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是非善惡
關燈
小
中
大
郭靖縱馬急馳數日,已離險地。
緩緩南歸,天時日暖,青草日長,沿途兵革之餘,城破戶殘,屍骨滿路,所見所聞,盡皆怵目驚心。
一日在一座破亭中暫歇,見壁上題着幾行字:“唐人詩雲:‘水自潺潺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
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盡見花。
’我中原錦繡河山,竟成胡虜鏖戰之場。
生民塗炭,猶甚于此詩所雲矣。
”郭靖瞧着這幾行字怔怔出神,悲從中來,不禁淚下。
他茫茫漫遊,不知該赴何處,隻一年之間,母親、黃蓉、恩師,世上最親厚之人,一個個地棄世而逝。
歐陽鋒害死恩師與黃蓉,原該去找他報仇,但一想到“報仇”二字,花剌子模屠城的慘狀立即湧上心頭,自忖父仇雖複,卻害死了這許多無辜百姓,心下如何能安?看來這報仇之事,未必就是對了。
諸般事端,在心頭紛至沓來:“我一生苦練武藝,練到現在,又怎樣呢?連母親和蓉兒都不能保,練了武藝又有何用?我一心要做好人,但到底能讓誰快樂了?母親、蓉兒因我而死,華筝妹子因我而終生苦惱,給我害苦了的人可着實不少。
“完顔洪烈、魔诃末他們自然是壞人。
但成吉思汗呢?他殺了完顔洪烈,該說是好人了,卻又命令我去攻打大宋;他養我母子二十年,到頭來卻又逼死我母親。
“我和楊康義結兄弟,然而兩人始終懷有異心。
穆念慈姊姊是好人,為什麼對楊康卻又死心塌地地相愛?拖雷安答和我情投意合,但若他領軍南攻,我是否要在戰場上與他兵戎相見,殺個你死我活?不,不,每個人都有母親,都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地撫育長大,我怎能殺了别人的兒子,叫他母親傷心痛哭?他不忍心殺我,我也不忍心殺他。
然而,難道就任由他來殺我大宋百姓? “學武是為了打人殺人,看來我過去二十年全都錯了,我勤勤懇懇地苦學苦練,到頭來隻有害人。
早知如此,我一點武藝不會反而更好。
如不學武,那麼做什麼呢?我這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什麼?以後數十年中,該當怎樣?活着好呢,還是早些死了?若是活着,此刻已煩惱不盡,此後自必煩惱更多。
但若早早死了,當初媽媽又何必生我?又何必這麼費心盡力地把我養大?”翻來覆去地想着,越想越糊塗。
接連數日,他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着覺,在曠野中踯躅來去,盡是思索這些事情。
又想:“母親與衆位恩師一向教我為人該當重義守信,因此我雖愛極蓉兒,但始終不背大汗婚約,結果不但連累母親與蓉兒枉死,大汗、拖雷、華筝他們,心中又哪裡快樂了?江南七俠七位恩師都是俠義之士,竟沒一人能獲善果。
洪恩師為人這樣好,偏偏重傷難愈。
歐陽鋒與裘千仞多行不義,卻又逍遙自在。
世間到底有沒有天道天理?老天爺到底生不生眼睛?管不管正義、邪惡?” 他在曠野中信步而行,小紅馬緩緩跟在後面,有時停下來在路邊咬幾口青草,他心中隻是琢磨:“我為救撒麻爾罕城數十萬男女老小的性命,害死了蓉兒,到底該是不該?這些人跟我無親無故,從不相識。
為了蓉兒,我自己死了也不懊悔。
