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著品第八

關燈
著。

     真人修行慈,欲令衆生安。

    勸人不可得,故曰名無著。

    本無講經籍,加恩衆生類。

    未嘗有人想,故曰為無著。

     正真根力覺,為人分别說。

    己身逮此慧,故曰為無著。

    知人之寂定,清淨法緻道。

    開演大聖教,故曰為無著。

     不信諸萬物,現目之所睹。

    一切虛無有,是謂為無著。

    無倚諸佛土,在國行仁義。

    平等覺所處,為衆生講法。

     真人覺正教,則睹于無見。

    如谛觀聖覺,是謂為無著。

    成就自然國,今我得知之。

    究竟無本始,是謂為無著。

     除去諸所知,心不懷瞋害。

    應真如無恨,習成寂然道。

    定意而不滅,靖泊無所起。

    念道亦如是,故謂為無著。

     人物不增動,衆生界如是,億萌亦普然,化立道之義。

    群生及與道,所處永無念。

    計慧悉平一,是謂為無著。

     平等無像類,一切法亦然。

    心正若如道,故曰無思念。

    所謂為應真,諸法非所著。

    能為人分别,寂爾而無倚。

     為人講法義,雖言而無教。

    普度無量人,見衆不有動。

    衆生無可獲,諸民除斷著。

    拔人離邪見,度衆勤苦惱。

     一切法不起,所處亦無滅。

    睹衆生諸想,脫群民困厄。

    無增壞諸色,痛癢亦如是,想識於生死,濟之令無他。

     不動賢聖法,凡夫亦如斯。

    立之以佛義,度使志無著。

    衆人懷果想,及緣覺之念。

    超越於覺意,為人說此法。

     以興發道心,常依所布施。

    戒忍亦如是,故講無所倚。

    知解之颠倒,興習於精進。

    以除斯諸想,故說無著法。

     道意之所念,邪智若慧明。

    於此無所倚,故說無著法。

    是法不生念,了别無若幹。

    而說如此法,故說無所著。

     自計己有身,聲聞多所念。

    以為除此想,故說無所著。

    諸法非有思,解知不若幹。

    演說斯無根,故曰為無著。

     父母兄弟子,空寂之所有。

    則為生死行,不能成佛道。

    慕妻及姊妹,所倚皆歸妄。

    設其不有依,故名曰無著。

     造興生死事,則有親族念。

    見因有情欲,吾宿之友黨。

    自念身有我,心馳衆諸事。

    分别堕颠倒,必則處魔教。

     棄捐於生死,終始之災患。

    贊揚泥洹德,故說於無著。

    所講勞垢法,興衰及诤訟。

    斯皆言聲耳,是曰為無著。

     衆所多競利,放逸貪萬物。

    欲救此等類,故說無著法。

    戀慕室家者,心念行學道。

    頑鈍意如斯,顯舉於無著。

     唯見卑賤法,不睹真妙義。

    弗省於衆念,故度至無著。

    除棄凡夫義,專精慕佛法。

    拔去衆民求,故曰為無著。

     若睹善惡行,如是衆數法。

    無量人亦然,故救放無著。

    以具諸相好,精進不可計。

    而倚於此相,仁賢得濟度。

     莊嚴諸佛土,成就尊上法。

    依怙覺正利,度之至無著。

    無為法之義,若得或不獲。

    斯乃聖道行,則能立正願。

     無戒不睹犯,放逸及智慧。

    闇昧軟弱人,便著斯三事。

    衆生興此相,諸念不可計。

    蠲除若幹意,故說無著法。

     存慕聖衆祐,亦念於無德。

    分别凡人法,故說無所著。

    以得如是行,男子及女人。

    賢聖與凡夫,斯則興二心。

     人起此二事,愚行之所為。

    用倚是二際,故度至無著。

    回動不退轉,興造而不作。

    欲以近聖道,故興心此念。

     獲緻於大道,不起無所滅。

    心常懷想著,用求於無為。

    於彼受衆生,仁人念萌類。

    以故曰無著,救濟諸求想。

     是則菩薩法,為現阿羅漢。

    因以發法忍,自謂為無著。

    講說羅漢事,斯應為菩薩。

    名住無所著,獲緻無上道。

     佛告阿難。

    如來至真等正覺。

    贊歎說菩薩無著。

    亦當知之善權方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