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轉法輪品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響菩薩白文殊師利。
吾等欲詣能仁如來觀忍世界。
承仁聖慧令願得果。
文殊答曰:快哉行矣。
衆族姓子。
諸佛世尊難見難遇。
所以者何。
億世時有。
當共佥然供養奉事。
所以出世於十方界。
矜愍衆生化入大道令逮覺慧。
當為一切蚑行喘息人物之類。
供順修禮諸佛世尊谘問經典。
令十方人獲緻上慶。
菩薩答曰:令吾等身與尊者俱。
奉見諸佛歸命啟受。
習學聖智慈化群黎於是文殊師利。
稽首禮彼最選光明蓮華開剖如來至真等正覺。
繞其三匝。
與諸菩薩恭肅敬意。
及舍利弗。
聞佛說法受其教令視佛無厭。
觀身五事若如幻。
各以華香栴檀雜香搗香缯采幢幡以供養佛。
蒙佛本德心堅意固。
遵奉三寶。
欲度衆生奉侍佛焉。
說此適竟。
如伸臂頃忽然不現,則至東方恒沙等刹佛世尊前。
皆聽諸佛等衍是經。
講不退轉方等無垢清淨之明。
彼諸佛土悉無女人。
亦無聲聞緣覺佛教。
一切佛土德義悉等鮮潔之命,猶如最選光明蓮華開剖如來佛土等無差特。
菩薩道場充滿佛國。
彼諸世尊蓮花皆同出其臍中文殊師利普如座上感動變化。
威儀如一供養諸佛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方下方。
時於十方各如恒沙諸佛之土。
文殊師利悉現其前無不周遍彼諸如來盡悉講是不退轉輪方等無瑕。
一切侍者恭敬肅肅。
志存大道。
在蓮華上長跪叉手。
自問其佛。
能仁如來何故興此三道之教。
悉欲往詣能仁如來谘啟法化。
從文殊師利求恩見濟。
十方亦告諸菩薩曰:汝等侍衛文殊師利。
俱至能仁如來佛土。
於是忍界閻浮提處。
夜尚未明。
賢者阿難。
時見光明從軒窗入。
即從卧起欲出精舍。
睹其祇洹光耀如晝。
仰觀虛空亦不見月。
察其祇樹但睹其水。
青青如璧柔軟且清。
了不複見樹木房室。
心自念言:今日旦當講大深法。
以故先現此之瑞應。
於時阿難。
舉足入水水不著足。
無所濕溺欣然大悅。
往詣神室欲見世尊,見千萬蓮華繞佛神室。
又聞洪音作若幹伎。
蓮華出光照於祇洹及舍衛城。
三千大千世界靡不明達。
志懷欣豫。
偏袒右肩長跪叉手稽首作禮自歸於佛。
明星出時夜以向曉。
諸大蓮華繞佛室者,大蓮華入於祇洹正住於中。
阿難心念。
今吾宜往為佛施座。
此則說法本之瑞應。
適布座竟。
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十方佛土各十恒沙亦複如是,大意鹹達莫不驚欣青蓮華紅蓮華黃蓮華白蓮華。
普遍佛國。
自然生樹。
枝葉華實亦以茂盛。
諸比丘衆各欲出屋不能自緻。
見祇樹園為水所溺水軟且清。
住精舍戶惟見大光。
各心念言:今日當說大微妙法以故先現此之變應。
彼時世尊能仁大聖。
從三昧興出其神室。
就師子座佛身適坐。
應時十方一切世界諸佛世尊,身奮大光色色各異不可稱計。
於彼黎民莫不睹焉。
於是文殊師利周於十方。
與衆菩薩遊諸佛土普供養遍。
是大菩薩導衆大士。
神足示現不可思議救利萌類。
持順佛法教化度脫。
随衆所樂而以開導。
為十方人各說法竟。
文殊師利見能仁如來坐師子床。
諸菩薩俱於祇樹園從地踴出。
與無央數億億百千那術兆垓一切菩薩。
繞佛世尊無量之匝。
各化蓮華不可稱計。
有十萬葉其色各異以供養佛。
是諸蓮華布佛境界無空缺處。
又此菩薩散栴檀香雜香搗香妙香。
其香悉熏三千大千之國土。
皆興美香。
布施遵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善權方便神通之香。
分流法香。
六度無極菩薩微妙道慧之香。
具足經義修行之香。
是輩衆香盡衍大光。
其明周遍十方佛前。
勇猛意強承佛威化。
供養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
