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卷第十

關燈


    誠冀履霜不退。

    堅冰可至耳。

    而法師弘心山薮幸能藏疾。

    雖未升堂遂招以法流。

    杜夷雲。

    召渴馬于滮泉。

    不待鞭策而至矣。

    垂示上答臣下神滅論。

    晨宵伏讀用忘疲寝。

    構斯法棟導彼迷流。

    天屬既申三世又辯。

    鬼神情狀于焉可求。

    然謂海實廣廣孰能知。

    謂天蓋高高不可測。

    聖論鈎深旨超系表蒙情易骀惡能是。

    空銘末示終愧鑽仰。

    弟子沈绲和南。

     建安王功曹王緝答。

     惠示敕答臣下審神滅論。

    竊以神者冥默曆聖未傳。

    宣尼猶稱不言。

    莊生空構其語。

    求之方策。

    良歎交深謬觌。

    今論天思淵發妙旨凝深。

    至理既弘孝機兼極。

    信足蹈超萬古。

    照燭來今。

    弟子生屬昌辰。

    預觏聖藻。

    既冰渙于懷抱。

    信曉惑于随便。

    凡厥靈知孰不鑽仰。

    矧伊蒙蔽激抃良深。

    王緝和南。

     右衛将軍韋睿答。

     至理虛寂冥晦難辯。

    言有似無。

    言無實有。

    妙于老談精于釋教。

    辭炳金書文光王牒者。

    由來尚矣。

    主上道括宇宙明并日月。

    隐顯之機必照有無之要。

    已覽遂垂以明論。

    詶析臣下導誘既深。

    訓義方洽。

    凡在有心孰不慶幸。

    蒙示天制謹加讀誦。

    垢吝雲消特兼恒抃。

    法師果深昔緣曰會。

    今法離五欲而入八解。

    去三界而就一乘。

    複得豫聞德音。

    彌足欣贊。

    惠告沾及戢[佩-一]寔深。

    韋睿和南。

     廷尉卿謝綽答。

     綽和南。

    辱告蒙示敕答臣下審神滅論。

    伏覽淵谟用清魂府。

    既排短說實啟群疑。

    竊惟人生最靈神用不極。

    上則知來藏往。

    次乃鄰庶入幾。

    以此觀之。

    理無可滅。

    是以儒申其祀佛事大慈。

    照其生緣内外發明。

    已足祛滞。

    況複天誨諄諄引谕彌博。

    弘資始于黔黎。

    道識業于精爽。

    固令開蒙出障坐測重玄。

    異端既絕正路斯反。

    論者慚其墨守茫氏悟其膏肓豫在有識孰不系贊。

    但弟子徒懷遊聖終懵管窺。

    頂奉戴躍永歡蔭誘。

    謝綽和南。

     司徒祭酒範孝才答。

     弟子孝才和南。

    逮示敕旨答臣下審神滅論。

    竊以彭生豕立咎現齊公。

    元伯纓垂事高漢史。

    且斬籌為喻義在必存神之不滅。

    法俗同貫欲滅其神。

    内外俱失。

    所謂管窺穹極甯辯西東。

    蠡度滄溟安知仿佛。

    天旨弘深殷勤于妙象。

    聖情隐恻流連于飨祭。

    豈直經教增隆。

    實使蒙愚悟道。

    眷逮所覃曲垂頒及。

    銘茲訓誘方溢寸心。

    弟子茫孝才和南。

     常侍王琳答。

     辱告。

    惠示至尊答臣下審神滅論。

    謹罄庸管恭覽聖制。

    聲溢金石理洞淵泉。

    義貫六爻言該三世。

    足使僻學知宗迷途識反。

    弟子生幸休明身叨渥澤。

    複得傾耳天作拭目。

    神藻凫抃之誠良無紀極。

    猥惠頒逮銘躍唯重。

    弟子王琳答。

     庫部郎何炟答。

     炟和南。

    辱所賜書并垂示答臣下審神滅論。

    竊聞神其如在。

    求前王而未測住。

    常住其不移徒。

    伏膺而方曉。

    鑽仰淵秘渙爾冰開。

    故知紛綸聖迹不由一道。

    參差動應本自因時。

    今澆流已息無明将啟。

    物有其機教惟斯發。

    笃孝治之義。

    明覺者之旨。

    預有靈識誰不知慶。

    豈炎昊所得争衡。

    非軒唐所能競爽。

    巍巍至德莫或可名。

    昭然大道于斯為極。

    何炟和南。

     豫章王主簿王筠答。

     筠和南辱告。

    垂示上答臣下審神滅論。

    竊聞僾然有見禮典之格言。

    今則不滅法教之弘旨。

    但妙相虛玄神功凝靜。

    自非體道者。

    豈能默領其宗。

    不有知機者無由冥應其會。

    聖王迹洞萬機心遊七淨。

    哀愍群生妪煦庶物。

