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品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有菩薩。
名諸根常悅。
說是頌曰:衆人興果想,救濟于異念。
平等於實道,稽首世明智。
常講說德實,演果為平等。
得平夷正覺,稽首世明智。
無數人貪果,猗行衆生實。
佛悉度此等,稽首世明智。
說法無差特,所住而正均。
覺諸法平等,稽首世明智。
人多慕德果,勖勉令不著。
解脫衆颠倒,稽首世明智。
所興德具足,使衆堅住道。
成就一切德,稽首世明智。
於是諸根常悅菩薩。
說偈贊佛已,繞佛三匝。
去佛不遠瞻聖尊顔。
不以為厭心開意悅。
於是蓮華首藏菩薩。
即從座起。
蓮華散佛已,贊曰:衆人皆懷想,度脫諸所著。
永離於恐懼,稽首上能仁。
寂除一切處,說法無境界。
英雄超諸受,稽首上能仁。
尊解諸法空,自然無堅固。
平等法越難,稽首上能仁。
斷除諸根株,衆生著塵勞。
勉濟使無畏,稽首上能仁。
無恐而不懼,為大師子吼。
超度諸境界,稽首上能仁。
無有衆憂患,慼惱已永荊心除遠兇害,稽首上能仁。
蓮華首藏菩薩大士。
贊佛已訖。
即白佛言:若人行此當為作禮。
最後世時聞是深經。
智慧明達未曾恐懼。
複有菩薩。
名離欲迹。
前白佛言:假使有人。
聞此深經歡喜信者,則謂明智。
當以華香夙夜供養。
複有菩薩。
号曰廣心。
前白佛言:說此經法尊興佛道。
不疑此者德不可量。
緻供養利其心堅固。
信是經者,所願者得。
其不信者,為魔所固,則随魔行。
複有菩薩。
号曰蓮華目。
前白佛。
而贊頌曰: 若信是經者,為世作眼明。
無有狐疑心,指示人道路複有菩薩。
名心信悅。
佛前頌曰:聞斯經法者,歡喜信為上。
是等之人輩,則為世神明。
複有菩薩。
号喜神靈。
而說頌曰:其聞是經者,信之而不疑。
為世之威神,人中之上尊。
複有菩薩。
名曰常慼。
前白佛言:而說頌曰: 若有疑是經,當為興悲哀。
志在虛妄法,則數數生死。
複有菩薩。
名曰寶衣。
而說偈曰:無數億衣服,清淨善微妙。
疾化度尊長,令未曾狐疑。
複有菩薩。
名曰禅食。
佛前說頌曰:其信此深經,當為施美食。
一切味具足,專精大聖行。
複有菩薩。
名曰見人住聖。
佛前說頌曰:其疑是經者,當為興悲哀。
啼哭堕泣淚,不信深經法。
或從地獄來,或還入惡道。
用須臾之間,狐疑此像法。
為惡友所攝,不解深妙義。
為疑網所縛,以故歸非處。
則不順正戒,觀瞋恚懷惱。
於是所住時,喻之如兇獸。
既不修道術,懈怠不精進。
信邪無智慧,不信此典籍。
慕終始群生,著吾我恩愛。
猗在三界患,不信斯微妙。
懷害為愚冥,著在欲所樂。
貪猗自見身,诽謗是道教。
志慕好衣服,追逐美飲食。
少存清白法,故诽謗斯經。
人在樂欲界,貪慕無德實。
其人則自遠,不近於世尊,複有菩薩。
名曰棄惡法。
佛前說頌曰: 當棄是輩人,譬如遠溷廁。
愚者疑此經,猗界而求脫。
當共遠離之,猶若死臭屍。
其疑深經者,遠之當如此。
有人诽謗者,如賊危聚落。
則住在冥處,見惡意舍走。
觀此即當馳,是賊兇惡物。
若诽謗此經,不見意無亂。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未嘗有天中天。
是諸菩薩分别經慧。
乃如是乎。
因三昧力說是語也。
承佛聖旨曉了之乎。
佛言:承佛威神緣此經義。
得三昧力逮至無為。
所以者何。
今是住者,族姓子等。
於六十億諸佛聞此經籍。
信樂贊誦。
亦如於今志三昧力。
承佛威神講此經。
所以者何。
如彼所言:等無有異,則為明證。