我求大汗饒了這幾十萬可憐之人,大汗惱怒之極,幾乎要殺我的頭,而我的同袍部屬又個個惱恨我不堪,因為他們辛辛苦苦地攻城破敵,卻因我一句話而失了搶劫擄掠的樂趣。
我為這些不相識的人害了蓉兒,幾乎害了自己性命,得罪了大汗、部下、好朋友,是不是蠢笨之極?蠢當然是蠢的,但該不該呢? “六位師父、洪恩師、我媽媽,總是教我該當行俠仗義、救人危困、不該為了自己的好處,見人危難而袖手不顧,有人殘殺無辜、傷害良民,該當奮不顧身地救援。
金人來侵我國家、害我同胞,必須為國為民,奮起抵抗,自己生死禍福,不可放在心上。
如果大汗要屠的是臨安城,要清洗的是濟南城,他下命要殺的都是我中國百姓,這千千萬萬轉眼便死的都是我中華同胞,我不顧蓉兒,不顧自己性命而去救他們,當然是對的。
大丈夫該有仁人義士之心,洪恩師常常說的:‘義所當為,死則死耳!’有什麼了不起?然而花剌子模不是中國,撒麻爾罕城中的男女老幼不是中國人,他們說的話跟我不同,寫的字跟我不同,眼睛、頭發的顔色、相貌全跟我不同,跟我有什麼相幹?我為什麼見到蒙古兵提槍揮刀要殺他們,心裡就不忍?就此拚了自己性命,害了蓉兒的性命?我是不是大大的錯了?是不是見到有人遭逢危難,是自己父母、師父、朋友,是我心愛的蓉兒,就該奮身相救?不相幹的人就不必救? “洪恩師甚至見到西毒叔侄這樣的大壞蛋在海裡遇難,也要出手相救。
該做的就是該做,是中國人該救,外國人也是人,也應當救,救了之後對自己利不利,就不該理會。
洪恩師明知救了西毒之後,對自己不利,他還是要救,後來果然給西毒打得重傷,險些喪命,他一點也不懊悔,對我們總是說:見人有難,必須相救,後果如何,在所不計。
他常說:所謂行俠仗義,所謂是非善惡,隻是在這個‘俠’字,在這個‘義’字,是便是‘是’,善就是‘善’,俠士義士,做的隻是求心之所安,倘若斤斤計較于成敗利鈍、有利有害、還報多少、損益若幹,那是做生意,不是行善做好事了。
凡是‘善’事,必定是對人有利而對自己未必有利的。
咱們做人講究‘義氣’,‘義’就是‘義所當為’,該做的就去做。
對!師父教訓得是!中國人有危難該救,外國人有危難也該救!該做就要去做,不可計算對自己是否有利,有多少利益? “如果我在大沙漠中渴得快幹死了,一個撒麻爾罕的牧人騎了駱駝經過我身邊,他水袋中清水很多,他會不會給我喝一點?雖然素不相識,他還是會給我喝的。
這就是‘義所當為’! “我救了撒麻爾罕人,害死了蓉兒,該不該呢?不,蓉兒不是我害死的,是歐陽鋒追她追入了沼澤流沙。
我拚了性命要救她,不過救不到。
我甯可用自己性命來換她的命,不過她死的時候不知道,現下她死了,她在天有靈,該當知道了。
我不是為了要娶華筝而求大汗饒了撒麻爾罕城幾十萬人性命,她知道我想娶的是她,她知道的,她知道的!”想到黃蓉一死,或在天上,或在陰世,便什麼都明白了,知道自己真心愛她,不會錯怪了自己;倘若她沒有死,那當然更好,錯怪了自己也不打緊。
“最好蓉兒沒死,心裡怨我怪我,都不要緊,從此不理我,我也情願,她去嫁了别人,我也情願。
總之她沒死就好了!”想通了這一節,糾纏不清的煩惱便理清了不少。
這日來到山東濟南府的一個小鎮,他在一家酒家中要了座頭,自飲悶酒,剛吃了三杯,忽然一條漢子奔進門來,指着他破口大罵:“賊鞑子,害得我家破人亡,今日跟你拚了。
”說着揮拳撲面打來。
郭靖吃了一驚,左手翻轉,抓住他手腕,輕輕一帶,那人一跤俯跌下去,竟絲毫不會武功。
郭靖見無意之中将他摔得頭破血流,甚是歉仄,忙伸手扶起,說道:“大哥,你認錯人了!”那人哇哇大叫,隻罵:“賊鞑子!”門外又有十餘條漢子擁進店來,撲上來拳打足踢。
