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成吉思汗家族

關燈
赤斤知道他是大汗所召,不敢先向他請教長生的秘訣(見《長春真人西遊記》)。

    斡赤斤壽命很長,後來忽必烈和弟弟阿裡不哥争位時,蒙古多數王公支持阿裡不哥,斡赤斤卻擁護忽必烈。

    據說他有一百個妻子、一百個兒子,妻兒走到他面前,有許多他竟不認識。

     ④合赤溫早死,沒有留下什麼重要事迹。

     ⑤成吉思汗知道闊闊出得族人崇信,說他的生命和屍首都被上天取去,族人就認為連上天都處罰他,不會因此而反對成吉思汗。

    猜想闊闊出的屍體一定是成吉思汗暗中派人取去的。

    這是蒙古部族中軍權、政權對抗神權、文化權的一場鬥争。

     ⑥花剌子模的領土包括現代俄羅斯中亞細亞南部、伊朗、阿富汗等地。

     ⑦玉龍傑赤在鹹海之南、現烏茲别克斯坦境内,現名庫尼亞烏爾根赤。

    撒麻爾罕在今烏茲别克斯坦境内,仍名撒麻尓罕,在阿富汗喀布爾之北,新疆喀什之西。

    地勢與《射雕》中所描寫者不同,小說内容誇張以增趣味耳。

     ⑧金歧國公主的母親姓袁,是漢人。

    但蒙古曆代大汗、皇帝的後妃中無漢人,隻有朝鮮人。

     ⑨日本人箭内亘著《元朝怯薛及斡耳朵考》(陳捷、陳清泉譯)對四大斡兒朵的所在地有所考證,但沒有提到“公主斡兒朵”。

     ⑩葉奇《草木子》中說:蒙古諸汗葬後,以萬騎踏平墓地,在上面殺一隻小駱駝,以千騎守墓。

    等明年青草生長,守軍移去,草原上一望平野,已無絲毫墓地的痕迹。

    要祭墓的時候,把小駱駝的母親牽來,母駱駝來回悲鳴的所在便是葬所。

    但母駱駝死去,就誰也找不到墓地了。

     成吉思汗陵寝的所在地,學者意見不一。

    宋人彭大雅、徐霆所著《黑鞑事略》,言陵墓在外蒙古克魯倫河側。

    近人屠寄亦主此說。

    張相文《成吉思汗陵寝發見記》一文,根據蒙古人近世傳說和清朝官方文書,認為陵墓在河套的榆林附近。

    以主張外蒙古說的較多。

     ⑾也許這隻是巧合,更可能是巫師在神水中下了毒。

    《新元史》的作者卻大贊拖雷誠心感動了鬼神。

    成吉思汗四子中,拖雷所擁兵馬最多,勢力最大,窩闊台為大汗,也可能是兩系争權,窩闊台部殺了拖雷,但史實全無迹象。

     ⑿拔都遠征軍于一二四一年三月十八日在Chmielnik大破波蘭王Boleslaw統率的軍隊;當年四月九日在Liegnitz大破波德聯軍,殺了西裡西亞(德國南部、捷克北部)國王亨利二世;另一個戰役中在戰場上殺了波希米亞(今捷克)國王Wenceslas,打敗了烏高林大主教所統率的匈牙利軍。

    大将速不台打敗了匈牙利王貝拉所統率的匈牙利、克羅茲、日耳曼、法國聯軍。

     ⒀蒙古人統治黑海裡的克裡米亞半島,直到一七八三年才給俄國人占去,離開現在還不到二百年。

    (本文作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⒁失烈門這幾句話,或許是提醒祖父:“你如讓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任大汗,你自己的兒子、孫子卻沒有奶吃了。

