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談品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于是大迦葉。
謂明網菩薩。
族姓子。
光猶若如來。
威容姿顔紫磨金形。
衆會蒙曜色像普齊。
答曰:唯大迦葉。
當問世尊而發遣之。
耆年尋時前問大聖。
佛告迦葉。
明網菩薩得為佛時。
當爾衆會悉紫金容鹹樂一義。
同心笃信達諸通慧。
無有聲聞緣覺之名。
純諸菩薩大士之衆。
迦葉白佛。
其有菩薩生彼佛土。
便當謂之為如來耶。
世尊告曰:如是迦葉如爾所言:便當謂之為如來也。
爾時四萬四千人。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願生彼土。
異口同音佥共歎曰:明網菩薩得佛道時。
吾等悉當生彼佛土。
于是迦葉複白佛言:明網卻後幾如。
當成無上正真道為最正覺乎。
佛告迦葉。
自問明網。
久如成佛。
當為汝發遣之。
耆年迦葉問明網曰:仁族姓子。
久如當成無上正真為最正覺乎。
答曰:唯迦葉。
若有人問言:幻師化人。
久如當成無上正真為最正覺乎。
以何答彼。
報曰:族姓子。
幻師所化虛而無實何所答乎。
答曰如是,一切諸法猶如幻化自然而成。
何問如斯。
仁當久如成最正覺。
又問。
雲何族姓子,猶如幻師所化。
幻者寂漠不可分别。
無有想念亦無言辭。
仁謂諸法亦如是乎。
以何限節利益衆生開導之乎。
答曰:如道自然人亦自然。
如人自然幻亦自然。
如幻自然衆生自然。
如衆生自然。
諸法自然亦複如此。
唯大迦葉。
以計于斯。
不當觀采有益無益。
亦不有利。
亦不無利。
無度不度。
又問。
不立衆生于佛道乎。
答曰:如來之道有立想乎。
報曰不也。
以是之故。
吾不建立衆生之類于佛道也。
亦不令志聲聞緣覺又問。
族姓子。
如今仁者,于何所立。
答曰:如無本立。
吾之所立亦複如是,又問。
如無本者則無所立。
亦無退還。
答曰如是,猶如無本而無所立。
亦無退還。
其無本者,亦複如茲立無所立。
以是之故。
吾謂諸法無立無退。
又問明網。
仁者,何以開化衆生。
而言無立無退還乎。
答曰:其有解達。
志有所願。
微妙之事。
不化衆生。
其于諸法有退還者,亦不開化。
又問。
卿族姓子。
不還衆生出生死乎。
答曰:吾亦不得生死事。
亦無所見。
況還衆生。
又問。
仁者豈不化于終始展轉衆生之倫。
至泥洹乎。
答曰:吾亦不得泥洹。
亦無所見。
何因勸化衆生類乎。
譬如族姓子。
設無始終不得滅度。
今何以故勸化開導。
無央數人行佛道乎。
斯等衆生不求滅度耶。
答曰:假使菩薩。
若得生死者有泥洹也。
為衆生想而言有人以行佛道。
不可為菩薩。
不當謂之求于佛道也。
又問。
卿族姓子。
于何所行。
答曰:吾身所行。
不行生死。
不行滅度。
無衆生想。
唯大迦葉。
向者問言:于何所行。
如化如來之所行者,吾之所行亦從于彼。
報曰:族姓子。
如化如來不有所行。
答曰:一切衆生相亦如是,不當觀之而有所行也。
又問。
族姓子。
觀衆生行相如是乎。
何故衆生行淫怒癡。
其化如來。
無所染污。
亦無結恨。
無所忘失。
是故耆年。
今欲相問。
如其所知以報答之。
又如耆年。
豈為有此淫怒癡乎。
報曰不然。
又問。
其淫怒癡甯為盡乎。
報曰不然。
假使耆年無淫怒癡。
亦不滅除。
其淫怒癡徙着何所。
報曰:唯族姓子。
愚癡凡夫處于颠倒。
思想衆念有所慕求。
應與不應,則便習行于淫怒癡。
又諸聖賢,則以法律覺了颠倒。
便不習行思想衆念。
無應不應,則便無複淫怒癡也。
于迦葉意所憶雲何。
