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脫輪回鶴童轉世 談星相鐘呂埋名
關燈
小
中
大
歎塵世忙忙,笑浮生一似撺梭樣。
貂裘染,驷馬昂,争名奪利不思量,妄想貪嗔薄幸狂。
算英雄亘古興亡,晨昏猶自守寒窗。
總不如乘雲駕霧,覓一個長生不死方。
話說呂師把香獐貶在湘江潭底,那天将叉手躬身,回話已去。
鐘師就在葫蘆内取出一粒金丹與鶴兒吃了,那鶴兒登時脫胎換骨,化做一個青衣童子,跟着兩位仙師前往永平州昌黎縣。
走到韓家門首,恰好韓退之迎門出來。
兩師見他人物軒昂,衣冠濟楚,頭頂上有霞光一道,身旁有捧爐童子相随,便知是左卷簾大将軍沖和子,因醉奪蟠桃,貶在他家為男子。
怕他不悟前因,日後毀謗玄門,唾罵佛祖。
遂轉身商議道:“沖和子已将四十歲了,尚不回頭省悟,若再堕落火坑,貪戀繁華嚣境、便沒有出頭的日子了。
他兄韓會,鎮日焚香點燭,拜求子息,我和你回去奏聞玉帝,把這鶴童送與韓會為子,待他長成,我們又來度他成仙了道,然後轉度沖和子複還原職,豈不兩便。
”兩師商榷已定,遂撥轉雲頭,帶了鶴童上升天界。
不移時,來到南天門外,把領金書玉旨,巡遊到蒼梧縣湘江岸上,點化鶴兒等事,奏了一遍。
玉帝傳旨,便着兩師送鶴童到那永平州昌黎縣韓會家投胎,托化為人,後行選用。
兩師奉旨,忙對鶴童說道:“我再将仙丹與汝吞在腹中,化作一個仙桃,送你到永平州昌黎縣韓會妻子鄭氏懷内投胎,滿月之日,我二人又來看汝,與汝靈丹符水,待等十六歲,教汝成道,升入仙梯,長生不老,休得漏洩天機,有誤玉旨。
”鶴童泣告兩師道:“弟子才脫得業軀,指望成真證果,跟着兩位師父逍遙自在,誰知又要去投胎為人,受血河狼籍,塵網牽纏,弟子不情願去了。
”兩師道:“玉旨已出,誰敢有違,況汝雖脫了羽毛軀殼,還不曾修煉大丹,怎麼就得成正果?須正借父母精血,十月懷耽,如太上老君投托玉女懷中一般,才顯得修行結果。
”鶴童又遣:“既是要投胎托化方得成仙,彼時在湘江岸上點化弟子的時節,兩位師父何不就着弟子去托生人家,卻引弟子朝參玉帝,又送弟子下凡,費這許多辛苦周折?”呂師道:“不奉玉旨,誰敢擅專。
”鶴童道:“弟子有詩一首,獻上師父。
”詩雲: 湘江岸上遇師尊,度我飛升見帝君。
今既脫離毛與殼,如何下土複為人。
呂師道:“我也有詩一首,汝謹聽着。
”詩雲: 鶴童不必苦淹留,且向韓家轉一籌。
異日功成朝玉阙,蒼梧江水也東流。
鶴童聽兩師吩咐已畢,隻得吞下一粒金丹,化做一顆仙桃。
兩師捧拿在手,騰步逍遙,直到韓家,恰好是三更時候,兩師就遣睡魔神托一夢與韓會妻子鄭氏。
那鄭氏夢見太陽東出,寶鏡高懸,一隻仙鶴口銜着一顆仙桃,飛将下來,堕在他懷裡。
旁邊閃出一個青巾布袍的道人,肩上負着一口寶劍,口中高叫道:“韓會妻鄭氏聽者,吾乃兩口先生,奉玉帝敕旨,送這仙桃與汝為子。
吾有一言囑汝,汝牢記取。
”囑雲: 鄭氏擡頭聽我言,從來仙語不虛傳。
送兒與汝承昭穆,他日來風上九天。
鄭氏夢中驚覺,不勝歡喜,便蹴醒韓會,與他說道:“妾身一更無寤,二更輾轉反側,三更時分方才瞌眼睡去,就做一夢。
