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經籍

關燈
九曰明道【仁宗臨軒聽決睿谟聖政赫然日新也】 景徳五頌【夏竦進】 平邊 廣文 朝陵 廣農 周伯星 頌十五章【張方平為上下二什上八篇系之真宗下七篇系之仁宗】 天假【先帝封岱告祖宗也】大定【祀烈祖也】曰嗟【祀太宗也】報成【告上帝東封也】有北【北鄙始賓也】有谌上帝【天錫寳書也】祈汾陰【祀後土也】龍登于天【升陪京營祖廟也】日之初升【上始即政也】天監有東【南郊也】民懐母後【佑臨禦也】皇造【祀真宗也】有浚者泉【大祫祖宗也】載耜【修千畞也】成【重民政也】 十二州箴【?雄】 冀 兖 青 徐 揚 荊 豫 梁 雍 幽并 交 十二官箴【同上】 光祿勲 衛尉 太仆 廷尉 大鴻胪 宗正大司農 少府 執金吾 将作大匠 城門校尉上林苑令 丹扆六箴【李徳裕】 宵衣【以諷視朝稀晚】正服【以諷服禦乖異】罷獻【以諷征求玩好】納誨【以諷侮棄谠言】辨邪【以諷信任羣小】防微【以諷輕出遊幸】 康定四箴【秘閣有太宗禦書曲禮四句張方平廣其義為箴以獻】 敖不可長 欲不可縱 志不可滿 樂不可極 聖志五箴【景祐三司判官謝绛進】 紹聞 君臣 内戒 謹命 敬變 ?徳殿六箴【宋孝宗習射及引對裁決之便座崔端詩上箴六首】 政 令 聽 察 用 射 祥符五箴【禦制謂王旦曰為文自儆置諸座右】 貴廪食吟 轸田夫吟 念農歌 自戒箴 守官箴 謹始五箴【宋寜宗受禅司農少卿劉光祖獻】 貎 言 視 聽 思 宗室六箴【宋仁宗時呉充為呉王教授獻】 視 聽 好 學 進徳 崇儉 二箴【孫覺為昌王記室王問終身之戒為陳諸侯之孝作】 富 貴 十四銘【大戴禮武王聞言書銘一作十六銘蔡邕曰十有八章】 席之四端 幾 鑒 盥盤 楹 杖 帶 履觞豆 戶 牖 劍 弓 矛 太公金匮有冠履劍鏡車鋒刀井硯牖銘文不相同 唐二銘【馬燧平河中還徳宗賜之言君臣相成之美勒石】 宸扆銘 台衡銘 宋二銘【理宗禦制戒饬中外】 訓廉銘 謹刑銘 東西二銘【張橫渠作】 西銘訂頑 東銘砭愚 六賢圖贊【李勃?廬山摭古廉徳髙蹈者圖像贊其行以自儆】 楚接輿 老萊子 黔婁先生 于陵子 王仲儒梁鴻 道統十三贊【宋理宗臨太學禦崇化堂制贊就賜國子監宣示諸生複親書朱熹白鹿洞學規焉】伏羲 堯 舜 禹 湯 文 武 周 孔 顔曽 思 孟 五誡【文苑英華姚元崇作】 持衡 彈琴 對鏡 辭金 冰壺 文粹六誡有口箴 伊尹九主圖【史記注劉向别録凡九品圖畫其形】 法君 專君 授君 勞君 等君 ?君 被君固君 三嵗社君 索?謂三皇五帝及禹 紹熙八圖【黃裳為嘉王府翊善圖獻】 太極 三才正性 天文 地理 王伯學術 九流學術 帝王紹運 百官文武 祥符四圖【召宗室近臣觀于龍圖閣】 祀汾陰後土壇 朝觐 親奠西嶽廟 祥瑞 漢二十四诏【文帝】 一賜民爵 二益封功臣 三建儲 四赈貸養老五修代來功益封髙帝功臣 六列侯就國 七 舉賢良罷兵衛 八開籍田 九立辟疆章等為王十除诽? 十一賜半租 十二丞相勃就國 十三赦濟北吏民 十四賜半租又孝弟力田 十五親桑 十六除秘祝 十七除肉刑 十八除田租 十九増諸祀珪币 二十議郊祀 二十一舉賢良 二十二議民食 二十三和親 二十四遺诏 晉五條诏書【武帝泰始年頒】 正身 勤百姓 撫?