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是,一心念于法。
善覺自覺者,佛告諸比丘,當自觀察于諸法要除去亂想。
是故說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于法也。
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
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于衆。
善覺自覺者,佛告諸大衆。
汝等皆見一切大衆。
以智而見非為無智。
以觀而觀非為無觀。
亦知我衆清淨不清淨。
是故說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
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于衆也。
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
念天安般死,晝夜當念是。
彼修行人持戒完具清淨無穢,猶如金剛不可沮壞,猶如須彌不可移動。
是故說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念天安般死晝夜當念是。
所謂念施者施有二種。
财施結使施。
結使施者名曰究竟施。
不變悔。
财物施者非至竟施。
施已還悔。
是故說念施也。
所謂念天者,賢聖弟子晝夜念天。
于此持戒得生彼處。
習行功德不斷信根。
具衆德本成就禁戒。
是故說晝夜當念天也。
當念身者,常觀此身成諸不淨瑕穢充滿。
是故說當念身也。
至死亡念亦複如是也。
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
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不害。
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者,一切衆生皆念其命。
愛戀妻息貪着家業。
身口意所修。
不害人者乃稱明智之士。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不害也。
晝夜當念是不起瞋恚者,夫人瞋恚多起亂想心。
如劍戟難制難持。
生恚者不獲其果。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不起瞋恚也。
晝夜當念是。
願欲出家不樂在家貪着五欲。
彼修行人雖在家内。
觀欲如火意常厭患。
晝夜思惟夢想出家。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常念欲出家也。
晝夜當念是坐禅一意定。
初學三禅定為首。
禅以攝意不興結使。
衆想寂定念不流馳。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坐禅一意也。
晝夜當念是念持不受塵。
常樂寂靜不處人間。
粗衣惡食不着文飾。
趣自支形自足修道。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念持不受塵也。
晝夜當念是空不願無想。
恒觀五陰身虛而不真不可恃怙。
為變易法不得久停。
計我無我況有身耶。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空不願無想。
晝夜當念是去離願求意。
彼修行人。
志求道德不自為己。
亦不願男相女形。
亦不願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去離願求意也。
晝夜當念是習學無想心。
學人得無想定。
具足賢聖法律。
問曰:學人在諸地不見有我無我。
何以故?不說具足賢聖法律。
獨說無想定耶。
答曰:無想定者賢聖之奧室。
入此室者不聞凡夫雜糅之行。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習學無想心也。
晝夜當念是入室而思惟。
彼修行人初入行時學二思惟。
一者斷結。
二者于現法而自娛樂。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入定而思惟也。
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
晝夜當念是,意樂泥洹樂。
所謂泥洹者,終始無憂亦複不見起當有盡。
永離衆患亦無熱惱。
無求無想無複五陰名色。
不我有我不見名色。
取要言之虛無想像智者教習。
是故說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晝夜當念是意樂泥洹樂也。
出曜經雜品第十七。
當念自覺寤,慎莫損其行。
行要修亦安,不行行受報。
當念自覺寤者,夫人有施為先。
當内思惟校計熟思。
善思而思行,慎勿失其所。
慮不失所者,失所懷痛憂。
是故說當念自覺寤也。
慎莫損其行者,夫人有所施為。
事情已彰複還懈慢。
不究其理不禅思惟。
或時諷誦亦不通利。
臨欲試時舍衆逃亡。
是謂于學有損。
習禅之人念不在定。
流馳萬端如彼猿猴舍一趣一。
于賢聖法律乃教彼後生。
卒成其道不使漏失。
是故說慎莫失其所也。
慮不失所者或有誦人。
日誦十千解義百千。
晝夜諷誦不失上下文句。
一一分明理不遠義入禅之寂。
天雷地震萬響俱作不能動其神。
是故說慮不失所者也。
失所懷痛憂者,行不專己俱興嫉意自墜于淵。
皆由行不正故。
是故說失所懷痛憂也。
人當求方便,自緻獲财寶。
彼自觀其義,意願即果之。
人當求方便者,世人多慕周旋四方。
孜孜級級求救形命皆貪财貨。
諸比丘等複求方便。
誦契經律阿毗昙及諸雜藏。
坐禅比丘禅定入微。
小七大七不失其次。
耳錘法财已得功德增益其行。
是故說人當求方便自緻财寶也。
彼自觀其義意願即果之者,世人思惟誰有富貴積财千萬者,随所意念費耗财寶。
學道之人捐舍妻息去離榮寵。
自知功德具滿。
分别義理問則能答。
彼坐禅人複自觀見禅定寂靜。
得六神通飛騰虛空。
作十八變勇沒自由。
不信道者睹已則信已,信道者遂進不退。
