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覺品第十

關燈
佛告阿難。

    何故如來頒宣。

    菩薩為緣覺乎。

    於是菩薩目睹諸法。

    何謂目睹一切法空。

    無有像類而不可壞。

    現在覺觀法不可滅。

    故謂緣覺。

    諸佛經籍不可思議。

    曉了諸萌悉如泥洌無有内外則不可獲。

    一切諸法不起不滅。

    人之本際則泥洹也。

    所号本淨但著言耳,則無所有法不可逮。

    因名演稱語無所達。

    所以者何。

    其言則空。

    口之所說不解已無。

    法本之際佛道之無。

    分别觀斯故曰緣覺。

    自察色陰但是聲耳。

    此色陰者,計於色生唯有名矣。

    以離言聲則無有陰。

    其色陰者無身。

    無我。

    所以者何。

    因口作号所言亦空。

    不起不滅所言自然。

    不著吾我不得久存況口言乎。

    目睹色陰則為痛癢。

    痛癢陰滅則不有名。

    因口之說号為痛癢。

    痛癢陰身無我。

    所以者何。

    所謂痛陰其言則空不起不滅。

    言不著身則無所住況於言乎。

    曉痛癢陰。

    即觀想陰若寂想陰則無思想想陰号耳無身無我。

    所以者何。

    口之所說思想陰者,其言則空不起不滅。

    分别言已不著自然。

    心無所立何況口言:觀想陰已則生死陰已滅。

    行陰則無生死。

    所謂行陰無身無我。

    所以者何。

    所号行陰言其則空。

    不起不滅但著言耳。

    不得久存況口所說,觀行陰已則有識陰。

    假使識陰惔然寂滅,則此識陰但陰聲耳。

    所以者何。

    其号識陰是則空耳。

    不起不滅其言自然。

    無所住止況言說乎。

    是五陰者皆無所有。

    分别本無故曰緣覺。

    所以者何。

    斯口之言緣對而緻無緣不緣諸因講說有言無言:五陰之事。

    於此一切永無所著。

    不造衆因故曰緣覺。

    於是佛頌曰: 目睹一切法,分别知之空。

    不著於諸色,究竟莫有相。

    現在觀此法,解空知自然。

    分别了澹泊,不可得根源。

     現在獲於斯,曉五陰如此。

    則為平等覺,緣覺無思念。

    衆生志無為,其心不可獲。

    本際無有起,淨無無思議。

     一切人不起,觀見無所滅。

    諸法無動興,是謂為無為。

    衆生皆泥洹,省察是所趣。

    無人猶若影,故曰為無為。

     不用是名稱,群黎為泥洌不起無所滅,如口所歎詠。

    敢可說悉空,人不解非言:是故為衆生,示現說泥洌 口所發假言,無處亦無念。

    因口而有訓,求本不可得。

    陰不在本際,口言無所顯。

    諸聲所稱說,人際亦無念。

     一切願泥洹,本無及始際。

    澹然無放逸,則救有所将。

    本淨遊乎響,衆生亦複然。

    無形則空寂,本淨無心念。

     法本為若此,假名而贊揚。

    其源不可得,所以有言說。

    不以谀谄事,而可分别解。

    其際則空無,便了衆生本。

     其言不依講,口言無所顯。

    諸群黎如此,則不著人本。

    所發陰則空,其聲無所别。

    其說亦如此,而際亦複然。

     其無谛如是,覺已無所念。

    是則平等道,緣覺無思議。

    覺了於本色,此但陰聲耳。

    寂滅斯色陰,則無有言聲。

     自然釋之去,是則曰無形。

    吾我既自然,睹之無有處。

    因言謂之陰,色本不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