寡 厚本息末 去人事 帝書四【漢書注】 策書 制書 诏書 誡敇 羣臣書四【漢雜事】 章 奏 表 駁議 唐王言制七【百官志中書省】 一冊書【臨軒冊命用之】二制書【大賞罰大除授用之】三慰勞制書【褒勉贊勞用之】四?敇【廢置州縣増減官吏?兵除免官爵用之】五敇旨【百官奏請用之】六論事敕書【戒約臣下用之】七敕牒【随事承制不易于舊用之】 上逮下制六【同上尚書省】 制 敕 冊【天子用之】令【皇太子用之】教【親王公主用之】符【省下于州州下于縣縣下于鄉】 下達上有六表狀牋啟疏牒 諸司相質有三闗劄移 下通上制六【同上門下省】 一奏鈔【以度支國用授六品官斷流以下罪除免用之】二奏彈 三露布四議 五表 六狀 宋宰相上事判案三道【竝判準】 一司天監壽星見 二開封府嘉禾合穗 三澶州黃河清 五題【金銮密記唐翰林學士入院試文五篇】 賦 詩 制 書 批答 博學宏詞十二體【紹興制】 制 诰 诏 表 露布 檄 箴 銘 記 贊頌 序 紹聖除诏诰制凡九種 詩二十四名【元稹樂府古題序雲皆詩人六藝之餘】 賦 頌 銘 贊 文 诔 箴 詩 行 詠吟 題 怨 歎 章 篇 操 引 謠 讴歌 曲 詞 調 十九名【嚴滄浪雲】 歌行【鞠歌行放歌行】行【兵車行】歌【古五子之歌五噫歌長恨歌】謠【穆天子傳白雲謠沈坰獨酌謠王昌齡箜篌謠】吟【古隴頭吟孔明梁父吟相如白頭吟】詞【漢武秋風詞木蘭詞】引【古霹?引走馬引飛龍引】詠【文?五言詠儲光羲羣防詠】曲【古大堤曲梁簡文烏栖曲】操【辛徳水仙操商陵牧子别鶴操】篇【文?名都篇京洛篇白馬篇】弄【古樂府江南弄】歎【古楚妃歎明妃歎】怨【文?四怨古樂府獨步怨】哀【王仲宣七哀杜少陵八哀哀江頭】愁【寒夜愁玉階愁】思【李太白靜夜思長相思韋應物莫相思】樂【齊武帝估客樂朱藏賈古城樂】别【無家别新婚别垂老别】 八名【姜白石語】 詩【守法度】引【載始末】行【體如行書】歌【放情】歌行【兼二體】吟【悲如蛩螀】謠【通乎俚俗】曲【委曲盡情】 又有嘯十五章防溪虎高柳蟬空林?巫峽猿下鴻鹄古木鸢之? 五原【獨?及雲】 三言因之振鹭 五言本之雀角 我姑酌彼金罍六言之準也 七言則黃鳥于桑 九言則行潦注茲 解頤新語論者謂南風之辭卿雲之頌夏歌郁陶乎予心詩體未備五言之濫觞也逮漢李陵始着五言之目陳思代馬羣章王粲飛鸢諸制四言之美前超後絶桂林湘水平子之華篇飛館玉池魏文之麗?然擊築易水叩角南山大風酣詠于沛中拔山泣歌于垓下七言之作此非獨先矣三六雜言則自出篇什離合之?則明于圖谶回文所興則道原為始聫句共詠則柏梁餘制 十八體【嚴滄浪雲】 始于國風 三頌 二雅 流為離騷 古樂府古?【十九首】後有建安體【漢末年号曹氏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詩】黃初體【魏年号與建安相接其體一也】正始體【魏年号嵇阮諸公之詩】太康體【晉年号左思潘嶽二張二陸之詩】元嘉體【宋年号顔鮑謝諸公之詩】永明體【齊年号齊諸公之詩】齊梁體【通兩朝而言之】南北朝體【通魏周而言之與齊梁一體也】唐初體【唐初襲陳隋之體】盛唐體【景雲以後開元天寳之詩】晚唐體【唐之末世】宋元祐體【即江西派黃山谷蘇東坡陳後山劉後村戴石屏之詩】 十四派九體【同上】 李太白【正派】杜子美【正派】陶韋韓柳【正派】王楊盧駱【體弱】李長吉【别派浮】張籍王建【樂府正派】孟郊【正派但苦澀耳】元白體【形容叙事則妙】髙達夫郎士元盧綸【正派但绮麗耳】李商?【正派詠物最缜密】蘇黃體【卑下】玉台體【徐陵所叙漢魏六朝之詩】西昆體【李商?