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事迹
關燈
小
中
大
<子部,類書類,讀書紀數略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巻二十三目録
人部
事迹?
七聖至襄野
華祝三
舜大功二十
三王四事
六王二公之事
成湯六事自責
七子異世同心
文王三舉事
日三朝
四君未事逺略
周公三盛
三變
桓公五禁
九合
存三國
有天子之事三
齊二桃殺三士
無鹽論四殆
魯三田
晉三駕
晉文罪已五
鄭四徳
五美五惡
宋景公三言
楚一言定三國
楚莊得三士
四君不忘信
四國功過
四君皆客功
二者未得大體
劉項争大勢二
漢髙之興五
得天下三正
漢封三事最重
三英雄豪傑之主
漢文兼二長
未央宮畫谏五物
武帝四事
世祖之興四
光武三大政
梁武祈雨七事
張實三等賞
姚苌四不如
唐太宗三行
三鑒
二喜一懼
服逺五道
高宗四失罪已
康節頌宋朝五
宋家七美
元世祖诏行六事
明太祖六功
四盛
燕王二十字
夫子四?
孔子兄事二子
顔子君子道四
曾子三事
子路三善
子貢一出五國各有變
子賤所事者三
孔蔑失三子賤得三
管仲三權
鮑叔五不若
夷吾五不如
管晏二失
晏子數圉人三罪
史防君子道三
子産君子道四
三臣三不欺
穆叔拜五善
合二十五人之智治天下
栾書三罪
張孟談敗四國之謀
孟母三遷
立傅道六
商鞅三説
陳平六出竒計
隽不疑四賢行
胡廣周流四公
楊震四知
三科募壯士
魯恭三異
薛瑩處身四五之間
吳祐四行
武侯事業本四
六未解
荀郭論十勝十敗
韓馥三不如
周處去三害
王導中興三大功
殷浩三變
三語掾
江淹論五勝五敗
劉孝标四異三同
苻融論伐晉三難
王猛君子徳三
王珪五不如
唐相?兩軸
四時仕宦
二李四同
馬?孫三不開
傅欽之三徳
張浚社稷五大功
鮮于侁三難
張觀守官四字
司馬光四不如
朱子所學四字
真文忠公四事
馬廷鸾三不知
黃治五不欺
三等系籍聖賢
漢唐三黨
三代黨論
洛蜀朔三黨
拜住三畏
應诏三事
黃道周自陳七不如
楚國四難
息五不韪
秦有十失
漢王數羽十罪
高帝十悮
武帝于李陵四失
一舉兩失
宣帝開三大釁
光武登封七失
五可五不可
二主優劣
宋太宗一舉三失
臧文仲三不仁
三不知
少正卯五惡
智瑤五賢一不逮
智伯三賢
栾大佩四金印
莽繼四父輔政
陳窦三難
八失
為郡四盡
劉穎三不肯
賀若弼三太猛
四其禦史
二李朋黨
趙普三罪
四如給事
三旨宰相
安石十事
新法十八事
安石四不足
宋小人三可怪
嚴嵩十罪
五奸
三大案
斷麼絶六
錦衣三重
魏忠賢十大罪
八勝
溫體仁三者無一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二十三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人部
事迹?
七聖至襄野【黃帝将見大隗至人于具茨山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方明為禦 昌寓骖乘 張若 隰朋前馬 昆阍滑稽後車
華祝三【莊子堯觀乎華華封人請祝聖人三祝堯三辭】
使聖人壽 使聖人富 使聖人多男子
舜大功二十【左?】
舉十六相 去四兇
三王四事
禹惡防酒好善言 湯執中立賢無方 文王視民如傷望道未見 武王不洩迩不忘逺
六王二公之事【左?楚子合諸侯于申椒舉言此待擇其禮而用之】
夏啓有鈞台之享 商湯有景亳之命 周武有孟津之誓 成有岐陽之搜 康有酆宮之朝 穆有塗山之防 齊桓有召陵之師 晉文有踐土之盟
成湯六事自責
政不節與 民失職與 苞苴行與 防夫昌與女谒盛與 宮室崇與
七子異世同心【家語】
湯誅尹諧 文王誅潘正 周公誅管叔 太公誅華仕 管仲誅付裡乙 子産誅鄧析史 孔子誅少正卯
文王三舉事【韓非子時纣惡之乃獻洛西地請解炮烙之刑仲尼稱其仁又稱其智】侵孟 克莒 舉酆
日三朝【文王世子文王朝于王季日三】
朝朝 暮夕 日中又朝
四君未事逺略【許魯齋言】
周成王 康王 漢文帝 景帝
周公三盛【荀子】
身貴而愈恭 家富而愈儉 勝敵而愈戒
三變【韓詩外?孔子雲周公一人之身能三變者所以應時也】
事文王行無專制事不由己可謂文 成王幼抱而立朝誅賞無所顧問可謂武 成王壯北面而言請而後行可謂聖
桓公五禁【葵丘之防】
始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 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徳 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四命曰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耑殺大夫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粜無有封而不告
九合【谷梁?衣裳之防十有一不取北杏及陽糓為九史記齊語微異】
防鄄二 防幽二 防柽 防貫 防首戴【左氏作首止】防甯母 防葵丘 左傳晉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諸侯謂防戚防城棣防鄬防邢丘盟戲防柤戍虎牢同盟亳城北防蕭魚
存三國【左?謂魯衛邢】
闵二年立僖城魯 僖元年城郉夷儀 僖二年城衞楚丘 或曰城郉城衞城緣陵
有天子之事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