函挺朶修髯花瘤河目隆颡日角龍顔 帝喾方頤厐防【用】珠庭仳齒戴幹赤帝長八尺七寸豐下兌上龍顔日角八采三眸烏庭荷勝?表射出握嘉履翌竅息洞達 舜長九尺員首龍顔日衡【眉骨圓起】方庭大口面顄【含】亡髦懷珠握褒?卷婁色黳露目童重□ 禹九尺有咫虎鼻河目骈齒烏喙耳三屚【世本作參漏】戴成钤【有骨表如鈎钤星】襄玉鬥【胷有墨如北鬥】玉肝履已
三帝異表【河圖】
黃帝兌頤 黑帝修頸 蒼帝幷乳
九賢【淮南子】
堯眉八采 舜二瞳子 禹耳參漏 文王四乳臯陶鳥喙 禹生于石 契生于卵 史皇産而能書 羿左臂修而善射
五聖人狀【論衡】
湯臂再肘 武王望陽 周公背偻 臯陶鳥口孔子反羽
九異相【荀子】
仲尼之狀面如蒙倛 周公之狀身如斷菑 臯陶之狀色如削? 闳夭之狀面無見膚 傅説之狀身如直鳍【竒】伊尹之狀面無須糜 禹跳 湯偏堯舜參眸子
宣聖四十九表【祖庭廣記】
反首 窪面 月角 日準 河目 海口 龍颡鬥唇 昌顔 均頤 輔喉 骈齒 龍形
眷 虎掌 骈脇 修肱 參膺 圩頂 山臍林背 翼臂 窪頭 阜防 堤眉 地足 谷竅雷聲 澤腹 修上 趨下 末偻 後耳 目
六十四理【一作二十四】面如蒙倛【方相也】眉十二彩 手?過膝 耳?珠庭 立如鳯峙 坐如龍蹲 手握天文 足履度字【度一作王】望之如仆 就之如升 胷有文曰制作定世符 視若營四海 躬履謙譲身長九尺六寸 腰大十圍 孔庭纂要所載止三十九表有隆鼻頂似堯颡似舜項??陶肩?子産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而無龍颡昌顔均頤修肱圩頂末偻後耳谷竅修上趨下面如蒙俱手垂過膝視若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