過大精進勤修正道。
其心堅固莫能逾者,歸命如來。
時文殊師利與諸菩薩一切衆生。
莊嚴如意摩尼。
現衆寶樹八品行行。
有名寶樹邊豎幡。
交露珠帳紫磨黃金。
而以校成明月珠地。
化造屋室講堂樓閣。
天窗軒牖刻镂籠疏。
泉源陂池江河之流。
苑囿泉水中生蓮華。
青紅黃白葉皆明珠無不周遍。
地出甘露有八味水。
欲悅衆生示現大道發菩薩意之所當行。
故為一切垂哀變化。
文殊師利承佛聖旨。
順己道力。
能仁如來本之所願。
故以此變開化衆生。
柔音軟響菩薩等俱多所勸助。
不可思議無心不心。
善心思唱導被大德铠。
順其精進身行高德。
昔心所志莊嚴虛空。
一切畢竟皆住佛前。
於是世尊遊以道教。
放法光明照文殊師利。
及諸菩薩大士之等使有床座。
應時自然十萬蓮華從佛身出光色無數不可稱限。
百千顯耀而獨照明。
以寶為莖。
珍寶之珠遍垂周匝。
摩尼交露栴檀雜香師子之座。
是諸菩薩大士之衆。
皆坐其上處于虛空。
時能仁佛。
臍中有光。
号曰金剛。
又名救濟衆生之類。
而放此明。
億百千蓮華光曜各異。
無能計量蓮華光明。
清淨微妙紫磨金色。
交露之帳甚香鮮潔。
顯照十方無所罣礙。
此蓮華中自然化出億千蓮華。
一切諸佛皆受法界平等一類。
訓誨衆生起度脫門。
及言教聲空無思想。
不願之法無有邪行。
不起不滅三世等空。
其目清淨自然軌迹。
化出億千名寶蓮華。
文殊師利安詳雅步。
其心寂然則坐其上。
不著佛身佛體無想。
心念世尊覺了一切。
所志三昧号逾金剛。
而學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法,則行越空無不慕三昧。
於是世尊見文殊師利。
及十方佛國菩薩大士坐訖悉定。
修諸佛法供養過去無數大聖。
文殊師利所見攝持心不怯弱。
順佛道行處師子座。
時佛則告賢者阿難。
汝去遍令舍衛祇樹園中内外。
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信樂三寶佛衆僧。
殖諸德本行欲向城。
悉使來集
吾等欲詣能仁如來觀忍世界。
承仁聖慧令願得果。
文殊答曰:快哉行矣。
衆族姓子。
諸佛世尊難見難遇。
所以者何。
億世時有。
當共佥然供養奉事。
所以出世於十方界。
矜愍衆生化入大道令逮覺慧。
當為一切蚑行喘息人物之類。
供順修禮諸佛世尊谘問經典。
令十方人獲緻上慶。
菩薩答曰:令吾等身與尊者俱。
奉見諸佛歸命啟受。
習學聖智慈化群黎於是文殊師利。
稽首禮彼最選光明蓮華開剖如來至真等正覺。
繞其三匝。
與諸菩薩恭肅敬意。
及舍利弗。
聞佛說法受其教令視佛無厭。
觀身五事若如幻。
各以華香栴檀雜香搗香缯采幢幡以供養佛。
蒙佛本德心堅意固。
遵奉三寶。
欲度衆生奉侍佛焉。
說此適竟。
如伸臂頃忽然不現,則至東方恒沙等刹佛世尊前。
皆聽諸佛等衍是經。
講不退轉方等無垢清淨之明。
彼諸佛土悉無女人。
亦無聲聞緣覺佛教。
一切佛土德義悉等鮮潔之命,猶如最選光明蓮華開剖如來佛土等無差特。
菩薩道場充滿佛國。
彼諸世尊蓮花皆同出其臍中文殊師利普如座上感動變化。
威儀如一供養諸佛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方下方。
時於十方各如恒沙諸佛之土。
文殊師利悉現其前無不周遍彼諸如來盡悉講是不退轉輪方等無瑕。
一切侍者恭敬肅肅。
志存大道。
在蓮華上長跪叉手。
自問其佛。
能仁如來何故興此三道之教。
悉欲往詣能仁如來谘啟法化。
從文殊師利求恩見濟。
十方亦告諸菩薩曰:汝等侍衛文殊師利。
俱至能仁如來佛土。
於是忍界閻浮提處。
夜尚未明。
賢者阿難。
時見光明從軒窗入。
即從卧起欲出精舍。
睹其祇洹光耀如晝。
仰觀虛空亦不見月。
察其祇樹但睹其水。
青青如璧柔軟且清。
了不複見樹木房室。
心自念言:今日旦當講大深法。
以故先現此之瑞應。
於時阿難。
舉足入水水不著足。
無所濕溺欣然大悅。
往詣神室欲見世尊,見千萬蓮華繞佛神室。
