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步數着粘,但随思想走。
沙門為何行者,修沙門法息意不起。
愚人起惑謂為沙門當趣何行。
于中息心不樂出家。
是故說沙門為何行也。
如意不自禁者,當禁制不令色聲香味細滑法得入,猶如收苗家恒遮畜生不令侵暴。
如鈎調象人心亦複如是,恒當将禦不令色聲香味細滑法得其便。
是故說如意不自禁也。
步步數着粘者,其中行人執意不牢,猶如輕衣随風東西。
亦如輕羽得風則移。
興念衆想流馳萬端為三想所牽。
雲何為三。
一者欲想。
二者恚想。
三者悭嫉想。
是謂三想。
難禦難制去無蹤迹來亦無形。
想為心使求定難獲。
是故說步步數着粘但随思想走也。
學難舍罪難,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艱難不過有。
比丘出家心恒着俗。
追念家業不修福事。
中間自念有變悔心。
何為出家修沙門法。
懷抱憂慮如人遭喪。
鹿驚奔走執意多誤。
心如猿猴彼心不定亦複如是,但念色聲香味細滑法。
違失戒律進無道心退念家累。
遂自積罪不至永寂。
是故說學難舍罪難居在家亦難會止同利難者,如契經所說,佛告比丘僑寄他鄉難。
素貧乞求難。
會止同利難。
汝今比丘若造家乞者,恒自下意莫随彼堯。
設得好鬼勿生是非。
是故說會止同利難也。
艱難不過有者,經曆地獄有畜生有餓鬼有。
佛告比丘。
汝等所以出家者,欲斷三有不生三有。
捐棄家業永舍妻息。
皆欲滅有不願生有。
汝等比丘積有以來。
經無數世涉苦無量。
是故說艱難不過有。
袈裟被肩,為惡不捐,惡惡行者,斯堕惡道。
袈裟被肩者,或有人學道外被袈裟内行不純。
昔有衆多比丘。
居在山薮無人之處。
村落郡縣追饷無量。
其中比丘貪着鮮潔。
所被衣裳極細微妙。
晝夜談論心不離欲。
時彼樹神山神。
觀諸比丘心意所趣。
皆興欲想欲制止之。
即現人身。
而說頌曰: 畏死而懷懼,假名為沙門。
身被僧袈裟,如老牛長尾。
爾時衆多比丘。
聞天說偈瞋恚隆盛。
尋報天曰:我等是汝老牛耶。
時彼天神報道人以此偈。
吾不稱姓字,亦不選擇人。
其中穢行者,吾故說此人。
是故說袈裟被肩也。
為惡不捐者,彼修行人成就惡法。
貪欲無忌不守護身口意諸根不具。
縱姿自由不自收攝。
是故說為惡不捐。
惡惡行者,晝夜為惡勤而不怠。
如佛說瞿昙契經。
佛告阿難。
吾善逝後。
當來之世。
有名種姓比丘。
不修立戒習諸惡法。
身被袈裟不自禁制。
是故說惡惡行者,斯堕惡者以惡自纏。
不能離惡死。
後便入三惡道。
是故說斯堕惡道也。
至竟犯戒人,葛藤纏樹枯。
斯作自為身,為恚火所燒。
至竟犯戒人者,無毫釐戒存在心懷。
亦無清白之法。
如彼契經所說,佛告阿難。
吾不見調達有毫釐清白法存在心者,設當有毫釐善法存在心者,吾不記調達入地獄,猶如有人溺堕深廁不能動轉。
複有慈哀人欲濟其命。
觀彼人身頗有淨處屎尿不污。
吾欲捉而挽出。
遍觀其人無處不污。
無毫釐淨處。
至竟犯戒人罪與彼同。
是故說至竟犯戒人也。
葛籐纏樹枯者,猶如薩盧好樹枝葉繁茂。
為葛籐所纏凋落枯死。
是故說葛籐纏樹枯也。
斯作自為身者,自招其禍以自克伐。
為衆所嫉不歎其德。
是故說斯作自為身也。
為恚火所燒者,北方雪山有草名伊羅叉天分含毒。
随風所吹草木悉死。
海水有魚其名自害。
在水岸側卧深草。
中風吹草動觸彼魚身。
恚毒熾盛身體浮腫。
再三觸身身壞自終。
是故說為恚火所燒也。
所謂長老,不以耆年,形熟發白。
惷愚而已, 所謂長老者,不以耆年。
形骸老朽以離少壯不知法禁。
亦複不知善惡之法好鬼進趣。
亦複不知戒與不戒犯與不犯。
不知輕重。
不知二百五十戒威儀進趣。
形熟面皺肌皮舒緩,猶如老牛老象。
雖為年至惷愚而已,可謂食年非智慧年。
不誦契經律阿毗昙。
不觀三義徒自受苦。
是故說所謂長老不以年耆也。
形熟發白惷愚而已者,形骸已熟命在旦夕。
當往至彼閻羅王所。
為王所诘無言可對。
存在世時愚心自纏不作善果。
徒壽于世不觀三業。
是故說形熟發白惷愚而已, 謂舍罪福,淨修梵行,明遠清潔。
是謂長老。
謂能舍罪福者,生天人中是謂為福。
入地獄畜生是謂為罪。
其人已斷更不複生。
盡其根原不種當來有。
是故說能舍罪福也。
淨修梵行者,賢聖八道亦是梵行。
依此梵行得至善處盡苦原底。
是故說淨修梵行。
明遠清潔者,彼長老者成就老法。
昔波斯匿王治化無外遠近敬附。
六師相率至王波斯匿所。
切教王曰:沙門瞿昙誇世自稱謂為第一獨步無侶。
