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形學道至為難及亦無俦匹。
佛告王曰:人之脩德持戒完具欲得知者,要當同止觀察威儀尋省來語。
然後乃知有戒無戒。
王聞斯語内懷慚愧。
即從坐起頭面禮足辭退而去。
還至宮殿告語傍臣。
汝速詣彼喚二梵志在我後園。
吾觀察之。
審有苦行求于道德。
為虛稱詐逸行不合已,臣受其教即喚在園。
王自樓上遙觀其行。
知彼巧僞詐稱為道。
重懷慚愧思心自悔。
信心隆盛貪樂佛道。
即令國界人民之類。
其有供事外學異道者,皆受誅戮不得從容。
王至佛所頭面禮足。
悔本不及。
自今以往。
四事供養恭敬三寶。
盡其形壽不違此誓。
是故說曰人有善顔色。
乃懷巧僞心也。
有能斷是者,永拔其根本。
智者除諸穢,乃名為善色。
有能斷是者,永拔其根本者,世人多懷奸宄之心。
雖披法服内行不真。
能斷此者乃應道門。
是故說曰有能斷此者永拔其根本。
智者除諸穢乃名為善色者,智人習法要應為道。
非法不行學者所貴。
顔色怡耀衆人敬仰。
是故說曰:智者除其穢乃名為善色也。
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
世多違行人,遊蕩在世界。
如彼虛僞鋀,其中純有銅。
獨遊無畏忌,内穢外不淨。
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者,世多有人顔色從容。
與人言談辭義辯美。
然内心虛僞心口相違。
雖名為人性行不均。
外如賢士内懷毒行。
雖暫相見賢愚不别。
猶夜睹火遙見光明。
若當往捉便燒其手。
此亦如是,雖有顔色内懷熾焰。
是故說曰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也。
世多違行人遊蕩在世界者,當來愚人巧詐滋繁。
漸漸遂至謗賢毀聖。
奸宄萬端幻惑世人。
與人言談顔色不正。
出言成章辯聰無礙。
堪在大衆為無軌事。
衆人睹者莫不拭目。
是故說曰世多違行人遊蕩在世界也。
如彼虛僞鋀其中純有銅者,巧詐之人多諸方略。
以煙熏銅色勝真金。
诳惑世人貪取财貨。
是以如來引此為喻。
如彼僞鋀獲世重利。
奸宄之人亦複如是,甘言美辭誘進檀越。
獲緻供養四事不乏。
衣被飲食床褥卧具病瘦醫藥。
雖獲其供養。
後當償之。
報受洋銅。
經曆苦惱罪積未畢。
是故說曰如彼虛僞鋀其心純有銅也。
獨遊無畏忌内穢外不淨者,如彼奸宄之人。
多将翼從人間遊處。
衆人見者莫不興敬。
如賊暴虐多壞村落。
然後乃知非是真人也。
是故說曰:獨遊無畏忌内穢外不淨也。
貪餮不自節,三轉随時行。
如圈被養豬,數數受胞胎。
貪餮不自節三轉随時行者,如彼愚惑之人。
為人标首受人供養。
自養其形身體肥盛不能轉側。
檀越施主随時禮觐。
愚人佯坐入定思惟。
由是自緻得大供養。
是以世尊假以為譬。
如被養豬卧食不動。
不知久久當受屠割。
舍身受身無有休已,是故說曰:貪餮不自節三轉随時行如圈被養豬數數受胞胎也。
人能專其意,于食知止足。
趣欲支其形,養壽守其道。
昔佛與波斯匿王而說此偈。
波斯匿王宿殖德本福響自應。
于後園中。
自然生甘蔗之樹。
流出甘漿晝夜不絕。
于彼園中自然生一株粳米。
垂穗數百取之無盡。
王受其福食之無厭。
身體肥重喘息苦極不能轉側。
時往佛所。
低身揖讓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能專其意,于食知止足。
趣欲支其形,養壽守其道。
王聞斯語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即從坐起辭佛還宮。
即敕廚宰作食之人。
設汝擎食在吾前者,先說斯偈爾乃得食。
自是以始常以為法。
王轉減食身體輕便。
進止行來無所患苦。
觀淨而自脩,諸根不具足。
于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
轉增于欲意,如屋壞穿漏。
觀淨而自脩諸根不具足者,初履行人意不堅固。
内自思念發毛爪齒。
愛着清淨興着欲想。
增益瞋恚愚癡滋長。
不攝諸情根門不定。
放逸自恣遂失道明。
由火赫熾複益酥油。
深明此理。
豈是滅火之兆乎。
夫欲息淫怒癡火永不生者,當興惡露不淨之想。
是故說曰:觀淨而自脩諸根不具足也。
于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者,彼修行人乞求無厭。
得而藏囊悭心不舍。
若後命終受凡品行。
是故說曰:于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也。
轉增于欲意如屋壞穿漏者,行人執愚不脩善根。
欲意熾盛不自改更。
當複經曆生死之難。
猶若蓋屋覆治不牢。
天雨則漏澆灒衣服淨者使污。
人情如是意不堅固漏淫怒癡。
是故說曰:轉增于欲意如屋壞穿漏。
當觀不淨行,諸根無缺漏。
