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戒品第七慧人護戒,福緻三寶。

    名聞得利,後上天樂。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慧人欲求三法者,常當護于禁戒。

    雲何為三法。

    一謂善者稱之慎以法律。

    二者設得利養無能遏絕。

    三者身壞命終上生天上。

    是謂持戒之人。

    行此三法終受其福。

    爾時世尊在大衆中而說此偈。

     慧人護戒,福緻三寶,名聞得利。

    後上天樂,常見法處,護戒為明。

    得成真見,輩中吉祥,持戒者安。

    令身無惱,夜卧恬惔,寤則常歡。

     爾時衆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戒終老安,戒善安止,慧為人寶。

    福盜不取。

     戒終老安者,持戒之人雖複年耆老朽。

    天龍神祇常随護助。

    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鸠槃荼匹奢遮羅殺鬼。

    如此等類常護長老持戒之人。

    晝夜禁衛如影随形。

    是故說曰:戒終老安也。

    戒善安止者,若有衆生信向如來信根成就。

    信有二業。

    一無狐疑信。

    二有根本信。

    在諸衆中若沙門梵志婆羅門衆梵衆魔衆。

    不能使持戒之人回心就惡。

    為天人所供養。

    是故說曰:戒善安止也。

    慧為人寶者慧者,亦名為光。

    亦名為明。

    亦名為炬。

    亦名為錠。

    亦名為眼。

    亦名為日。

    亦名為月。

    亦名為大火聚。

    亦名諸法之晖曜,猶如世人多财珍寶乃得居裡。

    慧人寶者亦複如是,功德慧明二事具者乃名為人寶。

    是故說曰:慧為人寶也。

    福盜不取,猶如雜阿含契經說。

    有天至如來所而問斯義。

    何物火不燒何物風。

    不飄何物風不動何物水不漬何物地不敗。

    何物王盜賊暴雷所不損。

    何物在庫藏不守不耗損。

    爾時世尊告彼天曰:福火不燒。

    福風不動。

    福水不漬。

    福地不敗。

    福王賊不劫。

    暴雷無所害。

    福緻諸庫藏。

    不守亦不損。

    爾時諸天聞佛所說歡喜踴躍。

    複以此偈贊頌如來。

     善哉世最勝,為現世光明。

    我等修善行,得受諸天福。

    是時諸天複重以頌問曰:何終為善,何善安止,何為人寶。

     何盜不取。

    世尊以頌報曰:戒終老安,戒善安止,慧為人寶。

    福盜不取。

     時彼天人聞佛所說戢在心懷。

    即從坐起繞佛三匝。

    忽然不現還于天上。

    修戒布施,作福為福,從是适彼。

    常到安處。

     修戒布施者,施有二事。

    若持戒牢固兼行布施于天世間自然受善報。

    若施持戒之人多獲果報。

    是故說曰:持戒布施也。

    作福為福者,或複有人持戒完具。

    不廣多聞所獲功德蓋不足言:若複有人持戒完具加複大智多聞惠施。

    彼者獲福無量。

    是故說曰:作福為福也。

    從是适彼者,從今世至後世心常歡悅心無悔吝。

    是故說曰:從是适彼。

    常到安處者,冀望具足自然歡樂心意悅豫。

    自知戒具布施清淨必受功報不堕邪部。

    晝夜歡喜不懷熱惱。

    施持戒人及多聞者亦複如是,是故說曰:常到安處。

     比丘立戒,守攝諸根,食知自節。

    寤意令應。

     比丘立戒者,執志堅固不可沮壞。

    不為色聲香味細滑法所牽。

    是故說曰:比丘立戒也。

    守攝諸根者,具足眼根耳鼻舌身根意根皆悉具足無所缺漏意不錯亂亦無他念。

    盡随諸根修其妙行。

    是故說曰:守攝諸根也。

    食知自節者,量腹而食亦不畜積亦不貪餮。

    尊者昙摩難提說曰:多食緻患苦少食氣力衰。

    處中而食者如稱無高下。

    尊者僧迦羅刹造立修行經亦作是說,猶如多捕衆鳥藏在大器。

    随時瞻視養食以時。

    毛尾既長随時剪落選其肥者日用供廚。

    中有一鳥内自思惟。

    若我食多肥則緻死。

    若餓不食複緻喪身。

    宜自料量少食損膚衣毛悅澤當從籠出。

    如其所念即便少食。

    衣毛悅澤便從其願。

    彼修行人亦複如是,内自校計如我多食便自瞢瞢不得修道。

    不獲思惟善法。

    諸惡法日夜滋甚。

    貪欲瞋恚愚癡皆由多食。

    不獲至竟。

    佛契經說多食之人有五苦患。

    雲何為五。

    一者大便數。

    二者小便數。

    三者饒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業。

    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多食之人有此五苦自墜苦際不至究竟。

    是故佛說食知自節也。

    悟意令應者,晝夜警悟系意在禅。

    若睡欲至時當舒一腳垂于床下。

    若睡纏綿不解。

    當垂兩腳到于床下。

    若睡重當經行。

    經行睡重者以水灑面。

    若複不解仰觀星宿以寤其志。

    初夜中夜後夜令無懈怠。

    是故說曰:寤意令應。

     意常覺悟,晝夜力學,漏盡意解。

    可緻泥洹。

     意常覺寤者,身口意常得覺寤。

    淫怒癡至尋能除斷。

    不遇煩惱所遊安隐。

    是故說曰:意常覺寤。

    晝夜力學晝習夜亦爾夜習晝亦爾。

    初夜中夜後夜亦複如是,持心專一無他異念。

    唯從于道思惟心所念法。

    是故說曰:晝夜力學。

    漏盡意解者,意勇剛強乃能盡漏。

    持心懈慢者,不能盡漏不能精勤于行。

    是故退轉堕于凡夫部。

    然彼行人晝夜精勤如救頭然。

    持心勇捍不慮崄難。

    志崇斷結滅漏為先。

    是故說曰:漏盡意解也。

    可緻泥洹者,衆行已辦世患諸惱永不複生。

    求入泥洹大化諸結縛着染污人者隐而不起。

    趣泥洹境無有罣礙。

    舍現在業入泥洹境。

    是故說曰:可緻泥洹也。

     慧者立禁戒,專心習其智。

    比丘無熱惱,可果盡苦際。

     慧者立禁戒者,戒不移動善住牢固亦不可移。

    慧者除去愚闇終不處在愚惑之中,猶如猛将身被重铠。

    手無劍者則不能克定強敵。

    有劍無铠者亦複不能降彼強敵。

    若使猛将身被重铠手執利劍。

    前後固崄與賊共戰必有所辦則無狐疑。

    修行之人亦複如是,身被戒铠心無慧劍者,則不能壞結使原首。

    正使有慧身無戒铠。

    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