    滌彼蓋纏勖以解慧。

    祛其蒙惑。

    跻之仁壽信大哉。

    為君善于智度者也。

    弟子世奉大法家傳道訓。

    而學淺行疏封累猶轸。

    既得餐禀聖教。

    豫聞弘誘。

    一音得解萬善可偕。

    抃躍之情無以譬說。

    弟子王筠和南。

     倉部郎孫挹答。

     辱告。

    惠示敕答臣下審神滅論。

    伏奉欣仰喜不自支。

    夫江海淵曠非井蛙所達。

    泊然入定豈外道可能以。

    一毛不動則衆邪退散。

    舟航既濟而彼岸超登。

    聖後體蘊二儀德兼三代。

    撫靈機而總極。

    秉上智以調民。

    發号施令則風行草偃。

    臨朝尊默而化動如神。

    隆五帝以比蹤。

    超萬劫其方永。

    猶複振金聲于指掌。

    降妙思以發蒙。

    理既仰而方深趣。

    彌鑽而踰遠均寶珠于無價。

    齊蓮華之不塵。

    孝敬被乎群黎。

    訓範光于先聖。

    蚑行喘息同識斯歡。

    翾飛蠕動共陶茲慶。

    班告末臨用深榮荷。

    謹頂受書紳永啟庸惑。

    弟子孫挹和南。

     丹陽亟蕭[目  爾]素答。

     辱告。

    并伏見敕答臣下審神滅論。

    性與天道稱謂理絕。

    曠劫多幸猥班妙訓。

    接足頂受歡敬載懷。

    竊謂神道寂寞法海難邊。

    是以智積麻葦而未測。

    識了色塵而猶昧。

    豈其庸末所能激仰。

    然自惠雲東漸寶舟南濟。

    歲序綿長法音流遠。

    明君良宰雖世能宗服。

    至于躬挹玄源親體妙極者。

    竟未聞焉。

    是以兩谛八解獨阙皇言。

    九部三明空蕪國學。

    嗚呼可為歎息者也。

    竊尋神滅之起。

    則人出楞伽經名衛世。

    雖義屈提婆而餘俗未弭。

    故使群疑異學習以成見。

    若不禀先覺之教。

    實終累于後生。

    聖上道濟天下機洞無方。

    虎觀與龍宮。

    并閱至德與實相齊導。

    故能符俗教而谛真道即孝享以弘覺性。

    照此因蒙拔茲疑網。

    雖複牟尼之柔軟巧說。

    孔丘之博約善誘。

    曷以喻斯。

    巍巍乎十善已行金輪何遠。

    法師禀空慧于曠生。

    習多聞于此世。

    法輪轉而八部雲會。

    微言發而天人攝受。

    故能播戒香于鳳闱。

    藻覺葩于聖側。

    信矣哉。

    能以佛道聲令一切聞者也。

    弟子無記釋藏不逮孔門。

    雖願朝聞終慚吝薄。

    庶緣無盡之法兼利人我耳。

    疾塞甫爾心慮惛悸。

    謹力裁白不識诠次。

    傾遲咨展親承至教也。

    弟子蕭[目  爾]素頓首和南。

     中書郎伏[口  恒]答。

     猥垂班示。

    至尊所答臣下審神滅論。

    伏奉淵旨頓祛群疑。

    天情獨照妙鑒懸覽。

    故非凡愚所可鑽仰。

    然常師管見亦竊懷佳求。

    今複禀承教義。

    遠尋經旨重規疊矩。

    信若符契。

    法師宣揚睿理弘贊聖言。

    方使二教同歸真俗一緻豫得。

    餐沐誨誘陶染至化。

    抃擊下風實兼舞蹈。

    遲比咨觌乃盡衿誠。

    臨白欣佩不知裁述。

    伏[口  恒]呈。

     五經博士賀玚答。

     辱告。

    垂示敕答臣下審神滅論。

    鑽仰反複誦味循環。

    故知妙蘊機初事隔凡淺。

    神凝系表義絕庸情。

    皇上睿覽通幽性與天道。

    所以機見英遠獨悟超深。

    述三聖以導未曉。

    标二事以洗偏惑。

    故系孝之旨愈明。

    因果之宗彌暢。

    崛山粹典即此重彰。

    洙水清教于茲再朗。

    譬諸日月無得踰焉。

    弟子雖冥煩多蔽。

    謬奉格言研求妙趣。

    猶如蹈舞。

    法師宣揚至道光闡大猷。

    猥惠未及益增銘荷。

    弟子賀玚呈。

     太子中舍人劉洽答。

     辱告奉觌。

    敕旨所答臣下審神滅論。

    伏披素劄仰瞻玄談。

    文貫韶夏義測爻系。

    囊括典經牢籠述作。

    弘彼正教垂之方簡。

    希夷卓爾難得而聞。

    斟酌賢聖剖破毫發。

    兼通内外之塗語。

    過天人之際矣。

    自非體茲至德思與神會。

    豈能深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