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法言品第三

關燈
于是明網菩薩。

    謂持心梵天曰:仁者乃問順妙尊議。

    曉了菩薩方便之趣。

    佛分别說。

    何謂菩薩有所問事。

    而應順議持心答曰:等于吾我而問事者,為順議問。

    等問他人行之所操。

    為應順也。

    等問法像。

    為應順也。

    又明網。

    不計吾等。

    不計他等。

    不計法等。

    是為應順也。

    其問起生。

    其問滅盡。

    若問處所。

    為應順也。

    設有問者法無所起。

    及與滅盡。

    處所之行。

    為應順也。

    若問他人。

    塵勞之欲。

    若有問鬥诤颠倒。

    為應順也。

    其問生死。

    問度生死。

    問于無為。

    為應順也。

    其不問塵勞。

    亦不颠倒。

    亦不生死。

    亦不度生死。

    亦無泥洹。

    為應順也。

    所以者何。

    察諸法者亦不寂然。

    不除欲垢颠倒生死無為。

    為應順也。

    其問所獲。

    為應順也。

    設複有問有所造證。

    若有約時有所除斷。

    若有所行。

    為應順也。

    若有不問所得受證。

    衆想之念不以約時。

    而無所着。

    無斷除想。

    亦無行見。

    為應順也。

    為一切故而發是問。

    心無所着。

    志不存問。

    為應順也。

    其有而問斯衆德善。

    為如應順。

    斯不善德為不如應。

    斯為俗事。

    斯為度世。

    斯為罪事。

    斯無罪業。

    斯為諸漏。

    斯為所有。

    斯無所有。

    其有作是二事問者,計此一切。

    為不應順也。

    其不二事不見二問。

    為應順也。

    其有若幹視諸佛者,為如應順。

    計法若幹。

    為如應順。

    聖衆若幹。

    為如應順。

    衆生若幹國土若幹。

    為如應順。

    道乘若幹不想若幹。

    為如應順。

    法無所屬。

    無有若幹。

    而問一議。

    為如應順。

    一切法如應。

    一切法無應。

    又問梵天。

    何謂一切諸法如為應順。

    一切諸法為不應順。

    答曰:能分别者,一切諸法諸法如應。

    假使心法其心精進。

    彼不應順。

    計一切法諸法相寂。

    空無所有。

    為應順也。

    其不欣樂寂然法者,為應順也。

    此專精業所當造者,斯在憍慢。

    斯有所作。

    如斯行者,亦複如應。

    又問。

    何謂諸法有所觀察。

    答曰:己性寂然。

    離欲之際為觀諸法。

    又問梵天。

    少有是類了不應者,不離于欲而順道議。

    答曰明網。

    多族姓子族姓女。

    不離欲際。

    而順如應道議之法。

    令已入者,甫當入者,則于其人不入智法。

    亦無所得。

    亦無有人。

    亦無當入。

    所以者何。

    大哀世尊不有雲乎。

    其聞于佛所說法者,若行精進。

    便當如說而奉行之。

    終不複歸于土地處。

    所有所獲緻。

    其不歸趣。

    無複生死。

    不至泥洹。

    所以者何。

    世尊所了無有生死。

    亦無泥洹。

    又問梵天。

    佛者不度生死業。

    而說法乎。

    答曰:世尊甯複自說。

    吾度生死乎。

    答曰不也。

    故族姓子。

    佛世尊者,不舍生死。

    不求泥洹。

    設有生死泥洹之想,則不度二。

    彼無生死。

    何所度者不得泥洹。

    所以者何。

    不等生死至泥洹乎。

    梵天答曰:亦不生死。

    亦無泥洹也。

     于是世尊,贊持心梵天曰:善哉善哉!梵天。

    欲有所說當作斯說。

    乃為是說。

    說是應順語時。

    二千比丘漏盡意解。

    梵天不複得于生死。

    亦無泥洹。

    如來說言:示有生死。

    無周旋者,亦無滅度。

    亦無所憂。

    亦不見人。

    有滅度者,設使梵天入此議者,則于其人無生死法。

    無泥洹法。

    于是衆會。

    五百比丘。

    即從坐起私竊而去。

    而說此言:吾等見中淨修梵行。

    心自念言:當得滅度。

    而無有人得滅度者,空複志求學斯道乎。

    安成慧耶。

     于是明網菩薩。

    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假使欲令法起生者,則于其人佛不興出。

    彼不超度生死之難也。

    天中天。

    求見泥洹故。

    唯天中天。

    所謂泥洹蠲除一切衆想之念。

    亦不汲汲。

    于諸通慧為殊異也。

    若所釋是等比丘即為自欺也。

    天中天。

    于正法律而行出家。

    堕外邪見。

    而以志睹泥洹之處。

    譬如麻油酪酥醍醐。

    然即滅盡諸法。

    世尊永悉滅度。

    其永滅度。

    吾則謂之為甚慢矣。

    唯天中天。

    其修行者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