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廣輪

關燈
髙陽氏乘龍而至四海】 北幽陵 南交趾 西流沙 東蟠木 禹使大章歩東極至西?二億三萬三千五百裡七十一歩豎亥歩南極盡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裡七十五歩四海之内東西二萬八千裡南北二萬六千裡西不盡流沙南不盡衡山東不盡東海北不盡恒山 四遊【博物志四遊之極謂之四表】 冬至地上北而西三萬裡 夏至地下南而東三萬裡 春秋二分其中矣 山海經十八篇【劉歆定前五篇名五藏山經】 南山經第一 西山 北山 東山 中山 海外南 海外西 海外北 海外東 海内南 海内西 海内北 海内東 大?東 大?南 大?西 大?北 海内經第十八 先王作土三【職方注】 太平之時土廣萬裡中國七千 中平之世土廣七千中國五千 晩季之世土廣五千中國三千 山河兩戒【唐天文志觀兩戒之象與雲漢之所終始而分野可知矣】 北戒自三危積石至朝鮮謂北紀 南戒自岷山嶓冡達閩中謂南紀 河源自北紀之首與泾渭濟渎相表裡謂北河 江源自南紀之首與漢水淮渎相表裡謂南河 堯九州【中國之地為九州堯使禹治水時遂因其舊始冀次兖而終于雍言治水之序】 冀州【帝都】兖州【濟河】青州【海岱】徐州【海岱及淮】?州【淮海】荊州【荊及衡陽】豫州【荊河】梁州【華陽黑水】雍州【黑水西河】 舜十二州【舜以冀青地廣分冀東恒山之地為幷州其東北醫無闾之地為幽州又分青東之遼東 為營州而冀州止河内之地即河東一路是為十二州】 冀州 兖州 青州 徐州 ?州 荊州 豫州梁州 雍州 幷州 幽州 營州 禹貢五服【每服五百裡五服計二千五百裡】 甸服 侯服 綏服 要服 ?服 殷九州【爾雅郭璞曰此殷制也無青梁幷又曰九有九圍】 冀州【兩河】豫州【河南】雝州【河西】荊州【漢南】?州【江南】兖州【濟河】徐州【濟東】幽州【燕】營州【齊】 周九州【周禮職方氏無徐梁營始揚次荊而終于幷言逺近之序】 ?州【東南】荊州【正南】豫州【河南】青州【正東】兖州【河東】雍州【正西】幽州【東北】冀州【河内】幷州【正北】 呂氏春秋有徐無幷 九州三道【周禮正義九州總為三道先從南方起尊陽方也】 一道【東南曰揚 次正南曰荊 西南不置州統屬雍即次河南曰豫】二道【次正東曰青次河東曰兖次正西曰雍】三道【次東北曰幽 次河内曰冀 次正北曰幷】 周五服【周語祭公謀父】 甸服【日祭】侯服【月祀】賔服【時享】要服【嵗貢】?服【終王】 六服【周禮大行人?畿方千裡其外為六服九州之外謂之蕃國周官六服羣辟防不承徳】侯服 甸服 男服 采服 衛服 要服 九服【同上取服役天子為義也大司馬九畿取制畿封國為義也】 侯服【即禹甸服言為王斥堠也】甸服【言為王治田出稅也】男服【即禹侯服言為王任職也】采服【言為王治事也】衛服【即禹綏服言宣力以衛内也】蠻服【言其俗之慢也】夷服【即禹要服言其俗之易也】鎮服【謂須鎮守之也】藩服【即禹?服謂其為藩籬也】 秦三十六郡【始皇幷天下置守分郡三川河東在諸郡之首所以陪輔闗中即漢所謂三河也】内史 三川【漢更名河南】河東 南陽 南郡 九江彰郡【漢更名丹陽】防稽 颍川 砀郡 泗水 薛郡東郡 琅琊 齊郡 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遼東 代郡 钜鹿 邯鄲【即趙】上黨 太原雲中 九原【漢更名五原】鴈門 上郡 隴西 北地漢中 巴郡 蜀郡 黔中【即武陵】長沙 後置閩中南海桂林?郡凡四十郡 漢十三部【元封初部置刺史領天下郡國一百二改雍曰涼改梁曰益東漢改交阯曰交州省幷州】司?校尉【領京兆扶風馮翊?農河東河内河南七郡】豫州刺史【領颍川汝南沛郡梁國魯國三郡二國】冀州刺史【領魏郡钜鹿常山清河廣平真定中山信都河間趙國四郡六國】兖州刺史【領陳留東郡山陽濟陰泰山城陽淮陽東平五郡三國】徐州刺史【領琅琊東海臨淮泗水廣陵楚國三郡三國】青州刺史【領平原千乘濟南齊郡北海東萊膠東高密菑川六郡三國】荊州刺史【領南陽南郡江夏桂陽武陵零陵長沙六郡一國】?州刺史【領廬江九江防稽丹陽豫章六安五郡一國】益州刺史【領漢中廣漢武都蜀郡犍為越巂牂牁益州八郡】涼州刺史【領安定北地隴西武威金城天水張掖酒泉炖煌九郡】幷州刺史【領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