其處颠倒而生諸法。
從緻法耶。
因有所生為無所生。
報曰:族姓子。
其不有生則無所生。
答曰唯然。
大迦葉。
意趣雲何。
其不有生無所有者,甯有所生乎。
報曰不然。
答曰如是,唯大迦葉。
其不有生欲令生者,于何所生乎。
報曰不然。
又問耆年。
為求所生。
緣是緻生淫怒癡乎。
報曰不然。
答曰:以是之故。
唯大迦葉。
何從得緻淫怒癡乎衆生猗着緻塵勞耶。
報曰:如是如是,族姓子。
一切諸法本為悉淨無淫怒癡。
答曰:吾以是故而說此言:一切諸法悉如幻化。
如來自然之相。
說是語時。
四萬四千菩薩。
得柔順法忍。
于是大迦葉白佛言:其有目見明網菩薩。
不歸惡趣。
諸魔官屬不能得便。
假使有人聞說法者,斯菩薩等終不堕落聲聞緣覺所處之地。
其見教授有所講者,佛已歎于明網菩薩國土之德。
佛告迦葉。
明網菩薩所遊佛土則所遊處。
開化度脫無數衆生。
迦葉為見諸族姓子蒙光者乎。
答曰已見。
世尊告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芥子。
斯數可知别其多少。
明網菩薩所開化人。
立于佛道不可計量。
迦葉欲知明網菩薩。
假使衆生見其光明。
以權方便而說經法。
又複迦葉聽我所說,此族姓子國土差特。
名德嚴淨明網處所。
明網菩薩。
六百七十萬阿僧祇劫。
過是數已當得作佛。
号普明變動光王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世尊,世界名等集殊勝。
适詣佛樹則得為佛。
其佛國土。
無有諸魔及諸魔天。
一切皆志無上正真之道。
其佛國土以妙栴檀而為土地。
世界平正猶如手掌若網缦也。
其界衆生身體柔軟。
土地和良安隐豐熟。
一切衆寶合成佛國。
無沙礫石荊棘之穢。
無有惡趣勤苦之患。
亦無八難不閑之劇。
其佛境域悉生蓮華。
斯諸蓮華悉以寶成。
其華甚香。
若幹種色
謂明網菩薩。
族姓子。
光猶若如來。
威容姿顔紫磨金形。
衆會蒙曜色像普齊。
答曰:唯大迦葉。
當問世尊而發遣之。
耆年尋時前問大聖。
佛告迦葉。
明網菩薩得為佛時。
當爾衆會悉紫金容鹹樂一義。
同心笃信達諸通慧。
無有聲聞緣覺之名。
純諸菩薩大士之衆。
迦葉白佛。
其有菩薩生彼佛土。
便當謂之為如來耶。
世尊告曰:如是迦葉如爾所言:便當謂之為如來也。
爾時四萬四千人。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願生彼土。
異口同音佥共歎曰:明網菩薩得佛道時。
吾等悉當生彼佛土。
于是迦葉複白佛言:明網卻後幾如。
當成無上正真道為最正覺乎。
佛告迦葉。
自問明網。
久如成佛。
當為汝發遣之。
耆年迦葉問明網曰:仁族姓子。
久如當成無上正真為最正覺乎。
答曰:唯迦葉。
若有人問言:幻師化人。
久如當成無上正真為最正覺乎。
以何答彼。
報曰:族姓子。
幻師所化虛而無實何所答乎。
答曰如是,一切諸法猶如幻化自然而成。
何問如斯。
仁當久如成最正覺。
又問。
雲何族姓子,猶如幻師所化。
幻者寂漠不可分别。
無有想念亦無言辭。
仁謂諸法亦如是乎。
以何限節利益衆生開導之乎。
答曰:如道自然人亦自然。
如人自然幻亦自然。
如幻自然衆生自然。
如衆生自然。
諸法自然亦複如此。
唯大迦葉。
以計于斯。
不當觀采有益無益。
亦不有利。
亦不無利。
無度不度。
又問。
不立衆生于佛道乎。
答曰:如來之道有立想乎。
報曰不也。
以是之故。
吾不建立衆生之類于佛道也。
亦不令志聲聞緣覺又問。
族姓子。
如今仁者,于何所立。
答曰:如無本立。
吾之所立亦複如是,又問。
如無本者則無所立。
亦無退還。