于食知止足,有信
佛告王曰:人之脩德持戒完具欲得知者,要當同止觀察威儀尋省來語。
然後乃知有戒無戒。
王聞斯語内懷慚愧。
即從坐起頭面禮足辭退而去。
還至宮殿告語傍臣。
汝速詣彼喚二梵志在我後園。
吾觀察之。
審有苦行求于道德。
為虛稱詐逸行不合已,臣受其教即喚在園。
王自樓上遙觀其行。
知彼巧僞詐稱為道。
重懷慚愧思心自悔。
信心隆盛貪樂佛道。
即令國界人民之類。
其有供事外學異道者,皆受誅戮不得從容。
王至佛所頭面禮足。
悔本不及。
自今以往。
四事供養恭敬三寶。
盡其形壽不違此誓。
是故說曰人有善顔色。
乃懷巧僞心也。
有能斷是者,永拔其根本。
智者除諸穢,乃名為善色。
有能斷是者,永拔其根本者,世人多懷奸宄之心。
雖披法服内行不真。
能斷此者乃應道門。
是故說曰有能斷此者永拔其根本。
智者除諸穢乃名為善色者,智人習法要應為道。
非法不行學者所貴。
顔色怡耀衆人敬仰。
是故說曰:智者除其穢乃名為善色也。
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
世多違行人,遊蕩在世界。
如彼虛僞鋀,其中純有銅。
獨遊無畏忌,内穢外不淨。
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者,世多有人顔色從容。
與人言談辭義辯美。
然内心虛僞心口相違。
雖名為人性行不均。
外如賢士内懷毒行。
雖暫相見賢愚不别。
猶夜睹火遙見光明。
若當往捉便燒其手。
此亦如是,雖有顔色内懷熾焰。
是故說曰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也。
世多違行人遊蕩在世界者,當來愚人巧詐滋繁。
漸漸遂至謗賢毀聖。
奸宄萬端幻惑世人。
與人言談顔色不正。
出言成章辯聰無礙。
堪在大衆為無軌事。
衆人睹者莫不拭目。
是故說曰世多違行人遊蕩在世界也。
如彼虛僞鋀其中純有銅者,巧詐之人多諸方略。
以煙熏銅色勝真金。
诳惑世人貪取财貨。
是以如來引此為喻。
如彼僞鋀獲世重利。
奸宄之人亦複如是,甘言美辭誘進檀越。
獲緻供養四事不乏。
衣被飲食床褥卧具病瘦醫藥。
雖獲其供養。
後當償之。
報受洋銅。
經曆苦惱罪積未畢。
是故說曰如彼虛僞鋀其心純有銅也。
獨遊無畏忌内穢外不淨者,如彼奸宄之人。
多将翼從人間遊處。
衆人見者莫不興敬。
如賊暴虐多壞村落。
然後乃知非是真人也。
是故說曰:獨遊無畏忌内穢外不淨也。
貪餮不自節,三轉随時行。
如圈被養豬,數數受胞胎。
貪餮不自節三轉随時行者,如彼愚惑之人。
為人标首受人供養。
自養其形身體肥盛不能轉側。
檀越施主随時禮觐。
愚人佯坐入定思惟。
由是自緻得大供養。
是以世尊假以為譬。
如被養豬卧食不動。
不知久久當受屠割。
舍身受身無有休已,是故說曰:貪餮不自節三轉随時行如圈被養豬數數受胞胎也。
人能專其意,于食知止足。
趣欲支其形,養壽守其道。
昔佛與波斯匿王而說此偈。
波斯匿王宿殖德本福響自應。
于後園中。
自然生甘蔗之樹。
流出甘漿晝夜不絕。
于彼園中自然生一株粳米。
垂穗數百取之無盡。
王受其福食之無厭。
身體肥重喘息苦極不能轉側。
時往佛所。
低身揖讓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能專其意,于食知止足。
趣欲支其形,養壽守其道。
王聞斯語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即從坐起辭佛還宮。
即敕廚宰作食之人。
設汝擎食在吾前者,先說斯偈爾乃得食。
自是以始常以為法。
王轉減食身體輕便。
進止行來無所患苦。
觀淨而自脩,諸根不具足。
于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
轉增于欲意,如屋壞穿漏。
觀淨而自脩諸根不具足者,初履行人意不堅固。
内自思念發毛爪齒。
愛着清淨興着欲想。
增益瞋恚愚癡滋長。
不攝諸情根門不定。
放逸自恣遂失道明。
由火赫熾複益酥油。
深明此理。
豈是滅火之兆乎。
夫欲息淫怒癡火永不生者,當興惡露不淨之想。
是故說曰:觀淨而自脩諸根不具足也。
于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者,彼修行人乞求無厭。
得而藏囊悭心不舍。
若後命終受凡品行。
是故說曰:于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也。
轉增于欲意如屋壞穿漏者,行人執愚不脩善根。
欲意熾盛不自改更。
當複經曆生死之難。
猶若蓋屋覆治不牢。
天雨則漏澆灒衣服淨者使污。
人情如是意不堅固漏淫怒癡。
是故說曰:轉增于欲意如屋壞穿漏。
當觀不淨行,諸根無缺漏。
于食知止足,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