郭靖這幾日來常覺武功禍人,打定主意不再跟人動手,兼之這些人既非相識,又不會武,隻一味蠻打,當下東閃西避,全不還招。
但外面人衆越來越多,擠在小酒店裡,他身上終于還是吃了不少拳腳。
他正欲運勁推開衆人,闖出店去,忽聽得門外有人高聲叫道:“靖兒,你在這裡幹什麼?”郭靖擡頭見那人身披道袍,長須飄飄,正是長春子丘處機,心中大喜,叫道:“丘道長,這些人不知為何打我。
”丘處機雙臂推開衆人,拉着郭靖出去。
衆人随後喝打,但丘郭二人邁步疾行,郭靖呼哨招呼紅馬,片刻之間,兩人一馬已奔到曠野,将衆人抛得影蹤不見。
郭靖将一衆市人無故聚毆之事說了。
丘處機笑道:“你穿着蒙古人裝束,他們隻道你是蒙古鞑子。
”接着說起,蒙古兵與金兵在山東一帶鏖戰,當地百姓久受金人之苦,初時出力相助蒙古,哪知蒙古将士與金人一般殘虐,以暴易暴,燒殺擄掠,也是害得衆百姓苦不堪言。
蒙古軍大隊經過,衆百姓不敢怎樣,但官兵隻要落了單,往往被百姓打死。
丘處機又問:“你怎由得他們踢打?你瞧,鬧得身上這許多瘀腫。
”郭靖長歎一聲,将大汗密令南攻、逼死他母親等諸般情事一一說了。
丘處機驚道:“成吉思汗既有攻宋之計,咱們趕快南下,好叫朝廷早日防備。
”郭靖搖頭道:“那有什麼好處?結果隻有打得雙方将士屍如山積,衆百姓家破人亡。
”丘處機道:“倘若宋朝亡了給蒙古,百姓可更加受苦無窮了。
”郭靖道:“丘道長,我有許多事情想不通,要請你指點迷津。
”丘處機牽着他手,走到一株槐樹下坐了,道:“你說吧!” 郭靖于是将這幾日來所想的是非難明、武學害人種種疑端說了,最後歎道:“弟子立志終生不再與人争鬥。
恨不得将所學武功盡數忘卻,不過積習難返,适才一個不慎,又将人摔得頭破血流。
” 丘處機搖頭道:“靖兒,你這就想得不對了。
數十年前,武林秘笈《九陰真經》出世,江湖上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而招緻殺身之禍,後來華山論劍,我師重陽真人獨魁群雄,奪得真經。
他老人家本拟将之毀去,但随即說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福是禍,端在人之為用。
’終于将經書保全下來。
天下的文才武略、堅兵利器,無一不能造福于人,亦無一不能為禍于世。
你隻要一心為善,武功愈強愈好,何必将之忘卻?” 郭靖沉吟片刻,道:“道長之言自然不錯,想當今之世,武學之士都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武功最強。
弟子仔細想來,武功要練到跟這四位前輩一般,固已千難萬難,但即令如此,于人于己又有什麼好處?” 丘處機呆了一呆,說道:“黃藥師行為乖僻,雖然出自憤世嫉俗,心中實有難言之痛,但自行其是,極少為旁人着想,我所不取。
歐陽鋒作惡多端,那不必說了。
段皇爺慈和寬厚,倘君臨一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隐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義之人。
隻洪幫主行俠仗義,扶危濟困,我對他才佩服得五體投地。
上次華山論劍差不多已過二十五年,今日即令有人在武功上勝過洪幫主,可是天下豪傑之士,必奉洪幫主為當今武林中的第一人。
”郭靖聽到“華山論劍”四字,心中一凜,問道:“我恩師的傷勢痊愈了麼?他老人家是否要赴華山之會?”丘處機道:“我從西域歸來後亦未見過洪幫主,屈指算來,華山二次論劍之期快要到了,不
