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乘品第十

關燈
于是普行菩薩白世尊曰:何謂大聖名于菩薩志于大乘當何以觀。

    世尊以頌答普行曰:若志求佛道,未曾慕于色。

    如色道亦然,斯為意慕道。

     色與道無異,行者亦如茲。

    所願無所壞,則道第一慧。

    無壞義道義,道者無利義。

    其修第一義,乃為志求道。

     于陰求佛道,衆種及諸入。

    曉是為等覺,與道無差别。

    如使不受法,無上下中間。

    亦無所棄捐,乃為志求道。

     若法若非法,不想此二事。

    以不獲兩緣,乃為志求道。

    有為則二事,無為則無二。

    棄捐分别事,乃為修道行。

     而超度凡夫,住立于寂然。

    不得賢聖果,世衆祐無着。

    觀于世間法,處俗如蓮華。

    遵修尊妙行,乃為志求道。

     于世所在遊,于彼而造行。

    俗人所縛着,明哲則解脫。

    不畏于生死,菩薩志性強。

    無怯而堅固,修行于佛道。

     設使曉了者,分别于法性。

    于法與非法,一切無所想。

    不釋離諸法,專修于佛道。

    未曾有堕落,彼道無有想。

     諸法無有相,譬之如虛空。

    無相不無相,明者不念斯。

    于行勇方便,善權度無極。

    則令他衆生,具足所志樂。

     常總持正法,住立于平等。

    是則為正法,在典無衆念。

    諸佛雖興出,則為無所起。

    常住于正法,斯能奉經典。

     一切法現在,如法及非法。

    所說亦如斯,則住于無本。

    遵修微妙道,而不了魔事。

    于諸法亦然,則不受道教。

     志願于佛道,而以建行慢。

    則無有慧教,所說無所獲。

    諸佛慧無量,于法不着法。

    于彼無所猗,斯道度彼岸。

     布施志于道,心樂于施舍。

    降伏一切有,不着于佛道。

    法不可得勝,亦不可奉受。

    諸法亦如是,不得心形像。

     緻究竟解脫,曉了一切法。

    彼修愍哀句,則為無諸見。

    彼等計吾我,則無有二事。

    不處于貢高,不慕諸所有。

     一切行布施,勸助于佛道。

    布施及道德,不處計有二。

    禁戒無所行,常立于正道。

    亦無有想念,言吾立禁戒。

     無為無所生,聖達了禁戒。

    以故戒清淨,解結如虛空。

    身如鏡中像,言如呼聲響。

    了心若如幻,不以戒念慢。

     斯則遵師教,彼樂于寂然。

    滅除一切惡,澹泊度無極。

    所謂禁戒者,則無有二事。

    悉分别法性,此戒則無漏。

     忍辱度無極,堪任一切患。

    衆生亦複然,平等立衆想。

    不猗于虛空,諸法無所住。

    彼無有罵詈,則亦無所有。

     設節節解身,心不懷怒恨。

    其心無所住,亦不處内外。

    自觀立四衆,如能忍怨雠。

    終不為惡行,忍辱猶若地。

     現在還緻此,乃名曰忍辱。

    斯一切衆生,不能令瞋恚。

    勸助樂大乘,勢強無所畏。

    其心意所行,未曾有所着。

     因從始原際,生死不可知。

    則以一人故,誓被大力铠。

    其法未曾生,豈能有壞乎。

    颠倒之處力,不了于本際。

     諸種立天眼,法性無思議。

    曉了如是者,不起無所盡。

    衆生不了斯,諸法與非法。

    常精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