夢見太陽東出,寶鏡高懸,一隻仙鶴口銜一顆仙桃飛将下來,墜在懷裡,又有青巾布袍背劍的道人囑咐雲雲,你道這夢希奇也不希奇?”韓會喜道:“我夜來得的夢也與你一般的。
今年四十二歲,未有子息,想是神天鑒察爾我隐衷,不該絕代,降生一個兒子接續家門香火也不見得。
據夢中太陽東照,主生貴子,仙鶴銜着仙桃,一定是天庭降下好人臨凡。
這兩口先生必然天上神仙,故此囑咐得明白。
我如今且和你滿炷爐香,拜謝了天地,且看日後若何。
”鄭氏道:“相公說得有理。
”連忙披衣起來,梳洗端正,同韓會兩個燃寶炬,爇名香,朝天拜了八拜。
到了天明,韓會将夜來夢兆一一對退之說了一遍。
退之歡喜道:“若據這個夢兆,嫂嫂必定生一個好兒子接續韓門香火,端的不枉了九代積善,三世好賢。
”有詩為證,詩雲: 積善人家慶有餘,禍因惡積豈為虛。
韓門九代陰功茂,天賜嬰兒到草廬。
話不絮煩,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幸喜陰骘門高,撚指間,鄭氏生下一子。
那子生得兩耳垂肩,雙手過膝,面如傅粉,唇若塗朱,端的是好一個孩兒。
匆匆喜氣,滿屋充闾,百眷諸親鹹來作賀。
這正是天上麒麟原有種,人間最喜蚌生珠也。
不料這孩兒從生下來到滿月,日夜隻是啼哭不住聲。
韓會見了這個光景,轉添憂悶,與鄭氏商議道:“這孩兒生相不凡,久後必是好的,隻是這般啼哭,合着相書上一句,說『小兒夜啼,沒爺沒妻』。
多應是你我命中招他不得的緣故,不如把他過繼與親眷人家,做個幹兒子,待他養得成人,才收拾回來,有何不可?”鄭氏道:“前日不養得兒子,朝夕拜禱天地祖宗,怕絕了後代。
如今幸得天地保佑,祖宗積德,生下這一點
貂裘染,驷馬昂,争名奪利不思量,妄想貪嗔薄幸狂。
算英雄亘古興亡,晨昏猶自守寒窗。
總不如乘雲駕霧,覓一個長生不死方。
話說呂師把香獐貶在湘江潭底,那天将叉手躬身,回話已去。
鐘師就在葫蘆内取出一粒金丹與鶴兒吃了,那鶴兒登時脫胎換骨,化做一個青衣童子,跟着兩位仙師前往永平州昌黎縣。
走到韓家門首,恰好韓退之迎門出來。
兩師見他人物軒昂,衣冠濟楚,頭頂上有霞光一道,身旁有捧爐童子相随,便知是左卷簾大将軍沖和子,因醉奪蟠桃,貶在他家為男子。
怕他不悟前因,日後毀謗玄門,唾罵佛祖。
遂轉身商議道:“沖和子已将四十歲了,尚不回頭省悟,若再堕落火坑,貪戀繁華嚣境、便沒有出頭的日子了。
他兄韓會,鎮日焚香點燭,拜求子息,我和你回去奏聞玉帝,把這鶴童送與韓會為子,待他長成,我們又來度他成仙了道,然後轉度沖和子複還原職,豈不兩便。
”兩師商榷已定,遂撥轉雲頭,帶了鶴童上升天界。
不移時,來到南天門外,把領金書玉旨,巡遊到蒼梧縣湘江岸上,點化鶴兒等事,奏了一遍。
玉帝傳旨,便着兩師送鶴童到那永平州昌黎縣韓會家投胎,托化為人,後行選用。
兩師奉旨,忙對鶴童說道:“我再将仙丹與汝吞在腹中,化作一個仙桃,送你到永平州昌黎縣韓會妻子鄭氏懷内投胎,滿月之日,我二人又來看汝,與汝靈丹符水,待等十六歲,教汝成道,升入仙梯,長生不老,休得漏洩天機,有誤玉旨。
”鶴童泣告兩師道:“弟子才脫得業軀,指望成真證果,跟着兩位師父逍遙自在,誰知又要去投胎為人,受血河狼籍,塵網牽纏,弟子不情願去了。