緩緩南歸,天時日暖,青草日長,沿途兵革之餘,城破戶殘,屍骨滿路,所見所聞,盡皆怵目驚心。
一日在一座破亭中暫歇,見壁上題着幾行字:“唐人詩雲:‘水自潺潺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
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盡見花。
’我中原錦繡河山,竟成胡虜鏖戰之場。
生民塗炭,猶甚于此詩所雲矣。
”郭靖瞧着這幾行字怔怔出神,悲從中來,不禁淚下。
他茫茫漫遊,不知該赴何處,隻一年之間,母親、黃蓉、恩師,世上最親厚之人,一個個地棄世而逝。
歐陽鋒害死恩師與黃蓉,原該去找他報仇,但一想到“報仇”二字,花剌子模屠城的慘狀立即湧上心頭,自忖父仇雖複,卻害死了這許多無辜百姓,心下如何能安?看來這報仇之事,未必就是對了。
諸般事端,在心頭紛至沓來:“我一生苦練武藝,練到現在,又怎樣呢?連母親和蓉兒都不能保,練了武藝又有何用?我一心要做好人,但到底能讓誰快樂了?母親、蓉兒因我而死,華筝妹子因我而終生苦惱,給我害苦了的人可着實不少。
“完顔洪烈、魔诃末他們自然是壞人。
但成吉思汗呢?他殺了完顔洪烈,該說是好人了,卻又命令我去攻打大宋;他養我母子二十年,到頭來卻又逼死我母親。
“我和楊康義結兄弟,然而兩人始終懷有異心。
穆念慈姊姊是好人,為什麼對楊康卻又死心塌地地相愛?拖雷安答和我情投意合,但若他領軍南攻,我是否要在戰場上與他兵戎相見,殺個你死我活?不,不,每個人都有母親,都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地撫育長大,我怎能殺了别人的兒子,叫他母親傷心痛哭?他不忍心殺我,我也不忍心殺他。
然而,難道就任由他來殺我大宋百姓? “學武是為了打人殺人,看來我過去二十年全都錯了,我勤勤懇懇地苦學苦練,到頭來隻有害人。
早知如此,我一點武藝不會反而更好。
如不學武,那麼做什麼呢?我這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什麼?以後數十年中,該當怎樣?活着好呢,還是早些死了?若是活着,此刻已煩惱不盡,此後自必煩惱更多。
但若早早死了,當初媽媽又何必生我?又何必這麼費心盡力地把我養大?”翻來覆去地想着,越想越糊塗。
接連數日,他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着覺,在曠野中踯躅來去,盡是思索這些事情。
又想:“母親與衆位恩師一向教我為人該當重義守信,因此我雖愛極蓉兒,但始終不背大汗婚約,結果不但連累母親與蓉兒枉死,大汗、拖雷、華筝他們,心中又哪裡快樂了?江南七俠七位恩師都是俠義之士,竟沒一人能獲善果。
洪恩師為人這樣好,偏偏重傷難愈。
歐陽鋒與裘千仞多行不義,卻又逍遙自在。
世間到底有沒有天道天理?老天爺到底生不生眼睛?管不管正義、邪惡?” 他在曠野中信步而行,小紅馬緩緩跟在後面,有時停下來在路邊咬幾口青草,他心中隻是琢磨:“我為救撒麻爾罕城數十萬男女老小的性命,害死了蓉兒,到底該是不該?這些人跟我無親無故,從不相識。
為了蓉兒,我自己死了也不懊悔。
我求大汗饒了這幾十萬可憐之人,大汗惱怒之極,幾乎要殺我的頭,而我的同袍部屬又個個惱恨我不堪,因為他們辛辛苦苦地攻城破敵,卻因我一句話而失了搶劫擄掠的樂趣。
