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酒。

    不得教人飲酒。

    能者報曰優鼻。

    時阿羅婆居土那憂羅父躬抱其兒沐浴澡洗。

    更着新衣将來至鬼界付與鬼将軍。

    爾時彼鬼受已付佛。

    佛複受已複付其父。

    以其手手相付。

    字曰手寶。

    由兒因緣故說此偈。

    信者真人長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智壽壽中賢也。

    佛契經說。

    告諸比丘,若見豪貴長者,饒财多寶七珍具足無所缺乏。

    當念親近微說道教論施論戒生天之德。

    如此衆行信為原首。

    是故說曰信為真人長也。

    念法所住安者,念法之人當受快樂。

    樂有二義。

    一者世俗樂。

    二者第一義樂。

    世俗樂者天上世間,第一義樂者,賢聖四禅以為樂也。

    念法之人獲此二樂。

    是故說曰念法所住安也。

    近者意得上者,生死流轉周而複始。

    唯貴信義真實為上。

    若人妄語生辄宗族不和穆死入地獄。

    千具犁牛而耕其舌。

    生餓鬼畜生苦惱無量。

    設生為人恒被诽謗言不信用。

    是故說曰近者意得上也。

    智壽壽中賢者,受諸果證于世無限。

    永舍生死壽。

    前進賢聖之壽。

    賢聖壽者心常遊在百千定意。

    應機之辯問便能報。

    是故說曰智壽壽中賢。

     信财乃得道,自緻法滅度。

    善聞從得慧,一切縛得解。

     信财乃得道者,賢聖無疑信終不離三寶。

    一向念佛修羅漢業。

    至心念佛所造功德。

    若人信心向百須陀洹向百斯陀含向百阿那含。

    不如信心向一阿羅漢。

    信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皆得生天。

    信阿羅漢者則信泥洹徑路。

    是故說信财乃得道自緻法滅度也。

    善聞從得慧者,承受師教從本至竟。

    究暢義味執義思惟不失本際。

    昔有一比丘名婆耶羅。

    好習奇異搜求妙術。

    從師受法義理不失。

    比丘學術未盡師法。

    師外遇客醉酒還歸。

    卻踞其床床腳即折。

    恐師颠倒以身擔床。

    終竟一夜至曉。

    問其弟子。

    卿作何等。

    弟子答曰:師昨醉歸踞其床床腳折。

    弟子以身擔床耳。

    師感其意我有技術盡當教卿終不惜也。

    技術已備師複試其意。

    師飲鹽湯即吐在地。

    使弟子食之。

    弟子即欲食之師捉止之卿術已成吉無不利。

    方憶佛語教誡之言善聞從得慧。

    信哉斯言一切縛得解者,盡能斷諸七使九結諸縛。

    持入十二因緣。

    永盡無馀已舍已離。

    是故說曰一切縛得解也。

     信之與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恚。

    從是脫淵。

     信之與戒者,彼修行人執信守戒持心無亂想。

    具足二業者,便為衆生所見尊奉。

    在大衆中獨步無匹,猶如滿月處在衆星。

    若有親近修笃信心。

    所生之處多饒财寶。

    象馬七珍無所渴乏。

    斯由信心難沮壞故。

    設複行人守戒不缺懷抱玩習晝夜孜孜。

    猶人抱劍履冰。

    守護禁戒無所缺漏。

    便為無數衆生而為上首。

    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

    是故說曰信之與戒也。

    慧意能行者,身口意無所傷損。

    思惟止觀攝諸亂意。

    如來說偈三業具足。

    端坐一意多誦無厭執事勸佐。

    是謂三。

    複有三業。

    一者惠施。

    二者持戒。

    三者思惟。

    是謂三。

    信者屬施戒攝不殺定攝思惟。

    是故說慧意能行也。

    健夫度恚者,健夫者謂立根得力已入賢聖境。

    怨恨恚怒永息不生。

    内外清徹猶天琉璃。

    所作已辦更不處胎。

    衆智具足内已潔淨外化無惓。

    是故說曰健夫度恚也。

    從是脫淵者,能具此衆德者斯人希有。

    所以然者,以其脫縛着故。

    正使命終名稱遠布。

    是故說從是脫淵也。

     信使戒成,亦壽智慧,在在能行。

    處處見養。

     信使戒成者,誰成就信戒。

    答曰:賢聖人須陀洹斯陀含。

    凡夫人者已成複失。

    所以然者,皆由貪欲瞋恚愚癡所緻。

    與惡知識從事所緻。

    不與善師從事所緻。

    失時失果失人。

    須陀洹斯陀含者,不為此所蹈踐。

    正使作佛形像來試其人者作若幹變化。

    心不移易不為彼屈。

    昔舍衛城裡有最勝長者,多饒财寶象馬七珍庫藏充滿。

    然為人悭貪不肯惠施。

    其有乞者不聽入内。

    守瞻門戶牢固門戶。

    七重皆作重關。

    石屑塗壁恐鼠穿牆。

    以鐵籠蓋屋以防飛鳥家不畜狗恐損米穀。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汝往詣彼降最勝長者,是時阿難敬奉佛教。

    即着衣持缽詣舍衛城到長者家。

    語長者曰:如來恒說。

    夫人布施給窮乏者得五功德。

    雲何為五。

    一者壽。

    二者色。

    三者力。

    四者樂。

    五者辯。

    其有施者獲此五德。

    長者自惟。

    吾聞瞿昙沙門高才博學所演經典八萬四千億象所載不勝。

    今日多聞弟子來至我家。

    但說布施。

    貪着财貨。

    斯是乞士之法。

    非是賢智。

    爾時阿難廣采經義。

    随時适彼長者,然其長者心如剛鐵不可移易。

    語阿難曰:今日欲中有受請處為欲乞食。

    阿難報曰:亦無請處今當乞食。

    長者尋語阿難。

    日已欲中宜知是時阿難即起舍出。

    更詣馀家乞食。

    還至世尊所白世尊曰:悭貪長者執意堅固不可降伏。

    明日清旦佛告阿那律曰:汝往詣彼降伏悭貪長者,阿那律受教即往長者家與共相見。

    漸與長者說微妙法。

    如來至真等正覺恒說此法。

    夫人布施給窮乏者獲福無量。

    現世後身封受自然。

    長者複念。

    吾聞阿那律者舍豪族位出家為道。

    恒受五百缽食供養然無厭足。

    今複來詣吾家勸我布施。

    複是乞人非賢士之法。

    尋語阿那律。

    日欲逼中宜知是時,阿那律即起舍出。

    更适馀家乞食。

    還至世尊所白世尊曰:悭貪長者執意堅固不可降伏。

    佛複告大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