”兩師道:“玉旨已出,誰敢有違,況汝雖脫了羽毛軀殼,還不曾修煉大丹,怎麼就得成正果?須正借父母精血,十月懷耽,如太上老君投托玉女懷中一般,才顯得修行結果。
”鶴童又遣:“既是要投胎托化方得成仙,彼時在湘江岸上點化弟子的時節,兩位師父何不就着弟子去托生人家,卻引弟子朝參玉帝,又送弟子下凡,費這許多辛苦周折?”呂師道:“不奉玉旨,誰敢擅專。
”鶴童道:“弟子有詩一首,獻上師父。
”詩雲: 湘江岸上遇師尊,度我飛升見帝君。
今既脫離毛與殼,如何下土複為人。
呂師道:“我也有詩一首,汝謹聽着。
”詩雲: 鶴童不必苦淹留,且向韓家轉一籌。
異日功成朝玉阙,蒼梧江水也東流。
鶴童聽兩師吩咐已畢,隻得吞下一粒金丹,化做一顆仙桃。
兩師捧拿在手,騰步逍遙,直到韓家,恰好是三更時候,兩師就遣睡魔神托一夢與韓會妻子鄭氏。
那鄭氏夢見太陽東出,寶鏡高懸,一隻仙鶴口銜着一顆仙桃,飛将下來,堕在他懷裡。
旁邊閃出一個青巾布袍的道人,肩上負着一口寶劍,口中高叫道:“韓會妻鄭氏聽者,吾乃兩口先生,奉玉帝敕旨,送這仙桃與汝為子。
吾有一言囑汝,汝牢記取。
”囑雲: 鄭氏擡頭聽我言,從來仙語不虛傳。
送兒與汝承昭穆,他日來風上九天。
鄭氏夢中驚覺,不勝歡喜,便蹴醒韓會,與他說道:“妾身一更無寤,二更輾轉反側,三更時分方才瞌眼睡去,就做一夢。
夢見太陽東出,寶鏡高懸,一隻仙鶴口銜一顆仙桃飛将下來,墜在懷裡,又有青巾布袍背劍的道人囑咐雲雲,你道這夢希奇也不希奇?”韓會喜道:“我夜來得的夢也與你一般的。
今年四十二歲,未有子息,想是神天鑒察爾我隐衷,不該絕代,降生一個兒子接續家門香火也不見得。
據夢中太陽東照,主生貴子,仙鶴銜着仙桃,一定是天庭降下好人臨凡。
這兩口先生必然天上神仙,故此囑咐得明白。
我如今且和你滿炷爐香,拜謝了天地,且看日後若何。
”鄭氏道:“相公說得有理。
”連忙披衣起來,梳洗端正,同韓會兩個燃寶炬,爇名香,朝天拜了八拜。
到了天明,韓會将夜來夢兆一一對退之說了一遍。
退之歡喜道:“若據這個夢兆,嫂嫂必定生一個好兒子接續韓門香火,端的不枉了九代積善,三世好賢。
”有詩為證,詩雲: 積善人家慶有餘,禍因惡積豈為虛。
韓門九代陰功茂,天賜嬰兒到草廬。
話不絮煩,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幸喜陰骘門高,撚指間,鄭氏生下一子。
那子生得兩耳垂肩,雙手過膝,面如傅粉,唇若塗朱,端的是好一個孩兒。
匆匆喜氣,滿屋充闾,百眷諸親鹹來作賀。
這正是天上麒麟原有種,人間最喜蚌生珠也。
不料這孩兒從生下來到滿月,日夜隻是啼哭不住聲。
韓會見了這個光景,轉添憂悶,與鄭氏商議道:“這孩兒生相不凡,久後必是好的,隻是這般啼哭,合着相書上一句,說『小兒夜啼,沒爺沒妻』。
多應是你我命中招他不得的緣故,不如把他過繼與親眷人家,做個幹兒子,待他養得成人,才收拾回來,有何不可?”鄭氏道:“前日不養得兒子,朝夕拜禱天地祖宗,怕絕了後代。
如今幸得天地保佑,祖宗積德,生下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