    ” ⒂在《神雕俠侶》中,改寫為死于攻襄陽之役。

     ⒃在中國曆史書中,成吉思汗為元朝“太祖”,窩闊台為“太宗”,貴由為“定宗”,蒙哥為“憲宗”,忽必烈為“世祖”。

    也速該和拖雷沒有做大汗,但因子孫做了大汗,所以追尊也速該為“烈祖”,拖雷為“睿宗”。

     ⒄忽必烈在曆史上的評價很高。

    《新元史》說他:“混壹南北,紀綱法度燦然明備,緻治之隆,庶幾貞觀。

    ”極力贊揚他任用儒生;又說唐太宗玄武門之變,把哥哥和弟弟殺了,忽必烈也和弟弟争位,但把弟弟捉來後沒有殺他,所以在這件事上還勝過唐大宗。

    《元史》說他:“度量弘廣,知任善使,信用儒術,能以夏變夷。

    ”馬可波羅說他是:“自有人類祖先亞當以來,迄于今日,世上從來未見如此廣有人民、土地、财貨的強大君主。

    ”又Yule本《馬可波羅行紀》中引波斯曆史家Wassaf的評論,說:“從我國(波斯)境到蒙古帝國的中心,有福皇帝公道可汗駐在之處,路程相距雖有一年之遠,但他的豐功偉業,傳到了我們的地方。

