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才賢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二十一目録
人部
才賢?
四子
四士
舜七友
二聖一賢
三子
周二老
作者七人
二連
一聖三賢
三子
夫子四友
仲尼六侍
從五弟子
三子
啓聖祠四配
孔門十哲
七十二賢
三七十二弟子
孟獻子二士
二儒
八儒
三墨
五賢
非十二子
孟門十七弟子
魏三師
四真
六子
三子之智
六人得于學
三友
四友
二邱
齊三鄒子
三刺客
蘇秦不比三人
商山四皓
淮南八公
二子
三名儒
漢儒近似三人
楊興兼六人之長
蜀四賢
二逸民
漢三高
四子
二仲
五處士
三賢
六賢
六子
二子孝養
三人之讓
南陽五伯
汝南六孝廉
九華四俊
建安七才子
竹林七賢
正始三名士
王衍四友
晉八伯
八達
賈谧二十四友
蘭亭四十二賢
浔陽三?
三始
宋二孝
宋二義士
靈運四友
京口二?
都下三?
梁二協
高平二超
魏二鴻
三徽
四儒
三儒
後魏逸民七人
京師二穉
文中子四生
唐四傑
文章四友
滕閣三王
呉中四士
方外十友
竹溪六逸
飲中八仙
大歴十才子
卓行五人
五老防
唐三賢論
三人才高下
五代三高士
四人道徳名世
四人絶學之倡
二人氣象相似
三人不雜
五先生
六先生
四賢吟
四賢
三豪
伊川晚得二士
四明五先生
南山三友
洛中七友
三友
三人學有淵源
程門四先生
海濵四先生
三鄉老
江右三賢
三詞人
四俊
慶元六君子
寳祐六君子
平步六逸
旴江十賢
婺四先生
從祀四先生
?治七子
嘉隆七子
三卑官登鼎甲
一郡三大魁
一郡五經魁
一縣五鄉魁
二十四孝
命世數公
配享孔廟二十二賢
八?
八翁
八賢
呉郡三高
文翁學堂十贊
二友
五賢
廣州十賢
十賢從祀廟庭
四顔子四曾子
兩王商
兩王霸
兩嚴遵
兩王珪
三蘇李
四李杜
四巨靈
東方朔三見
三水部
齊桓如夫人者六人
二隗
二母
二喬
獨?三女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二十一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人部
才賢?
四子【莊子堯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注】
王倪 齧缺 被衣 許由
四士【呂氏春秋四士之節】
石戶之農 北人無擇 卞随 務光 管子禹契臯稷為舜四士
舜七友【戰國防舜遷負夏至鄧之墟不辟而至既禅則逃之】
雄陶【一作雒】方囘 續牙 伯陽 東不訾 秦不虛靈甫
二聖一賢【韓文公争臣論】
禹 孔 墨
三子
伯夷【聖之清】伊尹【聖之任】栁下惠【聖之和】
周二老
伯夷 太公 孫綽天台賦蹑二老之元蹤老子老萊子
作者七人【論語王弻注朱張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
伯夷 叔齊 虞仲 夷逸 朱張 栁下惠 少連 一說長沮桀溺荷篠丈人晨門荷蒉楚狂接輿儀封人 性理張橫渠作者七人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
二連【王儉文注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懈】
少連 大連
一聖三賢【真西山言百有餘年間一聖三賢更相授受然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粲然昭?】孔子 曾子 子思 孟子
三子【王充客問三子賢于夫子而服役于夫子何也孔子雲】
仁不如囘而能忍 辯不如賜而能诎 勇不如由而能怯 家語四子囘能信而不能反賜能敏而不能诎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
夫子四友【書大傳夫子雲文得四臣吾亦得四友】
囘為疏附 賜為奔走 師為先後 由為禦侮
仲尼六侍【屍子夫子曰吾以自厲也】
志意不立子路侍 儀服不修公西華侍 禮不習子貢侍 辭不辨宰我侍 忘忽古今顔囘侍 節小物冉伯牛侍
從五弟子【藝文?聚孔子荅老子問】
子路勇而多力 子貢智 曾子孝 顔囘仁 子張武
三子【論語】
由也果 賜也達 求也藝 孟子注三子言孔子則宰我子貢有若也 韓詩外傳子路勇士子貢辯士顔淵聖士
啓聖祠四配【明嘉靖間定】
顔路 曾防 孔鯉 孟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