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
闡揚大教遠近聽聞。
在諸大衆而說此偈。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能免深海難,如象拔淤泥。
比丘謹慎樂者,持行比丘心不放逸。
内外清徹無有瑕垢。
遊志無為無染無污。
是故說曰比丘謹慎樂。
放逸多憂愆者,衆畏之原首多諸愆咎。
亡國破家無不由之。
猶火猶賊亦如毒藥。
放逸之人心意倒錯堕入惡趣自入深淵。
複教人入淵多諸恐畏初無歡樂之心。
是故說曰放逸多憂愆也。
能免深海難者,雲何名為深海難。
餓鬼畜生地獄。
是欲從三趣求毫釐善而不可得。
能自拔濟者得須陀洹果。
能拔餓鬼畜生之難以離世患不與罪俱。
是故說曰能免深海難也。
如象拔淤泥者,是時戰象内心自念。
吾前後來受王寵待甘美飲食。
吾先服食與王鬥戰無不降伏。
設我今日沒在淤泥不自拔出與王進鬥者,則我失由來之名。
亦使一國被其毀辱。
是故說曰如象拔淤泥。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散灑諸惡法,如風飄落葉。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
是時衆多比丘在彼衆中日夜行道。
樹木繁茂蔭厚晝闇各不相見。
賊寇縱逸在彼暴虐。
恐怖諸行道比丘。
及至秋節風飄葉落。
各得相見賊自隐藏。
時諸比丘複作是念。
蔭厚葉茂寇賊縱逸外事如是内亦當爾。
毛發爪齒形容殊妙。
覆諸結使奸愛遊蕩。
得伺其便。
劫善本财貨。
衆多比丘到時。
持缽入城乞食。
還詣精舍自敷座具。
端意正心系念在前。
思惟方便伐結使賊漸漸除垢。
斷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
見諸比丘共相笃勵懇恻其心。
各在閑靜思惟校計。
各除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欲使大法久存于世。
為後衆生作大炬明。
闡揚大教遠近聽聞。
在諸大衆而說斯偈。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散灑諸惡法,如風飄落葉。
結使大聚智慧火然。
斯不由師自然覺悟。
後學衆生能法此者學中之上。
從師承受學不進者學中下也。
如是比丘。
當求上學勿為下學。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結使所纏裹,為火燒已盡。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
是時衆多比丘日夜行道。
地中衆草極大茂盛各不相見。
賊寇縱逸在彼暴虐。
恐怖諸行道比丘。
及至秋節風飄葉落各得相見賊自隐藏。
時諸比丘複作是念。
蔭厚草茂寇賊縱逸外事猶然。
況複于内發毛爪齒形容端正殊妙覆諸結使。
奸愛遊蕩得伺其便劫善本财貨。
衆多比丘至時持缽入城乞食。
還詣精舍自敷座具。
端意正心系念在前。
思惟方便伐結使賊漸漸除垢。
斷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以天眼。
觀清淨無瑕穢。
見諸比丘共相笃勵懇恻其心。
各在閑靜思惟校計。
各除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欲使大法久存于世。
為後衆生作大炬明。
闡揚大教遠近聽聞。
在諸大衆而說斯偈。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結使所纏裹,為火燒已盡。
猶如野火燒盡茂草永滅無馀。
此亦如是除欲界結使亦無遺馀。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各各以次第,得盡諸結使。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
是時衆多比丘日夜行道。
到時入城分衛。
道逢王者收估取利送詣王藏。
諸比丘見已内自思惟。
王者教令民悉靡從。
況今如來有無量之藏何者是耶。
所謂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直行。
有此諸道之法。
得盡結使為良為美無過上者,是故說曰各各以次第得盡諸結使。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義解分别句,行息永安甯。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
是時衆多比丘。
到時着衣持缽入羅閱祇城乞食。
見諸王子及長者子數十之衆。
共學射禦筈筈相拄無空漏者,時諸比丘見已便作是念。
此諸貴族子。
學此射術者希望稱譽兼俟外寇令敵不入國。
雖學是術不成學術能以毫釐。
四谛分别思惟系在心者乃為學術。
衆多比丘乞食訖還出城到精舍。
澡洗手腳敷尼師壇。
結跏趺坐系念在前。
晝夜不息便獲四谛。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
見諸比丘共相笃勵懇恻其心。
各在閑靜思惟校計各除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欲使大法久存于世。
為後衆生作大炬明。
闡揚大教遠近聽聞。
在諸大衆而說斯偈。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義解分别句,行息永安甯。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戀诤小緻大,積惡入火焚。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佛弟子名拘提。
于羅漢果六反退還。
至第七頭自覺得證。
即求利劍複恐退還自害其命。
是時弊魔波旬馳奔四面求覓比丘。
神為生何處不知神所生之處。
往至問佛。
奔趣四方求覓神識不能知處。
