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欲品第二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并侍者阿難。
着衣持缽入舍衛城中。
乞食已周還出城外。
有一婦人抱兒持瓶詣井汲水。
有一男子顔貌端正座井右邊彈瑟自娛。
時彼女人欲意偏多躭着彼人。
彼人亦複欲意熾盛躭着女人。
女人欲意迷荒。
以索系小兒頸懸于井中。
尋還挽出小兒即死。
愁憂傷結呼天堕淚而說頌曰: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向所聞偈過去恒沙諸佛所說,汝善誦習日晡集衆。
在衆人中宣暢此偈。
爾時世尊食後收攝三衣。
即集大衆詣普會講堂在衆人中坐。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向清旦将阿難入城乞食已,複周遍還出城外。
見有婦人抱兒持瓶詣井汲水。
去井不遠複有一人彈瑟自娛。
二人相見各興欲意。
熟視相看目不移轉。
錯系兒頸懸于井中。
尋還挽出兒已命終。
愁憂号悲。
尋說頌曰: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佛告比丘。
淫火熾盛便能燔燒諸善之本。
淫荒之士不識善惡。
亦複不别清白之行。
不知縛解出要之道。
如斯輩人遂無慚愧。
甯喪親族分受形辱。
不阙淫性以違其志。
或因淫欲。
殺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
或因淫逸罪及五逆。
王者所戮死受惡報。
猶野火行傍樹為燋。
既罪自深複及宗親。
人由淫欲違佛慢法。
謗毀聖衆為諸聖賢之所嗤笑。
我今當說犯淫之本。
汝等善聽。
昔有一人奸淫不止。
父母所生唯此一子。
夜非人時天陰雷電。
帶刀持箭至他淫女村中。
時母覺知即捉曉谕。
今夜冥喑陰曀雷電。
設不果者便為人所害。
吾宿鮮德唯有一子。
會遇惡者吾無所恃。
子報母曰:子要當去不得複住。
母知意正便向兒拜。
今暮且住須明日乃往。
兒語母曰:速放我去。
若違我情當取母殺。
母報兒言:甯取我殺。
不忍見汝為他所害。
兒複語母。
可時放我。
及闇至彼。
若不見聽正爾殺母。
母語兒曰:死死不放汝。
兒即拔刀取母刺殺。
不慮後世殃罪深重。
即至彼家打門微喚。
女人應曰:汝是何人。
其人以頌報曰: 淫恚諸根羸,為想所謬誤。
不慮衆事業,為愚闇覆蓋。
念汝取母害,折伏猶汝奴。
翹立在門外,如客附使役。
爾時女人複遙見問曰:審殺母耶。
報曰審殺。
女人問曰:何故殺母男子報曰:母不見放來至此間。
女人報曰:不須入家裹。
是時女人以頌報曰:咄嗟背恩養,害母種罪災。
何忍見汝顔,宜速遠吾家。
父母抱育養,為子曆衆苦。
害母行地上,地不陷汝殺。
立身無慈仁,加害諸親族。
我是外種類,豈能恩德将。
爾時彼男子複報曰:由汝害母造無邊罪。
小見寬恕見為開門。
暫得言談便複還家。
女人報曰:聽我偈言:甯入投炭爐,從山投幽谷。
生把七步蛇,不與愚從事。
是時二人各各共相别離。
男子還家道逢惡寇為賊所害。
死入阿鼻地獄受罪無數劫。
淫之為病受殃無量。
以微積大漸緻燒身。
自陷于道亦及他人。
不至究竟。
猶自飲毒複飲他人。
是故說曰淫不可從。
愛欲生憂,愛欲生畏,無所愛欲。
何憂何畏。
愛欲生憂或遭婦喪為人所奪。
或抱久患夫。
或遠行積久不歸。
是故說曰:愛欲生憂。
愛欲生畏者,為豪貴見奪其婦。
或抱久患命在旦夕。
或适他方。
是故說曰:愛欲生畏。
無所愛欲者,雲何無所愛欲。
阿那含阿羅漢者,别二人者無憂無畏。
何以故?已離諸憂無所畏難。
有憂畏者欲界色界。
阿那含者欲界憂畏盡。
阿羅漢者三界結使盡。
于中不生憂畏想。
是故說曰:無所愛欲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
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者,作倡伎樂五欲自娛為王所嫌。
欲奪樂器緣此起憂。
或為王所使遠适他方于中生憂。
或抱久病纏綿着褥于中失明。
恐喪命根便生畏懼。
緣此樂器以緻喪身。
或有王者種亡國失位。
事不由己憶本豪貴所遊戲處。
便生愁憂遂緻笃疾。
或為宿雠欲害其命晝夜伺捕複于其中生憂惱想。
是故說曰:好樂生憂好樂生畏也。
雲何無所好樂者,阿那含阿羅漢舍諸五樂。
以法樂自娛,猶如難陀前白佛言:不睹我孫陀利意終不樂。
世尊告難陀曰: 無厭有何足,不足有何樂。
無樂有何愛,無愛有何樂。
汝今放意,無有厭足,志常熾盛。
何時當息。
是故汝今思惟内觀不淨之想。
便當自悟意中得解。
汝今所以不得解者,斯由不思惟想故。
