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惟清白,渡淵不反。
棄猗行止,不複染樂,欲斷無憂。
斷濁黑法者,雲何名為濁黑法。
答曰:一切諸使縛結塵垢。
一切諸不善法退堕法。
諸染着生死者,當斷已斷永斷。
是故說斷濁黑法也。
學惟清白者,雲何名曰清白法。
答曰:意止意斷神足根力覺意八正道三十七品。
正使有法離于生死得出要者,亦名清白法。
是故說學惟清白也。
渡淵不反者,何以故名為淵。
所謂淵者流在界趣轉增生死。
由此淵故流轉生死不可稱記。
堕三塗八難。
是故世尊說當滅四淵求無上道。
是故說渡淵不反也。
棄猗行止者,雲何為猗。
所謂猗者猗欲不善法。
是故如來說棄猗無着乃謂真行。
是故說棄猗行止也。
不複染樂者,不染五樂親近賢聖律。
終不舍離。
是故說不複樂也。
欲斷無憂者,夫人不至于無為。
皆由有欲染着女色。
興意思想念彼色貌發毛瓜齒肥白端正。
行人執意除去彼念。
欲想便息不複熾然。
是故說欲斷無憂也。
愛欲意為田,淫怒癡為種。
故施度世者,得福無有量。
愛欲意為田者,猶如荒田穢地不數修治。
菅草競生傷害良苗。
穀子不滋時不豐熟。
人染着愛欲亦如是,是故說愛欲意為田也。
淫怒癡為種者,夫行人習行常自觀察。
若人種德為施何處而獲果報。
答曰:施無空入者少。
施空入者多。
雲何施無空入者少。
答曰:諸在外道異學及裸形梵志尼乾子等。
愚人好施于中望福。
于十六分而不獲一,猶如穢田傷害善苗。
穢行梵志傷害善根。
為淫怒癡所覆不生道果。
是故說淫怒癡為種故施度世者也。
得福無有量者,歎說如來聖衆施福之報。
于大衆之中有斷欲人。
所施雖少獲福無量。
所得果報不可稱計。
是故說故施度世者,得福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瞋恚滋蔓生。
是故當離恚,施報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瞋恚滋蔓生者,何以故名為穢惡。
所以名穢惡者,亦自毀己複毀他人。
所以自毀者,瞋恚熾盛顔色變易本性改異。
是謂自毀。
複毀他人者,瞋恚熾盛毀損他人。
乃至失其命根。
是故說猶如穢惡田瞋恚滋蔓生也。
是故當離恚施報無有量者,人不懷恚後受恚報。
人由瞋恚亡國破家。
皆由瞋恚。
仁施福德施無恚者,獲福無量。
是故說當離恚施報無量也。
猶如穢惡田,愚癡穢惡生。
是故當離愚,獲報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愚癡穢惡生者,猶彼盲人目不睹高原平地。
亦不見善色惡色青黃赤白。
此衆生類亦複如是,以無明闇法而自纏絡。
不睹四谛善不善法。
覆蔽慧明及三十七道品。
外道異學及諸梵志。
癡所覆蓋不識道真。
如來聖衆永無此患。
是故說猶如穢惡田愚癡滋蔓生也。
是故當離愚獲福無有量者,彼修行人欲求無愚者,當從何求。
答曰:當從如來聖衆求。
何以故?已其聖衆觀察本末。
若大若小若好若鬼。
分别四谛眼明智覺毫釐不失施。
彼如來聖衆無有愚癡者,獲報無量也。
是故說當離癡施報無有量也。
猶如穢惡田,憍慢滋蔓生。
是故當離慢,獲報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憍慢滋蔓生者,外道異學憍慢最甚。
是故如來說偈曰:婆羅門憍慢滋多。
從今世命終。
當生六趣中。
雞豬狗狼驢五泥犁六施彼人者不獲其報。
是故說猶如穢惡田憍慢為滋多也。
是故當離慢獲報無有量者,于如來大法中除去憍慢。
或時着衣持缽入村乞食。
下意自卑如旃陀童女。
身被寶衣價直百千。
若詣他舍倚門侍立不敢入舍。
侮慢比丘亦複如是,本出豪族自苦其形修乞士法。
禦心調意如執利劍。
手執缽盂如世窮人。
閻浮利人以發為飾。
我沙門便取剃之。
閻浮利人衣裳多貪。
白淨沙門染污為色。
閻浮利人諸犯罪者逐着深山。
沙門山薮為家。
無欲之人執行如是,況得向果者心可移乎。
是故說當離憍慢獲報無有量也。
猶如穢惡田,貪欲為滋蔓。
是故當離貪,獲報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貪欲為滋蔓者,人懷悭貪至死不改。
或由悭貪傷夭命根。
是故智者去離悭貪。
是故說猶如穢惡田貪欲為滋蔓。
是故當離貪獲報無有量也。
六增上王,染為染首,無染則離。
染者謂愚。
六增上王者,所謂王者何者是。
曰意也。
以次數者則名六。
逆數者亦為六。
增上者,意動則五随走作五情。
設使諸入盡意所造。
如佛契經說,猶如五根各各有境界不相錯涉。
亦不相侵。
意者,至此五處最為原首。
侵彼五界。
設使五情不得停住。
于五事中最勝最妙。
是故名為王。
是故說六為增上王也。
染為染首者,雲何為染。
所謂染者染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染為染首。
無染則離者,雲何名無染。
所謂無染者阿羅漢是。
雖言須陀洹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不永得淨。
