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卷第十

關燈
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滅論莊嚴寺法雲法師與公王朝貴書(并公王朝貴答) 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滅論 位現緻論要當有體。

    欲談無佛應設賓主。

    标其宗旨辯其短長。

    來就佛理以屈佛理。

    則有佛之義既踬。

    神滅之論自行。

    豈有不求他意。

    妄作異端。

    運其隔心鼓其騰口。

    虛畫瘡疣空緻诋呵。

    笃時之蟲驚疑于往來。

    滞甃之蛙河漢于遠大。

    其故何也。

    淪蒙怠而争一息。

    抱孤陋而守井幹。

    豈知天地之長久溟海之壯闊。

    孟轲有雲。

    人之所知不如人之所不知。

    信哉。

    觀三聖設教。

    皆雲不滅。

    其文浩博難可具載。

    止舉二事試以為言。

    祭義雲。

    惟孝子為能飨親。

    禮運雲。

    三日齋必見所祭。

    若謂飨非所飨。

    見非所見。

    違經背親言誠可息。

    神滅之論朕所未詳。

     莊嚴寺法雲法師與公王朝貴書 主上答臣下審神滅論。

    今遣相呈。

    夫神妙寂寥可知而不可說。

    義經丘而未曉。

    理涉旦而猶昏。

     主上凝天照本襲道赴機。

    垂答臣下。

    旨訓周審。

    孝享之禮既彰。

    桀懷曾史之慕。

    三世之言複闡。

    纣協波侖之情。

    預非草木。

    誰不歌歎。

    希同挹風猷共加贊也。

    釋法雲呈。

     臨川王答。

     得所送敕答神滅論。

    伏覽淵旨理精辭詣。

    二教道協于當年。

    三世棟梁于今日。

    足使迷途自反。

    妙趣愈光。

    遲近寫對更具披析。

    蕭宏和南。

     建安王答。

     辱告惠示。

    敕答臣下審神滅論。

    天識昭遠聖情淵發。

    伏覽玄微實曉庸昧。

    猥能存示深承笃顧。

    偉和南。

     長沙王答。

     惠示敕答臣下審神滅論。

    睿旨淵凝機照深邈。

    可以筌蹄惑見訓誘蒙心。

    鑽仰周環洗滌塵慮。

    遂能存示戢眷良深。

    蕭淵業和南。

     尚書令沈約答。

     神本不滅久所伏膺。

    神滅之談良用駭惕。

    近約法師殿内出。

    亦蒙敕答臣下一本歡受頂戴尋覽忘疲。

    豈徒伏斯外道。

    可以永摧魔衆。

    孔釋兼弘。

    于是乎在。

    實不刊之妙旨。

    萬代之舟航。

    弟子亦即彼論。

    微曆疑核比展具以呈也。

    沈約和南。

     光祿領太子右率範岫答。

     岫和南。

    伏見诏旨答臣下審神滅論。

    睿照淵深動鑒機切。

    敷引外典弘茲内教。

    發蒙啟滞訓誘未悟。

    方使四海禀仰十方贊抃。

    異見杜口道俗同欣。

    謹加習誦寤寐書紳。

    惠以逮示深承眷憶。

    範岫和南。

     丹陽尹王瑩答。

     辱告伏覽敕旨神不滅義。

    睿思機深天情雲發。

    标理明例渙若冰消。

    指事造言共如日照。

    用啟蒙愚載移瞽蔽。

    凡厥含識莫不挹佩。

    謹以書紳奉之沒齒。

    弟子王瑩和南。

     中書令王志答。

     辱告伏覽。

    敕答臣下神滅論。

    旨高義博。

    照若發蒙。

    弟子夙奉釋教。

    練服舊聞有自來矣。

    非唯雷同遠大贊激天旨而已。

    且垂答二解。

    厭伏心靈。

    藻燭聞見。

    更不知何以闡揚玄猷光彰聖述。

    且得罔象不溷于其真。

    内外無紛如之滞。

    寔懷嘉抃猥承末示。

    佩眷唯深。

    王志和南。

     右仆射袁昂答。

     辱告并伏見。

    敕答臣下審神滅論。

    奉讀循環頓醒昏縛。

    夫識神冥寞其理難窮。

    粵在庸愚。

    豈能探索。

    近取諸骸内。

    尚日用不知。

    況乎幽昧理歸惑解。

    仰尋聖典既顯言不無。

    但應宗教歸依其有。

    就有談有猶未能盡性。

    遂于不無論無斯可遠矣。

    自非神解獨脫機鑒絕倫。

    何能妙測不斷之言深悟相續之旨。

    兼引喻二證方見神在皦然。