求覓拘提亦不知處。
世尊告曰:拘提比丘已
闡揚大教遠近聽聞。
在諸大衆而說此偈。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能免深海難,如象拔淤泥。
比丘謹慎樂者,持行比丘心不放逸。
内外清徹無有瑕垢。
遊志無為無染無污。
是故說曰比丘謹慎樂。
放逸多憂愆者,衆畏之原首多諸愆咎。
亡國破家無不由之。
猶火猶賊亦如毒藥。
放逸之人心意倒錯堕入惡趣自入深淵。
複教人入淵多諸恐畏初無歡樂之心。
是故說曰放逸多憂愆也。
能免深海難者,雲何名為深海難。
餓鬼畜生地獄。
是欲從三趣求毫釐善而不可得。
能自拔濟者得須陀洹果。
能拔餓鬼畜生之難以離世患不與罪俱。
是故說曰能免深海難也。
如象拔淤泥者,是時戰象内心自念。
吾前後來受王寵待甘美飲食。
吾先服食與王鬥戰無不降伏。
設我今日沒在淤泥不自拔出與王進鬥者,則我失由來之名。
亦使一國被其毀辱。
是故說曰如象拔淤泥。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散灑諸惡法,如風飄落葉。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
是時衆多比丘在彼衆中日夜行道。
樹木繁茂蔭厚晝闇各不相見。
賊寇縱逸在彼暴虐。
恐怖諸行道比丘。
及至秋節風飄葉落。
各得相見賊自隐藏。
時諸比丘複作是念。
蔭厚葉茂寇賊縱逸外事如是内亦當爾。
毛發爪齒形容殊妙。
覆諸結使奸愛遊蕩。
得伺其便。
劫善本财貨。
衆多比丘到時。
持缽入城乞食。
還詣精舍自敷座具。
端意正心系念在前。
思惟方便伐結使賊漸漸除垢。
斷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
見諸比丘共相笃勵懇恻其心。
各在閑靜思惟校計。
各除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欲使大法久存于世。
為後衆生作大炬明。
闡揚大教遠近聽聞。
在諸大衆而說斯偈。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散灑諸惡法,如風飄落葉。
結使大聚智慧火然。
斯不由師自然覺悟。
後學衆生能法此者學中之上。
從師承受學不進者學中下也。
如是比丘。
當求上學勿為下學。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結使所纏裹,為火燒已盡。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
是時衆多比丘日夜行道。
地中衆草極大茂盛各不相見。
賊寇縱逸在彼暴虐。
恐怖諸行道比丘。
及至秋節風飄葉落各得相見賊自隐藏。
時諸比丘複作是念。
蔭厚草茂寇賊縱逸外事猶然。
況複于内發毛爪齒形容端正殊妙覆諸結使。
奸愛遊蕩得伺其便劫善本财貨。
衆多比丘至時持缽入城乞食。
還詣精舍自敷座具。
端意正心系念在前。
思惟方便伐結使賊漸漸除垢。
斷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以天眼。
觀清淨無瑕穢。
見諸比丘共相笃勵懇恻其心。
各在閑靜思惟校計。
各除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欲使大法久存于世。
為後衆生作大炬明。
闡揚大教遠近聽聞。
在諸大衆而說斯偈。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結使所纏裹,為火燒已盡。
猶如野火燒盡茂草永滅無馀。
此亦如是除欲界結使亦無遺馀。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各各以次第,得盡諸結使。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
是時衆多比丘日夜行道。
到時入城分衛。
道逢王者收估取利送詣王藏。
諸比丘見已内自思惟。
王者教令民悉靡從。
況今如來有無量之藏何者是耶。
所謂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直行。
有此諸道之法。
得盡結使為良為美無過上者,是故說曰各各以次第得盡諸結使。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義解分别句,行息永安甯。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
是時衆多比丘。
到時着衣持缽入羅閱祇城乞食。
見諸王子及長者子數十之衆。
共學射禦筈筈相拄無空漏者,時諸比丘見已便作是念。
此諸貴族子。
學此射術者希望稱譽兼俟外寇令敵不入國。
雖學是術不成學術能以毫釐。
四谛分别思惟系在心者乃為學術。
衆多比丘乞食訖還出城到精舍。
澡洗手腳敷尼師壇。
結跏趺坐系念在前。
晝夜不息便獲四谛。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
見諸比丘共相笃勵懇恻其心。
各在閑靜思惟校計各除欲愛色愛無色愛。
爾時世尊欲使大法久存于世。
為後衆生作大炬明。
闡揚大教遠近聽聞。
在諸大衆而說斯偈。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義解分别句,行息永安甯。
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
戀诤小緻大,積惡入火焚。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佛弟子名拘提。
于羅漢果六反退還。
至第七頭自覺得證。
即求利劍複恐退還自害其命。
是時弊魔波旬馳奔四面求覓比丘。
神為生何處不知神所生之處。
往至問佛。
奔趣四方求覓神識不能知處。
求覓拘提亦不知處。
世尊告曰:拘提比丘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