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
各自謂真信邪倒見。
不能舍離就于正路。
是故說曰衆生所染着。
我造彼非有彼造我非有者,各自謂正共相幹錯衆生之類。
我作我造非彼所有。
複自思惟。
彼造彼作非我所有。
是故說曰:我造彼非有彼造我非有也。
衆生為慢纏,染着于憍慢。
為見所迷惑,不免生死際。
衆生為慢纏染着于憍慢者,彼人自念意性憍豪。
我今在衆最尊最上。
宗族姓望屋宅田業。
仆從家産無及我者,心意堅固不能舍離。
是故說曰衆生為慢纏染着于憍慢也。
為見所迷惑不免生死際者,計常見不與斷滅見相應。
斷滅見不與計常見相應。
不能免此生死至無為岸。
是故說曰為見所迷惑不免生死際也。
以逮及當逮,二俱受塵垢。
習于病根本,及學諸所學。
觀諸持戒者,梵行清淨人。
瞻視病瘦者,是謂至邊際。
世有衆生邪見心盛。
貪着愛欲不能舍離。
潔欲清淨玩而習之。
于中興起憍慢不自改更。
是謂第二邊際。
是謂諸賢增益諸着。
以逮及當逮者,得陰持入。
或有不得陰持入者,此二俱受塵。
一者邪見塵。
二者愛欲塵。
為結所使不能舍離。
是故說曰二俱受塵垢也。
習于病根本者,外道異學是。
習彼技術而自榮己。
及學諸所學者,諸有衆生學其技術。
乘馬禦車造作無端皆能備悉。
具此行者乃得解脫。
是故說曰及學諸所學也。
觀諸持戒者,或有梵志奉持禁戒。
或持烏戒舉聲似烏。
或持秃枭戒随時跪拜效秃枭鳴。
或持鹿戒聲響似鹿。
是故說曰觀諸持戒者也。
梵志清淨人者,彼外道異學自相謂言:其有兩兩行淨行者,便得解脫至清淨處。
若複事火日月神珠藥草衣服宮殿屋舍。
然後乃至無為之處。
是謂名曰一邊際也。
世有衆生邪見心盛。
貪着愛欲不能舍離。
計欲清淨外人習之犯欲無隙。
是謂諸賢增益諸着。
能得知此者亦不随流轉。
有目者觀。
所謂有目者諸佛世尊是。
信能觀察流轉停息。
是故說曰有目者所見。
解此二邊者無所染着不興塵勞。
此名邊際。
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
如是不觀身,亦不見死王。
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者,如彼水泡不得久停。
昔有國王女為王所愛。
未曾離目。
時天降雨水上有泡。
女見水泡意甚愛敬。
女白王言:我欲得水上泡以為頭花鬘。
王告女曰:今水上泡不可獲持。
雲何得取以為花鬘。
女白王言:說不得者我當自殺。
王聞女語。
尋召巧師而告之曰:汝等奇巧靡事不通。
速取水泡與我女作鬘。
若不爾者當斬汝等。
巧師白王。
我等不堪取泡作鬘。
其中有一老匠。
自占堪能取泡。
即前白王。
我能取泡與王作鬘。
王甚歡喜即告女曰:今有一人堪任作鬘。
汝可自往躬自瞻視。
女随王語在外瞻視。
時彼老匠白王女言:我素不别水泡好鬼。
伏願王女躬自取泡我當作鬘。
女尋取泡随手破壞不能得之。
如是終日竟不得泡。
女自疲厭而舍之去。
女白王言:水泡虛僞不可久停。
願王與我作紫金鬘。
終日竟夜無有枯萎。
水上泡者诳惑人目。
雖有形質生生便滅。
盛焰野馬亦複如是,渴愛疲勞而喪其命。
人身虛僞樂少苦多。
為磨滅法不得久停。
遷轉變易在世無幾。
不為死王所見。
是故說曰: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如是不觀身亦不見死王。
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
如是不觀世,亦不見死王。
不觀世者,五盛陰身。
如是不久當複消滅。
設能滅此五陰身者,不與死王相見也。
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
愚者所染着,善求遠離彼。