我為這些不相識的人害了蓉兒,幾乎害了自己性命,得罪了大汗、部下、好朋友,是不是蠢笨之極?蠢當然是蠢的,但該不該呢? “六位師父、洪恩師、我媽媽,總是教我該當行俠仗義、救人危困、不該為了自己的好處,見人危難而袖手不顧,有人殘殺無辜、傷害良民,該當奮不顧身地救援。
金人來侵我國家、害我同胞,必須為國為民,奮起抵抗,自己生死禍福,不可放在心上。
如果大汗要屠的是臨安城,要清洗的是濟南城,他下命要殺的都是我中國百姓,這千千萬萬轉眼便死的都是我中華同胞,我不顧蓉兒,不顧自己性命而去救他們,當然是對的。
大丈夫該有仁人義士之心,洪恩師常常說的:‘義所當為,死則死耳!’有什麼了不起?然而花剌子模不是中國,撒麻爾罕城中的男女老幼不是中國人,他們說的話跟我不同,寫的字跟我不同,眼睛、頭發的顔色、相貌全跟我不同,跟我有什麼相幹?我為什麼見到蒙古兵提槍揮刀要殺他們,心裡就不忍?就此拚了自己性命,害了蓉兒的性命?我是不是大大的錯了?是不是見到有人遭逢危難,是自己父母、師父、朋友,是我心愛的蓉兒,就該奮身相救?不相幹的人就不必救? “洪恩師甚至見到西毒叔侄這樣的大壞蛋在海裡遇難,也要出手相救。
該做的就是該做,是中國人該救,外國人也是人,也應當救,救了之後對自己利不利,就不該理會。
洪恩師明知救了西毒之後,對自己不利,他還是要救,後來果然給西毒打得重傷,險些喪命,他一點也不懊悔,對我們總是說:見人有難,必須相救,後果如何,在所不計。
他常說:所謂行俠仗義,所謂是非善惡,隻是在這個‘俠’字,在這個‘義’字,是便是‘是’,善就是‘善’,俠士義士,做的隻是求心之所安,倘若斤斤計較于成敗利鈍、有利有害、還報多少、損益若幹,那是做生意,不是行善做好事了。
凡是‘善’事,必定是對人有利而對自己未必有利的。
咱們做人講究‘義氣’,‘義’就是‘義所當為’,該做的就去做。
對!師父教訓得是!中國人有危難該救,外國人有危難也該救!該做就要去做,不可計算對自己是否有利,有多少利益? “如果我在大沙漠中渴得快幹死了,一個撒麻爾罕的牧人騎了駱駝經過我身邊,他水袋中清水很多,他會不會給我喝一點?雖然素不相識,他還是會給我喝的。
這就是‘義所當為’! “我救了撒麻爾罕人,害死了蓉兒,該不該呢?不,蓉兒不是我害死的,是歐陽鋒追她追入了沼澤流沙。
我拚了性命要救她,不過救不到。
我甯可用自己性命來換她的命,不過她死的時候不知道,現下她死了,她在天有靈,該當知道了。
我不是為了要娶華筝而求大汗饒了撒麻爾罕城幾十萬人性命,她知道我想娶的是她,她知道的,她知道的!”想到黃蓉一死,或在天上,或在陰世,便什麼都明白了,知道自己真心愛她,不會錯怪了自己;倘若她沒有死,那當然更好,錯怪了自己也不打緊。
“最好蓉兒沒死,心裡怨我怪我,都不要緊,從此不理我,我也情願,她去嫁了别人,我也情願。
總之她沒死就好了!”想通了這一節,糾纏不清的煩惱便理清了不少。
這日來到山東濟南府的一個小鎮,他在一家酒家中要了座頭,自飲悶酒,剛吃了三杯,忽然一條漢子奔進門來,指着他破口大罵:“賊鞑子,害得我家破人亡,今日跟你拚了。
”說着揮拳撲面打來。
郭靖吃了一驚,左手翻轉,抓住他手腕,輕輕一帶,那人一跤俯跌下去,竟絲毫不會武功。
郭靖見無意之中将他摔得頭破血流,甚是歉仄,忙伸手扶起,說道:“大哥,你認錯人了!”那人哇哇大叫,隻罵:“賊鞑子!”門外又有十餘條漢子擁進店來,撲上來拳打足踢。
郭靖這幾日來常覺武功禍人,打定主意不再跟人動手,兼之這些人既非相識,又不會武,隻一味蠻打,當下東閃西避,全不還招。