    他的制度法律,睿敏智慧,賢明判斷,可驚可羨的治績,據可信的證人如著名商賈和博學旅人的述說,都是遠遠超過了迄今所見的偉人之上。

    單以他的功業和才能而言,已使曆史上所有的名人都黯然失色。

    羅馬、波斯、中國、印度、阿拉伯等國所有的君主都及他不上。

    ”這些歌頌當然是未免太誇張了。

    但忽必烈所統治的土地之廣,确是亘古未有。

    屠寄《蒙兀兒史記》說他:“目有威棱,而度量弘廣,知人善用,群下畏而懷之……一變祖父諸兄武斷之風,漸開文明之治。

    ”但忽必烈征服中國,後代虐殺甚衆,元朝橫征暴斂,規模制度遠不及清朝。

     ⒅忽必烈派去征日本的統帥,是右丞相蒙古人阿剌罕、中書右丞漢人範文虎。

    範文虎是呂文煥之兄呂文德的女婿。

    呂文煥就是守襄陽多年的宋朝大将,後來投降了蒙古。

    遇到飓風而覆沒的蒙古主力部隊由範文虎統帶。

    範文虎落海後,漂流一晝夜,幸好抓到一塊船闆而逃得性命。

    忽必烈很寬大,說遇到飓風不是他的過失,繼續重用他。

     ⒆木剌夷是回教的一個狂熱教派,起源于波斯,正統回教認為他們是異端邪派。

    這教派的領袖稱為“山中老人”,以暗殺作為主要手段,總部設在高峰的頂上,稱為“鹫巢”。

    在山谷中建立了一座大花園,花木庭榭,美麗無比。

    宮殿輝煌,裝飾有無數金銀珍寶,到處有管子流通美酒、蜜糖、牛乳。

    園中充滿各族美貌的少女,能歌善舞。

    山上養了一批幼童,從小就教導他們,說為領袖而死,可以上升天堂。

    等他們到了二十歲時,在他們的飲料中放入迷藥,于他們昏迷中每次四人、或六人、或十人一批擡入花園,任由他們在花園裡無所不為,所有美女都溫柔地服侍他們。

    這些青年盡情享樂,舒服之極,相信确是到了《可蘭經》中所說的天堂樂園。

    過了一段時候,再用迷藥将他們迷倒,擡出花園。

    他們轉醒之後,甚是失望,山中老人召他們來見。

    這些青年自幼深受教育,确信山中老人是回教聖經中所說的大先知,對他絕對崇拜。

    山中老人問他們從哪裡來,都答稱來自天堂樂園。

    山中老人于是派他們去行刺,說為教盡力,死後可入天堂。

    這些青年為了返回天堂享樂,行刺時奮不顧身,但求早死,所以往往成功。

    各國君主對山中老人都十分害怕,對他所提的要求不敢不答允。

    刺客所服的迷藥是大麻一類,突厥語稱為Haschachin,西歐曆史家稱這個教派的教徒為Assassini。

    英文Assassini(刺客、暗殺者)一字就由此而來。

    旭烈兀攻破了該派在高峰上的城堡,一舉而将之殲滅,不分老小,全部殺光。

    但這教派分布甚廣,總部被摧毀後仍在别的地方繼續恐怖活動。

     ⒇那時回教徒在中東一帶勢力極大。

    回教的大教主稱為哈裡發,駐在巴格達(今伊拉克首都),就像基督教的教皇駐在羅馬一樣。

    哈裡發統率大軍,兼管政治。

    當時在巴格達統治已近五百年,又占領了基督教的聖城耶路撒冷。

    西歐的基督徒組織“十字軍東征”,一次又一次地和回教徒作戰,規模巨大的東征共有八次,但終于打不過回教徒而失敗。

    旭烈兀的西征卻隻打一仗就摧毀了回教的大本營。

     (21)那個哈裡發名叫木司塔辛,愛好音樂,是大食朝的第三十七代哈裡發。

    一說旭烈兀将他裹在毛氈中,放在巴格達大街上,命軍士縱馬踐踏而死。

     (22)郭侃的祖父郭寶玉是郭子儀的後裔,陝西人,成吉思汗手下大将,随大汗西征,功勞很大,在攻打撒麻爾罕城時身受重傷,流血不止。

    成吉思汗命人剖開一條大牛的肚子,将郭寶玉放在大牛肚子裡,後來就血止傷愈。

    郭寶玉、郭侃在《元史》、《新元史》中均有傳。

    當世有評者認為:“元人分治下百姓為四等,南人為第四等,因此成吉思汗不可能封郭靖為統兵大将。

    ”可惜這位評者不熟悉曆史,元朝分百姓為四等,是後代之事。

    早期蒙古統治者不但封漢人為西征大将,而且封的碰巧有幾個是漢人中姓郭的。

    蒙古攻金、攻宋,統兵大将中張柔、史天澤、張宏範、嚴忠範等均為漢人。

    忽必烈滅金滅宋後,以漢人史天澤、廉希憲、楊惟中、劉秉忠、張文謙、姚樞、商挺、窦默等為丞相、尚書等大官。

    成吉思汗死于一二二七年。

    蒙古于一二七九年滅宋,蒙古滅南宋後,發覺南宋百姓不服者多,難于統治,方逐步有歧視南人的規定,這些規定為習慣法,并非于某年制定。

    成吉思汗在生時,肯定尚無歧視南人的觀念,而且當時根本尚無“南人”的分類,南人要到忽必烈滅南宋後才有。

    成吉思汗時漢人作大将者甚多,“劉伯林,濟南人,好任俠,善騎射,後封太師、秦國公”(《元史》),那是官居極品了,其子“劉黑馬,封太傅,秦國公”,父子都作三公,封國公。

     (23)洪鈞(賽金花的丈夫)對元史研究有重要貢獻。

    在中國曆史家中,他最先參考大量歐西書籍材料,以補充及校正《元史》,所著《元史譯文證補》成為柯紹忞著《新元史》的主要參考資料。

    可惜他準備寫的《旭烈兀補傳》等篇,未及成而逝世。

     (24)《馬可波羅行記》的剌木學本中詳述蒙古大汗選妃之法:大汗每兩年一次派使者到宏吉剌部,把所有的處女都召集了來,檢查她們的皮膚、頭發、面貌、口唇等等是否與全身相稱,用品定黃金成色的“克拉”來定分數。

    最高滿分是廿四K。

    評定結果有的是十六K,有的是十七、十八K,要二十K、廿一K以上,才選到大汗的後宮。

    大汗再派人在這些二十K以上的處女中選出三四十人,派大臣的妻子三四十人分别陪她們睡覺,審查她們是否有隐疾或缺點,睡着後是否打鼾,身上有沒有難聞的氣息。

    淘汰了一批之後,每五人為一班(馮承鈞譯的本子則說是六人一班),每一班侍奉三日三夜,期滿改由第二班輪值,周而複始。

    淘汰出來的姑娘仍住在宮裡,蒙古貴人有要娶妻的,大汗就遣一名姑娘給他,贈送豐富的嫁妝。

    大汗到宏吉剌部這樣選女,該部族人都感到榮耀,因為選中的姑娘不是侍奉大汗,就是配給貴人,出路都很好。

     本文材料主要出自下列各書: 1《元史》(宋濂等) 2《新元史》(柯紹忞) 3《蒙古秘史》(外蒙古策·達木丁蘇隆編譯,謝再善譯) 4《成吉思汗傳》(馮承鈞) 5《皇元聖武親征錄校注》(王國維) 6《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譯注) 7《元史學》(李思純) 8HenryH.Howorth:HistoryoftheMongols9JeremiahCurtin:TheMongols,ahistory10GabrieleMondel:TheLifeandTimesofGenghisKhan 11《成吉思汗》(俄羅斯楊契維茨基著,邵循岱譯) 12RalphFox:GenghisKhan 13MichelHoang:Genghis-Khan (本文前半部分根據《蒙古秘史》,其餘部分參考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