溫庭筠及劉楊諸公之詩】香奁體【韓渥詩皆帬裾胭脂語】 近體【即八句律詩】古詩【即五言七言不甚對散篇也】排句【杜韓二集多是首尾對】集句【聚集古人詩句為一篇】聫句【韓孟始見或二人或三四人各賦二句或四句共成長篇】絶句【四句不相連屬或雲絶取八句律之四句或雲絶妙之句】雜言【多是七言諸事皆可入句托興規戒耳】口号【或四句或八句達意宣情而已貴在明白條暢】囘文【起窦韬妻織為囘文以?其夫周旋曲折皆可頌與盤中體同蘇伯玉妻為之】 三十六體【三人皆行第十六用俪偶相誇号三十六體】 李商? 溫庭筠 段成式 江西詩派二十五人【呂本中作圖】 黃庭堅【宗派之祖】陳師道 潘大臨 謝逸 洪朋 洪刍 饒節 祖可 徐俯 林敏修 洪炎 汪革李錞 韓駒 李彭 晁沖之 江端本 楊符謝薖 夏倪 林敏功 潘大觀 王直方 善 權 髙荷 呂本中 詩四法【範徳機詩法】 起【貴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六對【上官儀注】 正名對【天地日月】同?對【花葉草木】連珠對【蕭蕭赫赫】雙聲對【黃槐緑柳】疊韻對【徬徨放曠】雙拟對【春?秋池】 八對 的名 異? 雙聲 疊韻 聫綿 雙拟 回文隔句 四妙【姜白石詩法】 理髙妙 意髙妙 想髙妙 自然髙妙 四防【詩苑?格】 體勢 作用 聲對 義? 二要【同上】 要力全而不苦澀 要氣足而不怒張 四失【同上】 氣象欲渾厚其失也俗 體面欲?大其失也狂血脈欲貫穿其失也露 韻度欲飄逸其失也輕 三偷【同上】 偷語【最是鈍賊】偷意【事雖可用情不可原】偷勢【才巧意精各無朕迹】 二廢【同上】 欲廢巧尚直而神思不得直 欲廢言尚意而曲麗不得意 六迷【同上】 虛大 緩慢 詭異 用意 爛熟 氣弱 五俗【嚴滄浪雲】 俗體 俗意 俗句 俗字 俗韻 八病【沈約雲惟上尾鶴膝最忌餘猶可通】 平頭 上尾 蜂腰 鶴膝 大韻 小韻 防紐正紐 冠冕八人【鐘嵘詩評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詞之命世也】 陳思為建安之傑 公幹仲宣為輔 陸機為太康之英 安仁景旸為輔 謝客為元嘉之雄 顔延年為輔 詩三才【迂齋詩話】 杜甫天才 李白仙才 李賀?才 三人擅長【國史補唐人燕集必賦詩推一人擅長】 郭暧尚升平公主李端擅長 王相鎮幽朔韓纮擅長 劉相巡江淮錢起擅長 四人探骊龍【世説四人在白傅第各賦金陵懐古詩劉先成白覽之曰子?珠所餘鱗爪何用?】元微之 劉夢得 韋楚老 白傅 三上人詩【髙僧傳道标詩章比之潘陸當時呉興有清畫防稽有靈徹】 語曰霅【靸洽閘懾四音】之晝能清秀 越之徹洞冰雪 杭之标摩雲霄 書三味【李淑書目】 詩書味之太 史為雜俎 子為醢醯 書五難【?山松言】 煩而不整 俗而不典 書不實録 賞罰不中文不勝質 唐文四家【志】 李充翰林論 劉勰文心雕龍 顔峻詩例録 鐘嵘詩評 元和制策三卷【同上】 元稹 獨?郁 白居易 宋四篇文字【劉子澄言本朝有四篇文字好】 太極圖 西銘 易傳序 春秋傳序 六義【劉勰】 情防而不詭 風清而不雜 事信而不誕 義直而不同 體約而不蕪 文麗而不淫 三理【同上立文之道其理有三】 形文【五色是也】聲文【五音是也】情文【五性是也】 論文四科【魏文帝典論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奏議宜雅 書論宜理 銘诔尚實 詩賦欲麗 漢魏文體三變【沈約言四百餘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 相如形似 二班【彪固】情理 子建仲宣氣質 唐文三變【文藝傳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 髙祖太宗大難始夷?