羅漢者永已得淨。
棄猗行止,不複染樂,欲斷無憂。
斷濁黑法者,雲何名為濁黑法。
答曰:一切諸使縛結塵垢。
一切諸不善法退堕法。
諸染着生死者,當斷已斷永斷。
是故說斷濁黑法也。
學惟清白者,雲何名曰清白法。
答曰:意止意斷神足根力覺意八正道三十七品。
正使有法離于生死得出要者,亦名清白法。
是故說學惟清白也。
渡淵不反者,何以故名為淵。
所謂淵者流在界趣轉增生死。
由此淵故流轉生死不可稱記。
堕三塗八難。
是故世尊說當滅四淵求無上道。
是故說渡淵不反也。
棄猗行止者,雲何為猗。
所謂猗者猗欲不善法。
是故如來說棄猗無着乃謂真行。
是故說棄猗行止也。
不複染樂者,不染五樂親近賢聖律。
終不舍離。
是故說不複樂也。
欲斷無憂者,夫人不至于無為。
皆由有欲染着女色。
興意思想念彼色貌發毛瓜齒肥白端正。
行人執意除去彼念。
欲想便息不複熾然。
是故說欲斷無憂也。
愛欲意為田,淫怒癡為種。
故施度世者,得福無有量。
愛欲意為田者,猶如荒田穢地不數修治。
菅草競生傷害良苗。
穀子不滋時不豐熟。
人染着愛欲亦如是,是故說愛欲意為田也。
淫怒癡為種者,夫行人習行常自觀察。
若人種德為施何處而獲果報。
答曰:施無空入者少。
施空入者多。
雲何施無空入者少。
答曰:諸在外道異學及裸形梵志尼乾子等。
愚人好施于中望福。
于十六分而不獲一,猶如穢田傷害善苗。
穢行梵志傷害善根。
為淫怒癡所覆不生道果。
是故說淫怒癡為種故施度世者也。
得福無有量者,歎說如來聖衆施福之報。
于大衆之中有斷欲人。
所施雖少獲福無量。
所得果報不可稱計。
是故說故施度世者,得福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瞋恚滋蔓生。
是故當離恚,施報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瞋恚滋蔓生者,何以故名為穢惡。
所以名穢惡者,亦自毀己複毀他人。
所以自毀者,瞋恚熾盛顔色變易本性改異。
是謂自毀。
複毀他人者,瞋恚熾盛毀損他人。
乃至失其命根。
是故說猶如穢惡田瞋恚滋蔓生也。
是故當離恚施報無有量者,人不懷恚後受恚報。
人由瞋恚亡國破家。
皆由瞋恚。
仁施福德施無恚者,獲福無量。
是故說當離恚施報無量也。
猶如穢惡田,愚癡穢惡生。
是故當離愚,獲報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愚癡穢惡生者,猶彼盲人目不睹高原平地。
亦不見善色惡色青黃赤白。
此衆生類亦複如是,以無明闇法而自纏絡。
不睹四谛善不善法。
覆蔽慧明及三十七道品。
外道異學及諸梵志。
癡所覆蓋不識道真。
如來聖衆永無此患。
是故說猶如穢惡田愚癡滋蔓生也。
是故當離愚獲福無有量者,彼修行人欲求無愚者,當從何求。
答曰:當從如來聖衆求。
何以故?已其聖衆觀察本末。
若大若小若好若鬼。
分别四谛眼明智覺毫釐不失施。
彼如來聖衆無有愚癡者,獲報無量也。
是故說當離癡施報無有量也。
猶如穢惡田,憍慢滋蔓生。
是故當離慢,獲報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憍慢滋蔓生者,外道異學憍慢最甚。
是故如來說偈曰:婆羅門憍慢滋多。
從今世命終。
當生六趣中。
雞豬狗狼驢五泥犁六施彼人者不獲其報。
是故說猶如穢惡田憍慢為滋多也。
是故當離慢獲報無有量者,于如來大法中除去憍慢。
或時着衣持缽入村乞食。
下意自卑如旃陀童女。
身被寶衣價直百千。
若詣他舍倚門侍立不敢入舍。
侮慢比丘亦複如是,本出豪族自苦其形修乞士法。
禦心調意如執利劍。
手執缽盂如世窮人。
閻浮利人以發為飾。
我沙門便取剃之。
閻浮利人衣裳多貪。
白淨沙門染污為色。
閻浮利人諸犯罪者逐着深山。
沙門山薮為家。
無欲之人執行如是,況得向果者心可移乎。
是故說當離憍慢獲報無有量也。
猶如穢惡田,貪欲為滋蔓。
是故當離貪,獲報無有量。
猶如穢惡田貪欲為滋蔓者,人懷悭貪至死不改。
或由悭貪傷夭命根。
是故智者去離悭貪。
是故說猶如穢惡田貪欲為滋蔓。
是故當離貪獲報無有量也。
六增上王,染為染首,無染則離。
染者謂愚。
六增上王者,所謂王者何者是。
曰意也。
以次數者則名六。
逆數者亦為六。
增上者,意動則五随走作五情。
設使諸入盡意所造。
如佛契經說,猶如五根各各有境界不相錯涉。
亦不相侵。
意者,至此五處最為原首。
侵彼五界。
設使五情不得停住。
于五事中最勝最妙。
是故名為王。
是故說六為增上王也。
染為染首者,雲何為染。
所謂染者染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染為染首。
無染則離者,雲何名無染。
所謂無染者阿羅漢是。
雖言須陀洹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不永得淨。
羅漢者永已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