以不思惟
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并侍者阿難。
着衣持缽入舍衛城中。
乞食已周還出城外。
有一婦人抱兒持瓶詣井汲水。
有一男子顔貌端正座井右邊彈瑟自娛。
時彼女人欲意偏多躭着彼人。
彼人亦複欲意熾盛躭着女人。
女人欲意迷荒。
以索系小兒頸懸于井中。
尋還挽出小兒即死。
愁憂傷結呼天堕淚而說頌曰: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向所聞偈過去恒沙諸佛所說,汝善誦習日晡集衆。
在衆人中宣暢此偈。
爾時世尊食後收攝三衣。
即集大衆詣普會講堂在衆人中坐。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向清旦将阿難入城乞食已,複周遍還出城外。
見有婦人抱兒持瓶詣井汲水。
去井不遠複有一人彈瑟自娛。
二人相見各興欲意。
熟視相看目不移轉。
錯系兒頸懸于井中。
尋還挽出兒已命終。
愁憂号悲。
尋說頌曰: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佛告比丘。
淫火熾盛便能燔燒諸善之本。
淫荒之士不識善惡。
亦複不别清白之行。
不知縛解出要之道。
如斯輩人遂無慚愧。
甯喪親族分受形辱。
不阙淫性以違其志。
或因淫欲。
殺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
或因淫逸罪及五逆。
王者所戮死受惡報。
猶野火行傍樹為燋。
既罪自深複及宗親。
人由淫欲違佛慢法。
謗毀聖衆為諸聖賢之所嗤笑。
我今當說犯淫之本。
汝等善聽。
昔有一人奸淫不止。
父母所生唯此一子。
夜非人時天陰雷電。
帶刀持箭至他淫女村中。
時母覺知即捉曉谕。
今夜冥喑陰曀雷電。
設不果者便為人所害。
吾宿鮮德唯有一子。
會遇惡者吾無所恃。
子報母曰:子要當去不得複住。
母知意正便向兒拜。
今暮且住須明日乃往。
兒語母曰:速放我去。
若違我情當取母殺。
母報兒言:甯取我殺。
不忍見汝為他所害。
兒複語母。
可時放我。
及闇至彼。
若不見聽正爾殺母。
母語兒曰:死死不放汝。
兒即拔刀取母刺殺。
不慮後世殃罪深重。
即至彼家打門微喚。
女人應曰:汝是何人。
其人以頌報曰: 淫恚諸根羸,為想所謬誤。
不慮衆事業,為愚闇覆蓋。
念汝取母害,折伏猶汝奴。
翹立在門外,如客附使役。
爾時女人複遙見問曰:審殺母耶。
報曰審殺。
女人問曰:何故殺母男子報曰:母不見放來至此間。
女人報曰:不須入家裹。
是時女人以頌報曰:咄嗟背恩養,害母種罪災。
何忍見汝顔,宜速遠吾家。
父母抱育養,為子曆衆苦。
害母行地上,地不陷汝殺。
立身無慈仁,加害諸親族。
我是外種類,豈能恩德将。
爾時彼男子複報曰:由汝害母造無邊罪。
小見寬恕見為開門。
暫得言談便複還家。
女人報曰:聽我偈言:甯入投炭爐,從山投幽谷。
生把七步蛇,不與愚從事。
是時二人各各共相别離。
男子還家道逢惡寇為賊所害。
死入阿鼻地獄受罪無數劫。
淫之為病受殃無量。
以微積大漸緻燒身。
自陷于道亦及他人。
不至究竟。
猶自飲毒複飲他人。
是故說曰淫不可從。
愛欲生憂,愛欲生畏,無所愛欲。
何憂何畏。
愛欲生憂或遭婦喪為人所奪。
或抱久患夫。
或遠行積久不歸。
是故說曰:愛欲生憂。
愛欲生畏者,為豪貴見奪其婦。
或抱久患命在旦夕。
或适他方。
是故說曰:愛欲生畏。
無所愛欲者,雲何無所愛欲。
阿那含阿羅漢者,别二人者無憂無畏。
何以故?已離諸憂無所畏難。
有憂畏者欲界色界。
阿那含者欲界憂畏盡。
阿羅漢者三界結使盡。
于中不生憂畏想。
是故說曰:無所愛欲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
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者,作倡伎樂五欲自娛為王所嫌。
欲奪樂器緣此起憂。
或為王所使遠适他方于中生憂。
或抱久病纏綿着褥于中失明。
恐喪命根便生畏懼。
緣此樂器以緻喪身。
或有王者種亡國失位。
事不由己憶本豪貴所遊戲處。
便生愁憂遂緻笃疾。
或為宿雠欲害其命晝夜伺捕複于其中生憂惱想。
是故說曰:好樂生憂好樂生畏也。
雲何無所好樂者,阿那含阿羅漢舍諸五樂。
以法樂自娛,猶如難陀前白佛言:不睹我孫陀利意終不樂。
世尊告難陀曰: 無厭有何足,不足有何樂。
無樂有何愛,無愛有何樂。
汝今放意,無有厭足,志常熾盛。
何時當息。
是故汝今思惟内觀不淨之想。
便當自悟意中得解。
汝今所以不得解者,斯由不思惟想故。
以不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