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者,如國王車雜色莊嚴。
雖有形色亦不牢固。
不任重載。
是故說曰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也。
愚者所染着善求遠離彼者,愚人所貪玩而習之。
智者所棄若捐糞除。
是故說曰愚者所染着善求遠離彼也。
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
愚者所染着,智者遠離之。
智人知動搖心不願樂。
常意欲遠離如避火災。
是故說曰智者遠離之。
如是當觀身,知病之所因。
病與愚合會,焉能可恃怙。
人出胞胎由前世因緣。
多病少病形貌好鬼。
是故說曰如是當觀身衆病之所因病與愚合會焉能可恃怙。
當觀畫形像,摩尼绀青發。
愚者以為緣,不求越彼岸。
當觀畫形像摩尼绀青發者,衆香芬薰沐浴其發。
衆香沐浴香氣遠布。
是故說曰當觀畫形像摩尼绀青發也。
愚者以為緣不求越彼岸者,愚者所纏裹不能得遠離。
無有巧便得至彼岸。
所謂彼岸者滅盡泥洹。
是故說曰愚者以為緣不求越彼岸也。
當觀畫形像,摩尼绀青發。
愚者以為緣,智者所厭患。
智慧之人。
分别妙觀思惟挍計。
不興想着。
是故說曰智者所厭患。
強以彩畫形,莊嚴鬼穢身。
愚者以為緣,亦不自求度。
昔有豪族之家。
饒财多寶七珍具足。
長者自念。
今時年少道人情欲未斷。
我今宜請來在家。
使諸婦女擎食供養。
設有欲情者我當知之。
即往在寺請。
諸年少道人詣長者家。
莊嚴婦女更着新衣。
盡出禮拜興恭敬意。
時有六通羅漢尋而覺知。
即化死人骸骨血肉消盡。
髑髅手腳各自一處。
爾時羅漢告諸比丘,當自專意以求度世。
莫視女色興穢污心。
時彼長者睹彼瑞應歎未曾有。
内自克責知為不是。
五體投地自求悔過。
我今乃知法之微妙。
諸婦女各各慚愧即還入舍。
是時羅漢告長者曰:佛法寬博汪洋無涯。
卿今
各自謂真信邪倒見。
不能舍離就于正路。
是故說曰衆生所染着。
我造彼非有彼造我非有者,各自謂正共相幹錯衆生之類。
我作我造非彼所有。
複自思惟。
彼造彼作非我所有。
是故說曰:我造彼非有彼造我非有也。
衆生為慢纏,染着于憍慢。
為見所迷惑,不免生死際。
衆生為慢纏染着于憍慢者,彼人自念意性憍豪。
我今在衆最尊最上。
宗族姓望屋宅田業。
仆從家産無及我者,心意堅固不能舍離。
是故說曰衆生為慢纏染着于憍慢也。
為見所迷惑不免生死際者,計常見不與斷滅見相應。
斷滅見不與計常見相應。
不能免此生死至無為岸。
是故說曰為見所迷惑不免生死際也。
以逮及當逮,二俱受塵垢。
習于病根本,及學諸所學。
觀諸持戒者,梵行清淨人。
瞻視病瘦者,是謂至邊際。
世有衆生邪見心盛。
貪着愛欲不能舍離。
潔欲清淨玩而習之。
于中興起憍慢不自改更。
是謂第二邊際。
是謂諸賢增益諸着。
以逮及當逮者,得陰持入。
或有不得陰持入者,此二俱受塵。
一者邪見塵。
二者愛欲塵。
為結所使不能舍離。
是故說曰二俱受塵垢也。
習于病根本者,外道異學是。
習彼技術而自榮己。
及學諸所學者,諸有衆生學其技術。
乘馬禦車造作無端皆能備悉。
具此行者乃得解脫。
是故說曰及學諸所學也。
觀諸持戒者,或有梵志奉持禁戒。
或持烏戒舉聲似烏。
或持秃枭戒随時跪拜效秃枭鳴。
或持鹿戒聲響似鹿。
是故說曰觀諸持戒者也。
梵志清淨人者,彼外道異學自相謂言:其有兩兩行淨行者,便得解脫至清淨處。
若複事火日月神珠藥草衣服宮殿屋舍。
然後乃至無為之處。
是謂名曰一邊際也。
世有衆生邪見心盛。
貪着愛欲不能舍離。
計欲清淨外人習之犯欲無隙。
是謂諸賢增益諸着。
能得知此者亦不随流轉。
有目者觀。
所謂有目者諸佛世尊是。
信能觀察流轉停息。
是故說曰有目者所見。
解此二邊者無所染着不興塵勞。
此名邊際。
