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脫輪回鶴童轉世 談星相鐘呂埋名
關燈
小
中
大
兒,且是好了。
不想日夜啼哭,算來也是養不長的了,空受這十月懷胎的苦楚。
若是把他過繼與别人家,後來也被人罵他是三姓家奴,不如送與叔叔做了兒子,倒是好的,隻怕嬸嬸要不歡喜。
”正說話間,;隻聽得街坊上有人拍着漁鼓,唱着道情,經過他家門首。
那孩兒聽得漁鼓聲響,就住了口不啼哭;不聽得漁鼓聲,就哭将起來,忒煞作怪。
看官,且說那敲漁鼓唱的是怎麼說話,孩子就肯聽他不啼哭?原來那敲漁鼓的道人就是呂祖師,唱的是一阕《桂枝香》,正提醒着鶴兒宿世之事,故此孩子惕然警醒,住了哭,聽他《桂枝香》雲: 鶴童覺悟,師來看顧。
一自去年送汝到昌黎,至今日,又離丹府。
汝不要啼哭,汝不要啼突,聽咱吩咐,目今安否?暫拘束,久已後升騰紫霄,名鎸洞府。
鶴兒甯耐,暫居天外。
歎循環暑往寒來,撚指間,光陰二載。
想韓門小孩,想韓門小孩,非常氣概,端的棟梁才。
本是大羅天上客,思凡下玉街。
韓會見孩兒住了哭聽敲漁鼓,便對鄭氏說道:“這孩兒想是喜歡漁鼓聽的,可喚那敲漁鼓的人進來,敲一回漁鼓引逗他一會,待我問他,或者他有藥止得孩兒啼哭也不見得。
”鄭氏便叫張千道:“汝去看那敲漁鼓的,叫他進來。
”張千連忙跑到街上,叫道:“敲漁鼓的道人轉來,我家相公請你說話。
”道人道:“莫不是韓大相公麼?”張千道:“你未蔔先知,就是神仙一般。
”道人道:“我比神仙也差不多些兒。
”便跟着張千,搖搖擺擺走進門來,向韓會稽首道:“相公何事呼喚小道?”韓會道:“我止得一個孩兒,從生下至今,已彌月多了,隻是啼哭不止,正在憂悶,不想方才聽得漁鼓聲響,他就住了聲,恰像聽得一般,故此請師父進來敲一番漁鼓,唱一個道情,引逗他一時歡喜。
”道人道:“要止兒啼,有恁難處,抱公子出來與我一看,包得他不哭了。
”韓會道:“若得如此,自當重重酬謝。
”鄭氏在屏風後面,抱孩兒遞将出來,韓會接在手中,遞與道人道:“這個便是學生的孩兒。
”道人用手摩他的頂門說道:“汝不要哭,汝不要哭,一十六年,無榮無辱。
終南相尋,功行滿足。
上升帝都,下摯九族。
”那孩兒聞言,恰像似快活的一般,就不哭了。
韓會道:“師父高姓大名?仙鄉何處?”呂師道:“貧道棄家修行,人人喚我是兩口先生,就是我的姓名了,卻沒有家鄉住處。
”鄭氏在屏風背後,輕輕地對韓會說道:“夢中說兩口先生送來的兒子,如今這師父說是兩口先生,莫不就是夢中的神仙?”韓會道:“雲遊方外的人慣會假名托姓,那裡信得他的說話。
”道人笑道:“姓名雖一,人品不同,相公怎麼小觑人?”韓會道:“是學生有罪了。
”又道:“孩兒喜得不哭,就煩師父替我孩兒取一個小名,何如?”道人道:“閥閱名家取恁麼小名,就起一個學名也罷。
”韓會謝道:“若取學名更好。
”道人道:“我從湘江路上走來,見那煙水滔滔,東流西轉,萬年不斷,最是長久。
如今令郎取名韓湘,小名叫做湘子,願他易長易養,無難無災。
異日榮華富貴,如湘水之汪洋;壽命康甯,似湘流之不斷。
”韓會道:“多謝指教,請坐素齋。
”那道人把袍袖一展,化道金光而去,留下一個漁鼓,直逼逼矗在地上。