    求之三世不滅之理彌着。

    可謂鑽之彌堅仰之彌高者也。

    方使衆惑塵開群迷反路。

    伏誦無斁舞蹈不勝。

    弟子袁昂和南。

     衛尉卿蕭禺答。

     辱告并伏見。

    诏答臣下審神滅論。

    夫三世雖明一乘玄遠。

    或有偏蔽猶執異端。

    聖上探隐索微凝神系表。

    窮理盡性包括天人。

    内外辯析辭旨典奧。

    豈直群生靡惑。

    實亦闡提即曉。

    方宣揚四海垂範來世。

    惠使聞見唯深佩服。

    孤子蕭禺頓首和南。

     吏部尚書徐勉答。

     天旨所答臣下神滅論。

    一日粗蒙垂示。

    辱告重送伏加研讀。

    窮理盡寂精義入神。

    文義兼明超深俗表。

    仰詳三世皎若發蒙。

    非直謹加誦持。

    辄令斑之未悟。

    惠示承眷至。

    弟子徐勉和南。

     太子中庶陸果答。

     果和南。

    伏覽敕旨答臣下審神滅論。

    夫從無住本在默阻思。

    伏如來藏窅絕難言。

    故使仲初建薪火之執。

    惠遠廣然滅之難。

    傳疑衆談踳淪曠稔。

    宸聰天縱聖照生知。

    了根授藥随方運便。

    遂乃辯禮矯枉指孝示隅。

    良由迷發俗學。

    便澆俗以況道。

    惑資外文即就外以明内。

    任言出奇。

    因所據理固以城塹。

    三世負荷群生。

    現在破闇當來掴網。

    一牍之間于何不利。

    片言之益豈可覶縷。

    生因曩慶至德同時。

    預奉餘論。

    頂戴踴躍。

    惠示不遺深抱笃念。

    陸果和南。

     散騎常侍蕭琛答。

     弟子琛和南。

    辱告伏見。

    敕旨所答臣下審神滅論。

    妙測機神發揮禮教。

    實足使淨法增光。

    儒門敬業。

    物悟緣覺民思孝道。

    人倫之本于茲益明。

    詭經亂俗不撝自壞。

    誦讀藻抃頂戴不勝。

    家弟闇短招愆。

    今在比理。

    公私煎懼情慮震越。

    無以仰贊洪谟對揚精義。

    奉化開道伏用竦怍。

    眷獎覃示銘[佩-一]仁誘。

    弟子蕭琛和南。

     二王常侍彬緘答。

     辱告伏見。

    敕旨答臣下審神滅論。

    聖思淵凝天理孤絕。

    辯三世則釋義明。

    舉二事則孝道暢。

    塞鑽鑿之路。

    杜異途之口足使魔堞永淪正峰長峻。

    弟子伏膺至道遵奉天則。

    喜躍之心甯複恒準。

    王彬緘和南。

     太子中舍陸煦答。

     猥辱逮告。

    伏見至尊答臣下審神滅論。

    俯仰膜拜徘徊空首。

    竊聞聖惟一揆。

    唐虞未有前言知幾其神。

    今日獨奉梁诏道載則萬有擠其淪迷。

    德壽則九服揚其照筮。

    方可振民育德。

    百年均其攝受。

    勞民動物千古鹹其折伏。

    法師智深決定。

    受持之持佥允。

    志洽通敏。

    承神之神諧克。

    陸煦和南。

     黃門郎徐绲答。

     绲和南。

    辱告并逮示。

    敕答神滅論。

    伏覽淵旨疏心蕩累。

    竊惟希夷之本難尋。

    妙密之源莫睹。

    自非上聖無以談其宗。

    非夫至睿焉能道其極。

    皇上窮神體寂鑒道。

    居微發德音則三世自彰。

    布善言而千裡承響。

    誠協禮敬義感人隻。

    理扇玄風德被幽顯。

    悠悠巨夜長昏鲦曉。

    蠢蠢愚生一朝獨悟。

    勵鹿苑之潛功。

    澍法流于日用。

    鴻名永播懋實方馳。

    迷滞知反淪疑自息。

    弟子歸向早深倍兼抃悅。

    辄奉以周旋不敢雲墜。

    但蠡測管窺終懷如失耳。

    徐绲和南。

     侍中王暕答。

     枉告并奉覽。

    敕答臣下審神滅論。

    聖旨玄照啟寤群蒙。

    義顯幽微理宣寂昧。

    夫經述故身之義。

    系叙遊魂之談。

    愚淺所辯已為非滅。

    況複睿思弘遠盡理窮微。

    引文證典煥然冰釋。

    肉眼之人虔恭回向。

    惑累之衆悛改浮心。

    發明既往訓導将來。

    伏奉淵教欣蹈罔已。

    王暕和南。

     侍中柳恽答。

     辱告惠示。

    敕所答臣下神滅論。

    夫指歸無二宗緻本一。

    續故不斷釋訓之弘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