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
如是不觀身,亦不見死王。
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者,如彼水泡不得久停。
昔有國王女為王所愛。
未曾離目。
時天降雨水上有泡。
女見水泡意甚愛敬。
女白王言:我欲得水上泡以為頭花鬘。
王告女曰:今水上泡不可獲持。
雲何得取以為花鬘。
女白王言:說不得者我當自殺。
王聞女語。
尋召巧師而告之曰:汝等奇巧靡事不通。
速取水泡與我女作鬘。
若不爾者當斬汝等。
巧師白王。
我等不堪取泡作鬘。
其中有一老匠。
自占堪能取泡。
即前白王。
我能取泡與王作鬘。
王甚歡喜即告女曰:今有一人堪任作鬘。
汝可自往躬自瞻視。
女随王語在外瞻視。
時彼老匠白王女言:我素不别水泡好鬼。
伏願王女躬自取泡我當作鬘。
女尋取泡随手破壞不能得之。
如是終日竟不得泡。
女自疲厭而舍之去。
女白王言:水泡虛僞不可久停。
願王與我作紫金鬘。
終日竟夜無有枯萎。
水上泡者诳惑人目。
雖有形質生生便滅。
盛焰野馬亦複如是,渴愛疲勞而喪其命。
人身虛僞樂少苦多。
為磨滅法不得久停。
遷轉變易在世無幾。
不為死王所見。
是故說曰: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如是不觀身亦不見死王。
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
如是不觀世,亦不見死王。
不觀世者,五盛陰身。
如是不久當複消滅。
設能滅此五陰身者,不與死王相見也。
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
愚者所染着,善求遠離彼。
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者,如國王車雜色莊嚴。
雖有形色亦不牢固。
不任重載。
是故說曰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也。
愚者所染着善求遠離彼者,愚人所貪玩而習之。
智者所棄若捐糞除。
是故說曰愚者所染着善求遠離彼也。
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
愚者所染着,智者遠離之。
智人知動搖心不願樂。
常意欲遠離如避火災。
是故說曰智者遠離之。
如是當觀身,知病之所因。
病與愚合會,焉能可恃怙。
人出胞胎由前世因緣。
多病少病形貌好鬼。
是故說曰如是當觀身衆病之所因病與愚合會焉能可恃怙。
當觀畫形像,摩尼绀青發。
愚者以為緣,不求越彼岸。
當觀畫形像摩尼绀青發者,衆香芬薰沐浴其發。
衆香沐浴香氣遠布。
是故說曰當觀畫形像摩尼绀青發也。
愚者以為緣不求越彼岸者,愚者所纏裹不能得遠離。
無有巧便得至彼岸。
所謂彼岸者滅盡泥洹。
是故說曰愚者以為緣不求越彼岸也。
當觀畫形像,摩尼绀青發。
愚者以為緣,智者所厭患。
智慧之人。
分别妙觀思惟挍計。
不興想着。
是故說曰智者所厭患。
強以彩畫形,莊嚴鬼穢身。
愚者以為緣,亦不自求度。
昔有豪族之家。
饒财多寶七珍具足。
長者自念。
今時年少道人情欲未斷。
我今宜請來在家。
使諸婦女擎食供養。
設有欲情者我當知之。
即往在寺請。
諸年少道人詣長者家。
莊嚴婦女更着新衣。
盡出禮拜興恭敬意。
時有六通羅漢尋而覺知。
即化死人骸骨血肉消盡。
髑髅手腳各自一處。
爾時羅漢告諸比丘,當自專意以求度世。
莫視女色興穢污心。
時彼長者睹彼瑞應歎未曾有。
内自克責知為不是。
五體投地自求悔過。
我今乃知法之微妙。
諸婦女各各慚愧即還入舍。
是時羅漢告長者曰:佛法寬博汪洋無涯。
卿今