又聞洪音作若幹伎。
蓮華出光照於祇洹及舍衛城。
三千大千世界靡不明達。
志懷欣豫。
偏袒右肩長跪叉手稽首作禮自歸於佛。
明星出時夜以向曉。
諸大蓮華繞佛室者,大蓮華入於祇洹正住於中。
阿難心念。
今吾宜往為佛施座。
此則說法本之瑞應。
適布座竟。
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十方佛土各十恒沙亦複如是,大意鹹達莫不驚欣青蓮華紅蓮華黃蓮華白蓮華。
普遍佛國。
自然生樹。
枝葉華實亦以茂盛。
諸比丘衆各欲出屋不能自緻。
見祇樹園為水所溺水軟且清。
住精舍戶惟見大光。
各心念言:今日當說大微妙法以故先現此之變應。
彼時世尊能仁大聖。
從三昧興出其神室。
就師子座佛身適坐。
應時十方一切世界諸佛世尊,身奮大光色色各異不可稱計。
於彼黎民莫不睹焉。
於是文殊師利周於十方。
與衆菩薩遊諸佛土普供養遍。
是大菩薩導衆大士。
神足示現不可思議救利萌類。
持順佛法教化度脫。
随衆所樂而以開導。
為十方人各說法竟。
文殊師利見能仁如來坐師子床。
諸菩薩俱於祇樹園從地踴出。
與無央數億億百千那術兆垓一切菩薩。
繞佛世尊無量之匝。
各化蓮華不可稱計。
有十萬葉其色各異以供養佛。
是諸蓮華布佛境界無空缺處。
又此菩薩散栴檀香雜香搗香妙香。
其香悉熏三千大千之國土。
皆興美香。
布施遵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善權方便神通之香。
分流法香。
六度無極菩薩微妙道慧之香。
具足經義修行之香。
是輩衆香盡衍大光。
其明周遍十方佛前。
勇猛意強承佛威化。
供養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
過大精進勤修正道。
其心堅固莫能逾者,歸命如來。
時文殊師利與諸菩薩一切衆生。
莊嚴如意摩尼。
現衆寶樹八品行行。
有名寶樹邊豎幡。
交露珠帳紫磨黃金。
而以校成明月珠地。
化造屋室講堂樓閣。
天窗軒牖刻镂籠疏。
泉源陂池江河之流。
苑囿泉水中生蓮華。
青紅黃白葉皆明珠無不周遍。
地出甘露有八味水。
欲悅衆生示現大道發菩薩意之所當行。
故為一切垂哀變化。
文殊師利承佛聖旨。
順己道力。
能仁如來本之所願。
故以此變開化衆生。
柔音軟響菩薩等俱多所勸助。
不可思議無心不心。
善心思唱導被大德铠。
順其精進身行高德。
昔心所志莊嚴虛空。
一切畢竟皆住佛前。
於是世尊遊以道教。
放法光明照文殊師利。
及諸菩薩大士之等使有床座。
應時自然十萬蓮華從佛身出光色無數不可稱限。
百千顯耀而獨照明。
以寶為莖。
珍寶之珠遍垂周匝。
摩尼交露栴檀雜香師子之座。
是諸菩薩大士之衆。
皆坐其上處于虛空。
時能仁佛。
臍中有光。
号曰金剛。
又名救濟衆生之類。
而放此明。
億百千蓮華光曜各異。
無能計量蓮華光明。
清淨微妙紫磨金色。
交露之帳甚香鮮潔。
顯照十方無所罣礙。
此蓮華中自然化出億千蓮華。
一切諸佛皆受法界平等一類。
訓誨衆生起度脫門。
及言教聲空無思想。
不願之法無有邪行。
不起不滅三世等空。
其目清淨自然軌迹。
化出億千名寶蓮華。
文殊師利安詳雅步。
其心寂然則坐其上。
不著佛身佛體無想。
心念世尊覺了一切。
所志三昧号逾金剛。
而學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法,則行越空無不慕三昧。
於是世尊見文殊師利。
及十方佛國菩薩大士坐訖悉定。
修諸佛法供養過去無數大聖。
文殊師利所見攝持心不怯弱。
順佛道行處師子座。
時佛則告賢者阿難。
汝去遍令舍衛祇樹園中内外。
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信樂三寶佛衆僧。
殖諸德本行欲向城。
悉使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