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朝廟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十三目録
地部
朝廟?
三朝
三社
二社
王五社
晉二社
梁社稷五壇
王制廟數
夏五廟
商六廟
周七廟
魯二廟
漢七帝廟
唐九廟
宋四祖廟
六聖原廟
狄仁傑留四廟
劉防留三廟
唐虞五府
夏五室
周五府
三代明堂制
四代明堂
明堂五名
明堂讀五時令
論明堂二
學制二義
四代學名
帝王五學
周三代學
五學
六學
魯四學
三靈一雍
三台
漢三雍宮
學校庠序四名
宋四學
唐六學
四子學
宋五學
崇甯四學
宋三舍
大學二十齋
宗學六齋
武學六齋
明太學十八号
京衛武學六齋
宋四書院
二谿書院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十三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地部
朝廟?
三朝【周制】
外朝【在臯門内庫門外三槐九棘詢萬民聽政之朝小司防朝士掌焉】治朝【在路門外王日聽治之朝宰夫司士掌焉亦曰中朝】燕朝【在路門内王國宗人嘉事之朝太仆小臣掌焉亦曰内朝即路寝之朝】 唐含元殿為大朝即周外朝也宣政殿為正朝即周中朝漢前殿也紫宸殿為上閣即周内朝漢宣室也 通典謂倂雉門外詢事之朝小司防掌其政為四朝常言三朝者以非常朝也
三社【同上天子立三社】
大社【庫門内西】王社【借田立之】亳社【廟門立之】 諸侯二社國社【魯曰周社】亳社大夫以下一社曰置社 論語夏松殷柏周栗
二社【孝經説天子社廣五尺諸侯半之】
社【土神】稷【谷神】句龍 棄【配食】
王五社【馬融周禮注】
大社中門外惟松 東社八裡惟柏 西社九裡惟栗 南社七裡惟梓 北社六裡惟槐
晉二社【元帝初立】
太社【祝曰地理普施惠存無?乃建太社保祐萬?】帝社【祝曰坤徳厚載?畿是保乃建帝社以神地道】 漢髙立漢社稷太社也官社配以禹王社也魏以官社為帝社
梁社稷五壇【隋志 二社一稷凡三壇至梁始加】
太社 帝社 太稷【晉建】官社 官稷【大同初加】
王制廟數
三子三昭三穆與太祖廟而七 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廟而五 大夫一昭一穆與太祖廟而三 士一廟 庶人祭于寝 祭法适士二官師一
夏五廟
禹 二昭 二穆
商六廟【商書鹹有一徳七世之廟可以觀徳】
契 湯 二昭 二穆
周七廟
後稷 文 武 親廟四
魯二廟【明堂位注?周有文王武王廟】
魯公廟【文世室也】武公廟【武世室也】
漢七帝廟【謂文景武昭宣元成七帝】
顧成 徳陽 龍淵 徘徊 樂遊 長壽 陽池
唐九廟
始立四廟【武徳元年】立七廟【正觀七年】增太廟為九室【開元十年】終唐之世常為九代十一室
宋四祖廟【曾氏曰晉定七廟而虛太祖之室自梁以來皆立四廟宋興采張昭任徹之議追尊四祖
用近制也】
僖 順 翼 宣
六聖原廟【元豐建于宮之東】
宣祖曰天元 藝祖曰皇武 太宗曰大定 真宗曰熙文 仁宗曰美成 英宗曰治隆 别殿五其北祀昭憲後曰太始孝明後曰俪極懿徳明徳元徳後曰輝徳章穆章獻章懿後曰衍慶慈聖後曰繼仁
狄仁傑留四廟【以吳楚多淫祠奏毀一千七百餘所獨留其四】
夏禹 吳太伯 季劄 伍員
劉防留三廟【神宗時罷鬻祠廟】
阏伯【遷商丘主祀香火】微子【宋始封之君】許逺張巡【?城殉敵能捍大患】
唐虞五府【史記舜受終于文祖堯文徳之祖廟康成雲五府之大名猶周之明堂也】
赤曰文祖【周明堂赤帝赤熛怒之府】黃曰神鬥【周太室黃帝含樞紐之府】白曰顯紀【周總章白帝白招拒之府】黒曰?矩【周?堂黒帝汁光紀之府】蒼曰靈府【周青陽蒼帝靈威仰之府】
夏五室【冬官注堂上為五室?五行也】
木室于東北 火室于東南 金室于西南 水室于西北【其方皆三歩其廣益之以三尺】土室于中央【方四歩其廣益之以四尺】
周五府【禮外傳明堂之制周旋以水水左旋?天】
内有太室?紫垣 南出明堂?太微 西出總章?五潢 北出?堂?營室 東出青陽?天市
三代明堂制【考工記】
夏後氏世室【即宗廟也】堂修二七【其深十四歩】廣四修一【益以四分修之一則台廣十七歩有半】五室【以象五行】三四歩【言室之修為四歩者三】四三尺【言室之廣為三尺者四】九階【南面三階東西北各兩階】四旁兩夾窻【室四旁皆有戸戶各有兩夾窻】白盛【以蜃?垩壁取其明潔也】門堂三之二【門側之堂于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