是故說彼自觀其義意願即果之也。
坐起求方便,自求于定明。
如工練真金,除去塵垢冥。
不為闇所蔽,永離老死患。
善覺自覺者,佛告諸比丘,當自觀察于諸法要除去亂想。
是故說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于法也。
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
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于衆。
善覺自覺者,佛告諸大衆。
汝等皆見一切大衆。
以智而見非為無智。
以觀而觀非為無觀。
亦知我衆清淨不清淨。
是故說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
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于衆也。
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
念天安般死,晝夜當念是。
彼修行人持戒完具清淨無穢,猶如金剛不可沮壞,猶如須彌不可移動。
是故說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念天安般死晝夜當念是。
所謂念施者施有二種。
财施結使施。
結使施者名曰究竟施。
不變悔。
财物施者非至竟施。
施已還悔。
是故說念施也。
所謂念天者,賢聖弟子晝夜念天。
于此持戒得生彼處。
習行功德不斷信根。
具衆德本成就禁戒。
是故說晝夜當念天也。
當念身者,常觀此身成諸不淨瑕穢充滿。
是故說當念身也。
至死亡念亦複如是也。
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
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不害。
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者,一切衆生皆念其命。
愛戀妻息貪着家業。
身口意所修。
不害人者乃稱明智之士。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不害也。
晝夜當念是不起瞋恚者,夫人瞋恚多起亂想心。
如劍戟難制難持。
生恚者不獲其果。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不起瞋恚也。
晝夜當念是。
願欲出家不樂在家貪着五欲。
彼修行人雖在家内。
觀欲如火意常厭患。
晝夜思惟夢想出家。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常念欲出家也。
晝夜當念是坐禅一意定。
初學三禅定為首。
禅以攝意不興結使。
衆想寂定念不流馳。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坐禅一意也。
晝夜當念是念持不受塵。
常樂寂靜不處人間。
粗衣惡食不着文飾。
趣自支形自足修道。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念持不受塵也。
晝夜當念是空不願無想。
恒觀五陰身虛而不真不可恃怙。
為變易法不得久停。
計我無我況有身耶。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空不願無想。
晝夜當念是去離願求意。
彼修行人。
志求道德不自為己。
亦不願男相女形。
亦不願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去離願求意也。
晝夜當念是習學無想心。
學人得無想定。
具足賢聖法律。
問曰:學人在諸地不見有我無我。
何以故?不說具足賢聖法律。
獨說無想定耶。
答曰:無想定者賢聖之奧室。
入此室者不聞凡夫雜糅之行。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習學無想心也。
晝夜當念是入室而思惟。
彼修行人初入行時學二思惟。
一者斷結。
二者于現法而自娛樂。
是故說晝夜當念是入定而思惟也。
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
晝夜當念是,意樂泥洹樂。
所謂泥洹者,終始無憂亦複不見起當有盡。
永離衆患亦無熱惱。
無求無想無複五陰名色。
不我有我不見名色。
取要言之虛無想像智者教習。
是故說善覺自覺者,是瞿昙弟子晝夜當念是意樂泥洹樂也。
出曜經雜品第十七。
當念自覺寤,慎莫損其行。
行要修亦安,不行行受報。
當念自覺寤者,夫人有施為先。
當内思惟校計熟思。
善思而思行,慎勿失其所。
慮不失所者,失所懷痛憂。
是故說當念自覺寤也。
慎莫損其行者,夫人有所施為。
事情已彰複還懈慢。
不究其理不禅思惟。
或時諷誦亦不通利。
臨欲試時舍衆逃亡。
是謂于學有損。
習禅之人念不在定。
流馳萬端如彼猿猴舍一趣一。
于賢聖法律乃教彼後生。
卒成其道不使漏失。
是故說慎莫失其所也。
慮不失所者或有誦人。
日誦十千解義百千。
晝夜諷誦不失上下文句。
一一分明理不遠義入禅之寂。
天雷地震萬響俱作不能動其神。
是故說慮不失所者也。
失所懷痛憂者,行不專己俱興嫉意自墜于淵。
皆由行不正故。
是故說失所懷痛憂也。
人當求方便,自緻獲财寶。
彼自觀其義,意願即果之。
人當求方便者,世人多慕周旋四方。
孜孜級級求救形命皆貪财貨。
諸比丘等複求方便。
誦契經律阿毗昙及諸雜藏。
坐禅比丘禅定入微。
小七大七不失其次。
耳錘法财已得功德增益其行。
是故說人當求方便自緻财寶也。
彼自觀其義意願即果之者,世人思惟誰有富貴積财千萬者,随所意念費耗财寶。
學道之人捐舍妻息去離榮寵。
自知功德具滿。
分别義理問則能答。
彼坐禅人複自觀見禅定寂靜。
得六神通飛騰虛空。
作十八變勇沒自由。
不信道者睹已則信已,信道者遂進不退。
是故說彼自觀其義意願即果之也。
坐起求方便,自求于定明。
如工練真金,除去塵垢冥。
不為闇所蔽,永離老死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