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之壺

關燈
他不擇手段,又怎麼能斷言他無法讓一個十歲的孩童習得殺人的秘技呢?另外,說謊也是一樣的。

    被乞丐雇用的幼兒為了引起路人的同情,是多麼巧妙地假裝貧窮又是多麼逼真地讓自己看起來就是站在一旁的乞丐的孩子?你看過那些令人驚歎的年幼孩童的演技嗎?通過訓練,兒童的能力絕對不遜于成人。

    ” 聽到諸戶的說明,我覺得他說的合情合理,但我一時仍然不願相信竟然會有人殘忍惡毒、喪心病狂到教唆天真無邪的孩子進行血腥的殺人。

    我固執地認為還有抗辯的餘地。

    我就像掙紮着想逃離噩夢的人一般,失焦的眼神掃過房間的每一個角落。

    諸戶一閉上嘴巴,四周突然安靜下來。

    對于習慣待在熱鬧地方的我來說,這個房間就像個詭谲的異次元空間,由于天氣酷熱,每一道窗戶都打開了一條縫,卻完全沒有風,屋外的暗夜仿佛某種漆黑的、厚不可測的牆壁。

     我望向那個花瓶。

    一想到有個少年殺人狂,一整個晚上都藏身在這樣一個花瓶當中,心中就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壓抑感。

    同時,我也盡力思考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否定諸戶這番不祥的推測。

    然後,就在目不轉睛地看着花瓶的時候,我忽地發現一件事,立刻用開朗的聲音這麼反駁說: “這個花瓶和我在海邊看到的四名孩童的身形相比較,怎麼看都不像能把其中任何一個人藏下的,讓他們躲進大小隻有二尺四五寸的壺裡,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蹲在裡面,也太窄了,再說,它的口徑這麼小,就算是再怎麼瘦小的孩子,也不可能鑽得進去吧?” “我也曾經有過同樣的想法。

    我甚至找來一個年紀相仿的孩子,要他試着進去一下。

    結果不出所料,那個孩子沒辦法鑽進去,但是如果隻考慮容積,我确定如果孩子的軀體能像橡皮一樣随意彎折的話,就絕對進得去。

    不過人類的手腳和軀體沒辦法像橡皮一樣自由伸縮,因此無法完全藏進去。

    然後,就在看着那個孩子拼命嘗試當中,我想起一件奇事,是我在許久以前聽人說的。

    有個逃獄的高手,隻要有可以讓他的頭出入的隙縫,他的身體就可以随意彎曲——誠然,這當中似乎有什麼特别的秘技——全身都能從那個小洞中鑽出來。

    既然那麼難辦的事都辦得到,這個花瓶口比十歲孩童的頭圍更大,裡面的空間也十分寬敞,于是我認為有些兒童想躲進這裡面,并非全然不可能。

    那麼,是哪一類兒童呢?我随即聯想到雜技師兒童,他們從小就天天喝醋,全身的筋骨、關節能夠像水母一樣自由自在地扭曲。

    說到雜技師,我曾經看到過一場與這次的事件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表演。

    那是一種足藝表演,表演者腳上頂隻巨大的壺,壺裡裝進一個孩子,雙腳踩着壺轉,你看過吧?鑽進壺裡的孩子,在壺裡把身子扭成各種形狀,縮得像顆球一樣。

    他們的身體非常柔軟,身體可以以腰部為基點折成兩半,頭夾在雙膝之間。

    如果是能夠表演這種技藝的孩子,想要藏在這隻花瓶裡,應該不是多難的事。

    或許兇手恰好就認識這樣一個孩子,才會設計出花瓶這個障眼法。

    我發現了這一點後,因為朋友當中有個非常喜歡看雜技的人,便去請教他,得知莺谷附近恰好有曲馬團停駐,那裡也表演相同的足藝。

    ” 聽到這裡,我才恍然大悟。

    我一見到諸戶,他就說有個小朋友客人,指的大概就是那個曲馬團的少年雜技師,而我早先之所以在莺谷看見諸戶,其實是他為了确定孩子的長相而去拜訪的。

     “于是我立即前往那個曲馬團觀演,看見表演足藝的孩子似乎就是鐮倉海邊的四個孩子之一。

    我記得不是很清楚,無法斷定,但總覺得非把這孩子調查一番不可。

    我找的那個孩子之前一直待在東京,這也和那四個孩子當中隻有一個人是從東京前來海水浴場這一點相符。

    可是如果随便出手,引起對方警戒,反而可能讓真兇逃了,于是我采取了非常迂回的方法,我利用自己的職業便利,把孩子單獨帶出來。

    也就是以醫學者的身份提出要求,說要調查雜技師兒童畸形發育的生理狀态,向他們借用孩子一晚。

    為了達到目的,我收買了管理巡回藝人的頭兒,通過他塞了一大筆錢給雜技團長,并和孩子約定會買許多他喜歡的巧克力給他,費了好大一番工夫。

    ”諸戶說着,打開擺在窗邊小桌的紙包,裡面裝了三四個美麗的巧克力罐與紙盒,“今晚我總算達成目的,把雜技少年單獨帶到這裡來了。

    我說的餐廳裡的客人,就是那個孩子。

    不過他才剛到,我還沒問他話,也不清楚他是否就是海邊的那個孩子。

    這下正好,你和我一起調查吧。

    你應該記得孩子的長相,而且我們也可以當場确定,看看他能不能鑽進這隻花瓶裡面。

    ” 諸戶說完站了起來,帶我到餐廳去。

    諸戶的推理看似不合理,但是結果卻讓我大吃一驚。

    實際上,我對他那雖然複雜無比其實秩序井然的長篇大論打從心底信服,已經完全打消了提出異議的念頭。

    我們站了起來,來到走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