但外面人衆越來越多,擠在小酒店裡,他身上終于還是吃了不少拳腳。
他正欲運勁推開衆人,闖出店去,忽聽得門外有人高聲叫道:“靖兒,你在這裡幹什麼?”郭靖擡頭見那人身披道袍,長須飄飄,正是長春子丘處機,心中大喜,叫道:“丘道長,這些人不知為何打我。
”丘處機雙臂推開衆人,拉着郭靖出去。
衆人随後喝打,但丘郭二人邁步疾行,郭靖呼哨招呼紅馬,片刻之間,兩人一馬已奔到曠野,将衆人抛得影蹤不見。
郭靖将一衆市人無故聚毆之事說了。
丘處機笑道:“你穿着蒙古人裝束,他們隻道你是蒙古鞑子。
”接着說起,蒙古兵與金兵在山東一帶鏖戰,當地百姓久受金人之苦,初時出力相助蒙古,哪知蒙古将士與金人一般殘虐,以暴易暴,燒殺擄掠,也是害得衆百姓苦不堪言。
蒙古軍大隊經過,衆百姓不敢怎樣,但官兵隻要落了單,往往被百姓打死。
丘處機又問:“你怎由得他們踢打?你瞧,鬧得身上這許多瘀腫。
”郭靖長歎一聲,将大汗密令南攻、逼死他母親等諸般情事一一說了。
丘處機驚道:“成吉思汗既有攻宋之計,咱們趕快南下,好叫朝廷早日防備。
”郭靖搖頭道:“那有什麼好處?結果隻有打得雙方将士屍如山積,衆百姓家破人亡。
”丘處機道:“倘若宋朝亡了給蒙古,百姓可更加受苦無窮了。
”郭靖道:“丘道長,我有許多事情想不通,要請你指點迷津。
”丘處機牽着他手,走到一株槐樹下坐了,道:“你說吧!” 郭靖于是将這幾日來所想的是非難明、武學害人種種疑端說了,最後歎道:“弟子立志終生不再與人争鬥。
恨不得将所學武功盡數忘卻,不過積習難返,适才一個不慎,又将人摔得頭破血流。
” 丘處機搖頭道:“靖兒,你這就想得不對了。
數十年前,武林秘笈《九陰真經》出世,江湖上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而招緻殺身之禍,後來華山論劍,我師重陽真人獨魁群雄,奪得真經。
他老人家本拟将之毀去,但随即說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福是禍,端在人之為用。
’終于将經書保全下來。
天下的文才武略、堅兵利器,無一不能造福于人,亦無一不能為禍于世。
你隻要一心為善,武功愈強愈好,何必将之忘卻?” 郭靖沉吟片刻,道:“道長之言自然不錯,想當今之世,武學之士都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武功最強。
弟子仔細想來,武功要練到跟這四位前輩一般,固已千難萬難,但即令如此,于人于己又有什麼好處?” 丘處機呆了一呆,說道:“黃藥師行為乖僻,雖然出自憤世嫉俗,心中實有難言之痛,但自行其是,極少為旁人着想,我所不取。
歐陽鋒作惡多端,那不必說了。
段皇爺慈和寬厚,倘君臨一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隐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義之人。
隻洪幫主行俠仗義,扶危濟困,我對他才佩服得五體投地。
上次華山論劍差不多已過二十五年,今日即令有人在武功上勝過洪幫主,可是天下豪傑之士,必奉洪幫主為當今武林中的第一人。
”郭靖聽到“華山論劍”四字,心中一凜,問道:“我恩師的傷勢痊愈了麼?他老人家是否要赴華山之會?”丘處機道:“我從西域歸來後亦未見過洪幫主,屈指算來,華山二次論劍之期快要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