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

    意常勇猛不懷怯弱不舍本誓意常勸勵不及道者,是故說曰諸有猗權慧也。

    常念于身患者,如佛經所說諸有念身者即名不死。

    諸有念身自緻甘露。

    不念身者犯于甘露。

    思惟身本一一分别者,則緻甘露所願必果。

    有念身者廣說如契經。

    尊者昙摩屍梨亦作是說。

    夫人一生中不懷衆想念。

    彼人得善利多所饒益處世無衆患由念身想故。

    在山有山想在家有家念不離身念者,是謂無上之人。

    若行若坐不離其念。

    是故說曰常念于身患。

    非事亦不為者,夫人意正所向皆達所非法事。

    亦不随順不應親近亦不親近。

    不應廣布者亦不廣布。

    複不向人演說非法。

    常念舍離不與同俱。

    是故說曰非事亦不為也。

    應為不舍者,常順時節不失明教。

    前後中間初不違失。

    是故說曰應為而不舍者也。

    有念思智慧者,諸有形類專其一意思惟智慧以智斷結,猶如田家子左手執草右手刈除。

    智慧之士亦複如是,執念堅固心不移易。

    智能分别慧能割斷。

    識物别真謂之智。

    暢演玄鑒是謂慧。

    是故說曰有念思智慧也。

    永無有諸漏者,智慧所照明。

    是時諸結皆悉消滅已盡已除拔其根本更無生死。

    是故說曰永無有諸漏也。

     所謂持法者,不必多誦習。

    若少有所聞,具足法身行。

    是謂持法人,以法自将養。

     所謂持法者,爾時佛告尊者大迦葉。

    汝今迦葉當詣大衆教誨。

    後學分别演說深法之義。

    所以然者,汝所教誨則我教訓。

    汝演法味則我演法味。

    是時迦葉白世尊言:如今新學比丘難可覺悟。

    今日晨旦有二比丘與共競诤。

    一人論無是目連弟子。

    一人善說是阿難弟子。

    此二人者各執所見共相是非。

    我等二人當共捔義。

    誰有勝負義理多少。

    是時世尊敕一比丘速喚。

    論無比丘目連弟子。

    善說比丘阿難弟子。

    将至如來所。

    比丘聞佛教已即時喚。

    二比丘将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世尊告二比丘。

    卿等雲何曾聞如來吐此言教。

    在大衆中與人捔義诤于勝負見此不耶。

    比丘對曰不也世尊,汝等愚人。

    何為大法诤于勝如。

    爾時世尊在大衆中而說斯頌。

    所誦持法者不必多誦習若少有所聞具足法身行是。

    謂持法人以法自将養也。

    若有利根衆生誦一句義思惟分别。

    盡諸有漏越次取證。

    得其道果永無愛欲能盡諸結。

    未獲求方便使獲。

    未得果證求方便令得果證。

    如此之人乃名多聞也。

    名曰持法。

    以法次法證法向法。

    一一思惟如法教誡無所違缺。

    是謂持法不必多誦習也。

    雖少所聞具足法身。

     雖多誦習義,放逸不從正。

    如牧數他牛,不獲沙門正。

     雖多誦習義者,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異比丘從遠方來至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比丘須臾退坐前白佛言:我聞多聞比丘。

    齊幾名多聞比丘。

    如來說多聞比丘限齊至幾許。

    名為多聞比丘。

    佛言比丘吾前後所說不可稱記。

    一者契經直文而說義味深邃。

    二者誦比次言語不失本文。

    三者記諸四部衆七佛七世族姓出生及大般泥洹。

    複十六倮形梵志十四人取般泥洹。

    二人不取。

    彌勒阿耆是也。

    四者偈偈散在諸經義味深廣義豐理弘。

    五者因緣緣是故說是。

    不緣是故不說是。

    六者出曜所謂出曜者從無常至梵志。

    采衆經之要藏。

    演說布現以訓将來故名出曜。

    七者成事所以言成者,如持律人記律所犯故名成事。

    八者現法所以言現者,記現在事目睹耳聞故名現也。

    九者生經所以言生經者,如孛鹿母前身。

    所更一生數生至百千生故名生經。

    十名方等方等者前略後廣。

    無事不包故名方等。

    十一名曰未曾有法。

    若尊者阿難以未曾有法歎如來德。

    十二者義經所以言義者,契經義偈義一一通達無複滞礙。

    多聞比丘齊此而止。

    複次比丘若族姓子信心笃信。

    受四句義諷誦通利法法成就。

    次法向法以法證法。

    一一思惟如法教誡無所違阙。

    比丘齊是名曰多聞。

    雖複多誦包識衆經。

    不順其法如其教誡。

    違法自用者于法有損。

    不名多聞。

    如來引喻告諸比丘曰:昔有一人多牧群牛。

    舍己群牛數他群牛以為己用己所有牛。

    或遇惡獸或失草野。

    日有損耗不自覺知。

    便為衆人所見嗤笑。

    世之愚惑莫甚于卿。

    認他群牛以為己有。

    多聞比丘亦複如是,自不随順正法言教。

    能勸進他行四事供養衣被飲食床卧之具病瘦醫藥複勸進人奉戒修福行善得報習罪受殃。

    此多聞比丘不随沙門禁律。

    為諸梵行所見嗤笑。

    皆共重集至比丘所呵止谏曰:汝為多聞古今分明演折幽奧。

    不能自正安能正人。

    犯沙門律違法越教。

    雖爾人生一世誰不志亂世誰無過。

    諸天神仙皆聞有愆。

    唯有智士百慮千失猶是上行。

    爾時梵行說此偈曰: 雖多誦習義,放逸下從正。

    如牧數他牛,不獲沙門正。

     爾時多聞比丘素自聰鑒,猶如新衣易染為色。

    時多聞比丘改往修來潔心淨意。

    諸漏已盡得阿羅漢果。

    六通清徹存亡自由所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