江左餘風故王楊為之伯?宗好經術崇雅黜浮則燕許張說蘇颋擅其宗大歴正元間美材輩出法度森嚴韓愈倡之柳宗元皇甫湜李翺等和之 梁肅雲初則陳子昻以風雅革浮侈次則張說以宏茂廣波瀾天寳以還李員外蕭功曹賈常侍獨?常州比肩而作 古今詩三變【朱文公言唐初以前詩有髙下而法猶未變至律詩出而詩與法皆始大變】自虞夏及漢魏為一等 自晉宋顔謝及唐初為一等 自沈宋定着律詩及今日為一等 四唐詩【唐詩品彚略而言之則有初盛中晚之不同詳而分之又各有别】 貞觀永徽之時虞魏諸公稍離舊習【虞世南魏徴】王楊盧駱因加美麗【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劉希夷有闱帷之作【劉庭芝】上官有婉媚之體【上官昭容】此初唐之始制也 神龍以還洎開元初陳子昻古風雅正李巨山文章防老【李峤】沈宋之新聲蘇張之大手筆【沈佺期宋之問蘇颋張?當時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此初唐之漸盛也 開元天寳間則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沈郁【李白杜甫】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緻【孟浩然王維】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髙适岑參之悲壯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大歴貞元間則有韋蘇州之雅澹劉随州之閑曠【韋應物劉長卿】此中唐之再盛也 下暨元和之際則有柳愚溪之超然複古韓昌黎之博大其詞【柳宗元韓愈】張王樂府之故實【張籍王建】元白序事之分明【元稹白居易】與夫李賀盧仝之?怪孟郊賈島之饑寒此晚唐之變也 降而開成以後則有杜牧之之豪縱溫飛卿之绮靡【杜牧溫庭筠】李義山之?僻許用晦之偶對【李商?許渾】他若劉滄馬載李頻李羣玉此晚唐變态之極矣 诔義有三 上以簡神明 中以鋪先烈 下以聳示後人 君子三恥【祭統】 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 善而弗知不明也 知而弗傳不仁也 孔子後書五厄【開皇初牛?上表請開獻書之路】 秦火也 王莽之亂也 東京之末也【孝獻移都圖書缣帛皆為帷囊】永嘉南渡也【魏晉所藏劉石馮陵從而失墜】周師入鄭也【劉裕收圖籍四千卷齊梁間總其書數三萬餘卷蕭繹收公私典籍萬餘卷悉為周師所焚】 六朝後書五厄【皆厄于火而厄于水者漢蘭台石室書董卓載舟西上沈溺河中僅存數?隋嘉則殿書唐平王世充命司農宋遵貴以舟載行至砥柱漂沒十僅二三焉】 大業也 天寳也 廣明也 靖康也 紹定也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