王可
沙門為何行者,修沙門法息意不起。
愚人起惑謂為沙門當趣何行。
于中息心不樂出家。
是故說沙門為何行也。
如意不自禁者,當禁制不令色聲香味細滑法得入,猶如收苗家恒遮畜生不令侵暴。
如鈎調象人心亦複如是,恒當将禦不令色聲香味細滑法得其便。
是故說如意不自禁也。
步步數着粘者,其中行人執意不牢,猶如輕衣随風東西。
亦如輕羽得風則移。
興念衆想流馳萬端為三想所牽。
雲何為三。
一者欲想。
二者恚想。
三者悭嫉想。
是謂三想。
難禦難制去無蹤迹來亦無形。
想為心使求定難獲。
是故說步步數着粘但随思想走也。
學難舍罪難,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艱難不過有。
比丘出家心恒着俗。
追念家業不修福事。
中間自念有變悔心。
何為出家修沙門法。
懷抱憂慮如人遭喪。
鹿驚奔走執意多誤。
心如猿猴彼心不定亦複如是,但念色聲香味細滑法。
違失戒律進無道心退念家累。
遂自積罪不至永寂。
是故說學難舍罪難居在家亦難會止同利難者,如契經所說,佛告比丘僑寄他鄉難。
素貧乞求難。
會止同利難。
汝今比丘若造家乞者,恒自下意莫随彼堯。
設得好鬼勿生是非。
是故說會止同利難也。
艱難不過有者,經曆地獄有畜生有餓鬼有。
佛告比丘。
汝等所以出家者,欲斷三有不生三有。
捐棄家業永舍妻息。
皆欲滅有不願生有。
汝等比丘積有以來。
經無數世涉苦無量。
是故說艱難不過有。
袈裟被肩,為惡不捐,惡惡行者,斯堕惡道。
袈裟被肩者,或有人學道外被袈裟内行不純。
昔有衆多比丘。
居在山薮無人之處。
村落郡縣追饷無量。
其中比丘貪着鮮潔。
所被衣裳極細微妙。
晝夜談論心不離欲。
時彼樹神山神。
觀諸比丘心意所趣。
皆興欲想欲制止之。
即現人身。
而說頌曰: 畏死而懷懼,假名為沙門。
身被僧袈裟,如老牛長尾。
爾時衆多比丘。
聞天說偈瞋恚隆盛。
尋報天曰:我等是汝老牛耶。
時彼天神報道人以此偈。
吾不稱姓字,亦不選擇人。
其中穢行者,吾故說此人。
是故說袈裟被肩也。
為惡不捐者,彼修行人成就惡法。
貪欲無忌不守護身口意諸根不具。
縱姿自由不自收攝。
是故說為惡不捐。
惡惡行者,晝夜為惡勤而不怠。
如佛說瞿昙契經。
佛告阿難。
吾善逝後。
當來之世。
有名種姓比丘。
不修立戒習諸惡法。
身被袈裟不自禁制。
是故說惡惡行者,斯堕惡者以惡自纏。
不能離惡死。
後便入三惡道。
是故說斯堕惡道也。
至竟犯戒人,葛藤纏樹枯。
斯作自為身,為恚火所燒。
至竟犯戒人者,無毫釐戒存在心懷。
亦無清白之法。
如彼契經所說,佛告阿難。
吾不見調達有毫釐清白法存在心者,設當有毫釐善法存在心者,吾不記調達入地獄,猶如有人溺堕深廁不能動轉。
複有慈哀人欲濟其命。
觀彼人身頗有淨處屎尿不污。
吾欲捉而挽出。
遍觀其人無處不污。
無毫釐淨處。
至竟犯戒人罪與彼同。
是故說至竟犯戒人也。
葛籐纏樹枯者,猶如薩盧好樹枝葉繁茂。
為葛籐所纏凋落枯死。
是故說葛籐纏樹枯也。
斯作自為身者,自招其禍以自克伐。
為衆所嫉不歎其德。
是故說斯作自為身也。
為恚火所燒者,北方雪山有草名伊羅叉天分含毒。
随風所吹草木悉死。
海水有魚其名自害。
在水岸側卧深草。
中風吹草動觸彼魚身。
恚毒熾盛身體浮腫。
再三觸身身壞自終。
是故說為恚火所燒也。
所謂長老,不以耆年,形熟發白。
惷愚而已, 所謂長老者,不以耆年。
形骸老朽以離少壯不知法禁。
亦複不知善惡之法好鬼進趣。
亦複不知戒與不戒犯與不犯。
不知輕重。
不知二百五十戒威儀進趣。
形熟面皺肌皮舒緩,猶如老牛老象。
雖為年至惷愚而已,可謂食年非智慧年。
不誦契經律阿毗昙。
不觀三義徒自受苦。
是故說所謂長老不以年耆也。
形熟發白惷愚而已者,形骸已熟命在旦夕。
當往至彼閻羅王所。
為王所诘無言可對。
存在世時愚心自纏不作善果。
徒壽于世不觀三業。
是故說形熟發白惷愚而已, 謂舍罪福,淨修梵行,明遠清潔。
是謂長老。
謂能舍罪福者,生天人中是謂為福。
入地獄畜生是謂為罪。
其人已斷更不複生。
盡其根原不種當來有。
是故說能舍罪福也。
淨修梵行者,賢聖八道亦是梵行。
依此梵行得至善處盡苦原底。
是故說淨修梵行。
明遠清潔者,彼長老者成就老法。
昔波斯匿王治化無外遠近敬附。
六師相率至王波斯匿所。
切教王曰:沙門瞿昙誇世自稱謂為第一獨步無侶。
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