韓會去拽那漁鼓的時節,那裡拽得起來。
鄭氏近前去拽,也拽不動。
叫人去搖,也搖不動。
三五個人去拔,一發拔不起,就如生根的一般。
鄭氏道:“這個道人一定是一位神仙,怪你我不識得他,故此留下這個漁鼓,做個證驗。
眼見得當面錯過神仙了,快請叔叔來看便知端的。
”韓會忙着人去請退之。
退之來到。
鄭氏道:“請叔叔來非為别事,隻因你侄兒啼哭不止,巧巧的有一個道人,打着漁鼓歌唱而來,孩兒聽見就不哭了。
你哥哥請他進來打漁鼓唱道情,引逗孩兒歡喜。
那道人說孩兒必成大器,在孩兒面前說了幾句話,又替孩兒取學名叫做韓湘。
你哥哥留他吃齋,他拂袖化一道金光而去,留下這個漁鼓在此。
你哥哥拿他不動,許多人也拽不起來,特請叔叔看個明白。
”退之聞言,近前輕輕一扯,那漁鼓恰似浮萍無蒂,退草無根,扯了起來。
地面上有“純陽子”三個大字,瑩然如玉一般。
退之道:“這是呂洞賓下降,哥嫂肉眼自不識他。
正是神仙不肯分明說,留與凡人仔細搜也。
”于是大家香焚寶鼎,煙爇銀台,望空遙謝。
荏苒一載,湘子晬盤伊迩,韓會不勝歡喜。
但湘子自從見那道人之後,一似癡呆懵懂,泥塑木雕的一般,也不啼哭,也不笑話。
俗話說得好,隻是買得他一個不開口。
一日三餐把與他便吃,不把與他,他也不讨,外邊雖是這般渾沌,心裡恰像是明白的,大家都叫他做“啞小官”。
鄭氏也無如之奈。
倏忽三周四歲,全沒一些兒掙紮。
韓會思量:“湘子這般年紀尚不會說得半句言語,枉惹旁人恥笑,豈不是: 命裡無兒莫強求,強求雖有更添憂。
當年忙道無兒子,撇下千千萬萬愁,” 這韓會十分不快活,日夜憂愁,染
不想日夜啼哭,算來也是養不長的了,空受這十月懷胎的苦楚。
若是把他過繼與别人家,後來也被人罵他是三姓家奴,不如送與叔叔做了兒子,倒是好的,隻怕嬸嬸要不歡喜。
”正說話間,;隻聽得街坊上有人拍着漁鼓,唱着道情,經過他家門首。
那孩兒聽得漁鼓聲響,就住了口不啼哭;不聽得漁鼓聲,就哭将起來,忒煞作怪。
看官,且說那敲漁鼓唱的是怎麼說話,孩子就肯聽他不啼哭?原來那敲漁鼓的道人就是呂祖師,唱的是一阕《桂枝香》,正提醒着鶴兒宿世之事,故此孩子惕然警醒,住了哭,聽他《桂枝香》雲: 鶴童覺悟,師來看顧。
一自去年送汝到昌黎,至今日,又離丹府。
汝不要啼哭,汝不要啼突,聽咱吩咐,目今安否?暫拘束,久已後升騰紫霄,名鎸洞府。
鶴兒甯耐,暫居天外。
歎循環暑往寒來,撚指間,光陰二載。
想韓門小孩,想韓門小孩,非常氣概,端的棟梁才。
本是大羅天上客,思凡下玉街。
韓會見孩兒住了哭聽敲漁鼓,便對鄭氏說道:“這孩兒想是喜歡漁鼓聽的,可喚那敲漁鼓的人進來,敲一回漁鼓引逗他一會,待我問他,或者他有藥止得孩兒啼哭也不見得。
”鄭氏便叫張千道:“汝去看那敲漁鼓的,叫他進來。
”張千連忙跑到街上,叫道:“敲漁鼓的道人轉來,我家相公請你說話。
”道人道:“莫不是韓大相公麼?”張千道:“你未蔔先知,就是神仙一般。
”道人道:“我比神仙也差不多些兒。
”便跟着張千,搖搖擺擺走進門來,向韓會稽首道:“相公何事呼喚小道?”韓會道:“我止得一個孩兒,從生下至今,已彌月多了,隻是啼哭不止,正在憂悶,不想方才聽得漁鼓聲響,他就住了聲,恰像聽得一般,故此請師父進來敲一番漁鼓,唱一個道情,引逗他一時歡喜。
