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事迹
關燈
小
中
大
異阮荅以此即命辟之】将無同
江淹論五勝五敗【對蕭道成】
公雄武有竒略 寛容而仁恕 賢能畢力 民望所歸 奉天子伐叛五勝也 彼志銳而器小 有威而無恩 士卒解體 缙紳不懐 懸兵數千裡無同惡相濟五敗也
劉孝标四異三同【梁史孝标自雲比馮敬通同者三而異者四】
敬通總兵食肉餘戚戚無懽 敬通有子餘等伯道敬通老而益壯餘有犬馬疾 敬通逝乆而彌芳
餘去将若秋草【四異】不遇 剛直 有忌妻【三同】
苻融論伐晉三難【勸苻堅】
天道不順【歲星在呉】晉國無釁【君臣和睦百姓安業】我數戰兵疲
王猛君子徳三【文中子】
事上密 接下溫 臨事斷
王珪五不如【唐太宗謂其識鑒精通複善談論令自元齡以下悉加品藻】
孜孜奉國知無不言臣不如房元齡 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 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溫彥博 處煩治劇衆務畢舉臣不如戴胄 恥君不為堯舜以谏诤為己任臣不如魏徴 至激濁?清臣于諸子亦有微長
唐相?兩軸【鄭俠上疏論呂惠卿朋奸壅蔽】
正直君子?【魏征姚崇宋璟】邪曲小人?【李林甫盧杞】
四時仕宦【傅遊藝期年之中厯衣四色時人謂之】
青 綠 朱 紫
二李四同【李摯與李敏】
同歲 同姓 同門 又同年及第
馬?孫三不開【為後晉相時人目之】
入朝印不開 見客口不開 歸宅門不開
傅欽之三徳
清不污 直不激 勇能溫
張浚社稷五大功【呂氏雲浚有五大功富平符離之役與曹彬岐溝之敗等豈可以一節掩
大徳乎】
建複辟之勲 ?儲嗣之議 誅範瓊以立國基用呉玠以保全蜀 卻劉麟以定江左
鮮于侁三難【為轉運副安石诘其不請青苗錢侁言法願取則與民自不願豈能強哉蘓轼稱焉】上不害法 中不廢親 下不傷民
張觀守官四字【雲自守官以來常持四字】
勤【不至于怠惰】謹【不至于疎曠】和【不至于乖戾】緩【不至于躁急】
司馬光四不如【判西京畱台上疏言不才最出羣臣之下乞緻仕乆乃從其請即歸洛下】先見不如呂誨 公直不如範純仁程颢 敢言不如蘇轼孔文仲 勇決不如範鎮
朱子所學四字【周必大薦朱熹為江南提刑熹雲平生所學惟此四字豈可隐黙以欺吾君乎】正心誠意
眞文忠公四事【守潭州以勵其僚】
律己以防 撫民以仁 存心以公 涖事以勤
馬廷鸾三不知【阨于賈似道求去陛辭雲】
天下安危人主不知 國家利害羣臣不知 軍前勝負列阃不知
黃治五不欺【為禦史中丞質直端重有大臣體常言】
居家不欺親 仕不欺君 仰不欺天 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
三等系籍聖賢【餘安裕為謝枋得甥客有談其文學者枋得笑曰昔呂東萊中宏詞歸學者請升講座陳同父勸勿許曰有三等人系籍聖賢開口髙談縱有錯謬人無争辨者畏其勢也伯恭未是今安裕為國學正字宜子敬畏而稱頌之客大慚】
官為宰相可以生殺廢置人 官為台谏給舍可以彈駁榮辱人 官為國子監可以考校舍法去取人
漢唐三黨
前漢之黨指蕭望之劉向張猛周堪而治之者元帝與?恭石顯也 後漢之黨指李膺範?二百餘人而治之者桓靈與中常侍也 唐之黨指獨?損崔逺等三十餘人而治之者朱全忠與栁燦李振也
三代黨論【劉定之】
漢李膺範?等各為一黨在位者惡之惡之者非賢而在黨中者為賢 唐李徳裕牛僧孺等分為二黨李優牛劣而考其歸皆不足謂賢 宋初亦分為二黨熙豐作新法王安石為魁元祐掊擊新法司馬光為魁光之黨賢而安石之黨非賢及光沒而其黨又自分為朔洛蜀三黨譬之兵家朔黨自守之兵也洛黨應敵之兵也蜀黨侵鄰之兵也其不韪有在矣
洛蜀朔三黨
洛黨【程頤為首朱光庭賈易為輔】蜀黨【蘇轼為首呂陶等為輔】朔黨【劉摯梁焘王岩叟劉安世為首輔之者尤衆】
拜珠三畏【元以拜珠為右丞相自雲】
畏辱祖宗 畏天下事大識見有未盡 畏年少不克負荷無以報聖恩
應诏三事【明太祖時五星紊度下诏求言平遙訓導葉居升上】
分封太侈 求治太急 用刑太繁
黃道周自陳七不如【崇祯間疏上切責】
品行不如劉宗周 至性不如倪元璐 逺見深慮不如魏呈潤 犯顔敢谏不如詹爾? 老成足備顧問不如陳繼儒 樸心醇行不如李如燦傅朝佑文章氣節不如【阙】 鄭鄤
楚國四難【戰國防蘇秦之楚三月乃得見王遂辭行王曰曾不少畱乎對之以此】
食貴于玉 薪貴于桂 谒者難見如? 王難見如天帝
息五不韪【左?息犯五不韪而以伐人】
不度徳 不量力 不親親 不徴辭 不察有罪
秦有十失【路溫舒谏漢宣帝】
羞文學 賊仁義 罪诽? 禁妖言 好武勇貴獄吏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 盛服先王不用于世 喜虛譽 防實禍
漢王數羽十罪
負約王我于蜀漢 矯殺卿子冠軍 救趙不報而擅劫諸侯入闗 燒秦宮室掘始皇冢 殺秦降王子嬰 詐坑秦子弟二十萬 王諸将善地徙逐故主 出逐義帝自都彭城奪韓梁地 使人隂殺義帝 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
髙帝十誤
誤聽守闗計取項羽怒賴張良免 誤聽封六國計賴張良不敗事 誤聽使者十輩言圍平城用婁敬和親約 誤欲止宮休?賴張良谏止 誤欲攻項羽賴蕭何谏就封 誤罵齊使賴良平谏止 誤欲西歸賴良平谏追羽 誤言安事詩書賴陸賈谏聽誤不知尊太公賴家令言即聽 誤欲易太子賴
張良招四皓定 誤囚蕭何賴王衞尉谏釋
武帝于李陵四失
始則疑陵敎路徳博上書诏以行期而止迎者 中則不察司馬遷言以為沮貳師而為陵遊? 後則既知徳博奸詐以緻陵敗乃釋而不治 末則信公孫敖謂陵敎為兵而族陵家
一舉兩失【武帝以禦史大夫公孫?代薛澤為丞相封平津侯】
相者既非真儒 侯者又非軍功
宣帝開三大釁
用恭顯而啓元帝之信宦官 貴許史而啓成帝之任外戚 殺趙蓋韓楊而啓哀帝之誅大臣
光武登封七失【胡緻堂論登封之事原本于燔柴而失之者也七十二君之編録畧不經見】不法唐虞三代而法始皇武帝 按防文九世當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