答曰如是,猶如無本而無所立。
亦無退還。
其無本者,亦複如茲立無所立。
以是之故。
吾謂諸法無立無退。
又問明網。
仁者,何以開化衆生。
而言無立無退還乎。
答曰:其有解達。
志有所願。
微妙之事。
不化衆生。
其于諸法有退還者,亦不開化。
又問。
卿族姓子。
不還衆生出生死乎。
答曰:吾亦不得生死事。
亦無所見。
況還衆生。
又問。
仁者豈不化于終始展轉衆生之倫。
至泥洹乎。
答曰:吾亦不得泥洹。
亦無所見。
何因勸化衆生類乎。
譬如族姓子。
設無始終不得滅度。
今何以故勸化開導。
無央數人行佛道乎。
斯等衆生不求滅度耶。
答曰:假使菩薩。
若得生死者有泥洹也。
為衆生想而言有人以行佛道。
不可為菩薩。
不當謂之求于佛道也。
又問。
卿族姓子。
于何所行。
答曰:吾身所行。
不行生死。
不行滅度。
無衆生想。
唯大迦葉。
向者問言:于何所行。
如化如來之所行者,吾之所行亦從于彼。
報曰:族姓子。
如化如來不有所行。
答曰:一切衆生相亦如是,不當觀之而有所行也。
又問。
族姓子。
觀衆生行相如是乎。
何故衆生行淫怒癡。
其化如來。
無所染污。
亦無結恨。
無所忘失。
是故耆年。
今欲相問。
如其所知以報答之。
又如耆年。
豈為有此淫怒癡乎。
報曰不然。
又問。
其淫怒癡甯為盡乎。
報曰不然。
假使耆年無淫怒癡。
亦不滅除。
其淫怒癡徙着何所。
報曰:唯族姓子。
愚癡凡夫處于颠倒。
思想衆念有所慕求。
應與不應,則便習行于淫怒癡。
又諸聖賢,則以法律覺了颠倒。
便不習行思想衆念。
無應不應,則便無複淫怒癡也。
于迦葉意所憶雲何。
其處颠倒而生諸法。
從緻法耶。
因有所生為無所生。
報曰:族姓子。
其不有生則無所生。
答曰唯然。
大迦葉。
意趣雲何。
其不有生無所有者,甯有所生乎。
報曰不然。
答曰如是,唯大迦葉。
其不有生欲令生者,于何所生乎。
報曰不然。
又問耆年。
為求所生。
緣是緻生淫怒癡乎。
報曰不然。
答曰:以是之故。
唯大迦葉。
何從得緻淫怒癡乎衆生猗着緻塵勞耶。
報曰:如是如是,族姓子。
一切諸法本為悉淨無淫怒癡。
答曰:吾以是故而說此言:一切諸法悉如幻化。
如來自然之相。
說是語時。
四萬四千菩薩。
得柔順法忍。
于是大迦葉白佛言:其有目見明網菩薩。
不歸惡趣。
諸魔官屬不能得便。
假使有人聞說法者,斯菩薩等終不堕落聲聞緣覺所處之地。
其見教授有所講者,佛已歎于明網菩薩國土之德。
佛告迦葉。
明網菩薩所遊佛土則所遊處。
開化度脫無數衆生。
迦葉為見諸族姓子蒙光者乎。
答曰已見。
世尊告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芥子。
斯數可知别其多少。
明網菩薩所開化人。
立于佛道不可計量。
迦葉欲知明網菩薩。
假使衆生見其光明。
以權方便而說經法。
又複迦葉聽我所說,此族姓子國土差特。
名德嚴淨明網處所。
明網菩薩。
六百七十萬阿僧祇劫。
過是數已當得作佛。
号普明變動光王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世尊,世界名等集殊勝。
适詣佛樹則得為佛。
其佛國土。
無有諸魔及諸魔天。
一切皆志無上正真之道。
其佛國土以妙栴檀而為土地。
世界平正猶如手掌若網缦也。
其界衆生身體柔軟。
土地和良安隐豐熟。
一切衆寶合成佛國。
無沙礫石荊棘之穢。
無有惡趣勤苦之患。
亦無八難不閑之劇。
其佛境域悉生蓮華。
斯諸蓮華悉以寶成。
其華甚香。
若幹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