阿難問佛。
其聞是經。
即歡喜信而不狐疑。
族姓子族姓女得何福祐
名諸根常悅。
說是頌曰:衆人興果想,救濟于異念。
平等於實道,稽首世明智。
常講說德實,演果為平等。
得平夷正覺,稽首世明智。
無數人貪果,猗行衆生實。
佛悉度此等,稽首世明智。
說法無差特,所住而正均。
覺諸法平等,稽首世明智。
人多慕德果,勖勉令不著。
解脫衆颠倒,稽首世明智。
所興德具足,使衆堅住道。
成就一切德,稽首世明智。
於是諸根常悅菩薩。
說偈贊佛已,繞佛三匝。
去佛不遠瞻聖尊顔。
不以為厭心開意悅。
於是蓮華首藏菩薩。
即從座起。
蓮華散佛已,贊曰:衆人皆懷想,度脫諸所著。
永離於恐懼,稽首上能仁。
寂除一切處,說法無境界。
英雄超諸受,稽首上能仁。
尊解諸法空,自然無堅固。
平等法越難,稽首上能仁。
斷除諸根株,衆生著塵勞。
勉濟使無畏,稽首上能仁。
無恐而不懼,為大師子吼。
超度諸境界,稽首上能仁。
無有衆憂患,慼惱已永荊心除遠兇害,稽首上能仁。
蓮華首藏菩薩大士。
贊佛已訖。
即白佛言:若人行此當為作禮。
最後世時聞是深經。
智慧明達未曾恐懼。
複有菩薩。
名離欲迹。
前白佛言:假使有人。
聞此深經歡喜信者,則謂明智。
當以華香夙夜供養。
複有菩薩。
号曰廣心。
前白佛言:說此經法尊興佛道。
不疑此者德不可量。
緻供養利其心堅固。
信是經者,所願者得。
其不信者,為魔所固,則随魔行。
複有菩薩。
号曰蓮華目。
前白佛。
而贊頌曰: 若信是經者,為世作眼明。
無有狐疑心,指示人道路複有菩薩。
名心信悅。
佛前頌曰:聞斯經法者,歡喜信為上。
是等之人輩,則為世神明。
複有菩薩。
号喜神靈。
而說頌曰:其聞是經者,信之而不疑。
為世之威神,人中之上尊。
複有菩薩。
名曰常慼。
前白佛言:而說頌曰: 若有疑是經,當為興悲哀。
志在虛妄法,則數數生死。
複有菩薩。
名曰寶衣。
而說偈曰:無數億衣服,清淨善微妙。
疾化度尊長,令未曾狐疑。
複有菩薩。
名曰禅食。
佛前說頌曰:其信此深經,當為施美食。
一切味具足,專精大聖行。
複有菩薩。
名曰見人住聖。
佛前說頌曰:其疑是經者,當為興悲哀。
啼哭堕泣淚,不信深經法。
或從地獄來,或還入惡道。
用須臾之間,狐疑此像法。
為惡友所攝,不解深妙義。
為疑網所縛,以故歸非處。
則不順正戒,觀瞋恚懷惱。
於是所住時,喻之如兇獸。
既不修道術,懈怠不精進。
信邪無智慧,不信此典籍。
慕終始群生,著吾我恩愛。
猗在三界患,不信斯微妙。
懷害為愚冥,著在欲所樂。
貪猗自見身,诽謗是道教。
志慕好衣服,追逐美飲食。
少存清白法,故诽謗斯經。
人在樂欲界,貪慕無德實。
其人則自遠,不近於世尊,複有菩薩。
名曰棄惡法。
佛前說頌曰: 當棄是輩人,譬如遠溷廁。
愚者疑此經,猗界而求脫。
當共遠離之,猶若死臭屍。
其疑深經者,遠之當如此。
有人诽謗者,如賊危聚落。
則住在冥處,見惡意舍走。
觀此即當馳,是賊兇惡物。
若诽謗此經,不見意無亂。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未嘗有天中天。
是諸菩薩分别經慧。
乃如是乎。
因三昧力說是語也。
承佛聖旨曉了之乎。
佛言:承佛威神緣此經義。
得三昧力逮至無為。
所以者何。
今是住者,族姓子等。
於六十億諸佛聞此經籍。
信樂贊誦。
亦如於今志三昧力。
承佛威神講此經。
所以者何。
如彼所言:等無有異,則為明證。
阿難問佛。
其聞是經。
即歡喜信而不狐疑。
族姓子族姓女得何福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