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魔品第十二

關燈
于時無數百千比丘。

    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阿難律。

    離越劫賓奴等。

    從坐起叉手而立。

    白世尊言:吾等今日聖道具足。

    不違大意。

    降棄魔怨。

    備究五逆得悉五樂。

    成就邪見舍離正見。

    吾等今日已害無數萬千人命。

    悉成佛道至無馀界而已滅度。

    時世尊默然。

    於是衆中無量百千諸來在會。

    聞此所言而皆狐疑。

    此謂何乎。

    義所趣耶。

    心懷瞑然。

    如阿羅漢。

    乃興此言:豈況凡夫。

    住者直立。

    坐者默坐。

    不能起立。

    賢者阿難承聖尊旨。

    悉知無數百千諸衆心之所念。

    問文殊師利曰:聞耆年言會者皆疑。

    不審所論為何歸趣。

    又佛世尊默然不言:文殊師利乃曰:唯仁阿難。

    此經名曰不退轉輪菩薩之地。

    是耆年等所可講說。

    諸得不退菩薩大士目睹信耳。

    阿難又問。

    耆年何故說此言耶。

    世尊默然。

    此耆年等於無上正真不退轉也。

    答曰唯然。

    當成正覺不複回還也。

    文殊師利謂賢者阿難。

    無黠之行則曰其母。

    是諸人者,究盡除害。

    無善思想貪著情色。

    斯則為父。

    除不善想遠諸情念。

    至無著意釋凡夫法。

    洗蕩不淨想别聖俗。

    碎破衆念不壞大法。

    興如來意以除諸想。

    於一切法無所從生。

    是故耆年講說此語。

    吾等今日具足五逆。

    所以然者逆無往反。

    耆年所言成五樂者,察其五樂皆如夢幻影響野馬。

    了知此慧行無缺減則為五樂。

    所以者何。

    無有根本。

    設無其源則為盡除。

    乃應平等。

    講具聖慧即逮法忍。

    此者名曰五樂備足。

    耆年所說,吾等今日得離正見住邪見者,睹一切法皆處邪見。

    欺哉諸法詐妄至誠。

    盡無所有。

    譬之虛空。

    非有像貌。

    虛實去來悉無歸趣。

    不可将護。

    所以者何。

    其本自然。

    計此諸法則皆平一。

    如諸法等邪見亦然。

    此比丘輩非等無邪。

    所以者何。

    以離諸想緻佛聖道。

    獲衆覺法飽滿經義。

    而無所得。

    是故阿難。

    是諸比丘悉共說言:吾等今日具足邪見釋於正見。

    此耆年等所謂今日吾等害無數百千人命。

    說斯語時。

    不可計無數千萬人神。

    聞之諸法譬若如幻夢影響野馬。

    蠲除人想。

    無有吾我。

    遠壽命人。

    超衆德本。

    發大道意。

    無所殖種。

    興修道義。

    及馀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舍我人壽無身之想。

    不複頻更終始之患。

    所以者何。

    無我人想不盡想永盡無馀。

    逮緻究竟不起法忍。

    故說此言:吾等今日害無數百千人命。

    斯諸耆年屬者所雲今日吾等逮得佛道。

    緻無馀界而滅度者,開化無量億百千人命。

    棄衆塵埃令獲聖道。

    所以者何。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說此語時。

    悉逮無所從生法忍。

    以故谘嗟自贊頌言:今日我類拔去情欲成佛道法。

    無塵勞形除有馀穢。

    故謂我輩今獲大道於無馀界而滅度矣。

    是賢者等。

    以在大乘不願在天。

    惟仁阿難。

    族姓子族姓女。

    發無上正真道意。

    以起俗事其心清淨。

    不為俗法之所系縛。

    乃應發心越一切義。

    道舍諸想究竟經典,則無馀界而滅度矣。

    是為阿難習菩薩乘。

    行菩薩者不習日行。

    愚騃之人随日念耳。

    非明智者,所以者何。

    設無此誠信要禦諸天宮殿,則無光明。

    便無出入。

    過去無晦,則無晝夜便不思想。

    愚冥之人興晝夜念。

    菩薩大士寂修大道習善知識。

    無有穹志晝夜想也。

    所以者何。

    永除衆念乃緻佛道。

    於是文殊師利,則說頌曰: 所謂不懷施,愛己計有身。

    彼若不斷除,則謂不可遙分别於瞋恚,自然不生想。

    聖道以無處,彼則不可動。

     所可敷母者,終始所由生。

    拔去此根無,則謂為害命。

    不順念為父,所樂情欲法。

    是等解本無,究竟莫有根。

     化之歸無身,不知明所趣。

    不動無所住,向者故說此。

    所修羅漢法,凡夫法亦然。

    諸可盡愛欲,向者故說此。

     大興有為想,察吾我自然。

    諸法無所懷,則無音聲說。

    如來之所知,古昔之所念。

    即拔此根株,則謂無從生。

     以舍是想樂,等同而無二。

    假使曉了斯,則謂平等教。

    所言五欲樂,俗人贊此五。

    蠲除非常想,念之如幻化。

     具足不乏少,則懷愛欲無。

    以故此等類,世尊前歎之。

    分别諸罪福,譬之若如夢。

    究竟無從生,其慧曉了斯。

     識邪瞋恚法,空寂無能固。

    邪見為欺哉,彼分别妙智。

    一切法不實,莫有近法者,虛事不可倚,如虛空無處。

     普解睹一切,故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