”道人道:“要止兒啼,有恁難處,抱公子出來與我一看,包得他不哭了。
”韓會道:“若得如此,自當重重酬謝。
”鄭氏在屏風後面,抱孩兒遞将出來,韓會接在手中,遞與道人道:“這個便是學生的孩兒。
”道人用手摩他的頂門說道:“汝不要哭,汝不要哭,一十六年,無榮無辱。
終南相尋,功行滿足。
上升帝都,下摯九族。
”那孩兒聞言,恰像似快活的一般,就不哭了。
韓會道:“師父高姓大名?仙鄉何處?”呂師道:“貧道棄家修行,人人喚我是兩口先生,就是我的姓名了,卻沒有家鄉住處。
”鄭氏在屏風背後,輕輕地對韓會說道:“夢中說兩口先生送來的兒子,如今這師父說是兩口先生,莫不就是夢中的神仙?”韓會道:“雲遊方外的人慣會假名托姓,那裡信得他的說話。
”道人笑道:“姓名雖一,人品不同,相公怎麼小觑人?”韓會道:“是學生有罪了。
”又道:“孩兒喜得不哭,就煩師父替我孩兒取一個小名,何如?”道人道:“閥閱名家取恁麼小名,就起一個學名也罷。
”韓會謝道:“若取學名更好。
”道人道:“我從湘江路上走來,見那煙水滔滔,東流西轉,萬年不斷,最是長久。
如今令郎取名韓湘,小名叫做湘子,願他易長易養,無難無災。
異日榮華富貴,如湘水之汪洋;壽命康甯,似湘流之不斷。
”韓會道:“多謝指教,請坐素齋。
”那道人把袍袖一展,化道金光而去,留下一個漁鼓,直逼逼矗在地上。
韓會去拽那漁鼓的時節,那裡拽得起來。
鄭氏近前去拽,也拽不動。
叫人去搖,也搖不動。
三五個人去拔,一發拔不起,就如生根的一般。
鄭氏道:“這個道人一定是一位神仙,怪你我不識得他,故此留下這個漁鼓,做個證驗。
眼見得當面錯過神仙了,快請叔叔來看便知端的。
”韓會忙着人去請退之。
退之來到。
鄭氏道:“請叔叔來非為别事,隻因你侄兒啼哭不止,巧巧的有一個道人,打着漁鼓歌唱而來,孩兒聽見就不哭了。
你哥哥請他進來打漁鼓唱道情,引逗孩兒歡喜。
那道人說孩兒必成大器,在孩兒面前說了幾句話,又替孩兒取學名叫做韓湘。
你哥哥留他吃齋,他拂袖化一道金光而去,留下這個漁鼓在此。
你哥哥拿他不動,許多人也拽不起來,特請叔叔看個明白。
”退之聞言,近前輕輕一扯,那漁鼓恰似浮萍無蒂,退草無根,扯了起來。
地面上有“純陽子”三個大字,瑩然如玉一般。
退之道:“這是呂洞賓下降,哥嫂肉眼自不識他。
正是神仙不肯分明說,留與凡人仔細搜也。
”于是大家香焚寶鼎,煙爇銀台,望空遙謝。
荏苒一載,湘子晬盤伊迩,韓會不勝歡喜。
但湘子自從見那道人之後,一似癡呆懵懂,泥塑木雕的一般,也不啼哭,也不笑話。
俗話說得好,隻是買得他一個不開口。
一日三餐把與他便吃,不把與他,他也不讨,外邊雖是這般渾沌,心裡恰像是明白的,大家都叫他做“啞小官”。
鄭氏也無如之奈。
倏忽三周四歲,全沒一些兒掙紮。
韓會思量:“湘子這般年紀尚不會說得半句言語,枉惹旁人恥笑,豈不是: 命裡無兒莫強求,強求雖有更添憂。
當年忙道無兒子,撇下千千萬萬愁,” 這韓會十分不快活,日夜憂愁,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